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呼吸功能护理技术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2341138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571.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呼吸功能护理技术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掌握促进有效呼吸的护理措施;2.熟悉氧疗的适应症、作用副作用和预防;3.掌握鼻导管给氧法;4.了解痰标本,咽拭子标本的采集。(自学)第1页/共41页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v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v氧气吸入疗法v痰标本、咽拭子标本的采集(自学)第2页/共41页扣击与震颤体位引流有效咳嗽湿化、雾化吸痰扣击扣击是指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叩打胸背鄣,借助震动使分泌物松脱。应从外向内,自上而下,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限。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叩打,肋骨以下、脊柱、乳房 等部位禁止叩打。震颤震颤是将手平放抵住患者的胸壁,操作者肩膀与前臂做均匀的收缩与放松的动作。是将患者置于特殊的体位

2、,借重力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而咳出痰液的方法。应根据痰液所在的部位采取合适的体位。指导有效咳嗽:取坐位或半坐位,放松双肩,上身前倾,协助固定胸腹部或手术伤口处,嘱深吸气后屏气3秒钟再用力做爆破性咳嗽,以咳出痰液,咳嗽间歇让患者休息 第3页/共41页体位引流(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postural drainage)2、禁忌证、禁忌证心血管病患者慎用心血管病患者慎用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牵引患者牵引患者外科手术后早期患者外科手术后早期患者极度疼痛者极度疼痛者应用人工呼吸机患者等应用人工呼吸机患者等1、目的:、目的:引流气道分泌物,促进

3、气道通畅,引流气道分泌物,促进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改善呼吸功能第4页/共41页体位引流方法与注意事项体位引流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禁忌证掌握禁忌证引流前勿进食引流前勿进食结合其他措施结合其他措施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注意安全:防坠床、防病情变化注意安全:防坠床、防病情变化尽量保持舒适尽量保持舒适早晨饭前、晚上睡前各早晨饭前、晚上睡前各1次,次,2030min/次,之后漱次,之后漱 口,记录引流痰量及性状口,记录引流痰量及性状第5页/共41页吸痰法吸痰法(aspiration of sputumaspiration of sputum)v定义v装置v操作方法 用吸痰装置经口腔、鼻腔、

4、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及麻醉后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的患者。第6页/共41页吸痰装置 v中心吸引装置v大号注射器吸痰法v电动吸引器 多在各大医院使用,吸引管道连接到病室床单位,使用时接上吸痰导管,开启开关,即可吸痰。在没有中心吸引装置、电动吸痰器时使用。一般用50或100ml注射器连接导管抽吸。是最常用的方法吸引器接通电源后通过马达工作产生的负压将痰液吸出。第7页/共41页电动吸痰器第8页/共41页电动吸引器的构造与原理 v构造v原理 电动吸引器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力表、安全

5、瓶、储液瓶组成 安全瓶、储液瓶是两个1000ml的容器,瓶塞上有两个玻璃管,并有橡胶管相互连接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不断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 负压,将痰液吸出 第9页/共41页用物准备v电动吸引器、电插板v清洁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弯盘、平头吸痰导管、玻璃接头、镊子、止血钳、纱布、生理盐水、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等。第10页/共41页操作步骤及要点v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解释 v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连接导管,检查吸引器性能,试吸,保证导管通畅 v 导管不断左右旋转v 从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 v 动作要轻柔v 导管不可固定在 一处不停地 吸引,以

6、免损伤粘膜v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导管退出后,应吸少量盐水冲洗 导管,防止分泌物阻塞管腔 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扣拍胸背滴少量生理盐水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吸痰毕,擦净面部分泌物,将导管放治疗碗中备用 吸 痰 治 疗 盘 内 用 物 有 效 期 为1224h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盘4h,吸痰导管每次用后要更换 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量;患者面色、呼吸频率的改变等 及时倾倒储液瓶、安全瓶内液体,以保护机器 第11页/共41页注意事项 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2)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SPO

