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考察报告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2445870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考察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考察报告根据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县政协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赴_区、_县,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了专题考察,并深入_、_、_、_、_等个乡(镇、街道)0个安置点走访、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搬迁群众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保及安置点建设等方面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一区一县”可借鉴的经验(一)_县“五个三”机制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_县科学统筹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和迁入地资源,积极创新,形成了“五个三”机制,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一是盘活“三地”(耕地、林地、宅基地),建立助民增收机制,促进搬迁农户增收。二是衔接“三保”(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

2、建立助民增福机制,织牢低保医保养老安全保障网。三是统筹“三就”(就业、就学、就医),建立助民脱贫机制,保障搬迁群众就读有学校、患病有医院、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四是建好“三所”(经营性场所和农耕场所、公共服务场所),建立助民解忧机制,让搬迁群众居住习惯、生活方便、就业安心、幸福快乐。五是用活“三制”(集体经营、社区管理、群众动员),建立助民管理机制,增强搬迁群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人翁意识。(二)_区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五化”服务新路。_区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型治理机制改革,探索“组织、关爱、服务、诉求、产业”五化工作法,形成政府统筹、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和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促进

3、易地搬迁群众脱贫。一是“四个覆盖”(党群组织、思想教育、主体参与、春晖行动)实现组织全域化。二是“三个阵地”(社区服务站、文体活动广场、关爱服务中心)实现关爱人性化。三是“三类保障”(解决好“三就”难题、衔接好“三保”政策、落实好“三项”扶持)实现服务惠民化。四是“三项机制”(构建包干帮扶、双向交流、共商共治机制)实现治理民主化。五是“三大驱动”(产业推动、龙头带动、就业拉动)实现产业融合化。二、易地扶贫搬迁的困惑_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_人,占全县贫困人口_人的_%,远远高于其他县,如_县为_%。安置在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_人,占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_人的_%,占县城人口_X人的X

4、%,都远远高于其他县。搬迁后的困惑主要体现为“七个不适应”。(一)心理不适应,需要疏导。搬迁户从农村到县城,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群众大多有故土难离的情结,他们对现居住地归属感不强。加之一些政策不明晰,在县城没有主人翁的自豪感,还有贫穷人的心理障碍。如对户籍迁转问题,仍处于观望态度,目前很少有搬迁户把户籍迁入社区。(二)习惯不适应,需要培养。搬迁户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完全打乱了以地域或宗亲方式为纽带的传统管理模式,可能一些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被打破,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都不适应,在农村农具可以随意放,上下楼不用坐电梯,干不干活自己说了算,在企业和厂里面上班必须是按作息时间,觉得走亲戚吃酒等不方便。(三

5、)技能不适应,需要培训。安置点的搬迁群众致贫原因千差万别,但大多数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差,工作技能缺乏。如在西部新城安置点的搬迁群众,_%以上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年龄较大、无技能、随意性强,就业不理想。(四)就业不适应,需要指导。部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对用工企业的期望值高,_的搬迁群众对上岗就业月薪要求_元以上,还希望企业“包吃、包住、包接、包送”,但他们自身无文化、无技能,且年龄偏大,企业无法满足,造成就业难。(五)机制不适应,需要创新。由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都是贫困人口,搬迁到县城来后基本上无固定工作,从而无固定收入,水、电、燃料等费用增加,让群众很不适应。如果

6、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上不区别对待,将会给安置点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六)设施不适应,需要改善。县城教育资源承载已达上限,“大班额”问题突出。目前县城区小学平均班额_人,最大班额_人;实验中学、城关中学等初中平均班额_人,最大班额_人。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项目在短期内无法投入使用,直接影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就学。(七)管理不适应,需要加强。搬迁群众中还有一部分等靠要思想较重,甚至还有少数不良习气的贫困群众,对于这些贫困群众,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否则将给小区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三、后续发展的建议借鉴_区、_县的先进经验,结合_实际,建议我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实

7、现“四好四高”目标,确保我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发展、快致富工作目标。(一)就业有好路子,搬迁群众收入高在就业方面,突出“四个一批”,促就业创业,不断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1.公益性岗位就业解决一批。坚持“控制总量、适度开发”的原则,腾退城镇管理、卫生保洁、保安等政府公益性岗位,每年调剂一定指标,配合有关单位有序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落实就业。.产业带动解决一批。出台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工业园区企业,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在企业就业的政策,依托产业园区、现代农业观光园、县城乌杨田园、松烟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等资源优势,优先推荐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企业外发单

