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学习体会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22460781 上传时间:2021-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学习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学习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学习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学习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学习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学习体会本次教研使我们教学的创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20年11月5日,由襄阳名师刘敏工作室的送课下乡活动在镇中心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看到老师们两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数学本质的思考。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

2、。上课老师用生活中的圆,通过学生自身的认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上切实存在,让学生对圆的认识快速而准确。对圆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圆的特征很容易的认识,这两次操作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两节课堂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教学环节精彩的设计,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也容易流于形式。老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数得快”,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再通过倾听一个小组的合理分工,对其它小组进行

3、指导。不仅使活动开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以后的合作活动提供范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这次活动,我找到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要向这些优秀的教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习体会 11月5日我们一行四人赴参加小学名师工作室在镇中心小学举办小学数学学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为专题同课异构教培训活动。来自镇中心小学的陈老师和名都的周老师为我们奉献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圆的认识区教研室王主任和来自于各学校的老师们都做了精心的点评.收获很多。 刘老师

4、 结合教具:用手连续甩连着小球的绳子,让同学们回答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很快揭示了本课主题。接着通过场地画圆,针绳画圆,圆规画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圆都有一个中心点,且不能动,引出半径、直径等概念。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周老师在教学中,从“圆边”到“圆上”,从“圆上一点”到“圆上任意一点”,从“半径有无数条”到“为何只画一条半径”,从“无数条半径相等”到“怎么验证”,层层递进,步步追问,直至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半径”以及“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这一特性。教学过程中,蕴藏着精确的数学语言,充盈着严密的逻辑推

5、理,弥散着浓浓的“数学味”。 在解读“什么是直径”时,基于学生的思维起点,教师乘势追问,一段极其精彩的学生辩论把课堂气氛推至高潮。通过学生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深刻理解了“直径”这一抽象概念中所蕴含的“通过圆心”和“两个端点都在圆上”这两个特点。也恰恰是在学生似懂非懂、想表达却又语无伦次的时候,教师适时提供了精确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表述,以化解学生思维和表达上的障碍,使之茅塞顿开,自然地达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境界。 两位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6、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的帮助很大,既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改进教学的兴趣,我将通过对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圆的认识教研心得体会 2020年1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在中心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

7、同课异构)圆的认识”教研学习听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两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她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周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陈老师幽默的语言,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完两位教师课时,感觉老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比如周海荣老师的“谢谢你们的分享”、“太棒了”、“调动你的数学储备”、“方法越多水平越高

8、”;陈艳丽老师的“数学的眼光”、“ 谢谢你的分享”、“挑战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陈艳丽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周海荣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经历定义的过程,理解本质 圆的认识是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两位老师都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两位老师都没有直接把概念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不断动手操作自己画圆,小组合作画圆,在其过程中,老师实时提问将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其积极发言,投影展示作品,提出不足,总结经验,边学概念边体会圆的特征,让学

9、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画圆过程中会发现圆心的位置不同,圆通位置就不同;圆形纸片对折发现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尤其是老师制作了生动的动画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所有半径、直径都相等的特征。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两位教

10、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周海荣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陈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和创新世界。两位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四、数学课上的古文化,数学课上的浪漫色彩 老师们的课告诉我,文学可以运用到数学课堂上,他们都提出了,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代替了枯燥的“圆有一个圆心,半径都相等直径也相等”。用古文化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说实话,我在思考,在我的常态课上,如何做到在讲完基本教学知识时,怎么有时间去穿插这么多内容呢?这也是我自己面临的大问题,自己还需要在课堂管理和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两节的展示课,展示的不仅仅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多么的精彩的课件,更是教师的教学机制,教师的整体素养,通过此次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让我收获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