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10《游山西村》(含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10《游山西村》(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10《游山西村》(含解析)(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考前预测10《游山西村》(含解析) 专题10 《游山西村》 ★ 基础存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原 文 译 文 赏 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不要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足。 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
2、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间忽然又出现一个山村。 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况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炼字:“重”“复”二字可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荫浓,“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又一村”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 画面描述: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有时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柳荫正浓、花色明艳,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
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情感:热闹的乡俗民事,表现出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体感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山村优美的风光、古朴的习俗,表达了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和对山村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情。
4、 【习题】 1.(课后题)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面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有后来衍生出的意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诗句原意:山重峦叠,水迂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2.《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答案】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
5、的乡风。“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3.颈联描绘了何样的风土人情? 【答案】写出了山西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村中人穿着朴素正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好愿望的企盼使整个乡村洋溢着生机和喜庆氛围。看到这些情景,诗人感到新奇和亲切。 4.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的喜爱和恋恋不舍。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游兴十足,游意不尽!一个热爱山村秀美景色,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歌言虽尽而意无穷。 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答案】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
6、⑶淳朴的风土人情。 6.首联中的“莫笑”“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的风尚。 7.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①选景典型生动,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柳绿花艳,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②为下文写诗人的留恋之情做铺垫。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示例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
7、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示例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9.请描述“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 【答案】村民吹着箫,击着鼓,成群结队,一片喜庆的场景,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大家穿着粗布做成的衣衫,戴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10.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案】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
8、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理解性默写 1.诗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诗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游山西村》中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 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5. 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 诗人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
9、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 中考回应 (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 B.
10、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七、八两句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D.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2.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 【答案】1.B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这首诗歌是诗人蛰居山阴农村老家时所作,五六句主要描写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
11、代风俗依旧保留。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并不是思乡之情,所以B错误。 2.本题考查赏析。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话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的时候,如果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所以这句能给人以希望,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能给人在困境中有着坚持下去勇气,所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合适。 3.(2022·广西柳州·统
12、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俭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中“浑”字的意思是①____,尾联中的“无时”应该理解为②____。 (2)颔联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它在原作中是什么意思?后来衍生出什么新的意义? 【答案】(1) 浑:浑浊(不清) 没有固定(确定、预定、既定、约定)的时间,即随时 (2)诗句原意:
13、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可不翻译)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近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字句的理解。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为“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浑”,浑浊(不清);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为“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无时”,没有固定(确定、预定、既定、约定)的时间,即随时。 (2)颔联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此联,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据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4.(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
15、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 (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 【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
16、朴古风存”意思: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这一句体现山西村民俗。 (2)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而在绝境当中往往蕴含着希望,这两句诗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道路可能曲折,但未来一定充满光明和希望。 ★ 模拟预测 (2022·湖北黄石·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
