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共线轨道施工技术指南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2367461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6.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客货共线轨道施工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客货共线轨道施工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客货共线轨道施工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客货共线轨道施工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货共线轨道施工技术指南(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6 无缝线路轨道6.1 一般规定6.1.1 无缝线路轨道施工,应具备以下技术资料:轨道类型、线路平 纵断面、长钢轨布置、单元轨节起讫点里程、缓冲区位置及设置标准、 设计锁定轨温范围、纵向位移观测桩设置位置及标准、绝缘接头位置、 平交道口位置、桥梁及隧道位置、道岔区配轨设计、使用线上材料的 规格及标准、钢轨伸缩调节器位置等。6.1.2 施工前应调查当地气温资料,掌握轨温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施 工组织。6.1.3 无缝线路钢轨焊接应符合现行铁道部行业标准钢轨焊接 (TB/T 1632.142005) 的规定,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未经 形式检验合格,严禁施焊;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应随机加焊一定数量

2、 的试件,经生产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每个钢轨焊头均应进行超 声波探伤和外观检查,并标记编号,填写焊接记录报告。6.1.4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900 Nm,接头处长轨条轨端 相错量不得大于 40mm。6.1.6 临近缓冲区的一对长钢轨应适当流出富余量,富余量的大小, 根据焊接方法确定。6.1.7混凝土枕采用II型弹条扣件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钢轨底面、胶垫与轨枕顶面应密贴,否则不得安装弹条。2 采用专用工具安装弹条时,入孔位置要放平、放正,不得歪斜 上翘。3 弹条就位以其小圆弧内侧与预埋铁件端部相距 810mm 为准, 不得顶紧或距离过大。6.1.8 铺轨材料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3、未经批准不得采用任何代用 材料。轨温计等各种计量器材,使用前应进行整修和校验,不合格者 应剔除。6.1.9 轨枕螺栓及钢轨接头螺栓应涂刷有效期不少于两年的油脂。6.2 基地钢轨焊接6.2.1 基地(或工厂)焊接长钢轨应采用闪光焊。长钢轨焊接应优先 在工厂焊接,特殊情况下(如工期控制),经技术经济必选后,可在 工厂化基地焊接。长钢轨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待焊钢轨的技术标准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2 基地(或工厂)焊接应配备轨端除锈、钢轨焊接、焊头正火、 冷却,钢轨矫直、焊缝打磨、探伤、长轨运输等设备。3 在长钢轨焊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编制配轨计划表。4 焊接接头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 150mm

4、 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 角边缘个 35mm 范围内应打磨整平。用 200mm 直尺测量,在焊缝中 心两侧各 100mm 范围内,焊头工作面表面不平度不应大于 0.2mm。 焊头及其附近钢轨表面不应有裂纹、明显压痕、划伤、碰痕、电击灼 伤、打磨灼伤等损伤。5 全长淬火轨焊头应进行淬火处理。6 长钢轨出厂时,长钢轨及其焊接头编号标记齐全,字迹清楚, 工厂应提供焊头质量检验合格证交施工单位。必要时,施工单位可派质量监督人员驻厂。6.2.2 钢轨焊头顶面及侧面应纵向打磨平顺,不得有低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2 规定。表 6.2.2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20km

5、/h V v200km/hv120km/h1轨顶面+ 0.30+ 0.30002轨头内侧工作面0.30.43轨底(焊筋)+0.500+0.5006.2.3 长钢轨储存与运输应符合一下规定:1堆放场钢轨的各层之间宜采用钢轨支垫,支垫间距5m。各钢轨支垫应上下对正并与各层钢轨垂直放置。2 吊轨时应缓慢起落,防止跌落碰撞,吊运中应保持长钢轨平稳3 长钢轨装车应选用多点、同步起落吊运的装卸设备,装卸过程 中应防止长钢轨产生塑性变形。4 长钢轨装运应按配轨计划表的要求分左右顺序装车。5 长钢轨应按超长货物运输组织运输,并制定安全措施。在运输 中要建立运行监护、停车检查制度,确保运输安全。6.3 铺设长钢

