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393620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t 一论文发袁专家一中国学味期刊网 Swvwqikan 训 zn g.nel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阐释摘 要当今世界,全球生态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 心,生态美学正逐渐成为中国美学发展的诸多趋势之一。本文通过 对生态美学产生的背景、研究对象、影响及其意义等方面的分析, 阐释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确立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意识是人类 共存和发展进步的关键。关键词生态问题;生态美学;人与自然刚刚过去的20 世纪,是工业文明高奏凯歌的世纪。人类借助科 学技术的力量向大自然进军,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的繁 荣。然而,当人类对大自然的强大干预超过了自然界自身的调节能 力时,人类便陷入了生态危机,人类

2、的生存和发展便遭遇巨大的挑 战。尽管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 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 对我们进行报复。然而,这位哲人的话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 重视。当自然界对人的报复和惩罚一再地、大规模地出现时,面对 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们就不得不认真地加以审视和思考了。生态美学的兴起正是基于现实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从而也愈发 显示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曾繁仁先生明确指出:“生态美学观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基本出发点是一种包 含着生态纬度的当代生态论审美观”;强调“应将我们的生态美学观奠定在马克思的唯物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之上。生态

3、美学学乐期刊网h 论丈发衷专家1丿中Qwwqikan 训 zn g.nel(旦在面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是以追求两者的和谐、协调为最终、最高目标的。从学科性质上看,生态美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我们 认为生态美学的意义,不在于它对生态问题的粗暴的或优雅的指 控,也不在于因它的出现而产生的美学理论中量的增加;生态美学 不可能改变美学原有的格局,但是它的出现将极大地推动美学研究 方法的更新,也将大大地拓展美学研究的视野。生态美学进一步促进了传统世界观的改变,使从前人们所信奉的 人类中心主义和“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技 术主义和人定胜天思想受到普遍的怀疑。“人们更倾向于确信,整 个宇宙

4、都是充满灵性的,它有着自身的生存逻辑和运行法则。万事 万物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人类不应该过度地向自然索取, 也不应该粗暴地干预自然的运行,而应该尊重环境和生物自身的生 存权力。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人与自然达到中和协调的一种审美的存在 观。从艺术的起源看,考古资料证明艺术并不完全起源于生产劳动, 而常常同巫术祭祀等活动有关。例如,甲骨文中的“舞”字,表现 了一个向天祭祀的人手拿两个牛尾在舞蹈朝拜。由此可见,艺术起 源于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天)中和协调的一种追求。从审美本身来 说,并非一切“人化的自然”都是美的,更不是所有非人化的自然 就一定是不美的。无论是经过人的实践还是未经实践的自然,只要学乐期

5、刊网h 论丈发衷专家1丿中Qwwqikan 训 zn g.nel(旦同人处于一种中和协调的亲和的审美状态,那么,这个“自然”就是美的。总之,美与不美同人在当时是否与对象处于中和协调的存在状态密切相关,而美学所追求的也恰是人与对象处于一种中和协 调的审美的存在状态,这就是审美的人生、诗意的存在;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说,也就是人与自然平衡的“绿色的人生”。人类文明史上,人对自然的征服、人和自然的冲突从来就没有停 止过,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和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生态美学 的研究将唤起人们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这种努力只能使矛盾 得到和解,而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只有在人和自然的审美关系 中,人与自然

6、才能达到彻底和解。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中,对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自然主 义和人本主义互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 学观、生态观、美学观的深刻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是生 态美学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所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从根本上说,人不可能脱离自然,更不可能一味地对自然 进行索取和改造。作为自然之子,人对自然还有一种更为原初、更 为本源性的关系,即依赖于自然基础上的亲近、和谐、共生、共在 的关系,那就是人对自然从精神上和生存上的归依和依靠。因此,生态美学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重新估价和定义“人类中心主义”,要把人类的生命优

