耳针作用原理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224673171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耳针作用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耳针作用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耳针作用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耳针作用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针作用原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耳针作用原理(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 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 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 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 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 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 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 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 枢

2、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 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 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 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 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 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 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 刺激耳廓

3、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 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 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令耳闻声。”后 世医著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千金方中说“神者,心之 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 也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背分 为心、肝、脾、肺、肾五部,其云:“耳珠属肾,耳轮属

4、脾,耳上轮属心,耳皮 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 关的。临床用电针耳穴胃区,观察对人体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耳穴 胃区对胃电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即针前胃电波幅和频 率偏低者,针后可提高;针前偏高的针后则能降低。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 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复其机能正常的作用,说明针刺 耳穴胃区对胃功能调整有相对的特异性,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 联系。因此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三)耳廓与神经关系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

5、脑神 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着颈外动脉而来的交 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对脑神经及两对脊神经相中枢神经系统的均有联系,如分 布在耳廓的耳额神经属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除司咀嚼运动和头面感觉外,还 与脊髓发生联系;面神经除司面部表情肌运动外,还管理一部分腺体。延髓发出 的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对呼吸中枢、心脏调节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唾液分泌中 枢(呕吐、咳嗽中枢)等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除管理躯干、四肢、骨关节肌肉运动以外,还支配五脏六腑的运动。由脑、脊髓 部发出的副交感神经和脊髓胸、腰部发出的交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经 属副交感神经

6、,交感神经在耳廓上伴动脉分布)所组成的内脏神经,对全身的脏 器几乎有双重支配作用,两者互相抵抗,而又互相协调,共同维持全身脏腑和躯 干四肢的正常运动。从耳廓神经分布看出,耳廓与全身有密切联系。从耳廓神经分布的显微观察, 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神经进入耳廓后,从表皮至软骨膜中会 有各种神经感受器:游离丛状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神经感觉末梢及环层小体;耳 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单纯型和复杂型丛状感觉神经末梢、高尔基型腱器官、露 菲尼样末梢及肌梭。由于耳廓含有浅层和深层感受器,在耳穴治疗中如手法行针、 耳穴按压、电脉冲、激光、磁力线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现的“得气”,可能是兴奋 了多种感觉器尤其是

7、痛觉感觉器,接受和传递各种感觉冲动汇集到三叉神经脊束 核。然后,由该核传递冲动至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对各种内脏活动和各种感觉 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影响。耳穴的部位和主治1 耳轮穴位耳中: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主治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咯血。(2) 直肠: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尿道: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主治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外生殖器: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4区。主治睾丸炎,附睾炎,阴道炎,外阴瘙痒。肛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主治痔疮,肛裂。耳尖: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主治发热,高

8、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痛症,风疹,失眠。(7)结节:在耳轮结节处,即耳轮8区。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轮1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9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轮2:在轮l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0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0) 轮3: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1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1) 轮4: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2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 染,发热。2 耳舟穴位指:在耳舟上方处,即耳舟1区。主治甲沟炎,手指疼痛和麻木。腕:在指区的下方处、即耳舟2区。主治腕部疼痛。风溪: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区交

9、界处。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哮喘。肘:在腕区的下方处,即耳舟3区。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5) 肩: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5区。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6) 锁骨:在肩区的下方处,即耳舟6区。主治肩关节周围炎。3 对耳轮穴位 跟:在对耳轮上脚前上部,即对耳轮1区。主治足跟痛。趾: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2区。主治甲沟炎,足趾部疼痛麻木。踝: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轮3区。主治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炎。膝:在对耳轮上脚中1/3处,即对耳轮4区。主治膝关节肿痛。筋:在对耳轮上脚下1/3处,即对耳轮5区。主治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在对耳轮

10、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7) 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悸、多汗、失眠等。 臀: 在对耳轮下脚的后1/3处,即对耳轮7区。主治坐骨神经痛,臀部疼 痛。腹:在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即对耳轮8区。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痛经,产后宫缩痛。(10) 腰骶椎:在腹区后方,即对耳轮9区。主治腰骶部疼痛。(11) 胸:在对耳轮体前部中2/5处,即对耳轮10区。主治胸胁疼痛,胸闷, 乳痈,乳少。(12) 胸椎:在胸区后方,即对耳轮11区。主治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产后乳

