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2286158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8.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2023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1.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氮气D. 氧气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铝B. 硅C. 氧D. 铁3. 以下属于纯洁物的是()A. 矿泉水B. 干冰C. 硬水D. 食醋4. “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离子5. 以下物质在𝑂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 木炭B. 镁条C. 蜡烛D. 铁丝6. 以下试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 点燃酒精灯B.过滤C.读取液体体积D.加热液体7. 以下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2、. 𝑂2B. 𝐻2𝑂C. 𝐶𝑂D. 𝑆𝑂228. 以下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铜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氢气9. 以下做法中,不符合“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是()A. 乐观植树造林B. 垃圾分类回收C.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D. 提倡绿色出行10. 以下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液氮用于冷冻降温C. 氢气用作燃料B. 稀有气体用于制造电光源D.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11. 以下图标中,表示“制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是()第 1 页,共 23 页A. B

3、.C.D.12. 以下符号中能表示 2 个氢分子的是()A. 2HB. 2𝐻C. 𝐻2𝑂D. 2𝐻213. 在压强为 101kPa 时,将1L 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以下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 氧分子的数目变少14. 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 氧分子的质量变小D. 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A. NaClB. CaOC. 𝑁𝑎2𝐶𝑂3D. 𝐻2𝑆𝑂415. 以下操作

4、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A. 观看气体颜色B. 闻气体的气味C. 插入燃着的木条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16. 以下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 𝑃𝑂2C. 4𝑃5𝑂2𝑃𝑂2𝑃2𝑂5B. 2𝑃5𝑂2D. 4𝑃5𝑂2𝑃2𝑂5 2𝑃2𝑂517. 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外表,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外

5、表形成一层水膜,到达灭火目的。其灭火原理是()A. 去除可燃物C. 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答复下面小题。18. 以下有关金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原子序数是 79C. 元素符号是Au19. 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B. 属于非金属元素D. 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A. 79B. 118C. 197D. 276碳的化合物是日常生活中不行缺少的物质。答复下面小题。20. 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分是()A. 电子数不同B. 中子数不同C. 质子数不同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第 2

6、页,共 23 页21. 以下关于𝐶𝑂2和 CO 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 组成:𝐶𝑂2、CO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 性质:𝐶𝑂2、CO 均能溶于水C. 用途:固态𝐶𝑂2用作制冷剂;CO 用作气体肥料D. 危害:𝐶𝑂2会导致酸雨;CO 会引起雾霾22. 以下试验设计能到达试验目的的是()选ABCD项试验设计实验排水法收集氧气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目的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 净化河水得到纯有关水A. AB. BC. CD. D23.

7、科学家觉察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快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气凝胶水”是混合物B. “气凝胶水”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溶化C. 结成“气凝胶水”后,分子停顿运动 D. “气凝胶水”与水的化学性质一样24. 色氨酸(𝐶11𝐻12𝑁2𝑂2)在人体内含量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色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C. 色氨酸中氢元素养量分数最小B. 一个色氨酸分子中含有 27 个原子D. 色氨酸中氢、氧元素养量比为 6:125. 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某同

8、学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试验,分别测得试验过程中产生的𝐶𝑂2浓度(0 8%)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第 3 页,共 23 页A. 比照,温度越高,反响速率越快B. 比照,反响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响速率越慢C. 比照,反响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响速率越快D. 四组试验中,的反响速率最慢26. 人类的生存、进展离不开化学。(1) 削减食品保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下利用此原理的是。A. 抽真空B. 冷藏或冷冻(2) 锂电池使用的材料是钴酸锂(𝐿𝑖𝐶𝑜w

9、874;2),Li 元素为+1价,则Co 元素的化合价为 。27.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1) 自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实现“碳中和”,需吸取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尿素𝐶𝑂(𝑁𝐻2)2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在方框中补全物质D 的微粒图示。参与反响的物质A 与B 的质量比为。28. 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响原理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气体X。(1)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2) 气体 X 中肯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元素守恒的

10、角度说明理由。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作为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氢气制备来源广泛,可由多种方式制备第 4 页,共 23 页而得。图 1 是全球制氢原料占比统计,图2 是制氢方法的本钱比较。我国化学家争论出一种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耀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该反响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见图 3。在肯定温度下,利用𝐹𝑒 𝑀𝑜/𝐶作催化剂,裂解乙醇可以制备氢气。图4 是科研人员争论一样温度下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时,催化剂中Mo 与 Fe 最正确质量比的试验结果,图中氢气产生速率越高,说明催化剂效果越好。在