17、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围绕“游”字展开,记叙了村行沿途风光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劳作画面。 B.颔联写山西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写景中寓含生活哲理。 C.尾联写诗人希望若村民准许,哪怕自己年迈力衰,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D.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
18、法,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甘于归隐的人生态度。 6.这首诗记作者游山西村,着力表现了乡村的风俗美与人情美,试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5.B 6.示例:诗的首联叙述村民摆出自酿的农家酒、丰盛的菜肴,热情款待客人,可谓情意深厚、民风淳朴,尽显人情美;颈联则描绘了春社日将近,村民们布衣素冠,吹箫击鼓,祭祀神灵,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表现了古老的乡土民俗之美。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A.“……充满生活气息的劳作画面。”表述错误。本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没有劳作画面。
19、 C.“希望若村民准许,哪怕自己年迈力衰,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表述错误。尾联意为“今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并非“村民准许”“乘月而来”之意。 D.“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甘于归隐的人生态度”表述错误。全诗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故选B。 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村民摆出自酿的农家酒、丰盛的菜肴,热情款待
20、客人,现出村民淳厚、热情、古朴的精神风貌,充满浓浓的人情味,给人无尽的美感;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描绘了春社日将近,村民们布衣素冠,吹箫击鼓,祭祀神灵,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表现了古老的乡土风俗之美。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尽显人情之美。 综上所述,概括作答即可。 (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
21、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字是本诗的主线,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B.首联诗人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浊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热情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C.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与热情好客的乡民的赞美。 D.尾联中的“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
22、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他人。 8.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案】7.D 8.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 【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有误。“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表述有误。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本项“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也存在错误; 故选D。 8.本题考
23、查诗文理解及诗文中蕴涵的道理。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明,展现出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又出现一个山村。 “山重水复”在此指自然之路曲折,象征着人生之路坎坷难行;“柳暗花明”在此指自然景致的美好,象征着经历曲折后又有新的出路,新的天地。景物的描写中蕴含哲理:困境中蕴含希望,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也要坚定信心,积极求索,努力寻求新的出路,相信新的天地就在不远处。可据此作答。 (2022·湖北咸宁·统考模拟预测)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 游山西村
24、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西村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①忆叩门。 高柳簇②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③黄昏。 【注释】①浆:茶水。②簇:聚集。③耿:发光照耀。 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
25、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D.【乙】诗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以“声”“色”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10.【乙】诗尾联最后一句“细云新月耿黄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11.这两首诗都是陆游的纪游诗,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9.D 10.(1)黄昏时分,光线微明,天空飘着纤云,一弯新月升起,描绘了一幅
26、清新宁静的山村黄昏图。 (2)①借景抒情。诗人借黄昏之时细云、新月等景象抒发了对西村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答“寓情于景”亦可)②以景结情。诗歌最后以一句景物描写收束诗人对西村喜爱之情的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11.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 A.“箫鼓追随”体现不出村民的热情好客,所以“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理解错误;
27、 B.“闲”是闲游,整句是随时来造访之意,所以“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的理解错误; C.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往岁”点明是往年,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记今夕”“新月耿黄昏”,所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诗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的理解错误; 故选D。 10.本题考查描写画面及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句。 ①本题考查学生描绘画面的能力。用自己的话描述某句诗中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
28、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即可。句意是:几缕微云,一钩新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亲。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黄昏之时山村细云、新月的清新宁静景象来作答即可。 ②“细云新月耿黄昏”几缕微云,一钩新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突出了一片宁静祥和的乡村黄昏美丽图景,这一句借黄昏下的乡村清新宁静景象来表达对西村自然秀美风光的赞赏,通过具体的景致,抒发出诗人内心的美好感受,以景结情,使得诗歌内容浑然一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1.本题考查比较诗歌内容上的异同。 相同:从意象看,《游山西村》描写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等,《西村》描写高柳、临水
29、、茂林、禽语、坏壁、青苔等,两首诗都描写了乡村风光;从两首诗的尾联看,都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游山西村》中从“丰年留客”“箫鼓追随春社近”,表现出乡村的人情美、风俗美;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有困境中蕴含希望的人生哲理; 《西村》一诗中,高柳、临水、茂林、禽语、坏壁、青苔等,侧重写自然风光。 (2022·山东泰安·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0、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农家准备鸡肉、猪肉招待客人,“足”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 B.颈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名句。 C.全诗四联无一“游”字,却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 13.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意境优美。 B.本诗描摹了南宋初年的
31、农村风俗画卷:春社日乡民们要向土地神祭祀,祈求农事的丰收;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C.尾联用笔婉转,表达对好友的美好祝福,点明了主旨。 D.“夜叩门”与“农家”相呼应,画面完整,耐人寻味。 【答案】12.B 13.C 【解析】12.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名句。这联是“颔联”,不是“颈联”。 故选B. 13.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
32、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田园淳朴生活的热爱之情。选项“用笔婉转,表达对好友的美好祝福”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C。 14.(2022·贵州贵阳·统考二模)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题目。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古典诗词