6、轨6.3.1 铺轨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1 有砟轨道铺轨可采用单枕连续铺设法或换铺法铺设。2 无砟道床铺设无缝线路可根据道床施工的工艺要求,采用长钢 轨放送一次入槽法或工具轨换铺法等方法进行。3 采用单枕连续铺设法应严格按所选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4 采用工具轨铺设轨排时,扣配件规格及轨枕间距应按设计要求 铺设。5 长钢轨放送入槽时,应控制好滚筒间距,并采取措施保证钢轨 前进方向正确,防止钢轨倾倒。6.3.2 长钢轨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轨枕应方正,间距及偏斜允许偏差为土 20mm。2 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允许偏差为 30mm。3 左右两股钢轨的胶结绝缘接头应相对,胶结绝缘接头轨缝距轨

7、枕边缘不应小于 100mm。6.3.3 钢轨胶结绝缘接头的类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应符合现行胶结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 2975)要求;其他高强度绝缘 钢轨接头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6.4 铺 砟 整 道6.4.1 长钢轨铺设后应进行铺砟整道或单元轨焊接,第一次铺砟整道 应及时进行。6.4.2 道床成段缺砟或道砟不足时不得进行综合整道作业。6.4.3 铺轨后铺设的道床应使用大型机械化整道作业车组分层铺砟、 整道。6.4.4 道床经分层铺砟整道,达到初期稳定状态时,力学参数应符合 以下规定:II型枕:道床横向阻力不得低于6.5kN/枕;道床支撑刚度不得低于 60kN/mm。II型枕:道床

8、横向阻力不得低于7.5 kN/枕;道床支撑刚度不得 低于 70kN/mm。6.4.5 轨道达到初期稳定阶段时,其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 6.4.5 规定。表 6.4.5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60km/h V v200km/hv160km/h1高低(10m弦量)452轨向(直线10m弦量、 曲线20m弦量)453扭曲(基线长6.25m)454轨距2+4-25水平456.4.6 整道后的道床断面应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 计设置,并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6.4.7 每层起道、捣固作业后,应进行12 次动力稳定作业,稳定作 业应符合本技术指南6.

9、9.8 条规定。6.4.8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应符合本技术指南6.9 节规定。6.5 工地刚轨焊接6.5.1 钢轨胶结绝缘接头焊接前应按规定电绝缘性能,并符合现行胶 结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 2975)规定。6.5.2 工地钢轨焊接应采用移动式闪光焊,道岔内困难位置(如尖轨跟端等)可采用铝热焊。工地钢轨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 钢轨焊接质量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6.2.1条第4 款规定。2 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技术指南第 6.2.2 条的规定。3气温在0C以下及恶劣天气时,不宜进行工地焊接作业。4 钢轨焊头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5承受拉力的焊缝,在其轨温高于400C时应持力保压。6锁定

10、焊接需要插入短轨时,插入短轨长度不应小于6m,材质与原钢轨相同,焊后应保持原无缝线路技术状态和锁定轨温不变。7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得小于100mm。6.5.3 工地焊接完成后应检查焊好的接头,并标记编号,填写焊接记 录报告。6.6 线 路 锁 定6.6.1 锁定前道床及轨道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 6.4.4 条第 6.4.6 条规 定。6.6.2 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好钢轨位移观测桩;锁定后 应及时在钢轨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6.6.3 单位轨节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 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C,同一区间内各单元轨节的 最咼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

11、应大于10C;左右两股钢轨锁定轨温差:当 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大于3C,当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是, 不应大于5C。并准确记录始、终端的锁定轨温。否则,无缝线路铺 设后必须进行应力放散并重新锁定。6.6.4 低温铺设无缝线路,用拉伸器张拉单元轨节时,必须采取措施 确保单元轨节张拉均匀,并准确记录拉伸量及换算轨温。6.6.5 施工中测量记录轨温宜采用多点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6.6.6 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应力放散:1 实际锁定轨温超出设计锁定轨温范围。2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大于5C,左右两股钢轨锁定轨温 差:当速度大于160km/h时,大于3C,当速度小于或等于16

