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选择定稿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224435026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选择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选择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选择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选择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选择定稿(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水灭火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佳选择定稿 扑救森林火灾中的安全工作 按照教育计划的安排,今天我和大家共同交流的题目。扑救森林火灾中的安全工作。 森林火灾简介,目前世界每年发生火灾约2万次以上,烧毁森林面积640多万hm2,约占世界覆被率的0.23%以上。在我国,森林火灾已成为危害森林的诸多灾害因子之首,森林火灾日益频发,给扑火队员造成的危险性也就越高。在灭火战斗中,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可以降低人员伤亡率和死亡率,使灭火人员明确在危险火环境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保持清醒的思维,从危险火环境中顺利逃生;另一方面,掌握其相关理论,还可以使灭火指

2、挥员提前作出判断,预想其后果,不进入危险火环境,远离火的威胁。灭火作战是人与自然的抗争和搏斗,危险是时刻存在的。但是,火对人真正构成生命威胁,造成伤害,还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一定的过程、一定的时间。 一、灭火人员伤亡过程及原因: (一)灭火人员伤亡过程 在灭火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有一个过程。伤亡事故发生的过程是:正常发展的火线,在复杂的地形、恶化的气象条件和燃烧物质的综合作用下,火势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改变,使灭火指挥员、灭火人员惊慌失措,指挥失控,盲目冲击,烟尘和热辐射很快对人体产生直接的伤害作用,直至中毒昏迷和窒息,最后被烧伤或烧死。 (二)灭火人员伤亡原因 影响灭火人员安全的几种林火行为

3、: 1、高能亮火; 2、飞火; 3、火旋风。 从客观上讲,灭火人员发生伤亡主要是由于林火行为的突然改变导致,一是火的蔓延速度突然加快;二是火的蔓延方向突然改;三是火强度突然加大 1、误入险区。是导致灭火人员伤亡的根本因素,是灭火指挥员和灭火队员,对火场危险环境的形成要素无知所致。我们知道,形成火场危险环境区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果对形成危险环境的火强度、地形、植被、气候变化特点、规律不掌握和不了解,就不能针对火场上的火势、地形、植被、气候变化等情况,判断哪个区域是危险区,哪个区域是安全区,就有可能被小火所迷惑,误入危险地域之内,当火势突发变化时,惊慌失措,找不到避险安全区导致烧伤、烧死。 2、

4、避险无知。是导致灭火人员伤亡的直接因素。险境的形成具有突发性特点,瞬间火势变化造成人员伤害。大部分人认为,人,是被火烧死的。从表面上看,这是事实,但是这个事实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和原因的,也就是说,由于人们对这个过程和原因的不了解和无知,或者说是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才会有接连不断的伤亡事故发生。如:烟呛、中毒、昏迷,烫伤,呼吸道被热浪烧伤,人被烧死。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所造成的,对于这些常识不了解,怎么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去预防呢。又怎么能够组织应急避险技能训练呢。所以说,没有理论的指导,就没有过硬的技能和有效的防护措施,靠勇敢和无知必然要造成伤亡。 3、指挥失误。是造成灭火人

5、员伤亡的主要因素。火场上灭火队员在没有个人防护装具的情况下遭受大火袭击,造成群伤、群死的悲 惨局面,80是由于指挥失误所致。有的指挥员本身也葬身在火海之中。指挥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判断失误,二是决策失误,三是布署失误,四是避险失误。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指挥员对灭火基本理论常识不了解,对地形、植被、小气候的变化特点与影响火的行为变化规律不掌握。不能科学分析判断火势大小,不能科学部署兵力,不知道哪是险区险境,不知道队伍人员情况,甚至不知道什么火该打,什么火不该打,见火就冲,或是见火就跑。这样的指挥员去指挥灭火作战,是必然要造成人员伤亡的。 4、疲劳混战。是造成火场人员伤亡的直接因素之一

