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石窟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2361069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四大石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四大石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四大石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中国四大石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四大石窟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四大石窟余玺(0310050228)时间:2006年12月旅游文化与旅游景观鉴赏考试中国四大石窟中国四大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麓、十里河畔,主要洞窟有53个,石刻造像51000尊。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当时佛教流行,我国的石窟大多从这一时期开始,到唐朝达到高峰。云冈石窟是由皇帝和上层统治阶级直接负责开凿的,规模宏大,“雕饰奇佛,冠于一世”。东西绵延一公里,在砂窟上排成一座气势壮观的“雕刻群”。其中的佛、菩萨、供养人、童子,各有神情,对动态的刻画,对服饰衣纹的处理,技巧娴熟自如。第八

2、窟门两侧三头八臂的摩醯首罗天和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形象丰满、自然,独具特色。第七窟顶和第九窟窗顶部的飞天形象,健捷有力,环绕莲花飞旋,是比较突出的作品。后一时期的飞天形象,越发显得轻灵、飘逸,窟内图案装饰的高度成就更加引人注目,既渲染了气氛,也烘托了主题,各窟门华丽繁密的装饰,显出帝王气派的豪华与尊贵。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阳伊水两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二千一百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迦牟尼结跏跌坐,面颊丰满,略带微笑,左右胁侍菩萨仪态庄严肃穆。洞内两壁井然有序地排有三

3、列大龛,小龛则数以百计。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宾阳洞中的佛像,面部修长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意指佛示说法,主尊前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窟顶中央雕刻莲花盘,周围有流云,飞天在云中自由翱翔。前壁及南北两侧,有四层精美的浮雕。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其所在属于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内主体是彩塑。彩塑均为泥质造像,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高的大佛达33米,最小的菩萨仅10厘米。四周为佛经故事的壁画。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是

4、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泥塑和石胎泥塑为主要的大型石窟,因其拥有自北朝以来千姿百态并各具特色的大量泥塑而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因山如农村的麦秸垛,因此得名麦积山。该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距今1600余年,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一座造像与壁画连续不断、不同时期艺术特征明显的艺术宝库。该窟至今保留大小各种艺术造像7000余尊,古代壁画1000余平方米,大小窟龛194个。麦积山的泥塑有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从属约16米的佛像到10厘米的小塑像,从

5、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四大石窟造像四大石窟造像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由皇帝和上层统治阶级直接负责开凿的,其规模宏大,“雕饰奇佛,冠于一世”。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有53个,造像51000尊,在砂窟上排成一座气势壮观的“雕刻群”。其中的佛、菩萨、供养人、童子,各有神情,对动态的刻画,对服饰衣纹的处理,技巧娴熟自如。第八窟门两侧三头八臂的摩醯首罗天和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形象丰满、自然,独具特色。第七窟顶和第九窟窗顶部的飞天形象,健捷有力,环绕莲花飞旋,是比较突出的作品。后一时期的飞天形象,越发显得轻灵、飘逸,窟

6、内图案装饰的高度成就更加引人注目,既渲染了气氛,也烘托了主题,各窟门华丽繁密的装饰,显出帝王气派的豪华与尊贵。云岗石窟在移植外来佛教艺术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了汉代博大深沉的艺术传统,整体感强,着力表现了含蓄、内在的气魄和力量。它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莫高窟石窟莫高窟石窟属于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内主体是彩塑。彩塑均为泥质造像,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高的大佛达33米,最小的菩萨仅10厘米。四周为佛经故事的壁画。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阳伊水两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二千一百多个窟

7、龛,10万尊造像。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迦牟尼结跏跌坐,面颊丰满,略带微笑,左右胁侍菩萨仪态庄严肃穆。洞内两壁井然有序地排有三列大龛,小龛则数以百计。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宾阳洞中的佛像,西部修长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意指佛示说法,主尊前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窟顶中央雕刻莲花盘,周围有流云,飞天在云中自由翱翔。前壁及南北两侧,有四层精美的浮雕。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在甘肃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该山状如农村的麦秸垛,因此得名麦积山。从北魏至清代,历代有凿窟,但在一千五百余年中遭受地

8、震、风化、水渗破坏,至少已有三分之一的窟龛崩毁,现存有194处,大小泥塑与石雕像七千八百余件,壁画有一千三百多平方米。麦积山的泥塑有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从属约16米的佛像到10厘米的小塑像,从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在四大石窟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石窟和摩崖造像,各有自己的风格,只是规模略小罢了。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达51000多躯,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云冈两道山麓,把石窟分成东区、中区和西

9、区。一窟、二窟一窟、二窟位于石窟群东端,两窟同期开凿,窟内布局大致相同第三窟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形石孔。窟分前后两室,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两颊腴润,体态丰满,形态自然,衣纹流畅,此窟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第四窟第四窟,平面呈矩形,中央雕方形立柱,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较完整。第五窟第五窟,窟前是五间四层木构楼阁。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窟内,中央端座佛像一尊,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这尊佛像,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站立12人。大佛周围,小佛围绕、互相映衬。第六窟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

10、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是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第七窟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第八窟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第九窟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第十窟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

11、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十一窟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十二窟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十三窟,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十四窟,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十五窟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