12、0km/h 是,大于5C,同一区间内各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大于 10C。3 固定区钢轨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4 其他原因造成无缝线路锁定轨温不明确时。6.6.7 应力放散前应收集核对原锁定轨温资料、纵向位移观测资料, 调查缓冲区轨缝及钢轨长度、放散地段桥梁及绝缘接头位置、曲线状 况及钢轨和焊缝有无伤损等。6.6.8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 应根据放散线路长度、实际锁定轨温(原锁定轨温)及设计锁 定轨温按照式(6.6.8)计算的放散量放散。A 二 0.0118L(t -1 )1 1 2式中 A 1放散量(mm);t 1 设计锁定轨温( C);t 新铺线路为单元轨节实际锁

13、定轨温,换铺线路为原锁 2定轨温(C)。2 应准确测量放散时轨温及放散前长轨节伸缩量,收集准确的原锁定轨温数据。3 沿线路方向每百米长度的伸缩量应均匀。6.6.9 进行应力放散时,应每 400m 左右设一撞轨点进行配合,确保 长钢轨放散均匀。宜每隔100m设一位移观测点,位移观测桩应设置 齐全、牢固、不易损坏和易于观测。6.6.10 串动或张拉上钢轨时,应支垫滚筒或才取其他措施,禁止强行 撞轨或硬性拨入等改变长钢轨长度的做法。6.6.11 在原锁定轨温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在自然轨温下均匀的放散全 部应力后,再计算长轨应拉伸的长度。6.6.12 应力放散后,按重新锁定的轨温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并修正

14、钢 轨纵向位移观测标记。6.6.13 线路锁定后,应定期观测钢轨不均匀位移量并做好记录。位移 观测桩处换算200m范围内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 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 20mm。6.6.14单元轨节长度以900m2000m为宜,最短不得小于200m。6.6.15 完成锁定并经过列车碾压后,应及时组织复紧轨枕扣件,达到 锁定要求。6.7 轨 道 整 理6.7.1 有砟道床达到稳定状态后,其静态几何参数应沿线均匀,指标 符合表 6.7.1 规定。表 6.7.1 有砟道床稳定状态参数指标(平均值)序号道床参数II型轨枕II型轨枕1道床支撑刚度(kN/mm)701002道床横向阻力(

15、kN/枕)9103道床纵向阻力(kN/枕)10126.7.2 有砟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21、表 6.7.22 规定。表 6.7.21 有砟轨道允许偏差( mm)序号项目160km/h V v200km/hv3 5001234测量弦长20m测量位置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处注:R800m的曲线的静态圆顺度按有关规定执行。6.7.3 无砟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31、表 6.7.32 规定。表 6.7.31 无砟轨道允许偏差( mm)序号检验项目160km/h V v200km/hv160km/h1中线10102线间距+100+1003高程5104轨距+1-225

16、轨 向直线(10m弦量)24曲线(20m弦量)见表 6.7.3一2见表 6.7.3一26缓 冲 区 接 头错牙、错台/1接头相错量/40 (曲线加缩短轨缩短 量的一半)7轨面高低(10m弦量)24水平24扭曲(基长6.25m)248轨枕间距510轨底坡1/35 1 /451/35 1 /45表 6.7.32 无砟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曲线半径(m)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 连续差 (mm)圆曲线最大最 小正矢差(mm)缓和曲线(mm)圆曲线(mm)R350014351514401450350R300RV3002轨距允许偏差:2mm。轨距变化率:正线不得大于1%。,站线不得大于2%。3 曲线轨