6、。我们现在采取的灭火手段,是直接灭火手段,是人与火的直接抗争,危险是时刻存在的。灭火队员是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吃不好、睡不好的状态中,在浓烟热浪薰烤之下的高温作业。人的体力消耗大,人的精神也极度紧张,加之劳动强度高,灭火队员流汗过多,这时灭火队员因体内大量糖盐流失,火场上极易造成眼冒金星,四肢无力,导致瞬间昏迷倒地,造成人身伤害。另外一种情况是,当火线上火势突变,造成灭火人员心里压力过大,导致战法混乱,打乱仗,惊慌失措,乱了阵角,失去互助、互保、互相配合。各干各的。在风力灭火机与其它工具的配合使用上,编组作业混乱,综合机具的功能作用不能发挥,反而促使形成局部火场乱流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7、回头火,使灭火队员被火包围,臵于浓烟之中,加之烟呛、火烧,最终也会造成人员伤害。 、缺少防护。是火场造成人员伤亡的根本性因素之一,是造成灭火队员人身伤害的必然结果。因为灭火队员在火场灭火时,随时都受三大伤害的侵袭:一是一氧化碳中毒,二是烟尘窒息,三是高温伤害。火场实践中,大家将这三个伤害又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烟呛中毒, 一类是高温危害。那么针对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呢。我认为,目前这两个问题,我们都没解决好。我们知道,大火是无情的,在人与火的抗争中,人无防护设备保护,伤亡事故的发生是随时可以出现的。比如说,火场火势突变,浓烟翻滚,火回卷,这时可能一口浓烟呛进口中,灭火队员就会昏头转向,眼冒金星,窒

8、息倒地,被大火所伤;也可能是一个热浪,将灭火队员衣服引燃,烫伤、烧伤裸露皮肤,或是将热浪吸入口中,造成呼吸道烫伤,导致昏迷窒息,最后,被大火烧伤、烧死及事后死亡。 因此,只有解决好灭火队员皮肤不外露和不与高温直接接触的问题以及解决好热浪和烟呛,不伤害人的呼吸道和内脏问题,才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扑救森林火灾中,灭火队员被大火烧伤、烧死及事后死亡的事故发生。 另外,火场发生灭火队员被大火烧伤、烧死事故,从时间过程看,就在35分钟之内。这也就是说,只要解决好3-分钟之内的防护问题,即可保证灭火队员安全。这3-分钟过程,是解决好防护的关键性问题。以城市消防员和森林灭火人员的伤亡比例看,除去房倒、屋塌、爆

9、炸造成的人员伤亡外,城市消防员被火烧伤烧死的比例,远远低于森林灭火人员被火烧伤烧死的比例,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城市消防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具远远好于森林灭火人员。 总而言之,我认为,缺少防护,指挥失误。这是目前造成火场人身伤亡的根本之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讲,00的火场人身伤亡事故,都离不开这两个因素,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火场上灭火队员被火烧伤、烧死的问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就这两个问题而言,缺少防护是个资金投入的问题,指挥失误是个教育和训练的问题。一个是人性化问题。即解决灭火队员的人身保护装具问题;一个是强制性问 题,即强化行政命令、强化知识技能、强化纪律规定,解决无知、无技、无能的问题。 综上所

10、述,火场上,造成人员被烧伤烧死的主要原因有。误入险区,避险无知;缺少防护,指挥失误;疲劳过度,战法混乱。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防护和指挥失误,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火场伤亡事故就可大大减少,群伤群死的局面也会改变。 二、几种错误的情况处置 1、顺风逃生。 在火前方顺风逃生会造成人员伤亡。因为火顺风蔓延速度最高可达8/h,并能进行连续性燃烧,而人在林内奔跑的速度随着距离的加大,速度会越来越慢远不如火顺风蔓延的速度快。(地表火最高蔓延速度8km/h,树冠火最高蔓延速度m/h。)因此,在火前方顺风逃生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大风天气发生火灾极其危险,其原因是: 1、火焰高度降低,无法确定火线;