8、形式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3.劳务输出解决一批。对接“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扶贫,与帮扶城市奉贤区搭建企业和搬迁群众供需劳务对接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组建电工、家政、建筑等队伍,推荐到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稳定就业。.自主创业解决一批。通过将安置点部分铺面优惠租赁、鼓励从事第三产业等方式,促进群众自主创业,由就业部门提供为期年以上10万元以下小额担保贷款。自主创办并以吸纳其他搬迁群众就业为主的微型企业,优先享受“个15万”扶持政策。(二)培训有好办法,搬迁群众素质高1.开展日常生活技能的培训。由镇(乡、街道)后扶办公室、村(社区)统筹安排,采取现场培训、逢会必培训的办法,

9、对搬迁群众乘坐电梯、家电使用等日常生活技能进行培训,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镇。开展文明素质提升的培训。宣传、科教部门、群团组织、安置乡镇要立足搬迁群众实际,通过培训班、群众会等方式,定期开展以生活习惯、文明新风、政策法规、文明行为为内容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改变搬迁群众过去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争当文明表率和致富能手。3.开展就业技能的培训。抢抓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机遇,根据搬迁群众需求,开办家政、烹调、水电安装等技能培训班,确保每个劳动力掌握门以上就业技能。利用企业厂房、车间等现有资源,对即进将入企就业的搬迁群众开展岗前技能培训。4.开展感恩思想的培训。

10、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向搬迁群众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引导其多做感恩之事、多报感恩之情,让贫困群众知荣耻、懂感恩,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使群众感恩扶贫教育由“过耳”向“入心”深化。(三)运行有好机制,后扶工作效率高。1.挂帮机制。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挂帮制度,每个搬迁安置点要有一名县级领导、一名乡镇领导挂帮,每户搬迁户有一名干部挂帮,明确迁出乡镇和安置乡镇的职责,做到00%的搬迁户有干部挂帮联系,1的学生有教师挂帮联系,100%的安置点有医生挂帮联系。2.反哺机制。一是盘活“三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管理、贫困户参与、公司保本微利”的模式,成立移民后续扶持发展有限公司,促

11、进搬迁群众迁出点耕地、林地、宅基地“三地”资源向“三变”有效转变,尽量增加搬迁农户增收。二是政策优惠。在用电、用水、物业管理和社保、医保等方面出台区别对待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入住成本。如_县搬迁群众生活用水执行比其他下调%优惠价格,有线电视收视费、物业费等免收两年。3督查机制。注重总结经验,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完善政策,扎实推进工作,积极跟踪推进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要强化指导协调,及时督导检查后续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全面掌握工作中的重大情况和重要问题,并及时呈报县委、政府进行研究决策。4.保障机制。每年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比照村

12、民小组(居民小组)的工资待遇,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楼长补贴待遇。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乡镇,要安排正式国家干部到后扶办公室办公,根据安置点人口数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提供公益性服务。对迁出群众较多,安置相对集中的乡镇,要派出工作组,协助安置乡镇工作。5.考评机制。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县直机关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由县督查局、县指挥部办公室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结果作为月绩效目标考核的依据之一;对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导致工作滞后的,严格“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要求,实行问题倒查,严肃追责。(四)治理有好举措,居民自治水平高。1.网格管理。按照“区域规划、以房管人、重点

13、监控、完善机制”的原则,按00户至200户为单元划分,将安置区域内的交通设施、公共场所、消防设施、楼群院落、实有人口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建设警务室,配备必要的治安巡防辅警、警务助理、治安联络员,组建治保会、义务治安巡逻队,打击侵害搬迁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切实提高社区群众参与度、安全感、满意率。2.便民服务。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到搬迁群众安置点,设立移民、人社、公安、民政、卫计等部门的便民服务窗口。安置点配套用房集中解决便民超市、小学、幼儿园及管理服务用房;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标准配备医疗办公场地和必要的科室、医疗设备、医务人员;建设关爱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护幼儿看护中心等综合性场所,搭建起生活起居绿色通道,方便群众。3.民主管理。按照“大事政府办,小事大家协商办,私事居民自己办”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逐步组建以党支部、党小组、楼长、居民代表、业主代表、志愿者为主体的楼(栋)道自治组织,让小区管理从“被动式”向“参与式”转变,从 “无人管事”变成 “人人管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