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学习笔记20篇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22320076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读书学习笔记2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读书学习笔记2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读书学习笔记2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教师读书学习笔记2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书学习笔记20篇(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师读书业务学习感受之蔡仲巾千创作第 1 周读书笔记读语文教学通讯,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觉得甚好,收录如下。 生活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自己静下心来进行教育科研,去发现、思考、探究 一点问题,从而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许许多多诱惑让“板凳甘坐十年冷”成为可笑的告白。其实,蹲下来,才干听 见花开的声音;用心思考,才干发现语文教学中居然有如此多的值得探究的问 题。语文与我们的生命共存,我们何不从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去寻找生活的 快乐呢?轻叩教育科研之门,用学术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行为,用学术 的思维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或许我们也能登高望远,高层建瓴。第 2 周读书笔记于

2、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教育感言摘录: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时喜欢想自己,与自己的思想,工作“挂 钩”,我总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书。而且,一旦 我认识到了,便会立即转化为行为。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才干理解学生,才干真正做到爱学生,因 为爱的别号是理解。悟性和灵性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读书中来,从思考中来,从艺 术中来。没有情感的教学,教学技巧再高明,也是惨白的。第3周读书笔记今读教师也需要表扬,心中颇有感触。我曾读过家教成功典范周鸿的赏 识孩子,他的孩子周婷婷是在爸爸的赏识中成长成才的,因此他的赏识教育 方法也随之传遍祖国大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把赏识理念深深牢记并常

3、挂在嘴边,总是大方 的赞美欣赏孩子,当发现孩子有小小的进步时,总是及时地给予赏识,被赏识 的孩子马上露出了笑脸,行动更加积极,这就是赏识的魅力。曾听过一句话: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就会朝着我们预定的目标靠近。这句话我想是赏识的最高诠释吧。现把目光放到教师这儿,教师在工作中同样希望得到领导的欣赏,家长的 肯定,有时领导、家长的一个笑脸,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活动的支持或介 入都是教师工作前进的动力,因为教师也是需要表扬的。第 4 周读书笔记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读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就像一个痴迷 的粉丝突然获得了偶像的签名,当这本书到我手里,我的心竟然突突地跳起来, 那种感觉,如获

4、至宝。幸福的种子没有辜负我的心跳。翻开书,我不单找到了幸福的种子,也找到了收获幸福种子的方法。那颗种子就是:阅读。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语句,没有澎湃的气势,没有荡气回肠的情 愫,一本书就这样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捧着书,有如一位多年的挚友坐在你 面前,捧着一盏温热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对书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可谓 字字珠玑。第 5 周读书笔记作家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 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 者。”也许,这正是他创作青铜葵花的初衷。所以,青铜葵花中的人 物,在苦难面前,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诗意和淡定的姿

5、态。除了青铜,还有 青铜的父母、村里的人们,还有城里的两个阿姨,他们都让我们看到:苦难并 没有摧毁人,反而使他们呈现出人性熠熠的美丽的光辉。这就正如作者曹文轩 所言:“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惊不变的优雅态度。”而这,正是 当今社会,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所普遍缺失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青铜葵 花不是一部普通的儿童小说,它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 苦难不是生命的意外,而是生命的常态。第6周读书笔记一句鼓励的话,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 句负面的话,可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当读了 只有你欣赏我这个故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

6、悟。而正是因为文 中的事例充分证明了这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妈妈养了一个儿子,儿子其实不聪明,从小到大,儿 子基本上都在差生行列中,很少是优秀的。每一次家长会,老师总会告诉他的 妈妈他表示欠好,可是每一次家长会结束,妈妈都会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儿子, 老师对他很满意,以此鼓励儿子进步。初中的一次家长会,妈妈坐在儿子的座 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 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 有些不习惯,临别时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 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 上

7、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 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孩子听了,拼了 命地刻苦学习。后来高中结业,他被清华录取了。他哭着对妈妈说:“妈妈, 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只有你欣赏我!”正因为有了这凝重的欣赏,才有了这个孩子一个又一个的 进步,一次又一次的超出,才有了他走进清华学府的现实。文中的妈妈真是一 位伟大的母亲,不管有多少个老师放弃了她的孩子,她始终鼓励他,用自己的 爱让孩子感受到信任与希望,最终造就了一位杰出的人才。这位母亲的尊重、 赞赏使她的儿子有了面对困难、应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她

