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

上传人:浪*** 文档编号:224274175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8.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案第 1 页 共 5 页课题: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授课对象课 时高二()()2学问与教技能学过程与目方法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生疏论语相关语句中消灭的文言现象2、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把握十则的含义,并领悟孔子“义” 的思想。讲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重 点难 点教学方法1、文言字词句式积存2、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1 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赏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

2、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悟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2 争论评点法。教读本文承受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 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乐观性。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浅薄和长期,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异和敬畏就会日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气怎样,人总是可以靠着自己的贵重品质, 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现在,很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赶、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 他们追求抱负和真理,得到

3、了内心的自由和清静。爱因斯坦义,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格外重要的环节。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展挂钩,比方“利”,比方“君子”,比方“勇”。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孔子的理解。二、自主学习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2、对 10 章节进展分类。明确: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2、10 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4、:一是义与富贵-134 则;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5679 则;三是义与勇敢-810 则三、合作探究学习第一局部义与富贵(一)、选出文中孔子对“义”的表述语句,感受孔子义薄云天的人格语句筛选:略(二)、孔子对富是完全拒绝的吗?用文中的语句佐证并简析要点明确: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行求,从吾所好”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孔子对富贵并非完全拒绝,他期望对其有所向往,他认为期望得到富贵是符合人的天性的(三)、孔子心中轻视富贵的标准是什么?由此看出在孔子的心中有着怎样的“义利观”,简要准确概况要点明确:“不义而富且贵”孔子的义利观:义重于利(四)、孔子的“义利观”对后世影

5、响深远,成为后世很多人遵从的伦理道德标准。列举几个自己熟知的例子提示:文天祥,苏轼,谭嗣同,朱自清,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人(五)、警钟长鸣,是概括自己所了解的无义获利、赢利博利的卑劣手段主要有哪些,何以才能有效杜绝。要点提示:越货,偷盗,投机取巧,欺蒙拐骗,巧取豪夺,敲诈讹诈,假冒伪劣杜绝方法是加强法制;加强道德教育三、课堂小结:这三则主要是谈义与富贵的问题,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发财做官,但前提必需符合道义;他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抱负,有志向的君子不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他乐于在贫困中享受道 义;他指出,人们都不会甘愿过贫困流离的生活,都期望得到富贵安逸,但必需通过正值的手段和途径

6、猎取。四、作业补充:一熟语释义大义凛然:严峻或敬畏。胸怀正义而神态庄重,令人敬畏大义灭亲:为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义形于色:主持正义的心情表现在脸上舍生取义:为正义牺牲生命义无反顾:为了正义绝不回头,勇敢向前微言大义:经书的要义,后泛指大道理。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道理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能勇敢的去做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春秋无义战:泛指非正义战斗其次课时一、创设情境从一个小山村的放牛娃,到大清国最富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是一个传奇。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快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胡雪岩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

7、棠筹备军饷,收复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馀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舍药舍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胡庆余堂店内设立两块巨大的金匾,上写“真不二价”和“戒欺”。由于他们坚持“以诚待人,以信服人”非义不取,在猛烈的商业竞争中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每到一地就会消灭“归市如流“的局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二、学习其次局部 “义与君子”。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他的学生也常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做了很多答复,但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重点讲这三则,其他的课件上也有)1、【原文】 子路问成人,子曰:“假设臧武仲之智,公绰之

8、不欲,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定?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终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译文】子路问怎样算完善的人,孔子说:“假设具有臧武仲的才智,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加上知礼懂乐的修养,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见到利益时,考虑道义;见到危急时,奋不顾身;长期贫困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完人了。”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知道一个人不行能具有那没多人的惊奇品德,所以孔子提出君子,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

9、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译文】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他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这话过分了。他该说时才说,人不厌其说;欢快时才笑,人不厌其笑;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孔子说:“是这样吗?莫非真是这样吗?”“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标准,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 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宝却翻了三倍。他的妻子劝他说:

10、“没有力气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绩而家兴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蔽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 纹,为的是能够隐蔽自己躲避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才智、抑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终生之言, 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见,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

11、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3、【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存、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时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时要考虑请教、生气时要考虑后患、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赏识”还是“要求”? 这应当是要求。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标准,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全部这些,是孔子关于道

12、德修养学说的组成局部。三、总结。本章谈论的是关于“义”的思考,“义之与比”“义以为上 ”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峻灵敏,不会厚此薄彼。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 的条件之一,“勇”,必需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四、学习第三局部详见课件,不属于重点内容.教案上省略,课件可删减四、达标训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人们把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生气称为“义愤”,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崇尚和大无畏的行动称为“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战斗称

13、为“义战”,把为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义师”请以“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300 字。忠与义的交织2023 年福建高考作文“山东准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皮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冲突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冲突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 间的选择。宋江是“仁义”的,“准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

14、,这一幕幕至今照旧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猛。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到底还是一个郓城小吏, 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 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管是晁 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招待,亦或是晁盖死后, 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 在腐朽的赵宋王

15、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 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终却落得死散凋零。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终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说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天地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 最终只能漂移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 选择了一条看似秀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照旧会笑对朝廷, 照旧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假设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 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