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剖面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2367646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1.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西大同剖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大同剖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大同剖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山西大同剖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大同剖面(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地质构造 大同阳原盆地位于中朝准地台北部,包括二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阳原县城以东属燕山台褶带, 以西属山西台背钭。古老地层在本区构成桑干河大背斜,背斜轴在大同阳原一线,轴向北东。背斜核部为太古界变 质岩系,两翼为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和中生界沉积岩系。在大背斜南翼,有次一级的蔚县向斜, 向斜轴部在蔚县一西合营一线,轴向亦是北东。向斜核部为中生代地层,两翼为上元古界和下古 生界沉积岩系。在喜马拉雅运动期间,桑干河大背斜和蔚县向斜核部断落,分别形成大同阳原 盆地和浑源蔚县盆地,盆地中堆积巨厚的新生代沉积。蔚县盆地南侧的小五台山,总体上呈现为大背斜,其上又分布有很多次级褶皱,如实习区域的陈 家窑向斜

2、(图 2-1 )等。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其中主要的有北东至北东东向、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三组,它们控制了 本区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图 2-2 )。(一)北东东(或北东)向断层北东东向断层是区内最主要的断裂系统,由南而北,主要断层有:恒山北麓断层( F1 ) :西起朔县阳方口,东至浑源荞麦川,长达 150 公里。断层走向 N40 E ,倾向北西,倾角 70 一 80 ,南盘上升,北盘下降,为正断层。据物探资料,其垂直 总断距达 3000 米 左右。这一断裂控制了大同盆地和浑源盆地的南界。小五台山北麓断层( F2 ) :西起广灵上白羊,东至蔚县上寺,长达 100 公里。以松枝口为界 分两段,西段走向

3、 110 ,倾向 NE ,倾角 70 ,东段走向 40 一 50 ,倾向北西, 倾角 70 一 80 。断层南盘上升,北盘下降,为正断层。沿断层可见明显的断层陡崖、断 层三角面及断层破碎带。这一断层控制了蔚县盆地与小五台山的边界。桑干河断层( F3 ) :西起大同麻峪口,东至阳原杨家窑,长达 140 公里。断层走向 70 , 倾向北北西,倾角 70 左右。南盘上升,北盘下降,为正断层。沿断层带可见毗连的断层崖, 崖上断层面清楚,上有擦痕,指示断层有垂向和斜向运动。此外还可见断层角砾、断层泥,在断 层下降盘地层有牵引现象。这一断层控制了阳原盆地的南界和大同盆地东部南界。熊耳山南麓断层( F4 )

4、 :西起大同丰稔山南麓,东至阳原南口,长达 90 公里。西段走向近 东西向,东端 40 一 50 ,倾向南一南东,倾角 50 一 60 。断层北盘上升,南盘 下降,为正断层。在东端水峪口一带可见断层面,上有擦痕,擦痕方向垂直和向左下方倾伏。在 中段,该断层切穿汉诺坝玄武岩。这一断层控制了大同盆地和阳原盆地的北界。(二)北北东向断层北北东向断层也是区内最主要的断裂系统之一,见于盆地东西两侧:口泉山东麓断层( F5 ) :北起大同小站,南至山阴神泉,长 120 公里。该断层中生代为逆断 层,新生代转为正断层,断层走向 30 ,倾向南东,倾角 70 ,西盘上升,东盘下降。阳和坡村可见断层面、断层泥和

5、断层角砾。大同附近十里河出山后明显向南转折,指示断层具有一 定的水平位移。这一断层控制了大同盆地的西界。管涔山东麓断层( F6 ) :位于朔县以西管涔山山麓,长 30 公里 。断层走向 30 ,倾向 南东,倾角 60 一 70 ,西盘上升,东盘下降,为正断层。这一断层控制了大同盆地的西 南边界。V-tI?rI 11 7j1IJLTy.JL 工” 7tK凤凰山西麓断层( F7 ) :位于阳原盆地东端,北起和尚坪西头道沟,南至寺山,长 10 公里。 断层走向 15 ,倾向北西,倾角 70 一 80 。东盘上升,西盘下降,为正断层。该断 层于头道沟可见宽达 l 00 米 的破碎带。这一断 层控制了盆

