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24546644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22.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解析版)(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点11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考核的内容较为广泛,要注重日常的积累,重点注意教材中 文化常识的积累,今年又注重教材的考查,因此更要重视教材中出现的相关文化常识的积累。试题多采用 选择题的方式命制,指向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典例引领】(2021新高考全国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

2、,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故选D。【方法技巧】注重积累,分类记忆。1 .根据教材注释积累,对教材注释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分类记忆。如教材对特定时间的称谓的注 释: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如“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 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如“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 观亭”(登泰山记)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

3、时)。如“奄奄黄昏后”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也指夜深人静的时候。如“寂寂人 定初”(孔雀东南飞并序)。2 .根据备考资料、文化知识图书积累,进一步扩大积累范围。【通关训练】(部编教材相关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时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善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B.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C.蹉步,古人称跨一脚为“蹉”,跨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 少等。D.金石,文中指指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

4、之属,金石学,是中国的考古学的前身,也就是对古器 物的研究。【答案】A【解析】荀子提倡“性恶论”。2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需停顿的地方为读。B.古代有小学、大学之分,大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而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故小学成为文 字学的别称。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一祝祷、占卜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D.文中的“六艺”,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答案】D【解析】“六艺”之诗书礼易春秋乐经等六部经典。3.下列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5、分)A.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晦就是三十;朔是初一;弦分 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B.子,古代可以用于称呼士大夫、普通男子、自己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鼬胪,船头和船尾的合称,泛指首尾衔接的船只。D.槊,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即长矛。匏樽,用葫芦做的酒器。【答案】A【解析】晦是月末。4.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 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B.古代城墙有内

6、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 “城郭”指城市。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 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 一天。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 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答案】C【解析】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翔登泰山记中 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

7、天”说法错误。农历每月第 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选项对“晦朔的解释颠倒了。故选C。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3人, 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 20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土三个等级。【答案】C【解

8、析】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6.下列对文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冠者: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B.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C.沂:沂水。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入浴。D.舞雪:祭天五谷丰登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 雪,【答案】D【解析】D项,“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雪”错误,舞零是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故选D。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8 .

9、庠序,旧时用来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周(殷)代叫庠,商代叫序。C.孝悌: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D.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被追封为“亚圣【答案】B【解析】9 .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8.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B.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 校,后泛指学校。C. “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

10、 书”。D.孟子,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 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答案】D【解析】D. “春秋时期哲学家”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故选D。9.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庄子,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老子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者。B.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 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C.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最集中表现

11、庄子哲学的是齐物 论逍遥游大宗师等。D.庄子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在中国的文学 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答案】D【解析】D项,”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错,应是“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故选D。10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的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作者为左丘明,是对春秋这部鲁史的解释,和公羊传 谷梁传并成为“春秋三传”。8. “赐”,赏给,过去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小辈,如,赐予、恩赐;也指给予的财物或好处,文中 就是这个意思。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王、公、侯、伯、子、

12、男六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 时而异,不尽相同。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答案】B【解析】A应为“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C没有“王” :D错误,还有诸侯王。11 .下列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文中的“沛公”指爵位。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 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C.相,是指在朝中的文臣,一般特指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 并非具体的官名。D.山东,指嵋山以东

13、,泛指秦以外的六国,而现在的“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答案】A【解析】文中“沛公”是尊称。12.下列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季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B.幸,有宠爱的意思,也指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文中是宠爱的意思。C.亚父,敬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D.古代宴席的座位,以坐北面南为尊,其次是坐西面东,再次是坐东面西,再下最卑坐南面北。【答案】D【解析】以坐西面东为尊,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再下最卑坐东面西。13.下列文中的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卮”“杓”均为酒器,“玦”“

14、白璧玉斗”均为玉器。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C.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文中指站立两旁的侍者、副将,如项伯等。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 三十篇。【答案】C【解析】文中“竖子”指项羽。1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善、唐尧、虞舜。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 王。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 同。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

