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与工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2309761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移动通信原理与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移动通信原理与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移动通信原理与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原理与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原理与工程(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移动通信原理与工程本文由yiheyuan7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6.1CDMA技术基础 6.1CDMA技术基础 6.2C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 6.2C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 6.3CDMA网络结构与组成 6.3CDMA网络结构与组成 6.4CDMA蜂窝网的关键技术 6.4CDMA蜂窝网的关键技术 6.,5FDMATDMACDMA的特点 6.,5FDMATDMACDMA的特点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知识点 CDMA的原理 CDMA系统的构成及业

2、务功能 CDMA采用的关键技术 难点 扩频的概念 CDMA软切换及漫游 物理信道与逻辑信道的关系 要求 掌握: CDMA基本原理及系统构成 理解: CDMA的关键技术 了解: CDMA设备的构成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6.1 CDMA技术基础 技术基础 6.1.1 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 1. 扩频通信的含义 扩展频谱(SS:Spread Spectrum)通信简称扩频通信。扩频 通信的定义简单表述如下: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在发端采用 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须的带 宽,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以恢复所传 信息数据。这一定义

3、其实包含了以下三方面意思: (1)信号的频谱被展宽了 (2)采用扩频码序列调制的方式来展宽信号频谱 (3)在接收端用相关解调(或相干解调)来解扩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香农公式为: C = B log 2 (1 + S ) N (6-1) 式中,C为信道容量,单位为bps;B为信号频带宽度,单位 为Hz;S为信号平均功率,单位为W;N为噪声平均功率,单 位为W 香农公式原意是说,在给定信号功率和白噪声功率N的情况 下,只要采用某种编码系统,就能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以 接近于C的传输速率来传送信息。这个公式还暗示:在保持 信息传输速率C不变

4、的条件下,可以用不同频带宽度B和信噪 功率比(简称信噪比)来传输信息。换言之,频带B和信噪比 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说,如果增加信号频带宽度,就可以 在较低的信噪比的条件下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来传输信息。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甚至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即S/N1,或10log2(S/N) 0dB,只要相应地增加信号带宽,也能进行可靠的通信。 上述表明,采用扩频信号进行通信的优越性在于用扩展频谱 的方法可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 柯捷尔尼可夫在其潜在抗干扰性理论中得到如下关于信 息传输差错概率的公式: E Pe f ( ) n0 (6-2) 上面公式指出,差错概率P

5、e 是信号能量E与噪声功率谱密 度n0 之比的函数。设信息持续时间为T,或数字信息的码元 宽度为T,则信息带宽为Bm 1 Bm = T (6-3)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信号功率S为 E S= T (6-4) 已调(或已扩频)信号的带宽为B,则噪声功率为 N=n0B (6-5) 将式(6-3)(6-5)代入式(6-2),可得 Pe f ( ST S B ? B) = f ( ? ) N N Bm (6-6)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上面公式指出,差错概率Pe 是输入信号与噪声功率之比S/N 和信号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B/Bm二者乘积的函数

6、,信噪比与带宽 是可以互换的。它同样指出了用增加带宽的方法可以换取信噪比 上的好处这一客观规律。 3. 处理增益和抗干扰容限 扩频通信系统由于在发端扩展了信号频谱,在收端解扩后恢 复了所传信息,这一处理过程带来了信噪比上的好处,即接收机 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的信噪比大有改善,从而提高了系统的 抗干扰能力。因此,可以用系统输出信噪比与输入信噪比二者之 比来表征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理论分析表明,各种扩频系统 的抗干扰能力大体上都与扩频信号带宽B与信息带宽Bm之比成正 比。工程上常以分贝(dB)表示,即 B G p = 10 lg Bm (6-7)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

7、系统 Gp 称作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它表示了扩频系统信噪比改善 的程度,因此Gp是扩频系统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仅仅知道了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还不能充分地说明系统在 干扰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因为通信系统要正常工作,还需要保证 输出端有一定的信噪比(如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为7 dB), 并需扣除系统内部信噪比的损耗,因此需引入抗干扰容限Mj ,其 定义如下: Mj G p ? ( S N ) o + Ls (6-8) 式中,(S/N)o为输出端的信噪比;Ls 为系统损耗。 6.1.2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性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1抗干扰能力强 扩频通信系统扩展的频谱

