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简介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388697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简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简介摘要:针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进行调研,重点对AASHTO沥青路面设计法、壳牌(SHELL)设计 法和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法进行深入分析.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形成及发展、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的特点进行评述、关键词:沥青路面:结构设计:AASHTO:路面力学模型1引言沥青路而设计方法随着路而技术、交 通状况及人们对路而破坏状态认识的变化 而不断发展,经历了古典理论法、经验设 计法和理论分析法三个阶段。2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形成及 发展从1901年美国麻省道路委员会第八 次年会上提出的第一个路而设计方法的公 式,至1940年的Goldbeck公式,沥青路 而设计法均属于

2、古典理论法,其特点是以 土基顶而的应力大小为依据设计路而厚 度。随着路而结构形式、施工技术水平、 以及路而力学理论和计算手段的发展,古 典理论法逐渐被淘汰。经验法和理论分析 法是目前常用的路而设计方法。经验法是建立在大量实际道路和试验 路调查基础上的设计方法,典型的有 AASHTO沥青路而设计法、CBR设计法等。 经验法通过路而调查提出路而破坏标准、 设计指标以及交通作用与设计指标的关 系,以此为基础进行厚度计算。经验法建 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在路而设计因素 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经验法的设计结果比 较容易接近实际要求。但是,由于经验法 设计曲线或设计公式是由一定时期的路而 调查得到的,随着路而

3、结构、材料、施工 养护以及交通情况的变化,其对以后路而 设计的适用性往往受到限制,需要根据各 种影响因素的变化不断修订,但由于其参 数、指标有很大的主观性,理论基础模糊, 修订工作比较困难。随着路而力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逐渐 产生了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典型的有 壳牌(SHELL)法、美国地沥青协会(TAI)法等, 我国沥青路而设计法也属于理论法的范 畴。当然,沥青路而设计中任何理论分析 法都不是纯理论的,都必须与路而调查、 室内试验结论相结合,包含有经验法的部 分成果。理论分析法的特征是通过路而力 学模型计算结构层厚度,其优点是理论基 础清晰,便于修订更新,缺点是路而模型 对实际路而的大量简化

4、会引起一些误差, 而误差的修正系数与经验法的指标一样, 是比较模糊的,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同经 验法一样,理论分析法也要随着路而实践 的发展而修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路而破坏特性认 识的深入,逐渐产生了长寿命路而的设计 思想。长寿命路而的设计思路是:保证路而 足够的整体强度,把病害限制在路而表层, 通过定期(10 -20年)的表而修复,防比表而 病害影响路而结构安全,保证路而在相当 长的设计年限内不发生结构性损坏(40年 以上)。以下针对国内外主流的沥青路而设 计方法做介绍。3美国AASHT093沥青路面设计方法3.1 AASHT093沥青路而设计方法简介AASHT093设计方法是在20世纪50

5、 年代美国AASHTO试验路成果的基础上提 出的路而设计指南。AASHTO于1961及 1962年分别提出柔性路而与水泥混凝土 路而的中期设计指南,1972年出版第一版 AASHTO路而中期设计指南经过1986 年和1993年两次修改,正式推出AASHTO 路而设计指南(1993),开始推广应用。3.2 AASHT093路而设计方法的主要优 占八、首次将耐用性指数引进路而设计方 法,而且提出不同道路等级应有不同的设 计标准,使路而设计与使用要求形成密切 联系。建立了不同轴载间的等效关系,使轴 载轻、重与交通量多寡对路而的作用建立 了合理的关系,解决了过去设计方法中一 直未能解决的交通荷载问题。

6、提出了路而结构数SN与加权轴载通 过次数N之间关系的基本方程,此结果是 AASHO方法的精华。3.3 AASHT093路而设计方法的主要不 足缺少科学合理的材料强度指标。 AASHO试验路而而层材料采用高稳定性的 厂拌沥青混凝土,底基层用的是砂砾料, 基层则用4种基本材料:碎石、砾石、水泥 稳定砾石、沥青稳定砾石。经过研究提出 结构数5、的结构层系数,后来AASHO设 计委员会又推广到其他材料,提出建议值。路面各层材料的结构层系数反映各层 材料的相对强度或相对耐久性,是一个比 较模糊的概念,缺少定量的研究。当各层 材料本身的材质、组成及施工工艺发生变 化时,材料的强度、耐久性都会发生变化 时,

7、结构层系数也应随之变化,但材料的 强度或耐久性与其结构层系数之间的关 系并不明确。这样,AASHTO设计法就缺 少了对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适应性。AASHT093路而设计方法是以AASHTO 试验路为基础,经过多次改进后提出的设 计方法,AASHT093设计方法在交通量 (ESAL)、土基强度、设计可靠度与路而结构 系数之间的模型,是建立在50年代交通量 及试验路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基础上,存在 很大的局限性,同时AASHT093设计方法 对路而结构缺乏理论分析计算、缺乏对路 而破损模型的预测,是一种经验性的设计 方法。近年来.AASHTO将力学分析引入经验 法的设计过程,实现了经验、理论法的