6、地的东部边界。图 2-1 阳原蔚县盆地及小五台山地区地质图(三)北北西向断层壶流河下游断层( F8 ) :位于壶流河下游河谷,南起蔚县西合营,北达怀安县,长 55km 。 该断层在卫星影象上有明显表现,地面表现不甚明显,在壶流河东侧的杨庄,西侧的红崖等地可 见宽达 20 一 50m 的断层破碎带。该断层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断裂组成,是控制壶流河地堑的 断裂系统。除上述盆地边缘断层之外,盆地内部还有一系列断层,如北东向的蔚县延庆断层,北北西向的 浑河下游断层,北北东向的御河断层等,它们大多被第四纪沉积覆盖,主要根据钻探和物探资料 确定。它们对盆地中沉积物的分布和厚度有一定的影响。二、地层 本区出露

7、的地层包括太古界,上元古界震旦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 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在小五台山境内的地层有:元 古界震旦亚界长城系、蓟县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表 2-1 )。大間山评仁台a期县20山上域图 2-2 大同阳原盆地断裂系统图1. 太古界 :为阜平群花岗片麻岩、黑云母角闪片麻岩,广泛出露于盆地周围山地。2. 震旦亚界 :元古界震旦亚界地层主要岩性为硅质灰岩、石英岩及页岩,出露于阳原盆地、蔚 县盆地周围山地。在境内分布有长城系、蓟县系以及少量的青白口系地层。长城系 :境内发育有长城系初期的串岭

8、沟组和团山子组地层,但分布局限。长城系晚期海侵范 围扩大,使大红峪组、高于庄组地层在境内有较广泛的分布。其中串岭沟组( Z 1ch )地层岩 性底部为含铁砂岩,顶部发展到黑色碳质页岩夹含砂白云岩;团山子组( Z1t )地层下部岩性 为砂岩、页岩、砂质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富含叠层石及藻类化石;大洪峪组( Z 1d )岩性为石英砂岩,含钙镁石英砂岩,顶部出现泥晶白云岩;高于庄组( Z ig )岩性为硅 质白云岩,合燧石条带和叠层石。蓟县系 :震旦亚代中期蓟县系雾迷山组和铁岭组地层在蔚县向斜南部等地有零星分布。雾迷山 组( Z2w )地层岩性为含粉砂泥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巨厚叠

9、层石白云岩夹沥青质白 云岩和硅质岩;铁岭组( Z 2t )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含燧石条带。青白口系:在阳原盆地周围和蔚县东南部有少量的青白口系下统下马岭组及上统井儿峪组地层。 下马岭组与下伏蓟县系之间,下马岭组与井儿峪组之间呈不整合接触。下马岭组( Z3x )岩性 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白云岩,厚度小于5m ;井儿峪组(Z3j ) 岩性为豹皮状灰岩和砾状灰岩。3. 下古生界 :境内主要分布有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出露于阳原盆地南山、蔚县盆地南山及大 同盆地西南山地。绝大部分属碳酸盐岩相。寒武系地层在本区出露较全,包括 3 统 8 组。下统包括府君山组、馒头组和毛庄组,府

10、君山组(If )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巨厚层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沥青质灰岩,厚65 80m ;馒头组(1m )岩性为紫红色、砖红色页岩、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 等,厚41 87m ;毛庄组(lmz )岩性以紫色页岩为主,夹灰色灰岩、泥质灰岩、白云 质灰岩以及少量粉砂页岩,厚 34 58m ,岩层中发现三叶虫化石。寒武系中统地层包括徐庄组和张夏组。徐庄组(2x )岩性主要为暗紫色页岩,夹灰岩、鲕 状灰岩、泥灰岩及粉砂岩,厚72 84m,含有三叶虫化石;张夏组(2z )以鲕状灰岩为 主,其次为泥质条带灰岩、泥质灰岩、灰岩,夹少量页岩,厚 188 215m ,含有三叶虫化石。寒武