7、2(经皮血氧饱和度)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3)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及气道的污染会造成患者的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瓶应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及口鼻腔之用,不得混用第12页/共41页4)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则更应注意,以免诱发支气管痉挛5)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6)如欲吸引左支气管内的

8、分泌物,应将患者头部尽量转向右侧,因吸痰管比较容易插入左侧支气管7)操作者动作宜轻柔迅速,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8)吸引完插管内的痰液后,可用同一根吸痰管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第13页/共41页第14页/共41页第15页/共41页第16页/共41页氧气吸入法氧气吸入法(oxygen inhalationoxygen inhalation)v概述v缺氧的分类和氧疗的作用v缺氧的程度判断v氧疗的种类v供氧装置v氧疗方法v氧疗副作用及预防 第17页/共41页氧气吸入法(oxygen inhalation)氧气吸入法常用抢救技术之一给患者吸入氧气以解除人体暂时缺氧的方法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

9、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第18页/共41页缺氧的分类和氧疗的作用 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原因 病例 PaO2 CaO2 SaO2低张性 吸入气PaO2过低 肺泡通气不足 气体弥散障碍,V血分流入A 见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心血液性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 见于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循环性 A血灌注不足,V血回流障碍 均正常 见于心衰,休克等组织性 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利用氧而至 均正常,V血此三 见于氰化物中毒 项高于正常第19页/共41页氧疗的指针(缺氧判断)血 气 分 析(mmHg)分度 紫绀 呼吸困难 意识 PaO2 SaO2 正常 80100 轻度低氧 轻 不明显 清楚 50

10、 80%中度低氧 明显 明显 正常或烦躁 6080%3050 重度低氧 显著 严重三凹征 昏迷或、半昏迷 60%30 第20页/共41页氧疗的种类根据吸氧浓度分为:低、中、高浓度和高压给氧氧浓度和氧流量的关系式: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v低浓度氧疗:控制性氧疗,吸氧浓度60%,用于CO2中毒等v高压氧疗:高压氧舱内,23kg/cm2压力,纯氧第21页/共41页氧流量与氧浓度对照表 氧 流量(L/min)氧 浓 度(%)1 25 2 29 3 33 4 37 5 41 6 45 第22页/共41页氧气筒内的氧气量可供应时数计算法 氧气筒容积(L)压力表所指压力(kg/cm2)

11、应保留的压力5(kg/cm2)氧流量(L/min)60(min)第23页/共41页供氧装置 氧气筒 氧气表 第24页/共41页氧气筒 为圆柱形、无缝、耐高压钢筒筒内压力达14.71MPa即150kg/cm2容纳氧气6000L总开关在氧气的顶部可控制氧气的放出使用时将总开关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开顺时针方向为关开1/4周即可放出足够的氧气气门是氧气流出的通道在氧气筒顶部的侧面第25页/共41页氧气表 v压力表 v减压器 v流量表 v湿化瓶 v安全阀 第26页/共41页压力表 压力表:通过表上的指针测知筒内氧气的压力 以MPa(kg/cm2)表示。压力大,说明氧气贮存量多。第27页/共41页减压器 v减

12、压器:是一种自动 弹簧减压装置v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至 0.200.29 Mpa(23kg/cm2)v使流量平稳,保证安全,便 于使用。第28页/共41页流量表 v流量表:用以测量每分钟氧气的流出量,用L/min表示。v当氧气将表内浮标吹起时,浮标上端平面所指刻度即为每分钟用氧流量。第29页/共41页湿化瓶 v湿化瓶:湿润氧气,避免呼吸道粘膜被干燥的气体所刺激。v瓶内装入1/3或1/2冷开水,将通气管浸入水中,出气管与鼻导管相连。第30页/共41页湿化瓶 v肺水肿患者吸氧时可将冷开水换成2030%的乙醇v因乙醇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第