8、越宽,处理增益越高,抗干扰能力 就越强。对于单频及多频载波信号的干扰、其它伪随机调制 信号的干扰,以及脉冲正弦信号的干扰等,扩频系统都有抑 制干扰、提高输出信噪比的作用。特别是对抗敌方人为干扰 方面,效果很突出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是扩频通信系 统的最突出的优点。 2. 隐蔽性好 由于扩频信号在很宽的频带上被扩展了,单位频带内的功率就 很小,即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就很低。所以,应用扩频码序列扩 展频谱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可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的背景下, 在很低的信号功率谱密度上进行通信。信号既然被湮没在噪声 里,敌方就很不容易发现有信号存在,而想进一步检测出信号 的参数就更困难了。因此,扩频信号具

9、有很低的被截获概率。 这在军事通信上十分有用,即可进行隐蔽通信。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扩频信号具有很低的功率谱密度, 它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就很小。近年 来,在民用通信中,各国都在研究和试验在原有窄带通信的 频段内同时进行扩频通信,这可大大提高频率的利用率。这 是鉴于上述的扩频通信系统既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又以低 功率谱密度发射信号,对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之故 3. 可以实现码分多址 扩频通信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但付出了占用频带宽的代价。 但是,如果让许多用户共用这一宽频带,则可大大提高频带的 利用率。由于在扩频通信

10、中存在扩频码序列的扩频调制,充分 利用正交或准正交的扩频码序列之间的相关特性,在接收端利 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则在分配给不同用户以不同码型的 情况下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提取出有用信号。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这样一来,在一宽频带上许多用户可以同时通信而互不造成严重 干扰。它与利用频带分割的频分多址(FDMA)或时间分割的时 分多址(TDMA)通信的概念类似,即利用不同的码型进行分割, 所以称为码分多址(CDMA)。为了区别FDMA、TDMA和 CDMA3种多址方式,图6.1示出了3种多址方式的示意图。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种

11、码分多址方式,虽然要占用较宽的频带,但平均到每个用户 占用的频带来计算,其频带利用率是较高的。最近研究表明, 在3种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即FDMA的AMPS系统、TDMA的 GSM系统和CDMA的蜂窝系统中,CDMA系统的通信容量最大, 即为FDMA的20倍,是TDMA的4倍。除此之外,码分多址蜂窝 网移动通信系统还具有软容量、软切换等一些独特的优点 4. 抗衰落、抗多径干扰 众所周知,移动信道属随参信道,信道条件最为恶劣。由于 移动台不断移动,受地形地物的影响产生慢衰落现象。更为严 重的是,由于多径效应产生快衰落现象,其衰落深度可达30 dB。 在频域上来看,多径效应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扩

12、频系统具 有潜在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能力。这是因为扩频通信系统所 传送的信号频谱已扩展很宽,频谱密度很低,如在传输中小部 分频谱衰落时,不会使信号造成严重的畸变。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直接序列扩频(DS) (DS)原理 6.1.3 直接序列扩频(DS)原理 所谓直接序列扩频(DS),就是直接用高速率的扩频码序列 在发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而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 列进行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图6.2示 出了直扩通信系统原理及有关波形或相位关系。 (a)系统组成方框图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b)主要波形或相位 图6.

13、2 直扩通信系统原理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在发送端输入信息码元m(t),它是二进制数据,图中为0、1 两个码元,其码元宽度为Tb ,加入扩频调制器,图中为一个模2 加法器,扩频码为一个伪随机码(PN码),记作p(t),伪码的波形 如图6.2(b)中第(2)个波形,其码元宽度为Tp ,且取Tb16Tp 。通 常在DS系统中,伪码的速率Rp远大于信码速率Rm,即RpRm, 也就是说,伪码的宽度Tp远远小于信码的宽度,即Tp d1)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参见图6.11。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图6.11 远近效应现象 由于MSl和MS2发射频

14、率相同,图中均为fc ,而且移动台设备 相同,同样的发射机,同样的天线。因此当基站接收远距离 MS2时,必将受到MSl信号的干扰。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假设不实施功率控制,亦即各移动台的发射功率相同,则两 移动台至基站的功率电平的差异仅决定于传输损耗之差。即 可定义近端对远端的干扰比 Rd2,d1LA(d2)LA(d1) (6-13) 式中LA(d2)和LA(d1)均以dB计,LA(d2)为d2的路径传输损耗, LA(d1)为较近距离MSl的路径传输损耗。 在同样地形、地物条件下,传输损耗近似与距离的4次方成 正比,即有 L A (d 2 ) L A (d1 )

