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绪论02疾病概论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2349944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09.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1绪论02疾病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01绪论02疾病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01绪论02疾病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01绪论02疾病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绪论02疾病概论(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系 胡亚娥1办公室地址:启秀校区办公室地址:启秀校区3号楼号楼525室室电话:电话:85051733办公室地址和电话2理论课(理论课(54学时):每周学时):每周6学时共学时共9周周实验课(实验课(18学时):学时):14周开始周开始6个实验个实验课程的安排(72学时)3平时实验平时实验15%,实验测验,实验测验15%,理论考试,理论考试70%期末考试题型:期末考试题型:选择题(题库抽取机考)选择题(题库抽取机考)总评成绩的计算及考试题型45病理生理学o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6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生生生 理理理理

2、 学学学学研究对象不同研究对象不同正常机体正常机体 患病机体患病机体病病病病 理理理理 学学学学研究角度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功能代谢功能代谢形形 态态学科性质7病理生理学o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8任 务o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o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和机制o探讨疾病本质,从而防治疾病9 地 位n基础理论学科n桥梁学科n综合性边缘学科10内 容o1.病理生理学总论o2.病理过程o3.病理生理学各论11n1.病理生理学总论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规律即病因学和发病学的

3、一般规律。12n2.病理过程 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3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疾病 原因 部位 病理过程肺肠脑膜肺炎痢疾流脑肺炎链球菌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发热、炎症、缺氧、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发热、炎症、水电、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发热、炎症、DIC、休克14水、钠代谢障碍钾代谢障碍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 休克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病理过程涵盖的章节15n3.病理生理学各论 主要论述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综合征。心、肺、肝、肾综合征16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17内

4、 容o1.病理生理学总论(3学时)o2.病理过程(39学时)o3.病理生理学各论(12学时)18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o1.1.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o2.2.临床观察临床观察o3.3.动物实验: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动物实验: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是学生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学生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19实验课14周开始实验内容:复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o高钾血症 豚鼠o水肿 大白鼠o缺氧 小白鼠o休克 家兔o窒息 家兔病理生理学实验课201.病理生理学主要以生理学知识为基础。病理生理学主要以生理学知识为基础。2.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基本概念、机制基本概念、机制及及机体的功能、机体

5、的功能、代谢基本变化。代谢基本变化。3.预习、听课、复习预习、听课、复习3个环节。个环节。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21处理好四大关系:1.学会听课与记笔记 2.抓好预习与复习 3.加强理解与记忆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2223第一节 疾病的相关概念24一、健康(Health)WHO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25二、疾病(Disease)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 活动过程。26三、亚健康(sub-health)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躯体性:疲乏

6、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心理性: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人际交往性:与社会成员关系不稳定。27亚健康健康疾病28第二节 病因学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9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简称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30病因种类(一)生物性因素(二)理化因素(三)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四)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五)先天性因素(六)遗传性因素(七)免疫因素外因外因内因内因31p生物性因素n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n特点: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eg:甲肝病毒);病原体和机体相互作用(eg:鸡瘟病毒);病原体作用于机体后,治病微生物可引起

7、机体的免疫反应。病因种类32p理化因素n物理因素、化学因素n物理因素特点:只引起疾病,不影响其发展;潜伏期较短或无;组织损伤无选择性。n化学因素特点:组织、器官损伤有选择性;可被稀释、中和或解毒;与毒物本身的性质、剂量、作用部位、整体机能状态有关。病因种类33p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n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营养不良n过剩肥胖、高脂血症病因种类34p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n古罗马医生盖仑(Galen)在其著作中就叙述了关于“精神卫生”的问题。n心理社会因素:长期压力、不良人际关系、不良情绪反应、自然灾害、生活事件等。n应激 病因种类35p先天性因素n损害正常发育的胎儿的因素:孕早期病毒感染病因种

8、类36p遗传性因素n染色体异常:数目和结构畸变。eg:先天愚型、生长发育迟缓n基因突变:基因点突变、缺失、插入等。eg:甲型血友病。病因种类37p免疫因素n超敏反应:青霉素过敏n免疫缺陷病:艾滋病n自身免疫性病:SLE、类风湿病因种类38病因种类(一)生物性因素(二)理化因素(三)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四)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五)先天性因素(六)遗传性因素(七)免疫因素外因内因39二、疾病发生的条件条件:能够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 体状态或自然环境。诱因: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 生发展的因素。l例如:体质、营养、居住条件、休息、年龄、性别等。40原因与条件的关系o在病因学中原因

9、起决定性作用,而条件只是影响因素。o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换。41第三节 发病学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42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o是指各种疾病过程中的一些普遍存在的共同的基本规律。l三大规律损伤与抗损伤贯穿疾病始终因果交替恶性循环局部与整体统一43 损伤与抗损伤损伤与抗损伤损伤与抗损伤损伤与抗损伤机械暴力机械暴力机械暴力机械暴力组织损伤组织损伤组织损伤组织损伤失血失血失血失血有效循环血量有效循环血量有效循环血量有效循环血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损伤性变化损伤性变化损伤性变化损伤性变化交

