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FR2023年+)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22425684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03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FR2023年+)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03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FR2023年+)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03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FR2023年+)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003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FR2023年+)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3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FR2023年+)作业指导书(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 南 泰 嵩 恒 环 境 监 测 服 务 有 限 公 司作 业 指 导 书标 题: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FR2023+)作业指导书编 号: TSH-01-003 第一版 第 0 次修改 陈帅昌日期:2023 年 05 月 30 日杨瑞芬日期:2023 年 06 月 15 日陈国德日期:2023 年 06 月 28 日河南泰嵩恒环境监测效劳河 南 泰 嵩 恒 环 境 监 测 服 务 有 限 公 司智能建筑的防雷与接地系统检测应检查以下内容,结果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判定为合格;1. 接地装置及接地连接点的安装;2. 接地电阻的阻值、3. 接地导体的规格、敷设方法和连接方法;4. 等电位联结带的规格、联结

2、方法和安装位置;5. 屏蔽设施的安装;6. 电涌保护器的性能参数、安装位置、安装方法和连接导线规格。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建筑物应依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 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遇以下状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 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二、 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急环境的建筑物。三、 具有1区爆炸危急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河 南 泰 嵩 恒 环 境 监 测 服 务 有 限 公 司亡者。遇以下状况之一,应划为其次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

3、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二、国家别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五、具有1区爆炸危急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急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急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八、估量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极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九、估量雷击

4、次数大于 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注:估量雷击次数应按本标准附录一计算。河 南 泰 嵩 恒 环 境 监 测 服 务 有 限 公 司遇以下状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二、估量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三、估量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四、估量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五、依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四周环境

5、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急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 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河 南 泰 嵩 恒 环 境 监 测 服 务 有 限 公 司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 。当建筑物太高或其他缘由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

6、或网格不大于5m5m或6m4m的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雷击的部位敷设;全部避雷针应承受避雷带相互连接;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全部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构造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接地干线环路。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并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及全部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相连,此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雷电感应之用。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尚应实行防侧击的措施。在电源引人

7、的总配电箱处宜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建筑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承受引下线接地一次。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承受引下线接地一次。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3) 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低压线路宜全线承受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河 南 泰 嵩 恒 环 境 监 测 服 务 有 限 公 司皮、钢

8、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l00m内的管道, 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不应大于20 ,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根底宜作为接地装置。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4) 当树木高于建筑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3其次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其次类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的措施宜承受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9、, 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rnl0m或12m8m的网格。全部避雷针应承受避雷带相互连接。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防直击雷接地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钢构造建筑物,尚应实行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河 南 泰 嵩 恒 环 境 监 测 服 务 有 限 公 司2防雷电波

10、侵入的措施承受埋地或架空敷设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线槽及金属管道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 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承受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l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 ,但对分类中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其次种状况所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 。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

11、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状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 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 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应考虑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2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河 南 泰 嵩 恒 环 境 监 测 服 务 有 限 公 司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 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组避雷器或其他形式的过电压保护器, 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其他防雷措施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局部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