8、融 合,与以前的纯经验法相比有如下优点:1可以模拟荷载条件变化对路而的影 响;2可以对现实中实际存在和使用的材 料与其将来的使用性能建立联系;3在预测路而使用性能时能考虑材料 老化的影响;4路而结构设计性能预估与沥青混合 料性能评价联系起来;5可以预估环境因素对路而性能的影 响。4 Shell设计法Shell设计方法是由英、荷壳牌石油公 司研究所研究、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设计方 法。在该设计方法中,路面结构分为3层, 即路基、基层和沥青层,各层材料以动态 模量劫度表征,以厚度、模量和泊松比表 示路面特征。混合料的粘弹性性质以其劲 度模量体现,其值取决于沥青含量、沥青 劲度和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路基

9、模量受 应力影响,路基动态模量可以通过现场的 动态弯沉试验在道路实际湿度条件和荷载 条件下测定,也可在室内通过三轴仪测定。 当有困难时,也可根据(BR或承载板试验 结合工程经验选择。无机结合料基层模量 依赖于它的受力状态,其值取决于路基模 量和基层厚度。环境因素的影响以温度对 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的影响来表征。此方法中交通荷载以标准双轮轴载次 数为代表,设计年限内的累计轴次即为设 计寿命。临界荷位的应力应变由计算机程 序BISAR计算。标准轴载为单轴双轮,轴重80 kN, 单轮轴载为20 kN,双圆接地半径R -105 mm,轮际间距315 mm。在计算中,沥青 层、无机结合料基层及路基的泊松比

10、都为 0.35,计算应力与应变的最不利位置都取2 处,即沥青层底部和路基顶部的轮中心下 及轮际中心下。Shell设计法考虑了 2项主要设计标准 和2项次要设计标准。2项主要设计标准 是控制疲劳开裂的沥青层底面的容许水平 拉应变 ,和控制永久变形的路基顶面 fat的容许竖向压应变。控制标准分别如下z式:Nf= (0.856+S36) k 15Nf= (a F式中,Nf为累计标准荷载作用次数;Vbit 为结合料的体积比;S i为沥青的劲度模 mix量。可靠度为50%时,a取0.028;可靠度为 8500时,a取0.021 ;可靠度为95%时,a 取 0.01802项次要标准是水泥稳定类材料底面 的

11、弯拉应力和路表面的永久变形。水泥稳定类材料底面的弯拉应力采用 下式控制:6 _ 5 (10.075 lgNC式中,O 2为容许弯拉应力;O为材 2料的极限弯拉强度。由于沥青层具有粘弹性特性,因此会 产生永久变形。为了控制所设计的路面结 构在使用中不出现过大车辙,即高速公路 不超过10 mm,普通道路不高于30 mm。 SPDM建立了基于静态蠕变试验的车辙预 估模型一沥青层厚度、沥青层平均应力、 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的函数。沥青层永久 变形公式如下式:匀= qx 加_X (ZX式中,Z为应力分布系数;5为轴载压 应力,标准轴载80 kN的为6X105Pa;Sm-i 为I层沥青混合料的单轴静态蠕变劲

12、度模 量;C为动态修正系数,反映动态轮辙试验 m及静态蠕变试验的差异,同混合料类型有 关。将各层的永久变形相加即为沥青层的 永久变形,沥青层永久变形同基层与路基 变形之和即为车辙。5美国地沥青协会AI法Al设计法也把路面看成多层弹性体 系,材料特性主要包括土基、粒料基层和 沥青层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路基土的泊 松比假设为0.45,其它材料的泊松比假设 为0. 35。路基土的回弹模量的确定可由室 内重复三轴抗压试验确定,或根据其与(BR (或R)的关系式估计而得;粒料材料的回弹 模量与应力水平相关,其值可根据多变量 回归的预测方程计算;热拌沥青混合料的 动态模量由室内60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 试验

13、得到的计算公式确定。环境的影响通 过面层温度对沥青混合料劲度值的影响来 体现,以面层厚1 /3深处的温度作为沥青 层的设计温度,由月平均气温和路面温度 的关系式计算得到。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 (全厚式) 或乳化沥青基层采用3层弹性层状连续体 系,当其下还有粒料基层时,采用4层弹 性层状连续体系。荷载模型为双圆垂直荷 载,不考虑水平荷载,以80 kN单轴荷载 为标准轴载,单圆当量圆半径为 =11. 43 cm,两轮中心间距为3力学计算须计算 各层沥青层底、路基土顶面以下单圆中心 点,单圆内侧边缘、双圆间隙中心点3个 点的最大应力、应变值。AI法采用的设计标准与Shell法相同, 即控制疲劳

