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美学备课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2301368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书画美学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书画美学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书画美学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书画美学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画美学备课(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画美学备课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绪论: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的研究对象:(1)美学是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2)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审美客体美的现象;审美主体主观的美感;以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观照)和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二、美学研究的方法二、美学研究的方法:(1)方法论原则: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是美学研究的根本方

2、法;(2)具体方法:艺术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发生学的方法;科学实证法。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1、在中国古代在中国古代(1 1)羊大为美)羊大为美:以用为美;(2 2)羊人为美:)羊人为美:以饰为美;(3 3)无害为美)无害为美:国语伍举论美;(4 4)中和为美)中和为美: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仪;(5 5)仁为美)仁为美: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6 6)充实之谓美)充实之谓美: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论断;(7 7)老庄美丑关系和审美态度的表述)老庄美丑关系和审美态度的表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体即美”、“美即逍遥和自由”;(8 8)乐论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是中国最

3、早的美学专著。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2、在西方、在西方(1 1)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苏格拉底论美和善;柏拉图的“美的理念”;亚里士多德以“艺术摹仿说”为核心的美学思想。(2 2)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学的附庸;(3 3)启蒙时期)启蒙时期: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母嘉通出版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4 4)德国古典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著三卷本美学巨著。(5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学。第

4、一章 先秦: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三、亦儒亦道、非儒非道的易传美学思想第一节 老子的美学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1)从历史顺序看,老子早于孔子(2)从理论本身来看,老子一书的哲学味道要比论语浓得多。第一节 老子的美学一、老子论“道”、“气”、“象”(对审美客体的先验建构)1、“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1)“道”是原始混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2)“道”产生万物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5、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一节 老子的美学(3)“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 “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4)“道”自己运动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5)“道”是“无”与“有”的统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2、“气”和“象”是两个同“道”紧密联系的范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第一节 老子的美学3、老子的“道”、“气”、“象”对以后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对人的“风神”的

6、关注宗炳“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绘画思想谢赫“气韵生动”唐代的“境生象外”第一节老子的美学二、老子论“有”、“无”、“虚”、“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5)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老子有无统一、虚实统一的思想对后世影也非常大。中国绘画和文学中的“虚实结合”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解构意境中国画的计白当黑第一节老子的美学三、老子论“美”、“妙”、“味”(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7、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老子第二章)(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章)(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八十一章)第一节老子的美学四、老子论“涤除玄鉴”(审美心胸)涤除玄览,能无疵乎?(1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16)“涤除玄鉴”对后世美学的影响荀子“虚一而静”管子论“静因之道”和“抟气如神”韩非子“思虑静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之正”。庄子“心斋”、“坐忘”苏轼“空故纳万境”郭熙“林泉

8、之心”、“万虑消沉”、“胸中宽快,意思悦适”第二节 孔子的美学一、孔子论“美”与“善”、“文”与“质”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论语述而)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第二节孔子的美学 根据美与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出了他对艺术的审美标准和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晏婴:“和如羹焉。水火醯酞醢盐梅以烹鱼肉,燀炊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先王之

9、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左传昭公二十年)医和论乐:“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谈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左传昭公元年)季札观乐:勤而不怨、忧而不困、乐而不淫、怨而不言、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第二节 孔子的美学二、孔子论“兴”、“观”、“群”、“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

10、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第二节 孔子的美学三、孔子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比德观)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第三节 易传的美学易传把儒道哲学、美学思想和古朴的阴阳哲学熔铸为一体。易传总的精神上是儒家的,思维方式上又很有道家特点。周易和易传标志着美学思想的一次大的综合。虽然,易经、易传不是纯美学著作,但具有哲学和文化上重要的意义,它对美学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第三节 易传的美学易传、易经、周易一、“立象以尽意”“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

11、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上)第三节易传的美学“立象以尽意”的特点:“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就是说,立象尽意,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特点。这正是艺术形象以个别表现一般,以单纯表现丰富,以有限表现无限的特点。第三节易传的美学二、“观物取象”(审美观照)“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第四节 庄子的美学庄子“最真实的诗人”一、庄子论自由和

12、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庄子田子方中孔子和老子的对话第四节 庄子的美学二、庄子论“厉与西施,道通为一”1、美与丑的相对性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2、美与丑没有差别故为是举莛与楹,历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3、对后世以丑为美的观念的影响第四节庄子的美学三、庄子论“象罔”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碶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皇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