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时****我 文档编号:22377992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3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3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2023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 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学期教学打算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削减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掩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构造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依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开放充分的探究,不以 1 课

2、时为限制。应当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二、学情分析:学生经受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肯定的根底。比方,对周遍的事物有了肯定的科学生疏;初步把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看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加。因此,这一学年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本学期,四年级有六个班级,本人担当了其中两个班级的教学。班级学生数根本在 35 个,合理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当组织开展打下了较好的根底。三、教学目标:本学期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乐观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敬重客观事实、留意证据、大胆质疑, 渐渐养成良好的科

3、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具体内容见单元目标四、教学措施: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消灭的想法。2、指导学生反复进展掌握变量的试验。掌握变量试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看和试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看到的事实和现象。5、引导学生对观看和试验结果进展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物质简洁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简洁溶解在水中。不简洁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别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看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简洁溶解和不简洁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

4、分别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争论溶解与不简洁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看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看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依据标准利用溶解装置进展试验。【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一样和不同。【教学预备】分组材料:食盐 1、沙 1、面粉 1、装水烧杯 3、筷子 1、玻棒 1、水槽 1、漏斗 1、滤纸 3、铁架台 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教学过程】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 学生观看试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看,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

5、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看它们的变化。2. 学生汇报观看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留意订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简洁溶解,沙在水里不简洁3. 组织争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推断出“盐在水里简洁溶解“? 哪些现象能使我们推断“沙在水里不简洁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简洁溶解现象。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 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简洁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简洁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 学生试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看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 观看面粉在水中

6、的变化。3. 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简洁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看到什么现象?4. 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5. 争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状况有什么一样和不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6. 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看,我们可以承受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试验的标准操作,留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7. 学生试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看滤纸,汇报观看结果。8. 沟通试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生疏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示学生留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其次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

7、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别出来。过程与方法:观看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疏到试验中细致观看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一样和不同。【教学预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 4、筷子 1、高锰酸钾 1、小药勺、食盐 1、沙 1、面粉 1。【教学过程】一、观看高锰酸钾的溶解1. 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 教师讲解:为了清楚地观看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试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8、。教师取放演示要标准, 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3. 引导观看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 学生试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 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连续观看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留意学生对观看到的细节地描述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 观看记录试验:进一步观看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状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一样与不同。观看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别吗是溶解

9、还是没溶解2. 小组沟通:修正描述和记录。3. 全班争论沟通: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看和区分吗? 我们是怎样观看和区分的呢?4. 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生疏记录在科学笔记本。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 另一些液体则不能。过程与方法:观看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疏到细致、客观地观看、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教学难点】观看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预备】分组试验:烧杯 2

10、、酒精 1、食用油 1、醋 1、筷子 1、装水试管3、试管架 1【教学过程】一、观看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1. 教师引入:我们知道有些固体物质简洁溶解在水中,形成透亮、稳定的溶液。那么液体是否也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 谈谈你们的阅历。2. 教师提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今日我们就来争论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现象。3. 组织分组试验:取一小勺胶水或洗发液渐渐地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试验前肯定要明确观看目的。4. 引导学生观看:它们在水中是漂移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集中的?轻轻搅拌后有什么现象?搅拌后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5. 沟通: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相比,胶水或

11、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留意描述6. 整理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笔记本上。二、观看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1. 组织观看: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2. 推测:醋、酒精、食用油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3. 组织试验: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 15 毫升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参加 1-2 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振荡后静置观看。教师要做好演示试验,观看要做记录。4. 组织沟通: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状况。5. 组织争论:醋和酒精的溶解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6. 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参加少量洗涤剂会怎

12、样?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假设时间充分可在课堂上完成此试验。7. 整理记录:我们如何来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简洁溶解的现象?三、拓展:课后连续观看还有哪些物体也能相互溶解。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力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力量不同。一些气体也简洁溶解于水。过程与方法:争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力量。进展气体溶解于水的试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试验中生疏到细致地观看、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力量不同。【教学难点】争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预备】分组试验:装 30 毫升水的烧杯 2、

13、筷子 1、小勺 2、食盐 20 克、苏打 20 克、汽水 1、开瓶器 1、注射器 1。【教学过程】一、争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力量。1. 学生观看:翻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 教师提问:给 20 克的食盐和 20 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试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力量强?3. 引导试验设计:怎样进展这个比照试验比较公正?4. 组织学生试验:提示学生做好试验记录。5. 汇报沟通:2观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力量1. 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看液体中消灭的气泡。2. 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

14、吗?3. 学生试验:观看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 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渐渐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看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5. 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 整理本节课的生疏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 P10 拓展:怎样观看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五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受“问题假设验证证明”科学探究过程和掌握单个变量进展比照试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愿将比照试验这种

15、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 究当中去,进展公正试验的意识。体验争论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方糖溶解试验的争论【教学难点】比照试验过程中,各种一样条件的掌握【教学预备】分组试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 1、勺子 1、水槽 1。【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1. 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2. 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 10 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看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3. 学生观看试验。教师指导比照方法4. 整理观看信息,沟通想法。5. 提出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 摄氏度左右, 强调安