11、系上统地层包括长山组和凤山组。长山组(3z )岩性以竹叶状灰岩为主,其次为泥质 条带灰岩、泥质灰岩、灰岩及页岩,厚10 -20m ;凤山组(3f )岩性主要为灰色中厚、薄 层泥纹灰岩夹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及黄绿色页岩,厚 120m ,岩层中有三叶虫化石。奥陶系在本区发育下统和中统早期地层,下统有两组,即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冶里组( O 1y ) 主要为灰色厚层小豹皮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白云质灰岩、薄层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页岩; 亮甲山组( O 1l )以富含燧石结核、条带的灰岩及白云岩为特征。中统有 1 组,即马家沟组 ( O 2m ),岩性为以含珠角石特殊类型为特征的一套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

12、,夹角砾状灰岩。4. 上古生界 :出露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岩性主要为砂页岩夹煤系地层,仅出露于大同盆地西 侧和南侧山地。5. 中生界地层除三叠系和上白垩统缺失外,本区地层层序较全。境内分布的中生界( 3 统、 5 组)地层有:A 中一下统 1 组,即下花园组( J 1-2x ),在蔚县分布较广,与其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或平 行不整合接触,下部为灰绿、黄绿和灰黄色细砂岩、粉砂岩和灰黑色粉砂质页岩、碳质页岩,上 部为灰绿、灰黄色粗砂岩、细砂岩,夹砾岩、粉砂质页岩、碳质页岩,含薄煤层及煤线,是县内 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厚 20 341.31m 。煤层中含有膜蕨型锥叶蕨、披针苏铁杉等植物化石。 郑家窑村一带

13、(原划为郑家窑组),不整合于寒武奥陶系之上,一段层 47 200m ,含煤 8 层,可采 6 层,局部采 2 层;二段厚 87 179m ,含煤 4 层,可采 3 层,局部含煤 10 层。B 中统有 3 组:九龙山组( J 2j )以河流相杂色粗细碎屑岩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岩,主 要分布于东沙坡一带,厚 60 283.67m ;髫髻山组( J 2t )以溢流相中性熔岩和近火山口 相火山碎屑岩为主,间夹河流相碎屑岩,主要分布于五贫、白草窑、芷蓿、草沟堡、东杏河等地, 厚 56 1392m ,白草窑发现沸石岩;后城组( J 2h )以河流相红色砂砾岩为主,夹河流相 砂泥岩及中酸性火山岩,在东沙坡一

14、带有零星出露,厚 250m ,王庄子一带有紫红色砾岩及紫红 色、浅绿色膨润上。C 上统 1 组,即东岭台组( J 3d ),分三段,在蔚县东沙坡、果庄子、东杏河一带有零星 分布。其岩性下部为灰色粗面岩;中部为淡紫色流纹质凝灰岩、角砾岩、流纹岩、凝灰质砂岩; 上部为灰白色、粉红色、绿色凝灰质粗砂岩、凝灰角砾岩、灰色松脂岩,厚度 237 487m 。 城墙村发现沸石凝灰角砾岩,红角寺村发现沸石球粒流纹岩、沸石化流纹岩。白垩系为砂页岩,仅分布于大同盆地以西及阳原盆地北山。6. 新生界地层A. 第三系:下第三系为玄武岩夹褐煤层,分布于阳原盆地南、北山地和大同黄花梁。上第三系主要为红土堆积,出露于盆地周

15、围的山麓地带和山地中的宽谷之中。其中上新统地层分 布于坐坡村一带,不整合于震旦侏罗系之上。下部为砖红色粘土、砂岩、砂砾岩,上部为火同喷 溢相的玄武岩,夹有灰绿色粘土,含有褐煤,该层发现三趾马化石。表 2-1 小五台山地层简表地层单位地层名称符号岩性描述界系统新生界第四 系全新统Q 4冲积(al )砂砾石;冲洪积(al+pl )砂、砾石、 粘质砂土;洪冲积(pl+al )含砂砾石透镜体的粉 土质砂质粘土上更新统虎头梁组Q 3h冲洪积黄土状粉土质砂质粘土,砂砾石层及黄土堆积中更新统郝家台组Q 2h棕黄色、黄绿色细砂与棕红色、灰绿色粉砂质粘土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 In灰绿色、棕红色粉砂质粘土,黄绿色细