7、先权适度地扩展到自然生物中去,要把人类的伦理学适度地推广和运用到非人类生命中去,为非人类生物学乐期刊网h 论丈发衷专家1丿中Qwwqikan 训 zn g.nel(旦乃至环境提供无偏私的道德庇护,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跨类的生命观和伦理价值观。正如弗雷德里克费雷(frederick ferrero)所 说:“生态意识的价值观是一种适度的、自我调节的和完整的价值 观生态意识的基本价值观允许人类和非人类的各种正当的利 益在一个动力平衡的系统中相互作用。”生态美学反映了审美主体内在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性。在这 里,审美不是主体情感的外化或投射,而是审美主体的心灵与审美 对象生命价值的融合。它超越了审美主体

8、对自身生命的确认与关爱,也超越了役使自然而为我所用的实用价值取向的狭隘,从而使审美主体将自身生命与对象的生命世界和谐交融。生态审美意识不 仅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体认,也不只是对外在自然审美价值的发现,而且是生命的共感。生命的共感既体现了生命之间的共通性 也反映出生命之间的共命运感,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和弦,而并非自 然的独奏曲。人类不仅应该关爱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且应该关爱自 己的自然家园。自然家园是精神家园的物质基础。自然家园如果毁 于一旦,精神家园也就不复存在。总之,生态美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形态,其深刻性首先在于它 所拥有的价值立场与理论向度。这种价值立场与理论向度突出表现为:生态美学是从一种新

9、的审美高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及人与文化间的审美关系,它有助于纠正主体性神话的偏颇,也体现了对人类整体前途的绿色关怀。学乐期刊网h 论丈发衷专家1丿中Qwwqikan 训 zn g.nel(旦生态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之生态审美关系以及人 自身动态平衡的美学学科。就其特征而言,它是“生态学和美学的 一种有机的结合,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学,将生态学 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理论形态” 目前关于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生态美学指仅 研究人与自然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研究 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

10、美状态。”我们认可广义的生态美学,将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的研究放 到基础的位置,因为生态美学首先就是指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 系,许多基本原理都是由此产生并生发开来的。生态美学的研究对 象确定为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动态平衡等多个层面。生态美学 不仅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也关注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身的关系在古希腊和中国先秦都是很重要的思想。古希腊的 “呵护你自己”和“认识你自己”同样重要,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净 化”是通过欣赏音乐、观看星空等方式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净化。 中国先秦时代,“心斋”、“坐忘”是通过超然物外的修养达到与天 地同在的境界。善待自己与善待万物相辅相成,如果没

11、有对自身生命的生态意 识,就很难做到善待万物,其根本内涵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 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这样,自然就学乐期刊网h 论丈发衷专家1丿中Qwwqikan 训 zn g.nel(旦不是简单地处于被改造、被役使的位置,而是处于平等对话的位置,因为离开了自然,人的生命体系、精神体系、价值体系都将不复存在;同样,离开了人,特别是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自然本身也不 可能有其独立的“精神”与“价值”。总之,自然与人紧密相联,构成有机的生命体系。从审美的角度 来看,自然的美学价值尽管不能完全用“人化的自然”这一理论观点来解释,但自然也只有在同人的动态平衡、中和协调的关系中才

12、具有美学价值。美学不能脱离人。生态美学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这表明它所研究的不是由生物群落与环境相 互联系而成的一般生态系统,而是由人与环境相互联系而成的人类 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主 体的生态环境比以生物为主体的生态环境要复杂得多,它既包括自 然环境(生物的或非生物的),也包括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 生态美学不限于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应包括研究人与整个 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生态环境问题,应是生态美学研究的中心问 题。中国学者提出的生态美学观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 当代运用直接相关,也与中国由于自身环境资源压力的国情而一直

