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原理》实验二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4515024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4.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原理》实验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原理》实验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原理》实验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理工大学《地震勘探原理》实验二(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震勘探原理 实验二(4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编制和运行C程序,进一步理解地震反射波、折射波和直达波以及绕射波 时距曲线方程及其特点。二、主要内容1、假设地下有一个水平界面,埋藏深度100m,地层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 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为1500m/s,请编制C程序,绘制出中点放炮共炮点的反射波、 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参考附图1)。炮检距:-500m500m,间距10m;临界 角取25。2、假设上述水平界面模型中界面埋藏深度变为1000m,上述时距曲线有何变化, 绘出相应图形,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3、假设地下有一个倾斜界面,地层倾角为30,地层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 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为

2、1500m/s,请编制C程序,绘制出端点放炮共炮点的反射波、 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参考附图2)。炮点处界面的法向深度为100m;炮检距: 0m500m,间距10m;临界角取25。4、假设地下有一个绕射点,埋藏深度为1000m,绕射点以上地震波传播速度为 1500m/s,编制C程序计算并绘制出绕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图。炮检距: -1000m2000m,间距20m;绕射点在地面的投影点距离炮点200m (参考附图3)三、实验报告内容本实验结束后要求写出实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及内容2、基本原理阐述3、实验结果分析4、程序及其附图5、实验体会.5一个水平分界面情况下的直达波,反射

3、波,折射波反射波 直达波折射波2 5O.2O.3O.附图1附图2一个倾斜界面下地震反射波、折射波和直达波时距曲线2 4 6 8 (S) E 匸ajAEJ_0.350 4111111111-5UU -4UU -300-200-1000100200300400 SUUShot-receiver distance (m)一个水平界面下地震反射波、折射波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一 - - - - -00 o o o o O 020 o o o o O-: 5 0 5 0 5 112 2 Ewd-1500-1000 -5UU 0500100015002000horiHontal distance in m附图3 某一绕射点的位置及其时距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