33、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险,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 )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赏析。“足”的意思是足够,充足。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年景里待客有充足的鸡肉、猪肉等菜肴,非常丰盛。可见农民的热情好客。“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或非常贴切写出了农家人的好客、真情的纯
34、朴品质与行为。 (2)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哲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无路可走,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艳的小山村。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据此可作答。因为此诗句能在困难或绝境中给人以希望,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它能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意对即可) (2022·湖北黄石·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5、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敦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16.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5.D 16.“足”字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
36、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D.尾联并不是忧伤的笔调,也并非直抒胸臆。诗人比较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由此可知,这两句表现的是对山村迷人景色、淳朴民风的赞美,没有表现“失意与孤独”; 故选D。 16.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足鸡豚”的意思是备足鸡肉、猪肉,说明农家待客的菜肴非常丰盛。“足”的意思是足够、充足,
37、一个“足”字,形象地写出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能够倾其所有招待客人,表现了他们真诚、淳朴的品质。 (2022·北京丰台·统考二模)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诗歌的颔联在写景中蕴含哲理。诗人在山峦重叠、溪流迂回中,似乎①___,正在迷惘之际,忽然看见柳绿花红的小村庄。这句诗表达了 ②_____的哲理。 18.《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与
38、本诗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都描写了饮酒的场面。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答案】17. 无路可走 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会充满光明与希望 18.答案示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的意思是酒杯里装的美酒和盘子中盛的菜肴都非常名贵。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品尝,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压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他们备有丰足的菜肴款待客人,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 【解析】17.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 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
39、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诗人正担心没有路可走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18.本题考查诗句情感的分析。 《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清酒珍羞”是作者李白被“赐金还山”时,朋友的招待之物,酒
40、尽宴罢之后,就是李白离开京城的时候了。联系下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知,本来有着远大政治抱负、雄才大略的诗人能够幸运地亲近皇上,舒展自己才略是件快意人生的事。但现在,诗人却不幸地遭到皇上无情的“变相驱逐”,连京华之地都不能逗留了,诗人因此惆怅失落,连“清酒珍羞”都难以下咽,表现了作者仕途坎坷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本诗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这一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
41、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体现的是热情好客的人情美。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对村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赞美。 19.(2022·黑龙江·统考二模)阅读古诗文,回答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人生哲理。 【答案】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
42、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有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示例:生活不会一直黑暗,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保持乐观,继续前行,总有看到光明的那一天。 20.(2022·贵州铜仁·统考二模)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
43、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____”字,按_______推移展开叙述。 (2)本诗颔联写景中蕴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在哪种情境下可能会想到这一佳句?为什么? 【答案】(1) 游 时间 (2)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想到这一佳句。因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解析】(1) 考
44、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书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层次清晰。 (2)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和运用诗句的能力。颌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此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
45、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这句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2022·河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
46、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B.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C.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22.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作用。 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
47、理,请根据下面提示续写你的感悟。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 【答案】21.D 22.①总结全诗,委婉地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和对山村的留恋之情。②点明了诗歌题目,“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23.示例: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21.D.本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
48、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选项“笔调低沉”说法有误,应为:笔调自然欢快。故选D。 22.考查诗歌赏析。这两句诗句意为: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尾联诗人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这既是对全诗总结,也表现了作者对山村生活的留恋不舍之意。从结构上,末句“夜叩门”与
49、首句“农家”相照应,使全诗结构和画面完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 23.考查诗句赏析和语言表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在困境当中,往往蕴含着转机与希望。据此可拟写为:人总有可能会陷入某种“绝地”,此时,
50、需保持内心的镇定,坚定信念,不懈前行,总会迎来转机与希望,看到光明的前景。 (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既是一首田园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B.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C.首联
51、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 D.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25.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就将诗歌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 【答案】24.B 25.示例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示例二: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24.考查对诗歌的理