15、亲、母亲、妻子为三 族。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己经具 备。【答案】A【解析】A.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错误,周文王应为周武王”,周朝的第一个国君 是周武王,他火掉/商朝,并建立了周朝。而周文王在位期间,周国还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不是周朝的 开国国君。故选Ao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此科敛丁9丁口:即人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B.中绘殿阁,类羊惹 兰若:寺庙。C.操事干业,久不售 童子:科举时代已经考取秀才的读书人。D.俾入自庠邑庠:县学。【答案】C【

16、解析】C.“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句意:正在读书准 备应考,长时间考不取。故选C。16 .下列对课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B.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 十四人的画像。魏征名列第四。C.胡越,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记载,分别指古代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 民族。D.豫游,出游,游乐之义。古时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晏子春秋里有“春省耕而补 不足,秋省实而助不

17、给”之说,对豫游作了解释。【答案】C【解析】C.“分别指古代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民族”错误,并非两个民族,而是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也 从中引申出疏远隔绝和敌人或对立关系的含义。故选C。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 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 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靖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

18、,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 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 四关之中,故称关中。【答案】A【解析】A项,“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18 .下列对文中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妃嫔媵端: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其中妃的等级比嫔、婿高,媵是陪嫁的人。B.王子皇孙: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C.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D.六国: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战国末年被秦国灭掉的六个诸侯国。【答案】B【

19、解析】B项,“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错误.王子皇孙在文中指的是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故选19 .下列有关“赋”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B.赋在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在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据现有资料考证,最早写赋的是战国 后期赵国的荀子。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 的“骈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意。D.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至于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排偶和藻饰是 汉赋的重要

20、特征。【答案】C【解析】C项,“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骈赋”错误。古文运动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文赋。赋最 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 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献”;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 体,叫“律赋”;唐宋古文运动影响下,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 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阿房宫 赋是文赋而非骈赋。故选C。20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

21、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B.六国论中的“论”是古代论说文体中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可分为政论和史论两种。C. “卿”是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也用作君对臣晚辈对长辈的敬称。D. “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答案】C【解析】C项,“晚辈对长辈”错,应是“长辈对晚辈”。故选C。21.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时能够立身,有所成就。

22、启示我们把握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令人领悟富有智慧的学习之道。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看见贤者,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启发我们不断修身向善,积极反思自我。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论语先进) 沂水春风:春风和煦、春日畅游的美好图景。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答案】D【解析】D.“鼓励大家珍惜春光,及时享乐”说法不当,“沂水春风”,意思是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 与熏陶。故选D。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23、分)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B.小人,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也用于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C.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有诗经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诚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答案】D【解析】D项,“减信”错,应为“诚意”。故选D。2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

24、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 化。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答案】A【解析】A项,“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错误。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故选Ao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 贵君轻”的思想主张。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

25、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 家著述的汇编。【答案】D【解析】D项,“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表述有误。“老子”即老聃,字伯阳;不是“墨子”。故选D。25 .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导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实现,所以其 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答案

26、】C【解析】C项,“孟子列为,五经之一”错,“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孟子应当是“四书” 之一。“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故选C。26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答案】A【解析】A项,“老子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说法错误。老字应是道家学派。故选A。2

27、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 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 理思辨。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上中 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答案】C【解析】C项,应该是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故选C。28 .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8、)A.吴、越,是吴国与越国的并称,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但“吴越同舟这个成语,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B.子,在古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就相当于“您”;如果不是面对面,就相当于“先 生“,也用来称呼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售,用网捕捉鱼或鸟兽。在水里面用的叫网,在陆地上抓野兽的叫曹。D.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比喻规矩或法度。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中的“绳 墨”是前者义。【答案】D【解析】D项,“前者义”错,应为后者义。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意思的是违背是非标 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绳盟的意

29、思是规矩或法度。故选D。29 .下列各项中对庄子其人其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是东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B.庄子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C.庄子是道家著作,为庄子和他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又名南华真经。D.鲁迅先生曾称赞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答案】B【解析】B.“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说法错误,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故选B。30 .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

