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22388738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2017(2017淄博中考淄博中考)文章见文章见P134P134“景公登路寝景公登路寝”考点一考点一 词语理解词语理解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1)忿然而作色,不说忿然而作色,不说 说:说:_(2)(2)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 诚:诚:_2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于”与与“甚于夏殷之王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中的“于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饮于河、渭饮于河、渭(夸父逐日夸父逐日)B B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为学)C C相与步于中庭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D D

2、贤于长安君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文言实词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文言实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几种情况的文言实词在平时都要多加积多义、词类活用,这几种情况的文言实词在平时都要多加积累。累。1 1通假字。指古人在书写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通假字。指古人在书写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如字的用字现象,如论语论语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中的句中的“说说”通通“悦悦”,是,是“高兴高兴”的意思。辨别通假字不的意思。辨别通假字不能孤立地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而应

3、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能孤立地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而应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按字面意义讲不通,或认为不确切时,应考虑是不是通假字。按字面意义讲不通,或认为不确切时,应考虑是不是通假字。2 2古今异义。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古今异义。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一类词,这类词古今都用,但意义往往不同。如大的一类词,这类词古今都用,但意义往往不同。如“江江”“河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的河流;如,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的河流;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中的中的“妻子妻子”指的指的是妻子和儿女,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掌

4、握古今词义的差别,是妻子和儿女,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别,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平时要多加留意,加强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平时要多加留意,加强积累,重视辨、记,不能望文生义,因古今意义混淆而曲解文意。重视辨、记,不能望文生义,因古今意义混淆而曲解文意。3 3一词多义。指一些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一词多义。指一些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这种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一词多义主要以这种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一词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单音词为主,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绝绝”字,字,就有以下几个义项:就有以下

5、几个义项:极。例如:佛印绝类弥勒。极。例如: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核舟记)隔绝。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断,断绝。例如:沿溯阻绝。断,断绝。例如:沿溯阻绝。(三峡三峡)消失、停止。例如:哀转久绝。消失、停止。例如:哀转久绝。(三峡三峡)独一无二。例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例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与朱元思书思书)理解一词多义,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理解一词多义,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一定的环境中,

6、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其次,要遵循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其次,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同一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同一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4 4词类活用。指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这词类活用。指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这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种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时还改变了读具有某种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时还改变了读音,如音,如狼狼一文中一文中“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句中的,句中的“洞

7、洞”,本是,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打洞打洞”;如;如与朱元思与朱元思书书一文中一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的中的“奔奔”,在此作名,在此作名词用,指词用,指“飞奔的马飞奔的马”;如;如陈涉世家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将军身被坚执锐锐”中的中的“坚坚”“”“锐锐”本是形容词,是本是形容词,是“坚硬坚硬”“”“锐利锐利”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分别指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分别指“坚硬的铁甲坚硬的铁甲”“”“锐利锐利的武器的武器”。辨别词类活用,要把分析句子成分作为手段和工具,即辨别词类活用,要把分析句子成分作为手段和工具,即通过分析句子成

8、分,确定实词在句中的词性,当发现某个实通过分析句子成分,确定实词在句中的词性,当发现某个实词与原有词性有异时,就应考虑它是否属于词类活用。词与原有词性有异时,就应考虑它是否属于词类活用。文言虚词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文言虚词数量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文言虚词数量远不如实词多,但它在古今汉语中差别比较大,而且在文言远不如实词多,但它在古今汉语中差别比较大,而且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高,语法作用大,用法复杂,灵活多变。解答文中使用频率高,语法作用大,用法复杂,灵

9、活多变。解答有关文言虚词的题目,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有关文言虚词的题目,可用以下几种方法:1 1代入筛选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熟代入筛选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确的答案。2 2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

10、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此法对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3 3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也不同。如“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意将隧入以攻其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后也”,前句,前句“以以”用在名词短语用在名词短语“径寸之木径寸之木”前,可以推前,可以推断断“以以”应该是介词,与应该是介词,与

11、“径寸之木径寸之木”组成介宾短语作组成介宾短语作“为为”的状语;后句中的状语;后句中“以以”用在用在“入入”和和“攻攻”两个动词中间,两个动词中间,应该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应该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4 4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测,相当于“恐怕恐怕”“”“或许或许”“”“大概大概”“”“可能可能”,如,如“其真其真无马邪?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12、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如“恐前后受其敌恐前后受其敌”。【解析解析】1.1.做此类题目一定要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做此类题目一定要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回顾课内所学,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回顾课内所学,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准确意思。2 2“甚于夏殷之王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中的“于于”是介词,表比较,译为是介词,表比较,译为“比比”。A.A.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译为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译为“在在”;B.B.介词,表对象,译为介词,表对象,译为“对对”;C.C.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译为处所,译为“在在”;D.D.介词,

13、表比较,译为介词,表比较,译为“比比”。【答案答案】1.(1)1.(1)通通“悦悦”,高兴,高兴(喜悦喜悦)(2)(2)确实确实2.D 2.D 考点二考点二 句子翻译句子翻译例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要做到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信”“”“达达