16、砂第三系上新统南沟组N 2n棕褐色、棕黄色粉砂质粘土与砾石互层红崖组N 2h砖红色粘土,含钙质结核,底部为棕褐色粗砾石层中生界侏罗 系上统东岭台组J 3d流纹岩、流纹质集块岩和角砾岩、石英正长斑岩、石 英斑岩、正长斑岩,夹凝灰质砂岩,顶部凝灰质粗安 LJU岩中统后城组J 2h砾岩、砂砾岩、凝灰质砂砾岩髫髻山组J 2t顶部安山岩,上部安山岩及其集块岩和角砾岩、凝灰 质砂岩,下部安山角砾岩九龙山组J 2j杂色砂页岩、砾岩、砂岩,顶部紫红色凝灰质砂岩、 角砾岩,底部灰色砾岩古奥陶 系下统亮甲山组O 1l上部灰色厚至巨厚层结晶灰岩;中部白云质灰岩、结 晶灰岩,含燧石结核;下部泥纹条带灰岩,底部页岩生界

17、冶里组O 1y灰色泥纹状灰岩,夹竹叶、泥纹条带灰岩寒武 系上统凤山阶3f浅灰、深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夹结晶灰岩、竹叶状灰LJU岩长山阶3c中厚层竹叶状灰岩夹页岩崮山阶3g灰色中至厚层泥质条带灰岩、结晶灰岩,夹竹叶状灰 岩、鲕状灰岩中统张夏阶2z厚层鲕状灰岩夹致密灰岩、竹叶状灰岩徐庄阶2x中厚层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夹页岩 和竹叶状灰岩,下部紫红色云母页岩下统毛庄阶lmz紫红、绿色砂质页岩,含孔雀石,夹黑灰色厚层结晶 灰岩馒头组lm紫红色页岩、砂质页岩,夹泥质灰岩,顶部纹带灰岩 和厚层白云岩,底部角砾岩府君山组lf深灰色巨厚层豹皮灰岩,底部碎屑灰岩,局部为燧石 角砾岩元古界雾迷山组Z

18、2w3浅灰色巨厚层白云岩,含燧石团块和条带,底部厚层 角砾状白云岩,顶部白色板状白云岩Z 2w2深灰色厚层夹薄层含沥青质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白云 岩,上部燧石条带发育Z 2w1灰黑色厚至中厚层含沥青质燧石条带白云岩,底部含 砾砂岩、紫红色含砂白云岩B. 第四系:第四系为河湖相的砂砾、粘土及黄土堆积,广布于盆地之中。进一步划分为下、中、 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下更新统泥河湾组主要分布于几个盆地中,为灰色、灰绿色粘土夹砂砾层, 最大厚度 600m 以上,一般为 80 100m 。中更新统郝家台组分布于盆地边缘及山麓沟谷地带, 零星出露,大面积隐伏地表之下,不整合于基岩或平行不整合于下更统之上。成因类型有

19、残坡积、 冲洪积,厚 10 150m 。上更新统分布于山麓边缘、河谷阶地或山地地带。成因类型为冲、洪 积,局部为风积和坡积,一般垂直节理发育,常被冲刷成陡壁或沟壑,局部地带含有钙质结核。 全新统分布于盆地和山区的山坡、山麓地带以及山前第一级洪积扇。主要成因类型为冲、洪积。三、晚新生代几个典型剖面:1. 红崖南沟剖面 (图 2-3 ):典型剖面位于阳原红崖村南 0.5km 的壶流河西岸。沿这一段 壶流河河谷,河谷两岸为高 80 120m 的湖积台地,在台地前缘,沿大小冲沟晚新生代地层广 泛出露,主要为一套粉砂与砂砾交互的巨厚沉积,总厚 117 7m 。根据沉积特征、接触关系、 生物化石及古地磁年

20、龄测定,由下向上可以分为 42 层,归纳为四个岩性段。图 2-3 阳原红崖南沟晚新生代地层实测剖面1 黄土; 2 红土; 3 泥灰岩; 4 泥炭; 5 粘土; 6 砂质粘土; 7 砂; 8 砾石; 9 角砾第一岩性段( 1 3 层):此段为砖红色含岩屑的粉砂质粘土,底部为砾石层。厚 9.1m 。粉 砂质粘土与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上新世三趾马红土在岩性上完全相同。由剖面向南 lkm 的西窑 子头花豹沟同一层位发现有后裂爪兽、贺风三趾马、古麟等三趾马动物群的代表性种属。古地磁 测定本岩性段顶面位于凯纳事件底部,距今 301 万年。这一岩性段划归上新世早中期( N21 N 2 2 )。第二岩性段( 4