8、的儿子不但仅是超 出了他人,更重要的是他超出了自己。这样的一个历程,这个孩子的心中有这 样的一个支柱:妈妈欣赏我。就是这样的“欣赏”支持着孩子一步一步的前进. 第 7 周读书笔记吕叔湘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论集一书的序文中说:“中国有句老话叫 做定法不是法。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人做事不讲方法,方法是要讲的。但 是不要把它讲死了,要把它讲活。”什么叫做讲活了?就是要一方面坚持原则, 一方面又能适应具体情况。吕老又说,“除此之外,还有学,那就是 说,对本学科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哪一种学问都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谁也不 成能全知道,但要是能够遇到不懂的东西,知道到哪里去覆按,也就好了。” 这段话原本是说教师的

9、才、学、识修养的,但笔者认为如果把它作为教师指导 学生们学的过程的一种要求,使学生能逐渐达到这种境界,那也就达到“教是 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了。第 8 周读书笔记 沈蘅仲先生在语文教学散论一书中说:“在学校中,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就是教学。教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要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积极性更多地要靠教师去调动。这道理 看起来很明白,但实践中其实纷歧定处理得好。”“要教会学生活学的方法, 诸如要会使用工具书,要善于积累资料,不动翰墨不读书,等等,学生学 会了这些方法,不单在校时能赖以自学,还将终身受用。总之,要教观点,教 知识规律,教读书方法;学生能具备一些基本观点,掌握各

10、种读书知识的规律, 学会读书方法以后,就可以达到不教了。”这样的论述,难道不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法宝吗?第9周读书笔记语文教学生活化一书指出:“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 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克不及和生活 脱节;学生的人格不克不及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 学生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 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正基于此,作者提出:语文教学的改革, 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 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 用

11、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 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小天地, 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第10周读书笔记我觉得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的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质 的人。在爱的教育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主人公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 的方式,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录了安 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 以及9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 爱的教

12、育其中有一章是写一个清扫烟筒的小孩把清扫烟筒赚来的三十个 铜币弄丢了,回不了家,于是路过的同学都用自己的钱币来帮忙他,没有带钱 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鲜花赠送给他。我觉得这一段写得感人,因为我们自己平时 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帮忙,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而为地帮 忙他,而被你帮忙的人又会再帮他人,爱就这样传递了下去。相信那个清扫烟 筒的小孩以后也会再帮他人。第 11 周读书笔记教师的 20项修炼读后记当缺乏有效的心理学原理来处理课堂学习时,教师们只能采取两种方法来探索 成功的教学实践。他们可以依靠教育逸史上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和自己的老师 和年长同事的言传身教;或者他们可以通过测验考试错误的

13、方法去发现有效的 教学技术。的确是这样,有些传统的“教学规则”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它们 可能还是有效的。虽然如此,但它们的应用也随着教育条件和教育目标的变更 而改变,因此,即使是对最受人重视的规则,也不克不及盲从。必须根据变更 着的条件,经常把各种规则重新加以检查。再者,因为规则是用一般的术语表 述的,不成能给教师可能遇到的每一种情境提供一条规则。原理比规则更富于 伸缩性,因为原理较少规定性,能够适应人和情境之间的个别差别。第 12 周读书笔记教师的 20项修炼读后: 做个多情善感的教师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一份需要激情、需要感动力的事业。 在所 有教师中,对情感表达要求最多的应是语文教师。

14、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 情感丰富、充沛的人,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更是一个 善于感动他人和容易被感动的人。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教一个班学生一年语文 课,学生却从来没有看见他被作品感动得热泪盈眶,或者从未看见他义愤填膺, 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语文教师。脸色倦怠、审美疲劳、萎靡不振、麻木不仁、 不愠不火、一本正经,肯定是拙劣的语文教师形象。相反,一个优秀的语文教 师,一定是神清气爽、激情洋溢、神采奕奕、善于审美、富有感染力的教师。教师应该是个“多情”的人,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教师的“多情”中, 首要的是热情,炙热的感情和丰满的性情,教师不克不及成为情感荒芜的机器; 其次是温情,对学生充

15、满温善与友爱之情,爱学生,爱教育,爱生活,崇尚美 好;再次是激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心灵体悟,皆能给学生的心田投下思想 的光芒,情由心生!第 13 周读书笔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记面对问题,要有探究的愿望和习惯。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上课时 两个学生忽然因为一件小事争吵了起来;或者下课时,有学生来向你汇报某某 学生打架了这时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把这些学生叫到跟前批评教育一番 呢?还是先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先提出几种假设,然后再处理这些事情呢? 王晓春老师的两种处理学生问题的思路,值得我们的借鉴:1、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2、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教师目的。第一条的 思路的主线是“问题”