13、31页/共41页安全阀 v安全阀:当氧气流量过大或压力过高时,压力阀的内部活塞即自行上推,使过多的氧气由四周小孔流出,以保证安全。第32页/共41页氧疗方法v装表法v鼻导管给氧v其它供氧方法(阅读)(阅读)用物准备 方法 注意事项鼻塞法(常用)面罩法 氧气枕法 头罩式给氧法 氧气帐法第33页/共41页装表法 v将氧气筒置于架上。用扳手将总开关打开,使小量氧气从气门冲出,随即关好总开关,以达清洁该处的目的,避免灰尘吹入氧气表内。v将表的旋紧螺帽与氧气筒的螺丝接头衔接,用手初步旋紧,然后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检查有无漏气。v旋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调节阀,检查氧气流出量是否通畅,以

14、及全套装置是否适用。最后关上流量调节阀。推至病室待用。第34页/共41页鼻导管给氧的方法 v插管深度为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v双侧鼻导管,插管深度为1cm第35页/共41页鼻导管给氧的方法v使用时先调节流量,再连接鼻导管,用胶布固定 v停用时先分离导管,拔出鼻导管后关上小开关 第36页/共41页使用氧气注意事项 v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放火、防油、防热。氧气筒内的氧气是以14.71 MPa灌入的,筒内压力很高,因此在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氧气易燃,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炉5m、暖气1m,以防引起燃烧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

15、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避免引起燃烧 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连接上在用氧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湿度、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在用氧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湿度、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测量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从而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持续鼻导管用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2次,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阻塞。湿化瓶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冷开水一次并要求每周消毒一次;当患者停止吸氧后,应清洗、消毒湿化瓶、晾干备

16、用 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0.49Mpa(5kg/cm2)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于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氧气筒外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速度第37页/共41页第38页/共41页 氧疗副作用及预防 阅读1.1.氧中毒:氧中毒:氧浓度50%、持续吸氧48小时则会发生氧中毒肺实质改变表现表现 胸骨后灼热感、干咳、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预防:预防:吸纯氧46小时,最大安全浓度是40,注意监测氧疗指标。2.2.肺不张:肺不张:肺不张:肺不张:表现:表现:表现:表现:烦躁、烦躁、R R、P P、BPBP甚至呼吸困难,紫绀、昏迷甚至呼

17、吸困难,紫绀、昏迷为什么?为什么?预防:预防:预防:预防:控制吸氧浓度,多翻身,排痰控制吸氧浓度,多翻身,排痰3.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呼吸道分泌物干燥:雾化吸入雾化吸入4.4.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重者失明,多为早产儿重者失明,多为早产儿 预防预防:吸氧浓度吸氧浓度40%,PaO240%,PaO2控制在控制在100120mmHg100120mmHg5.5.呼吸抑制:呼吸抑制:低氧血症伴低氧血症伴co2co2潴留潴留 预防预防:低流量持续给氧低流量持续给氧,PaO2,PaO2控制在控制在60mmHg 60mmHg 左右左右第39页/共41页病例病例:v患者李某,男,患

18、者李某,男,65岁,退休工人,烟龄岁,退休工人,烟龄45年,年,2包包/日,既往有慢性咳嗽、咳痰史,近日,既往有慢性咳嗽、咳痰史,近 1周来,患者发热,痰量增多、粘稠不易咳出,周来,患者发热,痰量增多、粘稠不易咳出,自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自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措施给氧,协助患者戒烟,协助患者有效给氧,协助患者戒烟,协助患者有效咳嗽,辅助排痰(如背部扣击),湿化痰液,咳嗽,辅助排痰(如背部扣击),湿化痰液,体位引流,吸痰,药物治疗等。体位引流,吸痰,药物治疗等。第40页/共41页思考题v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有哪些?v吸痰法的概念、方法、注意事项v吸引器的装置v氧气吸入法的概念、方法、注意事项v氧气表的装置,氧浓度计算方法?v氧疗的种类、作用副作用和预防第41页/共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