30、墨号称显学。B.家、国,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土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作“天 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这么由来。C.室,是堂内的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 西两侧叫房。引申泛指居室。D.子,“子墨子”的称谓中第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墨子)的尊 称。【答案】B【解析】B项,“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错误,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国”,卿、士大夫 的封地称之为“家”。故选B。31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

31、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 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 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C. “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孔子。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 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答案】C【解析】C项,小圣人,指的是孔子“错误,“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的“圣人”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 高最完美境界的

32、人。故选C。32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徒,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对内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B.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进行的热 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作者生活的汉武帝时期三千年间的历 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赋是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特殊文体,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是由楚辞 衍化出来的,并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答案】C【解析】C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错,史记是我国第

33、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C。3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徒,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史记载屈原与 春申君曾任左徒。B.大夫,古代官阶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 列,由民间口传至今。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昭、屈、景三姓的事务,权力极大, 屈原曾任此职。D.币,在古代汉语中多指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后引申为作为礼物的车、马、皮、帛、玉器等一切 值钱的财物。【答案】C【解析】C项,“权力极大”错,三闾大夫是管理昭、屈、景三姓贵族子弟教育及宗族

34、事务等的闲差事。屈原被贬后 任此职。故选C。3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表示尊敬对方。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D.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您【答案】C【解析】C项,“黄门逐渐为中枢行政机构”有误。黄门,官名,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汉有黄门令、小 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由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故选C。35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

35、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 “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辇。因此,“辇”常为天子、天子车驾的代称。C. “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 证,即持节D.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答案】D【解析】D项,“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表述错误。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 没有“王”。故选D。3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子卿不欲降”中,“子

36、卿”是称呼苏武的字,这是李陵出于对苏武的礼貌和尊敬。古人称谓有很多种, 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籍贯、郡望等,“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 马就是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B. “天汉元年”,“天汉”是汉武帝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 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雍 正皇帝等。如皇帝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年号,新年后改元。C. “爵通侯”中,“通侯”是爵位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 位可以世袭。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

37、延续到清代。D. “为降虏于蛮夷”中的“蛮夷”,古代指边远地区的民族。“蛮”指南方的少数民族,东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 的少数民族的称谓,古代东方部族善于使用弓箭,也以“夷”代指东方民族。【答案】A【解析】A项,“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错误,司马”是自称官职。故选A。3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字”,在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他人的尊 重或供朋友称呼。B. “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您C. “汤镇”,古代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投入到滚汤中煮死。D. “以始元六年”中的“始元”

38、是汉武帝的年号,这是帝王年号纪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是汉武帝的年号”错误,“始元”是汉昭帝的年号。故选D。38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 “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C. “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 证,即“持节D.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答案】D【解析】题中D项,“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

39、爵位”说法错误,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 男,没有“王”爵。故选D。39.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之称。B. “郎”,官名。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 等。C.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 “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答案】C【解析】C. “用,左迁来表示升官”错误,左迁表示降职。故选C。40.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敲扑,鞭

40、打犯人的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亦指敲打鞭笞。B.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 居于其他八州。C.没,通“殁”,古代君王去世称“崩”,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礼记中有,天子死为崩, 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的说法。D.合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 各个击破的策略。前者是张仪提出的,后者是苏秦提出的。【答案】D【解析】合纵是苏秦提出的,连横是张仪提出的。4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伶官”是指在宫廷中授有官

41、职的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B. “庄宗”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常用“祖”字或 “ =*=, zK 子。C.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诸侯祭祀用太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D. “季父”是指最小的叔叔。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最后的。【答案】C【解析】C项,“诸侯祭祀用太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错误,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故选Co4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号,如汉高祖、唐太宗、

42、元世祖等。B. “年号”是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洪武”就是朱元璋 的年号。C.新皇帝即后,一般都要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不可以改元。D. “尊号”即“徽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答案】C【解析】C项,“同一皇帝在位时不可以改元”错误,明代之前,同一皇帝在位时可以改元:到了明代以后,一个皇 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故选C。43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重于“陈情”, 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B.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