21、 10 层):此段为棕褐一棕黄色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与砂砾互层,夹灰 黑一浅栗色粘土。厚 23m 。本段有机质含量较高,含蚌、螺等水生动物化石。与下伏第一岩性 段之间有侵蚀面,而与上覆第三岩性段也有侵蚀面。距本剖面北 4 公里的稻地村相同层位中发 现以桑氏东方鼠和东方馍鼠为优势种的稻地动物群,其时代属上新世晚期( N 3 3 )。古地磁 测定本段顶面相当于松山高斯界限,距今 248 万年。第三岩性段( 11 30 层):此段下部以棕红色粉砂质粘土、黄绿色细砂和灰白色砾石层交互 为特征,二元结构清楚。上部为灰绿色、棕红色粉砂质粘土与黄绿色细砂互层,夹棕黄色细砾透 镜体,富含薄层钙板,细砂粘土钙

22、板组成频繁的韵律变化。总厚 50.5m 。距本剖面南 5 公 里的大南沟相当层位中发现有三门马、泥河湾短耳兔、泥河湾东方鼠等,认为属早更新世动物群。 古地磁测定,该段顶面位于哈拉米洛事件底部,距今 97 万年。因此,本岩性段应属早更新世( Q 1 )。第四岩性段( 31 42 层):此段下部为棕红色粘土质粉砂,黄绿色细砂互层夹棕黄色砂砾层, 钙板明显减少,上部为棕红色粉砂质粘土,黄绿色细砂与厚层灰白色砾石层互层,夹较丰富的薄 层钙板。本岩性段未发现化石。根据它位于哈拉米洛事件底界之上,且布容松山界限位于本岩 性段中部,认为属中更新世( Q 2 )。2. 郝家台剖面 (图 2-4 ):该剖面位于

23、壶流河注入桑干河的交汇处东南一侧,构成大田洼台 地的前缘陡坎,为一套粉砂和砂交互的巨厚沉积,总厚 118m 。根据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生物 化石和古地磁年龄测定,本剖面由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25 层,归并为三个岩性段。110WN1009070605014030ml1網豔自禽白舀舀酋舀站畐賂二岩遵d第一 *性用(I -lfl图 2-4 郝家台晚新生代地层实测剖面1 砾石; 2 砂; 3 粉砂; 4 粘土质粉砂; 5 粉砂质粘土; 6 粘土; 7 钙板; 8 黄土; 9 化石第一岩性段( 1 10 层):此段为灰绿色粘土和棕红一棕黄色粉砂互层,上部富含薄层钙板, 岩性与红崖南沟第三岩性段相似,只是由

24、于靠近盆地中心,物质较细。厚度 56.72m 。古地磁测 定,本段属松山负极性,其顶面位于奥尔都维事件和哈拉米洛事件之间,距今约 100 万年。划 归早更新世( Q 1 )。第二岩性段( 11 24 层):此段下部为具大型斜交层理的棕黄色细砂,向上为棕灰红色粉砂 质粘土,杂色粘土夹灰色粘土,钙板明显少于第一岩性段上部。上部为棕红一黄绿色细砂与灰绿 色粘土互层。厚度 51.4m 。本段第 11 层中发现泥河湾大角鹿、三门马、披毛犀、古棱齿象、 丁氐鼢鼠等,认为属中更新世。古地磁测定,哈拉米洛事件出现于第 11 层底面,而松山布容 的界限大体在上、下部之间。在本段顶部有钙结核分布,钙结核的 U 系

