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固定句式.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305095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固定句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文言固定句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文言固定句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文言固定句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固定句式.ppt(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言文固定句式1u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这些格式在文言中有较为固定的意义,这些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认识并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阅读理解浅显文言文,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都是很有必要的。u固定句式通常比较繁杂零乱,不易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因此,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不过,它们的构成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虚词连用或关联使用,因而,从用法和作用分析入手,大致可以分出几个类型来。2目录目录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三、表示某种关联的

2、固定句式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3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1 1、表判断语气、表判断语气。常见的有“无以无以”“”“所以所以”“”“者者也也”等。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无以”相当于相当于“没有用来没有用来的办法的办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所以”相当于相当于“是用来是用来的的”。亚父者,范增也。非

3、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者者也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者也也”连用等。连用等。5 2、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如何”“何如”“若何”“奈何”“何也”“何所”“何为”“如何”“如之何”等。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如何如何”相当于相当于“为什么为什么”。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何如何如”相当于相当于“怎么样呢怎么样呢”。6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奈何”相当于相当于“怎么办怎么办”。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何也何也”相当于相当于“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何为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为何”,相,相当于当于“为什么为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何所”译为译为“所所的是什么的是什么”7 “如如何何”“”“若若何何”“”“奈奈何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说法,怎么样,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或是短语,译为:把把怎么样怎么样:对什么怎么对什么怎么办办:怎样对付怎样对付(处置处置,安顿安顿)其如土石何?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之”,就构,就构成成“如

5、之何如之何”“”“若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奈之何”,可译为,可译为“为什么为什么”或或“怎么办怎么办”。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8“乎哉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9 3 3、表反问语气。、表反问语气。往往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部分构成,一般为前面是疑问代词,最后是语气助词。常见的有“何何为为”“”“奚以奚以为为”“”“何何之有之有”“”“不亦不亦乎乎”“”“安安哉哉”“”“庸庸

6、乎乎”“”“宁有宁有乎乎(哉哉)”“”“宁宁耶耶”“”“其其乎乎”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何为为”相当于相当于“何必何必呢呢”。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何何为为”相当于相当于“干什么呢干什么呢”。“何(以)何(以)为?为?”“”“何何焉为?焉为?”可译为可译为“要要干什么呢?干什么呢?”或或“哪里用得着哪里用得着呢?呢?”10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奚以奚以为为”相当于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哪里用得着呢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庸乎乎”相当于相当于

7、“哪里哪里呢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其乎乎”相当于相当于“难道难道吗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安安哉哉”相当于相当于“哪里哪里呢呢”。11 夫晋,何厌之有?“何何之有之有”相当于相当于“有有呢呢”。通常用在疑。通常用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中。问句宾语前置句中。“何有”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舍不得/关系)呢”。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宁有宁有乎乎(哉哉)”“”“宁宁耶耶”,”,表反问,译为表反问,译为“难道是难道是吗?吗?”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其其乎乎”表反问,译为表反问,译为“难道难道吗?

8、吗?”12“不亦不亦乎?乎?”可译为可译为“不是不是吗?吗?”或或“难道不难道不吗?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无乃无乃与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不是难道不是吗吗”。如: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该责备你吗?)(论语)“得非得非与与”“”“岂非岂非与与”,相当于,相当于“难道不是难道不是吗吗”?如: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13 4 4、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语气。常见的有、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语气。常见的有“无乃无乃乎乎”得无得无乎乎”等。等。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无乃无乃

9、乎乎”可译为可译为“恐怕恐怕吧吧”“”“只怕只怕吧吧”。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得无乎乎”可译为可译为“该不会该不会吧吧”“”“莫非莫非吧吧”。5 5、表感叹语气。常见的有、表感叹语气。常见的有“何其何其”“”“焉哉焉哉”等。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吧”,“焉焉”不起作用。不起作用。14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何其何其”可译为可译为“怎么那么怎么那么”或或“为什么这么为什么这么”。如:赐,汝来何其晚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何何之之”可译为可译为“怎么怎么这么这么”或或“怎么这么怎么这么”,也

10、可译为,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怎么那么”或或“为什么这么为什么这么”。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15 6 6、表强调语气。表强调语气。常见的有“已矣已矣”“”“而已而已”“”“而已矣而已矣”“”“焉耳焉耳”“”“焉耳矣焉耳矣”等,用在句末,都等,用在句末,都相当于相当于“罢了罢了”。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唯(惟)唯(惟)为为”可译为可译为“只,只有,惟只,只有,惟独独”。如: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唯(惟)唯(惟)所所”可译为可译为“任凭任凭,随便,随便”。如:太祖常赐良,唯其所择。16

11、 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1.1.表比较作用。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孰与”“”“无如无如”“”“何何于于”等。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吾与徐公孰美?“孰与孰与”“”“与与孰孰”相当于相当于“跟跟相比谁更相比谁更”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无如无如”相当于相当于“没有像没有像”17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何何于于”相当于相当于“跟跟比比”。“孰与孰与”“”“何如何如”“”“孰若孰若”“”“与其与其孰若孰若”“何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这些习惯说

12、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可译为“跟跟比较,哪个更比较,哪个更”。如: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18 2.2.表被动作用。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为为所所”“”“见见于于”等。等。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3.表某种原因。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所以”,相当于,相当于“的原因的原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9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4.表认定作用。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于是”“”“然也然也”“”“之谓