15、 = ? d2 ? ? ? d ? ? 1? 4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则 Rd2,d1 40 lg d2 d1 (6-14) 2. 反向链路的功率控制 DMA系统的通信质量和容量主要受限于收到干扰功率的大 小。若基站接收到移动台的信号功率太低,则误比特率太大而 无法保证高质量通信;反之,若基站接收到某一移动台功率太 高,虽然保证了该移动台与基站间的通信质量,却对其它移动 台增加了干扰,导致整个系统质量恶化和容量减小。只有当每 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控制到基站所需信噪比的最小值时,通信 系统的容量才达到最大值。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上行

16、链路功率控制就是控制各移动台的发射功率的大小。它可 分为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 上行链路开环功率控制亦称反向链路开环功率控制,或简称 反向开环功率控制。它的前提条件是假设上行与下行传输损耗 相同,移动台接收并测量基站发来的信号强度,并估计下行传 输损耗,然后根据这种估计,移动台自行调整其发射功率,即 接收信号增强,就降低其发射功率;接收信号减弱,就增加其 发射功率。开环功率控制的响应约毫秒级,控制动态范围约有 几十分贝。 开环功率控制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在移动台和基站 之间交换控制信息,因而不仅控制速度快而且节省开销。它对 付慢衰落是比较有效的,即对车载移动台快速驶入(或驶出)高 大

17、建筑物遮蔽区所引起的衰落,通过开环功率控制可以减小慢 衰落影响。但是对于信号因多径效应而引起的瑞利衰落,效果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不佳。对于900MHz的CDMA蜂窝系统,采用频分双工通信方 式,收发频率相差45MHz,已远远超过信道的相干带宽。因而 上行或下行无线链路的多径衰落是彼此独立的,或者说它们是 不相干的。不能认为移动台在下行信道上测得的衰落特性,就 等于上行信道上的衰落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闭环 功率控制方法 所谓闭环功率控制,即由基站检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强度 或信噪比,根据测得结果与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形成功率调 整指令,通知移动台调整其发

18、射功率,调整阶距为0.5dB。一般 情况下这种调整指令每1ms发送一次就可以了。反向功率控制效 果如图6.12所示。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a)移动台接收信号功率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b)移动台发射信号功率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c)基站接收信号功率 图6.12 反向链路功率控制示意 3. 正向链路的功率控制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正向链路也称作下行链路,所以正向链路的功率控制也 称为正向功率控制。它是调整基站向移动台发射的功率,使任 一移动台无论处于蜂窝小区中的任何

19、位置上,收到基站发来的 信号电平都恰好达到信干比所要求的门限值。做到这一点,就 可以避免基站向距离近的移动台辐射过大的信号功率,也可以 防止或减小由于移动台进入传播条件恶劣或背景干扰过强的地 区而发生误码率增大或通信质量下降的现象。 正向功率控制方法与反向功率控制相类似,正向功率控制 可以由移动台检测基站发来、信号的强度,并不断地比较信号 电平和干扰电平的比值。如果此比值小于预定的门限值,移动 台就向基站发出增加功率的请求。基站收到调整功率的请求后, 按0.5dB的调整阶距改变相应的发射功率。最大的调整范围约 土6dB。上述的正向功率控制是属于闭环方式。正向功率控制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

20、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也可以采用开环方式,即可由基站检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强度, 以估计反向传输的损耗并相应调整发给该移动台的功率。 6.4.2 CDMA系统的分集技术 CDMA系统的分集技术 1.多种分集技术 CDMA系统中采用了多种分集技术,包括“宏分集”(多基站分 集)和多种“微分集”。下面着重就减小快衰落的微分集作一说明, 着重是利用路径分集技术,即RAKE接收机作更详细讨论。 CDMA系统综合利用多种分集技术来减弱快衰落对信号的影 响,从而获得高质量的通信性能。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减弱慢衰落采用宏分集(空间分集),即用几付独立天线 或不同基站分别发

21、射信号,保证各信号之间的衰落独立。由于 这些信号传输路径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各信号的慢衰落互不 相关。通常,采用选择式合并方式,选择信号较强的一个作为 接收机输出,从而减弱了慢衰落的影响,如图6.12示出的那样。 CDMA软切换就是一个例证。 图6.12 选择式分集合并示意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CDMA系统中减弱瑞利衰落采取了多种分集技术,包括频率 分集、时间分集和路径分集(或空间分集)。 码分多址采用扩频技术,属于宽带传输,例如CDMA蜂窝系 统的带宽约1.25MHz,它远远大于移动信道的相干带宽(约几十K Hz),因此频率选择性衰落对宽带信号的影响是很小的,