17、距加宽应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递减;如未设缓和曲线, 应在两端直线上以1% 的递减率递减。困难条件下,站线可酌情提高 递减率,但不得大于 2% 。4 复曲线两不同曲线的规矩加宽,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递减连接。7.2.7 组装混凝土枕轨排应符合以下规定:1 螺旋道钉锚固应满足下列要求:1)螺旋道钉用硫磺水泥砂浆锚固。硫磺水泥砂浆配合比及配置 工艺,应符合本技术指南附录C的规定。2)锚固前,轨枕预留孔内杂物和螺旋道钉上粘附物应清除干净。螺旋道钉应干燥,锚固时温度宜保持0C以上。3)锚固方法宜采用反锚,螺旋道钉用模具定位。锚固浆从枕底 注入孔内,凝固后翻正脱模。正锚时,预留孔底部应堵塞紧密,严防 漏浆,

18、锚固浆从枕面正锚时注入孔内后,螺旋道钉应即左右旋转缓慢 垂直插入定位。硫磺水泥砂浆注入孔内时的温度不得小于130C,并应防止离 析,一孔一次灌完。反锚时灌浆深度应比螺旋道钉插入孔内的长度大 20mm。锚固浆顶面应与承轨槽面平齐,溢出的残渣凝固后应铲除整 平。4)螺旋道钉应与承轨槽面垂直,偏斜不大于2。道钉中线与承 轨槽面得交点,偏离预留口中心不得大于2mm,道钉圆台底面应高 出承轨槽面0-2mm,螺旋道钉的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每公里做一 组抗拔试验(每组 3个螺旋道钉)如有一个不合格现象,应加试两组, 仍有不合格者,应检查熬浆配比及工艺,并对该批量全面检查,剔除 不合格产品。2 扣件、轨距

19、挡块、挡板座及绝缘轨距块号码,应按本技术指南 附录 D 配置。3扣板式扣件应以100120Nm扭矩拧紧。1、11型弹条扣件应 使弹条中部前端的下颌与轨距挡板接触或扭矩达到设计要求(I型为 80120Nm,II型为100140Nm),不良者不超过8%。在半径小 于等于650m的曲线地段,I型弹条扣件还应将螺母再拧紧1/4圈(扭 矩不小于120Nm)。4混凝土枕采用I、II型弹条扣件时,轨距挡板应紧靠帖轨底边, 不密贴的数量不超过6%。7.2.8 组装木枕轨排应符合以下规定:1木枕应用直径比道钉小34mm的木钻预钻道钉孔,孔眼垂直轨 面,孔深应为入木深度的 2/3。道钉孔内应注油防腐。螺纹道钉应用

20、 扳手拧入,不得锤击。2 钉道时,钢轨应落槽,垫板外肩应紧靠轨底,轨枕、垫板和轨 底应互相紧贴。3 钉道应以校正好的一股钢轨为准(曲线以外股为准),用轨距 尺按规定的规矩调整另一股钢轨位置。不得用轨钉挤轨的方法调整轨距。4 顶入的道钉弯曲或断头者,应拔出整直或更换重订。重订时, 应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楔插入孔内再打入道钉。7.2.9 木枕 K 型分开式扣件安装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螺纹道钉应旋入木枕,不得硬性击入。2 根据接头位置调整枕木,先用接头垫板及接头扣件。在钢桥上 使用时,宜在铺轨后安装护木。7.2.10 轨排组装完毕,质量应经检查,并做检验标识。轨排经检验合 格后,应按轨排铺设计划表用

21、彩色醒目的油漆编号存放或直接按铺设 顺序编组装车,运往工地。7.2.11 轨排装车不得超载超限,上下层对正,一端对齐,并捆绑加固。 同组轨排两平车间车钩应安装缓冲停止器。7.3 铺 轨7.3.1 铺轨应符合以下规定:1 各级线路均应铺设设计规定类型的钢轨。特殊情况下,需要铺 设与设计不同类型的钢轨时,按变更设计办理。2 当铺设不同类型的钢轨时,应集中成段铺设。同类型钢轨成段 铺设的长度:正线不得小于lkm,站线同一股道应铺设同一类型的钢 轨,困难条件下,除使用铁鞋制动地段的调车线外可铺设不同类型的 钢轨。两连接钢轨的轨型差不得大于一个等级,并应采用异型轨连接。3 非标准长度钢轨应以同一长度集中