14、”“”“雅雅”。“信信”是指翻译文章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是指翻译文章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达达”是指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句顺,没有语病;“雅雅”是指译文要流畅自然,生动形象,是指译文要流畅自然,生动形象,能完美地展现原文的写作风格。在初中阶段,只要是对关能完美地展现原文的写作风格。在初中阶段,只要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准确到位,做到通畅连贯,用现代汉语如键词语的理解能准确到位,做到通畅连贯,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在具体方法上,可采用在具体方法上,可采用

15、“留、直、补、删、调、换留、直、补、删、调、换”的的“六字诀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去翻译文言文。1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 2直。即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直。即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

16、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文言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习惯。这种方法在文言文翻译中用得最多。6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

17、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解析解析】本句直译即可,注意本句直译即可,注意“高高”“”“罪罪”等词都要翻译等词都要翻译准确。准确。【答案答案】您您(大王大王)想要省力气就不要建这样高的台子,让想要省力气就不要建这样高的台子,让人建了高台就不要怪罪人建了高台就不要怪罪(他们他们)。考点三考点三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例例 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_【解题技巧解题技巧】理解文言文内容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理解文言文内容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

18、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述的事件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括。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有以下几种方法: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有以下几种方法:1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根据文章的文体特点去把握。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根据文章的文体特点去把握。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

19、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准确、完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2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抓中心句、找关键句。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注意中心句、关键句,这样有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注意中心句、关键句,这样有助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助于

20、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段段落落)的开头或结尾处。的开头或结尾处。3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综合分析,从而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的有关知识综合分析,从而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4 4巧妙运用巧妙运用“摘摘”“”“拼拼”“”“析析”三种方法。三种方法。表述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常用到的技巧有:摘、拼、表述内

21、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常用到的技巧有:摘、拼、析。析。“摘摘”就是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章中相关的原词、就是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章中相关的原词、原句作答,特别要注意抓关键词、中心句和承上启下的过原句作答,特别要注意抓关键词、中心句和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渡句;“拼拼”就是拼接法,即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词句有就是拼接法,即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词句有机地拼接起来;机地拼接起来;“析析”就是分析法,即对相关内容进行分就是分析法,即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归纳等。析、提取归纳等。【解析解析】根据晏子的语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根据晏子的语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答案答案】奢侈误国。奢侈误国。考点四考点四 分析语

22、言艺术分析语言艺术例例 从课文从课文晏子使楚晏子使楚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做简要分析。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做简要分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解析】晏子的劝说艺术要结合晏子的劝说艺术要结合晏子使楚晏子使楚中的相关中的相关内容迁移到本文中来,本文中景公遇到

23、不高兴或是遇到问内容迁移到本文中来,本文中景公遇到不高兴或是遇到问题时,不自觉便去找别人的过失,甚至觉得就是别人的错,题时,不自觉便去找别人的过失,甚至觉得就是别人的错,却不能反观自己,主动扛起责任。景公时常责怪他人,把责却不能反观自己,主动扛起责任。景公时常责怪他人,把责任向外推,时日一久,纵然是好朋友也会渐渐疏远。身边没任向外推,时日一久,纵然是好朋友也会渐渐疏远。身边没有善友及时提醒,自己又迷惑无知,在怨天尤人的泥潭中便有善友及时提醒,自己又迷惑无知,在怨天尤人的泥潭中便会越陷越深,从而孤立起来。晏子就用列举方法使之形成对会越陷越深,从而孤立起来。晏子就用列举方法使之形成对比,让景公意识

24、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以达到劝谏的目的。比,让景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以达到劝谏的目的。【答案答案】晏子一是用夏桀、商纣因奢误国的事例警示齐景晏子一是用夏桀、商纣因奢误国的事例警示齐景公,二是站在齐景公的立场公,二是站在齐景公的立场(切身利益的角度切身利益的角度)提醒他。提醒他。考点五考点五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例例 作者说作者说“物各有趣,人各有适物各有趣,人各有适”,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个怎样的人?(文章见文章见P135P135页页竹轩记竹轩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5、 _ _ _ _【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现代文阅读一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现代文阅读一样,同样是抓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从样,同样是抓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时候还要注意对比、烘托等手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时候还要注意对比、烘托等手法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分析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法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分析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1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中,分析中,分析唐

26、雎的性格特点,要紧紧抓住对他语言的描写。当秦王恼羞唐雎的性格特点,要紧紧抓住对他语言的描写。当秦王恼羞成怒,以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毫不惊慌,而是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布衣之怒”,再就秦,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词,历数专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出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

27、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并且“挺剑而起挺剑而起”时,时,秦王就只剩下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从而可以概括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从而可以概括出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出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2 2分析人物的动作行为。动作行为很容易暴露一个人分析人物的动作行为。动作行为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的性格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3 3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必须弄清,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