16、,第二条思路的主线是“管理”。而第二种思路的目的 只是方便今后的管理,其实不是学生真实的成长,或者也可以说,教师认为只 要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就是成长了,其实这是以教师为中心。处理学生问题,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真问题的研究为主线的时候,才谈得上素质教育。 第 14 周读书笔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记对学生的教育应从哪里入手好呢?自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后, 我受益非浅。“教育与爱心同等重要”。我们教师都知道:教育学生首先应做 到爱学生。可为什么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班级里的几个“学困生”,我 们付出了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的爱心和精力,但还是见不到有多大的进步。问题 究竟出在那里呢?我想最主要

17、的就是我们教师没有掌控好爱心和教育的互补 互助关系。王晓春老师的话说得好:“面对一个学习障碍生,教师千万不要说 教。那些话,学生都背下来了,甚至比老师还会说呢?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帮忙 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 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看到成绩、可以建 立信心。”“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我们经常以为爱学生就能教育好 孩子,其实是不完全正确的,除了爱学生,还应运用理智、智慧、科学的教育 观念和方法。第 15 周读书笔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记 教育的首要任务应当是“育人”,但为人师者的教育目标也应当涉猎

18、全面,不克不及只盯着成绩不放,让学生在学习的监牢中痛苦的度过学校生活。 我们应让学生将学校当成一个小社会,让学生在其中锻炼、体会,收获痛苦与 快乐,成功与失败。而且,我想只要学生们学会做人与生活了,学习当让不会 再是难题,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真正达到了。想要自己的工作开展的顺利,需要常倾听被教育者学生的心声,因此, 就需要与学生树立尊重、平等的关系。现在教育处处讲尊重,说平等,但在真 正做的时候,又有几个老师将学生看做自己的朋友,又有几个老师能真正聆听 过学生的心声呢?我们从学生那里听来的、得到的情况和答案是不是多数都是 虚假和应付的呢?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不单单是对学生概况的了解,而最为重要的

19、是对他 们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你不只是他的老师,更是朋友和亲人, 他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你分享,这才是一种和 谐的师生关系。用心经营教育,我们会感到充实;用心经营教育,我们会获得收获;用心 经营教育,我们会真正体现为人师的价值。第 16 周读书笔记我读了塑造教师,感到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 的种种错误。读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 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 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更吸引我的是,在每 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

20、件给予分析,帮忙读者找出问题 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 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忙,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 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他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 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 “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第 17 周读书笔记读完影响教师的100 个经典教育案例此书后,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 以人为本的情怀,教育不克不及没有“情感交流“和“爱心”。语言的第一功 能是交流,而不是教育。交流,传递的是情感。教育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

21、 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关怀。爱和赏识是转化问题生的有效方 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恰恰也需要这种慧眼来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由于老师的 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这样一来对 问题学生的教育感化就“不令而行”了。第 18 周读书笔记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一书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我是特意捕 获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 己献一小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又一次论述 了她的人生信念-真诚。读了全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真诚,我

22、 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诚的老师。当学生的时候,老师是权威,跟老师的交往总是处于向上看的状态,学生是一 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现在当了家 长,为了孩子跟老师也没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好多真实的想法不敢说, 老师呢,说出来的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 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家长,平等地真诚的交流其实其实不难。第 19 周读书笔记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读后时代对教师的发展不竭提出新的期待,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教育全民化、信 息化、终身化、学习化的内在呼唤教育经验标明,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是自主 成长型的教师,自主成长是教师职业人

23、最好的生存方式。职后教师要实现自主 成长,就需要不竭地扩展自己的心胸,提升境界,净化情操,成为一个既有广 博的知识基础,又有专精的学科知识的教师,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习哲学,学 习教育史,了解中外教育的思想精华以及教育的经验,而且在教育职场的实践 中,逐渐地用这些哲学的、历史的知识来充盈自己、丰富自己,使之酿成个人 化的教育哲学的信念、理想和情操。第20周读书笔记研训一体教师成长丛书读后教育就是要推动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人和社会发展的 巨大推动器。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负责。教师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需要不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建构自己的知 识结构,教师也需要在与学生的互动和双向影响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道德面 貌。因而,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一种相互提升、相互影响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