13、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有关,同时正与当前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的目标相契合。生态美学的提出,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t 论丈发袤专廉一 丁中国学木期刊网 Fwww.qikanwa ng.门岂 I与美学资源显示出西方学者也予以认可的宝贵价值。季羡林先生曾 指出:“我曾在一些文章中,给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这一 著名的命题做了新解。天,我认为指的是大自然;人,就是我 们人类。人类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否则人类 前途的发展就会遇到困难,甚至存在不下去。在天人的问题上,西 方与东方迥乎不同。西方视大自然为敌人,要征服自然。东方 则视大自然为亲属朋友,人要与自然合一,后者的思想基础就

14、 是综合的思维模式。而西方则处在对立面上。”这就将逐步改变 美学研究中西方话语中心地位的现状,使中国古代美学资源也成为 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并具有自己的地位。我们认为,审美是人类最 重要的存在方式之一,这是一种诗意的、人与对象处于中和协调状 态的存在方式,符合人与自然达到生态平衡的生态美学的原则。因 此,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自然,关爱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人向自然挑战,他利用它,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风和水,强加于山和树林。”人命令自然服从他的掠夺性指令,这样,本来 与人具有亲密的合作关系和亲缘关系的“事物”现在却沦为“对象”。对象,按照海德格尔的阐释,其含义是“对抗性的站在的对面, 挑衅性的面对的

15、东西”。这意味着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抗的关系,是一种敌对的关系。然而,正当人们弹冠相庆对自然 的胜利的时候,自然以它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了报复,报复人类对自己的“错误对待”和“粗暴挑衅”。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包括学乐期刊网h 论丈发衷专家1丿中Qwwqikan 训 zn g.nel(旦原子弹在内的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的问世,便是这种惩罚的一部分,其结果是我们在地球上被称为“无家可归的人”。在某种程度上,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对现实所提出的问题的回应。当代社会生态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对自己的固有的知识体系作出 反省和调整。“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 漠、荒凉的风景等等没有经过改造的

16、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 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 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 鸣涧)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融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境界。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 夷坞)自然本身所呈现出来的这种道禅意空灵之境,更能体现出 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关爱,这是一个万物和谐共在的理想世界。尽管 这样一个世界可能永远无法变成现实,但却使我们对现实的弊端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并使人类心灵有个栖息的家园

17、。生态美学正在极大地促进生态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 识到,为了提供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完美性和完整性,我们开始选择改变一些固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健康的、 环保的、更合乎生态建设的的生活方式,将被视为更有文化、更有教养、更富有审美情趣的生活方式,必将受到人们的追捧。善待环t 论丈发袤专廉一 丁中国学木期刊网 rwww.qilcanwa ng.门岂 I境、善待资源、善待人类生物这样健康的生态观念,必将逐渐成为 当今生活的最强音。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种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崭新 的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 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而其深刻

18、内涵却是包含着新的时代内容的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当下“非美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改变的紧迫感 和危机感,更是对人类永久发展、世代美好生存的深切关怀,也是 对人类得以美好生存的自然家园与精神家园的一种重建。但生态美 学毕竟是美学,它对生态问题的审视角度应当是美学的。它不是从般的观点,而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个独特的角度,去审视、 探讨由人与自然、人与环境构成的人类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态环境 问题。从美学的观点看,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具有特定的内涵,它 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以审美经验为纽带相结合、相统形成的关系。目前,生态美学还是稚嫩的,还有许多理论问题等 待人们研究、完善。但由于它产生于社会需要之际,完善于实践发 展之中,因此,生态美学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走向成熟。总之,生态美学的出现,既是对人类现实困境的回应,反映了人 类对完整的、幸福的人类生活的寻求,同时也是对现有美学理论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人们开始懂得自然对于人类的意义。大道无言, 自然无语,人作为自然的承担着,作为自由自觉的特有的存在,完全有能力承担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任,将绿色还给大地,将学乐期刊网h 论丈发衷专家1丿中Qwwqikan 训 zn g.nel(旦清洁还给空气,将蓝色还给天空和海洋,也将幸福完整的人类生存还给人,从而营造出一种绿色的、诗意化的生存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