22、铺设。成段长度:正线轨道 不得小于500m,站线同一股道可集中铺设两种不同长度的钢轨。采用非标准钢轨的长度:正线轨道,铺设12.5m钢轨地段不得 小于11m,铺设25m钢轨地段,当轨型为43kg/m及以上时,不得小 于21m;到发线上不得小于10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小于8m。曲线轨道不宜铺设非标准长度钢轨。7.3.2 轨道应采用相对式接头。直线地段同一轨排宜选用长度偏差相 同的钢轨配对使用,相差量不宜大于3mm。并应左右及时调整,累 计差不得大于15mm。曲线内股总缩短量按本技术指南附录E的有关 公式计算确定。曲线外股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股接头位置超限时,用 厂制缩短轨调整。两股钢轨接头位

23、置相错量应符合一下规定:1正线和到发线上,直线地段不应大于40mm,曲线地段不应大 于 40mm 加采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2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上,直线地段不应大于60mm,曲线地段 不应大于60mm加采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 不得用调整轨缝的办法消除接头相错量。4 曲线上铺设再用轨或非标准钢轨时,两相对接头的相错量:正 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120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140mm。7.3.3 在信号机处的两钢轨绝缘接头应为相对式,轨缝不得小于6mm。位置应符合设计及以下规定:1 出站(包括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处绝缘接头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至后方6.5m范围内。2调车信号机处绝缘接头可设

24、在信号机前方1m至后方1m范围内。3 安装在警冲标内方的钢轨绝缘接头除渡线外,应安装在距警冲标计算位置不小于3.5m、距警冲标实际位置不大于4m的范围内;4 绝缘接头处不得设为异型接头。7.3.4 下列地段可采用相错式接头:1铺设25m轨半径小于250m和铺设12.5m轨半径小于200m的曲线地段;2 采用再用轨或非标准长度钢轨,配置相对式接头有困难的地段3两相错式接头的曲线间长度小于300m的夹直线地段。4采用相错式接头的轨道,两接头相错量不应小于3m,但轨道电路的两绝缘接头相错量不得大于2.5m。7.3.5 下列位置不得有钢轨接头:1 明桥面小桥的全长范围内;2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

25、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3 钢梁的横梁顶上;4 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5 道口范围内。7.3.6若钢轨接头落入7.3.5条所列的位置,当铺设25m钢轨时,应 用2根12.5m钢轨调整接头位置,当铺设12.5m钢轨时,应用25m 钢轨调整;困难条件下在第1款第4款的情况时,也可挤严轨缝后 将接头冻结或焊接,超过25m的道口无法调整时,可将相连的两钢 轨焊接。7.3.7 需要调整钢轨接头位置或合龙口时,可插入个别短轨。调整桥上钢轨接头位置时,短轨应铺在离桥台尾10m外。个别插入的短轨长度,正线轨道不得小于6m,站线轨道不得小于4.5m。除两相邻岔间外,不得插入两对以上的短轨。7.3

26、.8 采用相对式接头轨道的配轨计划,应符合以下规定:1 按以下办法将线路长度换算成铺轨长度:1)直线地段铺轨长度增长量,根据线路各坡段的坡度分段按表7.3.81 折算。表 7.3.81 直线段铺轨长度增长量线路坡度(0)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增长量(mm/km)81832507298128162200242288338392450注:中间值可用内插法查算。2)曲线段配轨以外股为依据。铺轨长度除按表7.3.81 这算外,尚应加外股比线路中线的增长量,其增长量按式(7.3.8)计算:SA =贡伙 + L)(738)0式中:A 平坡段曲线外股比线路中线的增长量(m);s