11、少,乳痈。(13) 颈:在对耳轮体前部下1/5处,即对耳轮12区。主治落枕,颈项强痛。(14) 颈椎:在颈区后方,即对耳轮13区。主治落枕,颈椎病。4 三角窝穴位(1) 角窝上: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主治高血压。内生殖器: 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主治痛经,月经不调, 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阳痿,早泄。(3) 角窝中:在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主治哮喘,咳嗽,肝炎。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主治失眠,多梦.各种痛症,咳嗽,哮喘,眩晕,高血压,过敏性疾病,戒断综合征。(5) 盆腔: 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窝5区。主治盆腔炎

12、,附件炎。5 耳屏穴位(1)上屏: 在耳屏外侧面上1/2处,即耳屏l区。主治咽炎,单纯性肥胖症。 下屏:在耳屏外侧面下1/2处,即耳屏2区。主治鼻炎,单纯性肥胖症。外耳: 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主治外耳道炎,中 耳炎,耳鸣。屏尖;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即耳屏1区后缘处。主治发热,牙痛,腮腺炎, 咽炎,扁桃体炎,结膜炎。外鼻: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2区之间。主治鼻疗,鼻部痤疮,鼻炎。肾上腺: 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主治低血压,风湿 性关节炎,腮腺炎,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哮喘,休克,鼻炎,急性结膜 炎,咽炎,过敏性皮肤病等。(7)咽喉: 在耳屏内侧

13、面上1/2处,即耳屏3区。主治声音嘶哑,咽炎,扁桃 体炎。内鼻: 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主治鼻炎,副鼻窦炎,鼻血, 屏间前:在屏间切迹前方,耳屏最下部,即耳屏2区下缘处。主治眼病。6 对耳屏穴位额: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1区。主治额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屏间后:在屏间切迹后方,对耳屏前下部,即对耳屏1区下缘处。主治眼病。颞: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即对耳屏2区。主治偏头痛。枕: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3区。主治头痛,眩晕,哮喘,癫痫,神经衰弱。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胃溃疡,腹泻,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

14、(6) 对屏尖: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即对耳屏1、2、4区交点处。主治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睾丸炎,附睾炎。(7) 缘中: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2、3、4区交点处。主治遗尿,内耳眩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脑干: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3、4区之间。主治头痛,眩晕,假性近视。7 耳甲穴位(1) 口: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主治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牙周炎,舌炎。食道: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即耳甲2区。主治食道炎,食道痉孪。(3) 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即耳甲3区。主治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4) 胃: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15、主治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5)十二指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后1/3处,即耳甲5区。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胺胀,腹泻,腹痛。小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7)大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主治腹泻,便秘,痢疾,咳嗽,痤疮。(8)阑尾:在小肠区与大肠区之间,即耳甲6、7区交界处。主治单纯性阑尾炎,腹泻,艇角:腹痛。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即耳甲8区。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10)膀胱: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主治膀胱炎,

16、遗尿,尿潴留,腰痛,(11)肾:坐骨神经痛,后头痛。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水肿,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早泄,眼病,五更泻。(12)输尿管: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主治输尿管结石绞痛。(13)胰胆: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2区。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疮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胰腺炎,口苦,胁痛。(14)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目赤肿痛。(15)艇中;在小肠区与肾区之间,即耳甲6、10区交界处。主治

17、腹痛,腹胀,腮腺炎。(16)脾: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水肿,痞证,内脏下垂,失眠。(17)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自汗盗汗,癔病,口舌生疮,心悸怔仲,失眠,健忘。(18) 气管: 炎。(19) 肺: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即耳甲16区。主治咳嗽,气喘,急慢性咽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瘙痒,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征,自汗盗汗,鼻炎。(20)三焦:在外耳门后下方,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17区。主治便秘,

