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哲学常识总结原理、方法论总结(辩证法)

上传人:hs****5 文档编号:22290128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哲学常识总结原理、方法论总结(辩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哲学常识总结原理、方法论总结(辩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哲学常识总结原理、方法论总结(辩证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哲学常识总结原理、方法论总结(辩证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哲学常识总结原理、方法论总结(辩证法)(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哲学常识总结唯物辩证法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割裂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孤立地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否定事物联系的客

2、观性,或者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事物的联系也是有条件的。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否认联系的多样性,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无视联系的条件性。因果联系的辩证关系因果联系指的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现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

3、的意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混淆事物的因和果,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

4、分。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反对: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既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不顾。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

5、展。)反对: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1、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反对

6、: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即: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善于在曲折中前进。)反对:把事物的发展看成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看不到光明的悲观失望思想。矛盾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

7、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同一性),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基本属性。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看到矛盾双反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内外因辩证关系矛盾是事

8、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

9、主观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矛盾的特殊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

10、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反对:对具体事物不做具体分析,千遍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把理论当作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多么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

11、物范围的及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动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

12、别;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的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次矛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办事情要注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重点论)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看问题注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反对:把矛盾双方等同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只关注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支流),从而影响对事物性质的判断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