28、物形象。我们必须弄清,文章记了主要人物的几件事,这几件事之间的关系,这几件文章记了主要人物的几件事,这几件事之间的关系,这几件事总体上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思想品格。事总体上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思想品格。4 4把握文中的议论性语句。要注意作者在文章中的议把握文中的议论性语句。要注意作者在文章中的议论,注意文章中总领或归结性的语句,因为作者常常通过这论,注意文章中总领或归结性的语句,因为作者常常通过这些语句来显示人物品质。些语句来显示人物品质。【解析解析】本文作者不以放逐为耻,与竹为伴,物我两忘,本文作者不以放逐为耻,与竹为伴,物我两忘,足可见其志趣高雅,超凡脱俗。足可见其志趣高雅,超凡脱俗。【答案答案】

29、志趣高雅,坚贞乐观,超凡脱俗。志趣高雅,坚贞乐观,超凡脱俗。考点六考点六 断句断句例例 请用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给下面句子断句。(标标3 3处处)文章见文章见P134P134细柳细柳(节选节选)于于 是是 衣衣 以以 败败 絮絮 使使 牧牧 豕豕 归归 则则 自自 掇掇 陶陶 器器 与与 诸诸 仆仆 啖啖 饭饭 粥粥【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

30、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确定文言文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确定文言文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1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语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语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段,如“至至”“”“夫夫”“”“若夫若夫”“”“盖盖”“”“故故”“”“惟惟”等,诵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2 2句首出现表时间、方位的词语,如,句首出现表时间、方位的词语,如,“中中”“”“方方”“先

31、先”“”“既而既而”“”“已而已而”“”“倏尔倏尔”“”“俄而俄而”等词语,一般等词语,一般其后要停顿。其后要停顿。3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要分开读。4 4根据句子成分来停顿,即按照根据句子成分来停顿,即按照“主语主语谓语谓语宾语宾语”“状语状语谓语谓语”“”“动词动词补语补语”来停顿,使语意明显。来停顿,使语意明显。5 5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6 6“也也”“乎乎”

32、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时在其后停顿。7 7关于关于“而而”的停顿:的停顿:(1)(1)若若“而而”字在句中表示转折关系,且用在下一个分字在句中表示转折关系,且用在下一个分句的句首,那应在句的句首,那应在“而而”字后停顿;若字后停顿;若“而而”字用在句中,字用在句中,则应在则应在“而而”之前停顿。之前停顿。(2)(2)若若“而而”字在句中起并列关系、修饰关系、承接关字在句中起并列关系、修饰关系、承接关系,那么不能停顿。系,那么不能停顿。【解析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回家就

33、让他自己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他去放猪。回家就让他自己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吃饭”。根据句意在相应的地方断开即可。根据句意在相应的地方断开即可。【答案答案】示例示例1 1:于是衣以败絮: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与诸仆啖饭粥仆啖饭粥示例示例2 2:于是:于是/衣以败絮衣以败絮/使牧豕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示例示例3 3:于是: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与诸仆啖饭粥考点七考点七 感悟启示类感悟启示类例例 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

34、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宜的一项()A 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B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C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见文章见P134P134细柳细柳(节选节选)【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感悟启示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感悟启示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时可以遵循以下几点:来谈。答题时可

35、以遵循以下几点:1 1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2 2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分析。3 3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都有“你得到你得到启示启示”“”“你是如何看的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谈谈你的看法法”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我得到启示启示”“”“我我认为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解析解析】本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聪

36、慧美丽又教子有方的本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聪慧美丽又教子有方的母亲形象。细柳之家,靠着细柳的勤俭持家,也算是殷实母亲形象。细柳之家,靠着细柳的勤俭持家,也算是殷实之家,养一个长福未尝不可,但是溺爱不是对孩子最好的之家,养一个长福未尝不可,但是溺爱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细柳深知没有丈夫后教育儿子的责任,她为长福做长爱,细柳深知没有丈夫后教育儿子的责任,她为长福做长远打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不顾及邻居对她的误解,远打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不顾及邻居对她的误解,咬牙让长福在尝尽生活的艰辛后,自主自愿地来读书,可咬牙让长福在尝尽生活的艰辛后,自主自愿地来读书,可谓用心良苦,这样的爱子之路,才是真爱,所以

37、,从长福谓用心良苦,这样的爱子之路,才是真爱,所以,从长福的经历来看,我们得到的启示应该跟教育子女有关。而选的经历来看,我们得到的启示应该跟教育子女有关。而选项项B B、C C、D D是讲求学之路、远大抱负的,与问题不相符。是讲求学之路、远大抱负的,与问题不相符。故选故选A A。【答案答案】A A 考点八考点八 文言语句的理解与默写文言语句的理解与默写例例 管仲的民本思想,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关键。在我管仲的民本思想,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关键。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些体现民本思想的语句,请写出其中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些体现民本思想的语句,请写出其中的一句。的一句。(文章见文章见P135P

38、135“桓公明日弋桓公明日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题目要求,再从积累的文言文中解答此题要明确题目要求,再从积累的文言文中搜索相应的语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搜索相应的语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答案答案】示例:示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天时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