18、皮肤,水肿,耳鸣,耳聋,糖尿病。(21)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糖尿病。8 耳垂穴位(1) 牙;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区。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压。(2) 舌: 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主治舌炎,口腔炎。颌: 在耳垂正面后上部,即耳垂3区。主治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4) 垂前: 在耳垂正面前中部,即耳垂4区。主治神经衰弱,牙痛。眼: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主治假性近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内耳: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主治内耳眩晕症,耳鸣,听力减退。(7)面颊: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

19、即耳垂5、6区交界处。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扁桃体:在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7、8、9区。主治扁桃体炎,咽炎。9 耳背穴位耳背心:在耳背上部,即耳背i区。主治心悸,失眠,多梦。耳背肺;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主治咳喘,皮肤瘙痒。耳背脾:在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主治胃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耳背肝: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区。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胁痛。(5) 耳背肾: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主治头痛,眩晕,神经衰弱。耳背沟: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主治高血压病,皮肤瘙痒。10耳根穴位(1)上耳根:在耳根最上处。主治鼻衄.哮喘。耳迷根: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

20、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炎,心动过速,腹痛,腹泻。下耳根:在耳根最下处。主治低血压,下肢瘫痪。处方示例(I) 胃痛:主穴:胃、脾、交感、神门。配穴:胰胆、肝。恶心呕吐:主穴:胃、神门、交感、皮质下、耳中。(3) 心律失常:主穴:心、交感、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哮喘:主穴:肺、肾上腺、交感。配穴:神门、内分泌、气管、肾、大肠。(5) 失眠:主穴;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配穴:胃、脾、肝、肾、胰胆。 头痛:主穴:神门、枕、颞、额、皮质下、颈椎。配穴:肝、肾、心、交感。(7)坐骨神经痛:主穴:坐骨神经、神门。配穴:臀、胰胆、膀肮。荨麻疹:主穴:肺、肾上腺、风溪、耳中。配穴:神门、脾

21、、肝。痤疮:主穴:耳尖、内分泌、肺、脾、肾上腺、面颊。配穴;心、大肠、神 门。(10)痛经: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配穴:肝、肾、皮质下、交感。(II) 近视眼:主穴:眼、肝、脾、肾。配穴:屏间前、屏间后。(12) 内耳眩晕症;主穴:内耳、外耳、肾、肝、胰胆、脑干。配穴:枕、皮质下、 神门、三焦。(13) 急性结膜炎:主穴;耳尖、眼、肝。配穴:屏间前、屏间后。(14) 晕车:主穴:胃、内耳、贲门、肾上腺。配穴:枕、脾、神门。(15) 戒烟:取穴:神门、肺、胃、口。分享1顶阅读(146) |评论(2) |收藏(0)丨转载|顶打印丨举报已投稿到:排行榜圈子前一篇:耳穴疗法概述后一篇:耳针作用

22、原理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分享自家的过年习俗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发评论龙云子2009-02-05 20:50:37 举报重要耳穴的作用耳中一一解痉降逆,止呃止呕,理血祛风耳尖一一清热解毒,平肝熄风,凉血止痒,消肿止痛风溪抗过敏,活血祛风,止痒,止咳平喘交感一一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和调节血管舒缩,对内脏器官 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神门一一镇静安神,解痉止痛,消炎止痒,抗过敏,降血压内生殖器一一补肾益精,调经止带,消炎止痛肾上腺能调节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功能,具有收缩或舒张血管, 抗过敏,抗休克,抗感染,抗风湿,兴奋呼吸中枢,止咳止喘,消炎消肿的作用 皮质下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功能,具有益脑安神,消炎止痛,止呃止呕苏厥 救脱的作用心有调节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宁心安神,调和营血,清泄心火的作 用肺行气活血,止咳平喘,祛风止痒,利水通便内分泌一一调节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具有抗过敏,抗风湿,活血通络,并促进机体排 泄、吸收及代谢的作用胃和胃降逆,解痉止痛肾补肾益精,通利水道,明目聪耳,扶正抗衰降压沟平肝熄风,凉血祛风,降压止痒耳穴生理良导点:内生殖器、艇角、大肠、膀胱、食道、贲门、内分泌、锁骨、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