11、2、烟被吹向火前方,能见度低。) 案例分析(播放视频) 2、向山上逃生。 在相同条件下,上山火的蔓延速度快于火在平地燃烧时的蔓延速度。火向山上燃烧时,坡度越大蔓延速度就越快,而坡度越大人上山的速度就越慢。所以,在火前方向山上逃生是极其危险的。(坡度增加1度,火焰蔓延速度增加一倍。根据烟柱判断火线距离:烟柱不动:1km左右;烟柱上部动:10m左右;烟柱中上部动:5k左右。根据烟柱颜色判断林火蔓延方向:下山火通常为白烟,上山火通常为黑烟。) 案例分析(播放视频) 3、经鞍部逃生。 鞍部因受两侧山头和山体的影响,会形成“漏斗”状的通风口,风从鞍部通过时速度会成倍增加,为此,当大火威胁人身安全时,从鞍

12、部逃生极易发生伤亡。 案例分析(播放视频) 4、翻越山脊线、鞍部接近火场。 火向山上燃烧时,由于上坡可燃物受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影响,提前预热,燃点降低,会形成冲火,还可能产生飞火和轰燃,导致火强度增高,蔓延速度加快。故翻越山脊线、鞍部接近火场易发生伤亡。 5、迎风扑打火头及接近火场。 迎风扑打火头,就是迎风接近火场扑火。而火头是整个火场中火墙最厚,强度最高,蔓延速度最快的部位,因此,迎风扑打火头及接近火场都是十分危险的。 、在草塘及灌丛中避险。 草塘是林火蔓延的快速通道。草塘中的草本可燃物属于细小可燃物,释放能量快;灌丛生长茂密易燃烧,燃烧时火强度大。因而,在草塘及灌丛中避险会造成人员伤亡 三、

13、扑救森林火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以上发生伤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我认为指挥员在组织指挥扑救林火时,还应注意以下6个主要问题: 1、不要迎着火头接近火场,要从火尾、火翼接近火场。扑打火头时,要从火头的两翼接近火头。 、不要从山上向山下,翻越山脊、鞍部接近火场,要从山下或绕过山去接近火场。 3、不应在上山火的上方和山脊线开设隔离带,要在山的背坡或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域开设隔离带,并确定或开设安全避险区域,明确撤离路线。 案例分析(播放视频) 4、开设隔离带后,要沿隔离带内侧边缘点放迎面火,避免火烧到隔离带边缘。 、不要在火前方顺风或向山上逃生,而应就地点顺风火或上山火进入火烧迹地避险。附近有可利用的地形

14、(湖泊、沼泽、较宽河流、耕地、沙石裸露地带及火前方的下坡地带等)时,可利用地形避险。在没有可利用的地形或来不及采取点火避险手段时,可冲入火线险。 6、扑救林火中需休息和宿营时,应在被扑灭的火线边缘休息。宿营时要在营地周围开设一条闭合的有效防火隔离带。 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森林灭火作战时,陡坡、山脊、鞍部、狭窄山谷、单口山谷、草塘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地形,在灭火作战时应避开这些危险地形,确保灭火人员人身安全。 四、扑火阶段安全 指挥员在掌握伤亡发生的主要原因、注意的问题、危险环境和危险情况的前提下,在组织指挥扑火时,要抓好接近火场、扑火及宿营三个重要环节。 1、接近火场时的安全 (1)随