12、佛洞。十六窟,十六窟,与后面三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窟形椭园,中间主佛立于莲座上,周壁雕有千佛与佛龛。十七窟十七窟,正中有交脚弥勒佛倚于须弥座上,东西两壁有佛龛,东边是座像,西边是座像。十八窟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彩动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这

13、是我国古代人民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是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十九窟十九窟,正中雕有一尊巨佛坐像。二十二十 窟窟,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营造时间前后达400多年。工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在2100多个窟中,今存佛像10万多尊,题记碑刻3600余品,佛塔40余座。略作俯视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造这尊佛像时,把

14、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弟子阿难、迦叶、胁侍菩萨和力士、天王的雕像。这些雕像,有的慈祥,有的虔诚,再看边上的天王、力士像,则是面目狰狞、咄咄逼人,把主像烘托得更突出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卢舍那雕像卢舍那雕像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

15、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在解放前被美国人勾结我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的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宾阳洞、古阳洞和药方洞宾阳洞、古阳洞和药方洞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

16、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

17、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

18、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敦煌艺术中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精美绝伦,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它当之无愧地摘走了“观众最喜爱的春节晚会歌舞类节目一等奖”的桂冠。而千手观音究竟源于哪里?千手观音究竟在佛教艺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千手千眼观音是佛教密宗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也是人们最敬奉,在佛教密宗艺术中塑造、绘制最多的菩萨。不同的经典对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型仪轨有所不同,但大多是大同小异。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型最特殊的是首、眼、手三大部分。经文中说,观音菩萨以修证圆满能变现诸多妙容:由一首变三首、十一首、二十七首、

19、五十一首、一百零八首、五百首、一千首、一万首,乃至无数首;其目能由二目变现为三目、一百零八目、千目,乃至无数目;手臂也可由二臂变现为四臂、八臂、十二臂、四十二臂、一百零八臂、五百臂、一千臂、一万臂,乃至无数臂。所以讲“千手千眼”并不是指实数而是指数量多观音为什么要有千手千眼呢?是为了表现观音具有无所不至的巨大神力。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千眼观世,千苦万难都能看得见;千手搭救,千人万人都能救得出。用今天的话说,千眼是认识,没有看不透的事;千手是实践,没有做不成的事。认识和实践集于一体,就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威力。敦煌石窟是我国现存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像最丰富、最系统、最精彩的珍藏地。据敦

20、煌研究院的调查统计,敦煌石窟中绘有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的洞窟多达37个,共绘40幅。最早的为盛唐,最晚的为元代。其中盛唐和中唐绘制的不多,不很流行;晚唐至宋代绘制最多,非常流行。西夏至元代佛教密宗艺术兴盛,千手千眼观音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下面按时代介绍几幅较有特色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像。莫高窟盛唐第148窟东壁甬道口上方所绘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千眼观音图像之一,此图格局与众不同,别具风格。其中观音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头戴化佛冠,身着菩萨天衣,饰以璎珞宝珠。背光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圆轮。圆轮背光中对称地画观音伸出的42只手,除了三双手作法印,其他各手对称地持各种法器、法物。观音两侧

21、对称地站着二十八部众中的部分天王、众神。如四大天王、婆菽仙人、吉祥天女、阿修罗王、火神王等。晚唐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莫高窟晚唐161窟窟顶藻井画有一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中,观音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其10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其余上千只小手分四层组成观音的圆轮形背光。千手背光的四角有4身飞天围绕千手观音飞翔。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气氛热烈,使静止的窟顶有了旋转的动感,是敦煌石窟中的精品。五十一面千手观音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西夏敦煌石窟中规模最宏伟、内容最丰富、历史价值最高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绘在安西榆林窟西夏第3窟东壁南侧。画面纵高3.7米,横宽2.2米,面

22、积8.14平方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画面布局是:中央安置巨大的51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正面立像。观音脚踩从水池中长出的大莲花,头顶有宝盖,天雨宝花,宝盖下面有一位化佛,两侧各有一身圆月中的化菩萨。下方水池两侧是观音的部众吉祥天女、婆菽仙人、火神金刚、毗那夜伽神等,但被清代所塑的六臂观音遮蔽。敦煌石窟中最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当属莫高窟第3窟南北二壁的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元代千手千眼观音莫高窟第3窟南壁莫高窟第3窟北壁第3窟是元代晚期的洞窟,是莫高窟现存的惟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画于南北两壁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纵高200cm,横长240cm,面积为480cm2。其构图、布局、人物

23、一样,相比之下,北壁比南壁艺术水平略高。图中观音为11面,正面有三眼,面相丰圆,头戴宝冠,斜披天衣,腰系长裙,璎珞环钏饰身,神态端庄,立于莲花上。身内两侧伸出40只大手,各持法器、法物。其中一双大手高举化佛于头顶,其他千手各有一眼,巧妙地组成圆形法光,配做观音的背光,看上去像莲瓣编成的大花环,又像发出万道光芒的红日,观音好似立于花环和红日之中。观音背光两侧是面相相对的吉祥天女和婆菽仙人,上方两侧是两身飞天,下方两侧角是火头金刚和毗那夜伽神。此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构图并不复杂,也不出新。它最大的特点表现在传神的人物造型和高超的绘画技艺方面。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

2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

25、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

26、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