52、解。 B.这首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选项“笔调低沉”说法有误; 故选B。 25.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诗歌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然后围绕意思来描绘画面即可。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
53、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衍生义: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022·河南开封·统考二模)阅读《游山西村》和《秋兴》,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54、,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速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秋 兴①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这首诗写于1183年8月。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开仓放粮,被小人借机弹劾。陆游愤而辞官,回到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做。②迮zé:狭窄。 26.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景象,也道出了农家待客
55、的热情。 B.《游山西村》颈联生动地描摹了一幅春社之时古朴而又宁静的乡村生活画卷。 C.《秋兴》首联写自己头上长满白发,颔联写中年多病,流露出对时光日迫的感伤。 D.《秋兴》尾联是想象之景,想象自己在烟雨中把小船系在桐江岸边枫树上去垂钓。 27.从两首诗对诗人形象的刻画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游山西村》与《秋兴》的不同之处。 【答案】26.B 27.①形象上,《游山西村》中热爱家乡与村民关系亲密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秋兴》中却是中年多病、有报国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②情感上,诗人在《游山西村》表达了对乡村生
56、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秋兴》中表达了岁月将尽、壮志未酬的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26.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 B.错误,“宁静”表述有误,《游山西村》颈联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应是春社的日子接近了,吹着箫打起鼓,一派热闹的景象。 故选B。 27.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评价诗歌思想态度的能力。 在形象上:《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
57、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一句,描绘出诗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秋兴》中,这首诗的首联写诗人头发稀少且已变白,点明自己年老;而“归来三见故山秋”是说自己辞官归乡,转眼已是三年时间。颔联写诗人凭栏高阁之上,感叹山河破碎、自己遭小人陷害,加之身体老病,所以空怀满腔愤恨,只能解酒消愁。颈联一个“空”字点明了陆游空有一腔爱国热情,却报国无门的感慨;“五更画角只生愁”则点明了山河破碎、战争不息的现状。尾联写诗人面对山河破碎、年老多病、宦海险恶、报国
58、无门的种种无奈而只能寄情山水的感慨。“乾坤迮”,“病”“日月遒”“百战铁衣”等词,描绘了天地狭窄无容人之处,日月迫近深感岁月匆匆,疲病交加,无处施展抱负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在情感上:《游山西村》中,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明诗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
59、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显示出诗人并不心灰意冷,而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 《秋兴》中,“病入中年日月遒”写《秋兴》这首诗时的陆游已经59岁,由于作者年老多病,接近晚年,在诗歌中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岁月将尽的无限伤心。颈联一个“空”字点明了陆游空有一腔爱国热情,却报国无门的感慨;“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一句流露出一种愁容,无人赏识,内心极为愤懑。尾联写诗人面对山河破碎、年老多病、宦海险恶、报国无门的种种无奈而只能寄情山水的感慨。同时诗人的形象是惆怅的,充满悲凉色彩的,是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愫的,但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的。据此作答即可。 1专题
60、10 《游山西村》 ★ 基础存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原 文 译 文 赏 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不要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足。 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间忽然又出现一个山村。 这
61、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况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炼字:“重”“复”二字可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荫浓,“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又一村”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 画面描述: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有时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柳荫正浓、花色明艳,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
62、,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情感:热闹的乡俗民事,表现出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体感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山村优美的风光、古朴的习俗,表达了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和对山村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情。 【习题】 1.(课后题)句在原作中的意思,
63、以有后来衍生出的意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诗句原意:山重峦叠,水迂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2.《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答案】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乡风。“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3.颈联描绘了何样的风土人情? 【答案】写出了山西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64、。村中人穿着朴素正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好愿望的企盼使整个乡村洋溢着生机和喜庆氛围。看到这些情景,诗人感到新奇和亲切。 4.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的喜爱和恋恋不舍。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游兴十足,游意不尽!一个热爱山村秀美景色,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歌言虽尽而意无穷。 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答案】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⑶淳朴的风土人情。 6.首联中的“莫笑”“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
65、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的风尚。 7.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①选景典型生动,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柳绿花艳,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②为下文写诗人的留恋之情做铺垫。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示例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示例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
66、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9.请描述“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 【答案】村民吹着箫,击着鼓,成群结队,一片喜庆的场景,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大家穿着粗布做成的衣衫,戴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10.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案】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理解性默写 1.诗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诗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游山西村》中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 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5. 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