15、时注意地形变化,避开狭窄山谷、陡坡及鞍部地带。(2)避开草高且宽大的草塘、大载量可燃物地域和梯形可燃物分布地带。 ()随时注意风向、风速变化。 (4)明确撤离路线,并有应急准备。 2、扑火时的安全 (1)在急进地表火和树冠火前方开设隔离带时,必须设立安全避险区。 (2)扑救地下火时,禁止在火烧迹地内行走。 (3)扑打火头时,应从火头的两翼接近火线扑火,严禁正面迎火头扑打。 (4)扑打火线时,遇大火突袭,应迅速进入火烧迹地。 3、宿营时的安全 禁止在下列环境选择营地: (1)三面环山、山脊、鞍部和狭窄草塘沟,防止受到大火袭击。(2)无植被沙土疏松或岩石裸露的陡坡山脚,防止山体滑坡。(3)低洼干涸

16、的河床,防止山洪暴发。()孤立的大树下,防止雷击。案例分析(播放视频) 五、紧急避险的方法 (一)点火解围 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请注意在控制线另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 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二)冲越火线 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

17、险 (三)快速转移 发现大火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 (四)卧倒避烟(火)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八种常用紧急避险方法: 、避开危险火环境避险 灭火作战中,要主动避开危险地形(陡坡、山脊、单口山谷、山脊鞍部、草塘沟)和高强度地表火、树冠火,火场局部产生火旋风;通常不要轻易接近火线,不直接灭火。在密灌丛中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灭火时不盲目接近扑打,应注意观察火场

18、情况,主动避开中午:0017:0高温大风时段。 2、预设安全区域避险 是指灭火人员在扑打中强度地表火,在危险地形灭火火开设隔离带,在高温大风天气下灭火,以及强行阻截高强度火时,应预先开设安全避险区,确保在火势突变时,灭火人员能进入安全区域。应选择植被相对稀少,地势平坦,距火线较近,及处于上风向的有力位臵, 坚持“宁大勿小”的原则。同时彻底清除安全区域内可燃物,排除安全隐患,并派出观察哨密切观察火场动态。 3、进入火烧迹地避险 在接近火线,开进途中,宿营休息时,若被大火突然袭击,无法实施转移时,可充分发挥灭火装备多弹、多机、多具的组合效益,采取多批量、多批次的办法强行打开突破口,迅速进入火烧迹地

19、避险,灭火战斗中,当风向突变,火强度增大,难以直接扑打或遭顺风火袭击时,应立即进入火烧迹地,并迅速组织人员清理火烧迹地内剩余可燃物,进一步扩大安全区域,并派出安全员和观察哨,密切关注火情变化。 4、快速转移避险 灭火行动展开后,遇有风向突变、风力较大,灭火人员无法以人员控制火势,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如火场附近,有有利地形火撤离路线,且时间足够,应立即组织灭火队员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避险。 5、点迎面火避险 在遭大火袭击火包围时,来不及转移到安全地带,但附近有道路、河流、农田、植被稀少有利地形可做依托,且有一定时间准备,可迅速组织向火袭来的方向点烧迎面火,而后人员进入火烧迹地避险。 6、点顺风

20、火避险 如火场周围没有依托条件或虽有依托条件,但不具备点烧迎面火的时间或距离时,应迅速组织点烧顺风火,并顺势进入火烧迹地内避险,点烧时,风力灭火机手应弱风跟进助燃,水枪手清理迹地内较 大的火星或倒木,灭火弹手集中灭火弹,随时对袭来的火头进行压制,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烧出较大的区域,确保灭火人员在火烧迹地内安全避险。 、利用防护器材冲越火线避险 在其他避险手段不能使用时,灭火人员应利用防火服、头盔、面罩、手套等防护装具,选择火势较弱,地形相对平坦的部位,逆风引火,强行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避险。冲越前,要按要求穿着防护装具,冲越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扔掉装备快速冲越火线 8、利用有利地形避险 当林火威胁人员安全,无法实施点火避险时,灭火人员应有效利用附近的河流、湖泊、沼泽、耕地、沙石裸露地带、火前方下坡无植被或植被稀少地形实施避险。 今天的课与大家交流完毕,不妥之处敬请首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