13、(也)之谓(也)”等。等。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于是于是”相当于相当于“在这时候在这时候”。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之谓也之谓也”可译为可译为“这就叫做,说的就是这就叫做,说的就是”。20 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这类固定句式相当于文言文中的关联词语,常常起到关联作用,只不过它们有的是虚词连用,只有在翻译时,才显出其作为关联词语的固定意义。1 1、表并列关系。、表并列关系。这类固定句式容易判断,跟现代汉语的表并列的关联词语相似,如“载载载载”“”“且且且且”等,通常翻译为等,通常翻译为“一边一边一边一边”或或“又又又又”等。等。既见复关,载笑载

14、言。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见韩信被杀死,又高兴又怜悯他。21 2 2、表因果关系。、表因果关系。常见有“所以所以”“”“是以是以”“”“以是以是”“”“是故是故”“”“以故以故”等。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是以”也就是也就是“以是以是”,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用,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用法,相当于法,相当于“因此因此”。“以以”表原因,表原因,“是是”就是就是“这这”。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所以”相当于相当于“的原因的原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故是故”相当于相当于“因此因此”。22 以故其后

15、名之曰“褒禅”。“以故以故”相当于相当于“因为这个原因,因此因为这个原因,因此”。3.3.表假设关系。表假设关系。常见“虽然虽然”“”“然则然则”等。等。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然则然则”相当于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既然这样,那么”。可以视为可以视为“然然”相当于相当于“这样这样”,“则则”相当于相当于“那么那么”。23“有有于此(斯)于此(斯)”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子前加一“假设假设”“”“假如假如”之类的词语即之类的词语即可。可。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若其若其”相当于相当于“假如假如”。如: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

16、罪已甚。(晋书周浚传)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24 4 4、表选择关系。、表选择关系。常见有“宁宁无无”、“宁宁不不”、“其其其其”、“非非则则”、“与与其其毋宁毋宁”、“与与无宁无宁”等。等。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宁宁无无”“”“宁宁不不”表抉择,译为表抉择,译为“宁可宁可(宁肯、宁愿宁肯、宁愿)也不也不”。25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其其其其”表选择,译为表选择,译为“是是还是还是”。非死则徙尔 “非非则则”表选择,译为表选择,译为“不是不是就是就是”。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其饥死于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

17、于贵家。“与其与其毋宁毋宁”“”“与与无宁无宁”表选择表选择 译为译为“与其与其不如不如(宁可宁可)”)”。26 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 1 1、“有所有所”、“无所无所”、“何所何所”、“安所安所”、“奚所奚所”可译为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没有什么)所有什么)所的的”“”“是什么是什么”。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女亦无所思。二者可容,何所不容?将军迎操,欲安所归?27 2 2、“之类之类”“”“之属之属”相当于相当于“这一类这一类”。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所以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不是挟着太山跳过北海这一

18、类;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是折枝这一类。而养游侠私剑之属。(韩非子五蠹)但是私养游侠武士之类。28 3 3、“有以有以”“”“无以无以”“”“有所以有所以”“”“无所以无所以”可译为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有什么(可以)用来”。项王未有以应。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 4、“无以无以为为”可译为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没有必要用(要)”。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29 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1 1、“所以所以”,有两个意义,一是表示产有两个意义,一是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译为生某种行为的原因,译为“的原因的原因”,二是

19、,二是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方式,相当于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方式,相当于“用来用来的,的,的凭借的凭借”工具工具(方法方式方法方式)。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办法吧!30 2 2、“非非则则”相当于相当于“不是不是就是就是”。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3 3、“者者也也”,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释释 原因。原因。陈胜者,阳城人也。然则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列传)然

20、而破灭的国家接连不断,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几代不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君主认为的)忠臣并不忠,贤才并不贤。31 4 4、“以为以为”,一是相当于,一是相当于“把(它)作为把(它)作为(当做)(当做)”,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认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这是第一种用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这是第二种用法。5 5、“以以为为”,译为,译为“把把当作当作(看作看作)”“拿拿作为作为”“”“认为认为是是”。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32 6 6、“无以无以”“”“亡以亡以”,表否定,译为,表否定,译为“没没有什么用来有什么用来的

21、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河曲智叟亡以应。7 7、“于是于是”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时”,“在这件事上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连词现在汉语里的连词“于是于是”。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33 8 8、“如如然然”“”“若若然然”,表比况,译为,表比况,译为“像像的样子的样子(似的似的)”)”。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若听茶声然。9 9、“有所有所”“”“无所无所”,表陈述,译为,表陈述,译为“有有的的(人、东西、事情人、东西、事情)”“)”

22、“没有没有的的(人、东西、事人、东西、事情情)”)”。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1010、“所所者者”,名词性词组,译为,名词性词组,译为“所所的人的人(事物、地方事物、地方)”)”。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34 1111、“所谓所谓”,名词性词组,译为,名词性词组,译为“所说的所说的”。郦道元所谓环水。1212、“所在所在”,名词性词组,译为,名词性词组,译为“到处到处”或或表示处所。表示处所。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1313、“因遂因遂”,相当于,相当于“于是于是”。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田光)想自杀激励荆轲,说:“希望你赶快去拜访太子,说我已死,表明不会泄密。”于是自杀而死。35 1、名师导学名师导学P155第第8小题小题2、考点集训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第二十五课时模块二模块二作业布置:作业布置:36谢谢观赏37Thank you!3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