16、全。6. 学生观看试验。教师进一步指导试验操作7. 整理观看信息进展沟通。二、加快方糖溶解的争论1. 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 学生猜测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简洁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简洁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3. 制定试验设计。小组设计试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1小组争论:怎样利用试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试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2各组试验设计沟通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一样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比照试验中变量的掌握。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比照试验,其余学生观看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4. 学生

17、分组试验,汇报试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留意引导学生反思试验过程中的缺乏5. 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6. 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六课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食盐在肯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肯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试验,并能依据打算开展争论,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争论溶解现象的乐趣,进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试验中能用观看到的事实与他人进展沟通,并在制定打算和试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教学难点】经受设

18、计简洁的探究试验的活动过程。【教学预备】演示试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分组试验材料:食盐 1 小瓶备用、亦可每包 2 克的食盐 10 包、筷子 1、盛 50ml 水的烧杯 1、水槽 1、天平 1。【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31. 教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试验?2. 谁情愿和教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 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3. 提问:假设不停地往这杯200ml 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4.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 水来做试验。在课题一杯

19、后加上 50ml二、制定一杯水 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争论打算 20 1.请你推想一下,这杯 50ml 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 学生猜测:2 勺、3 勺、5 勺3. 组织学生争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1. 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2. 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其次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其次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3. 要推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看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看呢?4. 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假设放到第 7 勺没有溶解算 6 勺5. 依据大家争论,我们制定了这份打算,打算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提出来修改。三、分组试验 51.

20、 学生依据争论打算,开展争论活动。提示做好争论记录2. 分组试验,教师巡察指导。四、沟通和分析争论结果 81. 汇报试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如下:2. 从汇报的数据看,你觉察了什么?3. 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试验中可能消灭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4. 争论:我们怎样答复 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5. 出示天平,测量 1 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 50ml 水或许溶解多少食盐。6. 科学家的争论结果说明:在 20 摄氏度的环境下 50ml 能溶解 18克的盐。拓展:下节课教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

21、别出来,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呢?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七课分别盐和水的方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别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展简洁的观看试验,经受观看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别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难点】理解削减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展分别盐和水。【教学预备】小组观看试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 1。

22、【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看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方法能使杯底的盐连续溶解吗?增加水量2. 依据学生的说法演示试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3. 连续思考:假设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连续蒸发削减,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二、观看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推断是否食盐。1. 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削减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

23、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削减后食盐的变化。2. 出示试验装置,介绍各局部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3. 教师演示试验操作,学生观看。4. 强调试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试验器皿会很烫要留意安全。5. 分组观看:用放大镜观看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外形、颜色、颗粒大小。6. 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 它们是食盐吗?假设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 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 晶体留在蒸发皿中。7. 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生

24、疏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拓展:阅读资料 P19。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一课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四周布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依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看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看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沟通。【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四周的声音。【教学难点】能依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预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 3 枚钉子、试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头进展声音争论

25、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争论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四周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头,我们要开头争论关于声音的问题,在争论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争论有效进展。1、翻开教室门,认真听听,你四周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争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响沟通: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常常思考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争论这些问题。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

26、、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2、分组试验 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气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一样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分组试验 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沟通争论: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展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展归类?5、分组试验 3:依据预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 p26 途中所示,进展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听听声音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主要通

27、过倾听各种声音知道物体和声音的关系及声音的种类和变化,为接下来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打好根底。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储藏,思维、动手、表达力量都有所提高。能够在一些科学玩耍和活动中进展理性总结。设计理念:“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增加好玩的科学玩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留意过程与结果的平衡性。教学目标:能够区分声音的变化,知道物体和声音之间的关系通过科学玩耍,简洁的思维加工,了解声音培育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声音的变化和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教学难点:认真做科学玩耍,在玩耍中觉察问题教学材料:声音课件、暗盒、各种物体、铃铛水槽、教学流程倾听四周的声音教师活动:同学

28、们都搜集一些自己宠爱的声音,谁情愿放给我们听?学生活动:用随身听播放,并说出怎样搜集的教师活动:你还听到哪些声音?假设把我们四周的声音分成类你怎么分,分几种?学生活动: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说出常见声音并分类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教师活动:在桌面上的瓶里装着各种的物体,那么在不翻开盖的状况下,你能通过听声音来推断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活动:试着推断瓶里的物体,体会到不同物体会发出不同声音教师活动:瓶里装着一角硬币的同学请站起来,你们听到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吗?通过这个活动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活动:我们接下来用这个小瓶让水槽的水发出不同声音,看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教师活动:这个活动你又知道了什么?