43、汇比较丰富,如“拜” “授” “封”等表示授官,“升” “拔” “擢”等表示 升职,“贬” “谪”等表示降职,“罢” “免” “除”等表示罢官。C.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 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 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答案】B【解析】B项,“除”指授予官职,而非罢免官职。故选B。44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

44、功服(五个月)的亲族。B.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C.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D.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的嫡长 子。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答案】D【解析】“太子”是确定的皇位(王位)继承人。45.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 “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

45、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 五。C. “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 “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答案】D【解析】D项,“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错,“先”用来称呼逝去的长辈。4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和,皇帝的年号,用于纪年,开始于秦始皇,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个皇帝只有一个 年号。B.癸丑,干支纪年法,由是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既可以用于纪年,也可以用于纪月,不用于纪日.C.暮春,孟仲季与每一季中的三个月相配,在表示月份时,

46、孟表示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 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C.后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答案】C【解析】A项,开始于汉武帝;B项,可用于纪日:D项,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47.对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辞,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一般与“赋”并称。B.仲秋,指农历八月。我国古代常用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仲秋即秋天的第二月。C.乙巳,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称为“干支纪年法”,此外还有帝号纪年法,如义熙元年。D.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47、”,我国古代人都有名,字,号和谥号。【答案】D 【解析】D项,“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我国古代人都有名,字,号和谥 号”中“我国古代人都有名,字,号和谥号”错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号和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是私 谥”,不是皇帝(或朝廷)封的。故选D。48.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径:古代隐土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B.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 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C. “序” 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

48、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 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 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D.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答案】B【解析】多以四六言为主。49.下列对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传”既可以指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如春秋左氏传;也可以指传记。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 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 述。B. “待字闺中”是指女子可以出嫁又尚未出嫁。在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举行笄礼,笄

49、礼俗称上头、上 头礼,即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字”指取别名,借指许配,古时女子成年许嫁才 取别名。C.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因祖籍是河东郡,所以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又因官终柳州刺 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 并称“王孟韦柳” .D. “饕飨飨食”,古代指一日之餐。朝食称飨,请人用餐称飨,晚饭称饕或食。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 餐”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答案】D【解析】D项,“朝食称飨,请人用餐称飨,晚饭称饕或食”错误,朝食称饕,晚饭称飨或食。故选D。5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

50、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山谷 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B.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元丰七年六月”是皇帝年号纪 年法,“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C.十二律,又简称“律吕”。“无射”为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为钟 名。周景王造无射钟,耗费大量民力物力,因而失败。D.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 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答

51、案】C【解析】C.“因而失败”错误,周景王造无射钟,虽然耗费大量民力物力,但是最终成功。故选C。课外文化常识【典例引领】(2020 -全国I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答案】C【解析】C项,“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故选C。【方法技巧】文化常识包括古代的一些称谓、

52、官职的变迁、富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此题主要涉及科举制度、庙号、王位继承、政府机构等知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 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 .诣:到,去。2 .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3 .课:考核、督促、征收。4 .风、化:教育感化。5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 .游:游玩,游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7 .趣、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催促。8

53、 .劾:,检举,揭发。9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 .短:进谗言,说坏话。11 .害:嫉妒。12 .闻:听说,听见;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 最高统治者一一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 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 .折:指斥,指责,驳斥。14 .让:责备,责怪;谦让,辞让。15 .党:偏袒,伙同,包庇。16 .矫:假托,假传。17 .质:作人质;抵押。18 .次: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 .输:缴纳

54、(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 .坐:因犯罪或错误,触犯;牵连,定罪。22 .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 .少:批评,轻视,看不起。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 握。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开IJ、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

55、郎中:尚书属下部员。(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太史:记史,管文收。(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2.表官职变化的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

56、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

57、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绢、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细、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58、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力口: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 相如列传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

59、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 帝纪)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

60、骄奢。张衡传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存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表辞官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

61、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 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 传)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 便一一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 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