10、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儿茶酚胺 心率心率心率心率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抗损伤反应抗损伤反应抗损伤反应抗损伤反应44 因果交替因果交替因果交替因果交替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始致病因素引起的原始致病因素引起的后果后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原因原因,原因和结果互相转化和交替原因和结果互相转化和交替,称为因果交替。称为因果交替。45创伤创伤大出血大出血血容量血容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压血

11、压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兴奋血管收缩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组织缺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开放开放回心血量回心血量恶恶性性循循环环酸性产物堆积酸性产物堆积(原始病因原始病因原始病因原始病因)(结果结果结果结果)(发病学病因发病学病因发病学病因发病学病因)(结果结果结果结果)46 炎炎 症:局部症:局部整体整体 糖尿病:整体糖尿病:整体局部局部局部的病变局部的病变(组织、器官)(组织、器官)全身功能状态全身功能状态神经神经体液体液 局部与整体局部与整体局部与整体局部与整体47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o指参与很多疾病的共同机制。l神经机制l体液机制l细胞机制l分子基因机制48(一)神经机制o直接损害:乙脑病毒、狂犬

12、病病毒o神经反射:动脉血压降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o影响递质神经体液机制!49(二)体液机制p体液性因子数量或活性变化n全身性作用n局部作用n细胞因子p 三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50内分泌内分泌旁分泌旁分泌自分泌自分泌自分泌自分泌激素神经递质、血管活性物质生长因子51高血压发病的神经体液机制 小动脉紧张性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RAAS激活血压升高血管运动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大脑皮质下丘脑52(三)细胞机制o直接损伤:选择性(肝炎病毒)、无选择性(外力、高温)o细胞膜功能障碍:离子泵o细胞器功能障碍:线粒体53(四)分子机制 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

13、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l主要分成四类:1.酶缺陷(蚕豆病)2.血红蛋白异常(镰刀细胞性贫血)3.受体异常(重症肌无力)4.膜转运障碍(胱氨酸尿症)54基因病: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现疾病相关基因或易感基因l单基因病(多囊肾)l多基因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55形态、功能和代谢异常形态、功能和代谢异常特定蛋白质结构或功能变异特定蛋白质结构或功能变异基因产物表达调控异常基因产物表达调控异常分子医学角度看疾病56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57疾病的经过一、潜伏期二、前驱期三、临床症状明显期四、转归期损伤与抗损伤的力量对比n1.康复n2.死亡58 1.康复o完全

14、康复o不完全康复59 2.死亡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并不意味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60脑死亡符合以下标准:o(1)自主呼吸停止o(2)不可逆性深昏迷o(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对光、角膜、咳嗽、吞咽反射)o(4)脑电波消失,呈地平线o(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61脑死亡意义:o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o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界限o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62o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是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方法的全方位服务与照

15、顾,护理、心理、社会等方法的全方位服务与照顾,使病人在较为安详、平静中接纳死亡。使病人在较为安详、平静中接纳死亡。o安乐死安乐死:指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频死状态时,:指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频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用医学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用医学方法结束生命。方法结束生命。3.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63复习思考题o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o病理生理学包括哪些内容?o基本病理过程有哪些?64o名词解释:健康、疾病 病因、条件与诱因 脑死亡o如何正确认识病因与条件之间的关系。o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三大一般规律。o如何判断脑死亡?复习思考题651.病理生理学是()A

16、研究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B研究疾病发生原因的科学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研究疾病转归的科学E研究疾病时机体变化的科学2.病理过程是指()A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问题B疾病发生发展的临床表现C疾病时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D疾病中出现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E疾病发生、发展的概念3.下述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肺炎 B缺氧 C休克 D水肿 E发热4.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A病因的数量和强度 B机体的抵抗力 C损伤和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D是否存在诱因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665.有关健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或病痛 B健康

17、就是体格健全和强壮 C健康就是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D健康就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E健康就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6.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项叙述最确切()A疾病是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机体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B疾病是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是机体与内、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疾病是机体不舒服7.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A心跳停止 B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 C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D不可逆性深昏迷 E瞳孔

18、散大或固定671、字体安装与、字体安装与设置置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1.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3.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4.点击“替换”按钮,完成。682、替、替换模板中的模板中的图片片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这些图片,下面介绍两种替换方法。方法一:更改图片方法一:更改图片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象进行了组合,选择时一定要选中图片 本身,而不是组合)。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择要替换的图片。(如下图)注意:注意:为防止替换图片发生变形,请使用与原图长宽比例相同的图片。68赠送精美图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