22、也就是说, 码分多址的宽带传输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 CDMA系统中采用的交织编码技术,用于克服突发性干扰, 从分集技术而言是属于时间分集。通常将连续出现的误码分散 开来,变成随机差错,采用分组纠错技术(如卷积编码)纠正随机 差错,从而间接地纠正了连续的突发性差错。为此,必须解决将 突发性差错分散的办法,其基本方法可举例予以说明。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假设原始数据为1101001101001110共计十六位,按44矩阵 排列,依次按行写入发送矩阵,如表6.2所示。 6.2 6. 3 从发送矩阵读出的顺序则按列顺序,即先取出第一列1001, 然后是第二列1011。这

23、样送入信道的数据流是1001101101 011100。假定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突发性差错,例如第5至 第8位发生了差错,即接收到的数据流可写成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100101011100 由于发送端将数据按行写入、按列读出,为了恢复原始数据顺 序,必须进行相反变换,即将接收到的数据送入接收矩阵,进 行按列写入、按行读出。自然,发端若采用按列写入、按行读 出,那么收端需要按行写入、按列读出。这两种方式其原理是 相同的。针对表6.2例子,现将接收到的数据流,按列写入接收 矩阵,如表6.3所示 接收矩阵按行读出的数据是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

24、信系统 由上可见,将上述连续错码已分散开来,且每组(4位)中只 有一个差错,通过分组码纠错技术,可以纠正少量的差错, 从而纠正了突发性的连续差错。上面只是作了原理性说明, 但有了这样的概念或基础,就可理解CDMA系统中各种(包括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交织编码技术。 CDMA系统中还采用了空间分集技术,亦即进行路径分 集。对于传输带宽为1.25MHz的CDMA系统,它容易采用 路径分集技术。因为当来自两个不同路径的信号的时延差 大于1s时,这两个衰落信号可看作互不相关。CDMA系 统采用RAKE接收机进行路径分集,它能有效地克服快衰 落的问题,因此受到人们关注,它也是CDMA系统能成功 的关键之

25、一,下面予以详细介绍。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2.RAKE接收机 所谓RAKE接收机就是利用多个并行相关器检测多径信号, 按照一定的准则合成一路信号供解调用的接收机。需要特别 指出的是,一般的分集技术把多径信号作为干扰来处理,而 RAKE接收机采取变害为利,即利用多径现象来增强信号。图 6.14示出了简化的RAKE接收机组成。 假设发端从Tx发出的信号经N条路径到达接收天线Rx。路 径1距离最短,传输时延也最小,依次是第二条路径、第三条 路径,时延时间最长的是第N条路径。通过电路测定各条 路径的相对时延差,以第一条路径为基准时,第二条相对于第 一条路径相对时延差为

26、2 ,第三条相对于第一条路径相对时 延差为3 ,第N条路径相对于第一条路径相对时延差 为N ,且有N N-13 2 (1 =0)。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图6.14 简化的RAME接收机组成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接收端通过解调后,送入N个并行相关器。在QCDMA 系统中,基站接收机N4,移动台接收机N3。图中为用户1, 即使用伪码c1(t),通过位同步,各个相关器的本地码分别为c1(t)、 c1(t-2)、c1(t-3)c1(t-N)。经过解扩加入积分器,每次积分 时间为Tb,第一支路在Tb末尾进入电平保持电路,保持直到Tb N ,

27、即到最后一个相关器于TbN 产生输出。这样N个相 关器于TbN 时刻,通过相加求和电路(图中为?)再经判决电 路产生数据输出。 电于各条路径加权系数为1,因此为等增益合并方式。利用多 个并行相关器,获得了各多径信号能量,即RAKE接收机利用 多径信号,提高通信质量。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6.4.3 CDMA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 模拟蜂窝系统(AMPS或TACS)采用频分多址方式,其过境 切换必须改变话务信道频率,通常称作硬切换。图6.15所示的 是发生过境切换情况;图中所示的移动台(MS)从基站BSl进入 BS2小区时,将发生过境切换。假定移动台正在通过BSl 移

28、动交换中心(MSC) 公用交换电话网市话用户进行通 话,BS1中设置的定位接收机不断监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电平( 或监测音SAT的信噪比)低于某一门限值,便立即报告MSC,MSC 当即命令邻近基站(BS2、BS3)同时监测该移动台的信号,并将测 得的结果报告MSC 。MSC根据测量数据,就可以判断移动台从 BSl驶入了哪个小区,这就叫定位。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6.15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在TDMA数字蜂窝系统中,其过境切换中采用了移动台辅助 切换方式,简称MAHO(Mobile Assisted Handoff)。这是由于移动