25、法测年数据为 39 万年。 因此,此段应划归中更新世,与红崖南沟第四岩性段相对应。第三岩性段( 25 层):此段为黄土堆积,包括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的一部分。3. 虎头梁剖面 (图 2-5 ):该剖面位于阳原盆地中心,构成湖积台地前缘陡坎。为一套粘土、 粉砂夹砾石层,总厚 62.6m 。根据岩性特征、古地磁年龄测定和 14 C 年龄数据,该剖面由下 而上可以划分为 23 层,归并为 2 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 1 15 层):此段为灰绿色,灰黄色粉砂质粘土、粘土,不含钙板,岩性与郝 家台剖面第二岩性段上部相近,由于剖面位置比郝家台更靠近盆地中心,因此,物质成分更细一 些。厚度 25.6m 。古地

26、磁测定,整个剖面均为布容正极性。因此,其时代应划归中更新世。第二岩性段( 16 23 层):此段为灰绿色粘土、棕黄色粉砂、细砂和灰白色砾石互层。厚度 37.05m 。本段第 17 层和 20 层中有叠层石发育,其 ESR 年龄分别为 12.3 万年和 9.3 万年, U 系法年龄分别为 13.2 万年和 9.4 万年。因此,本段应属晚更新世( Q 3 )。Sf40wM不米)60J 厂鼠二岩性段 你423层)34 05 刽 W劾也口:3第一岩性段1175层)图 2-5? 虎头梁晚新生代地层实测剖面1 砾石;2 砂;3 粉砂;4 粘土质粉砂;5 粉砂质粘土; 6 粘土;7 钙板;8 石膏层;9 鱼

27、化石层4. 肖家窑头剖面(图 2-6):位于大同许堡肖家窑头火山东坡冲沟中,是大同火山区比较典型的剖面之一。为粉砂、粘土与火山砂互层,厚度15m。根据岩性特征、生物化石、14C年代测定 数据,该剖面由下而上分成5层,归并为 3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1层):此段为灰黑色砾石层,砾石成分主要为玄武岩。厚度大于5m。此剖面北 100m相同层位的砾石层中产肿骨鹿,因此应划归中更新世。第二岩性段(24层):此段为紫红色中砂,棕黄色粉砂和灰绿色粘土互层,底部夹灰白色水 菱镁矿。总厚5m。此点北500m相同层位的水菱镁矿的14C年龄为25850 土 300年,因此本段应 划归晚更新世。第三岩性段(5 层):

28、此段为次生黄土堆积,属晚更新世一全新世。厚 0.5m。图 2-6? 肖家窑头晚新生代地层实测剖面1 玄武岩;2 砾石层;3 细砂; 4 粘土质粉砂; 5 粘土; 6 黄土;7 化学沉积四、岩浆岩本区岩浆岩分喷出与侵入两种,成因多属燕山期与喜山期。图 2-7 大同阳原盆地地貌略图1 片麻岩侵蚀剥蚀山地;2 灰岩侵蚀剥蚀山地;3 流纹岩侵蚀剥蚀山地;4 玄武岩侵蚀剥蚀山地;5 砂页岩构造台地;6 片麻岩构造台地; 7 洪积台地; 8 湖积台地;9 玄武岩丘陵;10 红土丘陵;11 黄土丘陵;12 洪积扇;13 洪积冲积平原;14 冲积湖积平原;15 冲积平原;16 尖锐分水岭;17 圆浑分水岭;1

29、8 垭口地形;19 断层崖;20 火山锥;21 河流1喷出岩:本区喷出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和早第三纪,出露有 3 种岩性类型: 酸性喷出岩:以流纹岩为主,分布于小五台山北坡西金河口、上寺一带在北水泉、常咀一带也有 多处分布。中性喷出岩:以安山岩、安山集结块岩为主,分布于壶流河地堑西南的白草窑一带。基性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主,主要喷发于第三纪,主要分布于大同县境内,在阳原红崖西侧等地 也有零星出露,构造位置处于复向斜部位2侵入岩:本区侵入岩有构成小五台山核心的巨大花岗岩体,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岩性 为二长花岗岩。此外在蔚县西细庄附近有闪长岩体分布,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燕山期早期,岩体 出露呈长轴北西向,侵入于中下侏罗纪煤系及髫髻山组安山岩中,面积25km2。构造位置处于蔚 县复向斜白草窑褶皱带,岩体沿北西向断裂侵入,岩性为微晶质闪长岩一一细闪长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