27、两股钢轨的中心距,采用1.5m;k 圆曲线长度( m);L 缓和曲线长度( m);0R 0 圆曲线半径( m)。2 配轨时,应以铺轨长度为依据,按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各轨排位置。直线段终端应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 曲线始点的距离;曲线段终端应确定曲线终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 到曲线终点的距离。3曲线内股缩短轨应按本技术指南附录E布置。采用标准长度钢轨轨道的曲线内股,应按表7.3.82之规定选用厂制缩短轨。表 7.3.82 缩短轨使用范围曲线半径 (m)缩短轨的缩短量(mm)25m钢轨12.5m钢轨5000 10004080408005008016040804502501608

28、0120200160注:每处曲线应选用同一种表列缩短量较小的缩短轨。4 当需要调整接头位置时,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7.3.6 和第7.3.7 条的规定。7.3.9 钢轨连接时,预留轨缝应符合以下规定:1 在最佳铺轨轨温范围内铺轨时,预留轨缝(冻结接头除外)应 按下式计算确定:a = 0.0118(T -1) L - C0 max式中:A0铺轨时预留轨缝(mm),如计算结果得负值,按零计(可直接差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这种的表F.0.1);T 随铺轨进程测定的钢轨温度(C);l钢轨长度(m);C 钢轨接头阻力和道床纵向阻力限制钢轨自由胀缩的数值(mm);长度等于和小于15m, C值取2mm,钢轨长度大

29、于15m,C值取4mm,但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大于85C地区,铺设钢轨长度大于20m的轨道,C值应采用6mm。且C值应满足下式:0.0118(T - T ) L - aC max ming- 2实际预留轨缝,应根据铺轨时轨排对中的偏移程度和平顺度状态, 按式(7.3.91)的计算值略予加大,但加大值不宜大于2mm。新铺的轨道,其预留轨缝的长度宜当日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的总 偏差量计入工程日志,待再次铺轨时加以调整消除。钢轨绝缘接头在最高轨温时轨缝不得小于 6mm。2 选定钢轨轨温及其相应的处理办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轨轨温t在式(7.3.92)范围时,为最佳铺轨轨温,一般 情况下,应安排在此

30、条件下铺轨。铺轨时,应按本技术指南第 7.3.9 条第 1 款规定预留轨缝。7.3.92)a + CCT g t T max 0.0118Lmax 0.0118 L2)钢轨轨温t在式(7.3.93)范围时,为最高允许铺设轨温。铺轨时不留轨缝。如在升温阶段,应立即按规定上紧接头螺栓,并宜 在钢轨温度t回落到式(7.3.92)范围时,即按上款办法调整轨缝, 重新锁定。困难条件下,铺轨后也可以不再调整轨缝,但铺轨温度t 应随铺轨进程及时记录,列入竣工资料。Ca + C/、T t 6503468912650451458101215450351561012151835025167121418212508

31、1624表 7.4.72 曲线 10m 弦正矢允许偏差( mm)曲线半径(m)缓和曲线实测正矢与 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连续差圆曲线正矢 最大最小差2501514812150510153)轨距允许偏差:乂 mm。加宽递减率,正线到发线不应大于-21%0,其他站线不应大于2%0。4)接头处错牙、错台不得大于1mm,接头相错量直线不得大于40mm,曲线不得大于4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 起道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1)按高程桩起道至设计高程。轨面高程按设计要求(含路基下 沉预加沉落量)的允许偏差:在路基上为50 mm,在建筑物上为-3010m m,紧靠站台的轨道为+50m m,不得有负偏差。2)直

32、线两股钢轨面应保持水平。正线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设 置,并在缓和曲线全长顺接,未设缓和曲线地段,应在两端直线上顺 接,超高顺坡率不得小于2%。站线连接曲线最大超高为15mm,但 位于曲线车站到发线的连接曲线及曲线地段的最大超高为25mm。超 高应在直线上按不大于2%。的坡度顺接。轨面水平和在延长6.25m范 围内的扭曲,正线、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 得大于 5mm。3)在一股钢轨上,轨面应目视平顺。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 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5mm。4)轨面纵向坡度与设计的纵坡相符,但在路堤预加沉落量未完 全沉落地段,因预加沉落量引起的高