29、台通话期间,接收机只用了某一个时隙,其它时隙内,可监测邻 近基站的信号强度,并不断地向MSC报告测量结果,如图6.16所 示。因为移动台协助了切换过程,所以称作移动台辅助切换技术, 它可以加快切换进程。如果也是从BSl切换到BS2,一歧情况下, 移动台不仅要改变时隙,而且也要改变频率,因此也属于硬切换。 CDMA蜂窝系统支持3种切换方式:同一载频的软切换;不同 载频的硬切换;CDMA到AMPS的切换。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图 6.16 TDMA 的移动台辅助切换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图3-37为CDMA的软切换示意。各个基站使用相

30、同的载频, 但引导的伪码偏置不同。基站发出的导频信号在使用相同频率 时,只有由引导PN序列的不同偏置系数来区分。移动台不断接 收各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并通过原基站(BS1)向MSC报告 测量结果。在切换时,移动台同时与新、老基站保持无线链路 (如同时与BSl和BS2),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由于 软切换是不改变频率的,更重要的是在切换的过程中移动台开 始和一个新基站(BS2)通信时,并不立即中断和原来基站(BS1) (BS2) (BS1) 的通信,只有当移动台在新的小区(BS2的服务区)建立起稳定 通信之后,原来的基站才中断与该移动台的通信。 软切换有很突出的优越性,首先是提高了切换的

31、可靠性。 在硬切换中,如果找不到空闲信道或切换指令的传输发生错误, 则切换失败,通信中断。此外,当移动台靠近两个小区的交界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处需要切换的时候,两个小区的基站在该处的信号电平都较弱 而且有起伏变化,这会导致移动台在两个基站之间反复要求切 换(即“乒乓”现象),从而重复地往返传送切换信息,使系统控制 的负荷加重,或引起过载,并增加了中断通信的可能性。 其次,软切换为实现分集接收提供了条件。当移动台处于两个 (或三个)小区的交界处进行软切换时,会有两个(或三个)基站 在同时向它发送相同的信息,移动台采用RAKE接收机,进行分 集合并,即起到了多基站

32、宏分集的作用,从而能提高正向业务信 道的抗衰落性能,提高话音质量。 同样,在反向业务信道中,当移动台处于两个(或三个)小区的交 界处进行软切换时,会有两个(或三个)基站同时收到一个移动台发 出的信号,这些基站对所收信号进行解调并作质量估计,然后送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往移动交换中心(MSC)。这些来自不同基站而内容相同的信息由 MSC采用选择式合并方式,逐帧挑选质量最好的,从而实现了反 向业务信道的分集接收,提高了反向业务信道的抗衰落性能。 这里所说的分集接收是利用CDMA系统在切换过程中当移动台 和多个基站交换信息的条件下实现的,着重点是说明软切换为分 集接收

33、提供了条件。但是,这不是说,移动台或基站只在切换过 程中才需要分集技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抗衰落能力和可靠性, 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基站或移动台都采用了分集技术,如基站 的空间(天线)分集、采用交织技术的时间分集以及移动台的多径 分集等。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CDMA蜂窝系统中,一个载频包含55个业务信道,一个导频信 道、一个同步信道,最多有7个寻呼信道。当用户密度很大时,可 以采用多载频工作。如果切换发生在两个不同载频的交界处,则需 进行的切换,称为硬切换,其切换原理与FDMA的硬切换相类似。 6.5 FDMA、TDMA、CDMA的特点 、 、 的特点 6.5

34、.1 FDMA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特点 以频率重用为基础的蜂房结构 以每一频道为一个话路的模拟或数字信号传输 以频带或频道的划分来构成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 由于FDMA蜂房系统是以频道来分离用户地址的,所以它是 频道受限和干扰受限的系统 FDMA系统需要周密的频率计划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对发射信号功率控制的要求不严格 基站的硬件设备取决于频率计划和频道的配置 基站是多部不同载波频率发射机同时工作 6.5.2 TDMA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特点 窄带TDMA系统是以频率重用为基础的蜂房结构 小区内以TDMA方式建立信道 以每一时隙为一个话路的数字信号传输 由于TDMA蜂房系统是以时隙来分离用户地址的,所以它是 时隙受限和干扰受限的系统 TDMA系统需要严格的系统定时同步 对发射信号功率控制的要求不严格 基站发送设备在单一载波上工作,时隙(信道)的动态配置只取 决于系统软件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移动台只在指配的时隙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可在其 它时隙中接收网络信息或接收来自相邻基站的信号,有利 于网络管理和越区切换。 6.5.3 CDMA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特点 窄带CDMA系统是以频率重用为基础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