29、与前一个活动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一样?教师活动:我们不借助任何看得见的物体,你能让小瓶发出声音来吗教师活动:在这三个活动当中,我们都听到哪几种声音?下面谁能不借助这三种物体再让小瓶发出声音?你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区分声音的变化教师活动:我们来做个玩耍:猜猜我在哪。找个同学到前面来面对黑板,让他猜出后面的摇动铃声的同学在什么位置,越准确越好。教师活动:声音都给你带来哪些信息使你能这么简洁找到同学的教师活动:声音除了有方向和距离的变化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变化的?教师活动:声音的大小就是声音的凹凸吗?请举例说明教师活动:在这节课快要完毕的时候,我想让同学们说说对这节课有什么感受?其次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0、【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看、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看事实中对缘由进展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看不简洁观看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乐观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觉察;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细致观看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生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试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预备】1 面鼓、1 把钢尺、2 根皮筋、1 个音叉、装水的水槽【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气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

31、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连续的争论。二、使物体发出声音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方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2、记录并沟通我们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展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三、观看发声物体1、分组试验 1:在水槽里盛约 2/3 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看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观看: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沟通反响: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2、分组试验 2:木板上拴着

32、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观看: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假设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沟通反响:3、小组沟通: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来回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教学后记:第三课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打算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

33、动的频率打算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凹凸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展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展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擅长观看,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生疏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打算的,音高是由 物体振动的频率打算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试验中分析得 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打算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打算的。【教学预备】分组材料:钢尺、4 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试验记录纸、1 根橡皮筋、3 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教学过程】

34、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本节课我们要连续来争论声音的变化。二、观看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方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留意:拨动钢尺时,避开尺子与桌子发声。2、争论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看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 观看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 3 次,并记录下表。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打算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三、观看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凹凸的变化1、出示

35、 4 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觉察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2、假设用同样的力敲击这 4 个杯子,你推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 第一栏。3、分组试验 1,观看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凹凸的变化,并记录表格反响沟通:沟通本小组的推测和试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洁的分析。4、分组试验 2:观看橡皮筋音高的变化1) 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2) 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沟通反响:皮筋松,振动慢,

36、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 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五、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后记:第四课探究尺子的音高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长到桌子外的那局部长度的影响。这局部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过程与方法:探究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 状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看,乐于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生疏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局部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

37、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教学预备】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1) 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2) 假设我们不断地转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1、假设不断地转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试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洁的争论方案:1) 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2) 试验前先进展推测,依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推测的理由是什么?3) 试验的过程中需要留意什么?依据尺子振动局部长度的变化挨次依次

38、进展试验;留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四周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看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准时记录下来。2、教师一边讲解试验留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看柱状统计图”的表格,依据试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觉察什么?三、课后延长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试验证明吗? 教学后记:第五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与方法:借助试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展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39、试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状况进展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试验中猎取事实是生疏世界的根本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试验【教学预备】音叉、“土 ”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争论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转变吗?今日我们将连续这方面的争论 出示课题。二、争论声音的传播1、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觉察: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试验 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

40、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试验与第2 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看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小组沟通、反响: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渐渐向四周散开去2、小玩耍:寻常我们常常接听 ,今日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 的小玩耍。教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 。出示试验装置,分别介绍。分组活动:“土 ”的争论要求:1) 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 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 接听 的时候, 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小组沟通争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

41、方的。三、争论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声音在全部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争论“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争论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一样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争论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状况的不同吗?小组争论沟通3、反响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需认真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推测。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小组

42、沟通、反响:试验结果与你推测结果全都吗?最终觉察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四、拓展延长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洁的传播路线图吗?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教学后记: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 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过

43、程与方法:通过争论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看、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教学难点】生疏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预备】耳的构造图、1 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教学过程】一、引入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生疏耳朵的构造和功能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需生疏耳朵:出示耳朵的构造图。师介绍耳朵的各局部,请学生推想: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

44、到声音中的作用。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争论鼓膜的作用1、观看比较估摸的振动1) 要争论鼓膜的作用,必需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争论,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争论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洁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2) 分组试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认真观看 “鼓膜”气球皮的变化。沟通反响: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2、争论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 认

45、真观看“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一样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认真观看“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试验中我们可以觉察什么?沟通反响: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四、争论耳廓的作用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试验证明吗?沟通反响:五、总结:我们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38 教学后记: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损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开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掌握噪声。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

46、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常常受到哪些损害, 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疏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习惯。【教学重点】生疏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掌握噪音的方法【教学预备】录音预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细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开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二、远离噪声1、听两段录音:课间 10 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美丽的轻音乐, 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小组争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三、如何掌握噪音呢?1、过高过

47、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掌握噪音呢?-小组争论。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方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削减噪音的方法?小组争论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掌握音量?为什么? 四、课后延长1、常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2、阅读 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留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3、介绍电子扩音器教学后记:四上天气单元分析一、单元定位:“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每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根本特征进展观看、记录、分析。教材根本上是围绕如何观看天气现

48、象、如何记录开放的,“天气日历”是观看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的生疏,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期盼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生疏, 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争论的古怪和热忱。学生还会觉察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看力量得到延长,并使他们在观看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 1 课和第 2 课,学生生疏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头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看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 上;在每天跟踪观看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转变着的,激发学生争论天气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