33、差由起讫点向两端顺坡,顺坡率 不小于 2% 。5)轨枕就位,扣件按规定上紧捣固道床,整治空吊板,要求钢 轨接头处无空吊板,其他部位无连续空吊板。空吊板率正线和到发线 不得大于8%,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12%。6)清理路肩道砟,整理道床边坡,使道床断面与设计相符。4 未经大型养路机械整道作业的线路应经列车或单机压道。正线 压道次数不得少于50次,站线压道次数不得少于30次。按工程列车通过的次数计算时,通过总量不少于7万t。压道后的轨道应无明显 变形。7.4.8道床厚度允许偏差为50mm,顶宽允许偏差为0+50mm。7.5.9 轨道工程完工后,应进行动态质量检查。轨道动态检查项目及 轨道不平

34、顺管理值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执行。8 混凝土宽枕轨道8.0.1 组装轨排或人工铺轨时,同一轨排宜选用相同厚度的混凝土宽枕。8.0.2混凝土宽枕间距、偏斜允许偏差为20mm。8.0.3 混凝土宽枕应用机械吊装。铺设轨排时,应严格掌握中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确认无误后方可落地就位。散铺混凝土宽枕时,应正确对中、垂直中线、间距正确。钢轨接头处应处于枕孔中间。8.0.4 铺轨后,应及时整正轨道方向,方正轨枕、拧紧扣件、整治空 吊板。8.0.5 整治空吊板和平整轨面,初期应先垫砂起道,使道床饱满密实, 防止宽枕串动;轨道基本稳定后,可采用垫砂和枕上调高垫板形结合 整平轨面。整治较大坑洼,以垫砂为主;找

35、平小坑和垫砂不足时,可 在轨下一调高垫板调平。竣工验收时,调高垫板总厚度不得大于6mm。8.0.6 垫砂起道,宜采用特制的宽枕世道养护平车。用起道机起道时,枕端一次起道量,单股起道不得大于 80mm,双股起高不得大于60mm。8.0.7 垫砂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1垫砂用小碎石,材质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砟(TB/T 2140)中的一级碎石道砟标准;2 撒砂应均匀;3 一次起道后,应待道床稳定后,再进行下次起道作业。8.0.8两次垫砂起道的间隔时间,不宜少于7d。垫砂整道作业完成,轨道稳定后,应及时将道床面按设计封填。9 铺设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9.1 一 般 规 定9.1.1 道岔铺设前,道砟摊

36、铺应平整,底砟应碾压密实。9.1.2 钢轨伸缩调节器、12 号及以上可动心轨辙叉道岔应在工厂内试 组装并验收。出厂时,制造厂应对产品零部件依据相关条件进行检验, 并提供产品合格证、铺设图和发货明细表。9.1.3 道岔位置应按设计铺设。困难条件下,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 度和不变更其他运营设备条件下,将道岔位置前后移动不大于0.5m。9.1.4 道岔因钢轨焊接方式、绝缘接头位置等影响道岔内配轨长度时, 采购前应予明确。9.1.5 木岔枕应端头捆扎后使用并在直股外侧取齐。9.1.6 与正线连接的道岔前后各 50 根、与站线连接的道岔前后各 15 根(含岔后长岔枕)轨枕的类型应与岔枕类型相同,每千米铺设根数 应与连接线路标准一致。铺设无缝线路时,道岔直股前后线路过渡枕 的型号、根数及间距,应符合铺设图的规定。9.1.7 道岔轨面高程应与连接的主要线一致,与另一线的轨面高差, 宜自道岔后普通枕起向站内顺接。顺接坡度不应大于该线最大设计坡 度,与相邻坡段的坡度差不应大于4%。,超过时应设竖曲线。伸入到 发线有效长范围的坡度不应大于1.5%。9.1.8 更换道岔时应同时更换前后引轨。再用道岔前后应铺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