14、开裂的沥青层底部的水平拉应 变:。和控制永久变形的土基表面的竖向压 应变。zSHELL和Al设计法是公认的力学-经验 法的典型代表,很多国家都借鉴了 SHELL 法和AI法的研究成果。如澳大利亚的沥青 混合料疲劳方程采用的就是Shell 1978年 提出的室内疲劳试验关系式,预估野外疲 劳寿命时,乘以修正系数5;日本的疲劳 破坏标准采用的是AI的破坏标准。但这2 种方法都没有考虑湿度对路面设计的影 响,也没有考虑低温断裂问题。世界上很 多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南非、法国等) 的路面设计都有自己的力学-经验法,且大 部分的力学-经验法都是以裂缝和永久变 形作为设计标准的。现在AASHTO正在研

15、 究制定的采用力学-经验法的新设计指南 AASHTO 200X将考虑疲劳开裂、永久变形、 低温断裂和不平整度4种损坏模型。其中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方程是在AI疲劳方程 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开裂方式(自上向下和 自下向上开裂)进行修正得到的。永久变形 是分别考虑各结构层永久变形的总和而得 到路表面的永久变形(车辙),这将使以后 的路面设计更加完善。6我国沥青路而设计方法我国沥青路而设计方法是一种以理论 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其主要是针对半 刚性基层沥青路而提出的。在设计参数、 路而模型等方而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1路而是多层次复合结构,可以由不 同的结构层组合,选择不同类型的材料组 成,具有不同的应力

16、和应变状况和相应的 损坏形态,因而,路而结构设计宜采用多 个单项指标,分别针对和控制相应的特定 损坏类型;2路表弯沉是一项整体性、综合性和 表观性的指标,对于结构层组合和材料类 型多样化的路而结构,采用路表弯沉作为 主要设计指标,无法反映和包容路而结构 的多样性及各种损坏类型,也难以协调平 衡各单项设计指标;3沥青而层底而或半刚性基层底而的 应力状况和大小,主要随上下层的刚度比 和层间接触条件而变,它们受路表弯沉大 小的影响很小;因而,路表弯沉指标无法控 制而层底而或基层底而的应力状况和大 小;4半刚性基层上的沥青路而,在层间 接触为连续的情况下,沥青而层底而的应 力处于受压状态;在层间接触为

17、滑动的情 况下,沥青而层底而的应力虽有可能处于 受拉状态,但沥青而层的疲劳寿命仍大于 半刚性基层,因而,沥青而层底而拉应力 验算指标在设计中不会起控制作用,对于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而结构厚度起控制作用 的是半刚性基层底而的拉应力指标;5柔性基层上沥青路而结构的而层底 而拉应力验算指标,由于现行规范公式概 念和推演上的不正确,须重新建立;6路表弯沉指标的作用主要在于控制 路基顶而的竖向压应变(永久变形),但二 者并不能在不同路而结构组合时完全对 应,因而,不如直接采用路基顶而的竖 向压应变作为设计指标。7结语我国目前高等级公路的路而结构型式 千篇一律采用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而结 构,但多年来的半刚性

18、基层路而实际使用 表明,众多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而耐久性 不满意,达不到设计年限。半刚性基层沥 青路而的设计年限是以基层的疲劳寿命作 为设计年限,即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而的 使用寿命能满足设计要求,半刚J哇基层 路而在使用过程中基层的强度、模量会不 断衰减,而且会受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 影响而衰减,冻融循环10次,强度只剩 下10%-20%,达到设计寿命就意味着基层 需要重新修建。高等级公路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甚 至使用寿命没有达到设计年限,就需要进参考文献:1姚连军,李丽.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分析.福建建材J.2010 (5): 3-5 周利,蔡迎春,杨泽涛.国内外沥青路 面设计方法综述J公

19、路交通技术,2007,(4) :37-39姚祖康.对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评 述J公路,2003(3、4).刘伯莹,姚祖康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设计规范修订综述J.公路.2002 (8): 2-7 5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Design.WSDOTPAVEMENTGUIDE(volume2) M.Washington State Depart men of Transportation,1995.张起森,韩春华美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行大修和重建,这将引起极大的社会负而 影响,而且从建设资金投入、道路使用及 建设材料逐渐减少等方而,也是不允许的。 这就要求我国道路工

20、作者,不但要确保路 而的使用寿命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要尽量 延长路而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已经开始 着手进行沥青碎石基层的应用研究,部分 省市已开展了长寿命沥青路而的科研课题 的研究,但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和研究结论。的发展J.中外公路,2002(5).7 TheAsphaltInstituteThicknessDesign-Asph altPavementsforHighwaysandStreets. Man ual Series No.1 (MS-1) 1981. 9.8 Shel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Ltd.Shell Pavement Design Manual-Asphalt Pavements and Overlays for Road Traffic M.London ShellInternationalPetroleum 丄 ed,1978王永胜,孔永健AASHTO.沥青路面结构 设计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J.北交通 大学学报.2004,28:59-6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