11、猎取氢气的过程中,依据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把氢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氢,对制氢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做任何处理;蓝氢制备仍旧使用化石能源, 但同时对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展捕获、利用和封存;绿氢则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直接分解水或发电电解水制氢。氢能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究。依据文章内容答复以下问题。(1) 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填“化石能源”、“醇类”或“水”)。选择该原料制氢的可能缘由是。(2) 图 3 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第 5 页,共 23 页(3) 比照图 4 中的曲线,得到的试验结论是。(4) 推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2、填“对”或“错”)。由化石能源制得的氢气均称为“灰氢”。氢能属于二次能源,是一种零碳能源。30. 型材料纳米级Fe 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一般Fe 粉更易与氧气反响,其制备流程如下图:(1)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单质除𝑁2外,还有。(2) 制备纳米级 Fe 粉需在𝑁2环境下完成,𝑁2的作用是。(3) 制备纳米级 Fe 粉的化学方程式为。31. 甲酸(𝐻𝐶𝑂𝑂𝐻)广泛用于轻工、医药、化工等行业。甲酸钠法是最早工业化的甲酸生产工艺,主要流程如下图:(1)反响器中发生反响的化学

13、方程式为:2𝐻𝐶𝑂𝑂𝑁𝑎 + 𝐻2𝑆𝑂4 = 2𝐻𝐶𝑂𝑂𝐻 + 𝑋,则X 的化学式为。(2) 反响器中搅拌的目的是。(3) 蒸馏分别器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第 6 页,共 23 页32. 试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请答复以下问题。(1) 𝐴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 试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14、𝐶𝑂2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 C 装置收集𝐶𝑂2的验满方法为。33. 如图是与𝑂2有关的试验,请答复以下问题。(1) 试验 1 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2) 试验 2 中,观看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猛烈,说明影响木炭燃烧猛烈程度的因素是。34. 如图是与水有关的试验,请答复以下问题。(1) 从微观角度分析,试验 1 和试验 2 的本质区分是。试验 2 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第 7 页,共 23 页式为。(2) 从微观角度解释试验 3 中的现象。35. 如图为探究蜡烛燃烧的三个试验。(1)

15、 试验 1: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局部,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2) 试验 2:依据烧杯中的现象可证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烧杯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试验 3: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的缘由是。36. 分析以下试验答复相关问题。: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 为了到达试验目的,肯定要使用过量白磷的试验是。(2) 试验 2 可得到的结论是。为到达试验目的,需要补充的试验是。(3) 试验 3 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的试验现象是。537. 小组同学进展“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

16、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第 8 页,共 23 页【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氢钙𝐶𝑎(𝐻𝐶𝑂3)2可溶于水。【进展试验】试验装置试验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注水后,关闭𝐾2,翻开𝐾1,向呼吸口吹气,马上关闭𝐾1,检查了的气密性;同理,检查的气密性.将装置内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试验现象中,长导管内形成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不下降/.吸气时:翻开𝐾1,关闭𝐾3,从呼吸中澄清石灰水不口吸气 30 秒,观看石灰水的变化 变浑浊.吹气时:观看石灰

17、水的变化试验中有同学觉察,吹气一段时间后浑浊的石灰水重变澄清。他将中重参加等体积的石灰水,进一步进展吹气试验。试验编号石灰水浓度持续吹气时间试验现象2 10.16%30 秒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20.16%2 分钟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2 30.08%30 秒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2 40.08%2 分钟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解释与结论】(1) 步骤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填“好”或“不好”)。(2) 解释步骤中消灭“长导管内形成水柱”的现象的缘由。(3)补全步骤的操作。(4) 能说明假设成立的试验现象是。(5) 能说明石灰水重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试验是(填试验编号)。(

18、6) 澄清石灰水浑浊后又变澄清时发生了化合反响,依据资料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7) 步骤中,有同学观看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看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缘由是(写一条即可)。38. 鱼的生长与水中的溶氧量亲热相关,过氧化钙(𝐶𝑎𝑂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响原理为2𝐶𝑎𝑂2 + 2𝐻2𝑂 = 2𝐶𝑎(𝑂𝐻)2 + 𝑂2 。计算:将2.88𝑔过氧化钙放

19、入盛水的鱼缸中产生氧气的质量。第 9 页,共 23 页答案和解析1. 【答案】C【解析】空气由氮气(𝑁2)、氧气(𝑂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𝐶𝑂2)、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应选:C。此题主要考察空气的组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题的关键。2. 【答案】C【解析】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此题难度不大,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

20、键。3. 【答案】B【解析】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 错;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洁物,故B 正确; C、硬水中含有水、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故C 错;D、食醋中含有乙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 错。应选:B。此题考察利用纯洁物的概念来推断物质是否为纯洁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在生疏概念的根底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推断纯洁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4. 【答案】C【解析】解:日常生活中,高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应选:C。食品、药

21、品、养分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第 10 页,共 23 页5. 【答案】D【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应选项错误。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刺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应选项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不会生成黑色固体,应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应选项正确。应选:D。可以依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现象进展分析、

22、解答。此题主要考察了如何依据试验现象来推断具体物质的状况生疏常见物质的反响现象,尤其是关键的现象字眼。6. 【答案】B【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留意“两查、两禁、一不行”,制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留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三分之一,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应选:B。此题难度不大,生疏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留意事项、常见化学试验根本操作的留意

23、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 【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察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解题关键。【解答】A、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A 符合题意;B、𝐻2𝑂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B 不符合题意; C、𝐶𝑂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 不符合题意; D、𝑆𝑂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 不符合题意 应选:A。8. 【答案】A第 11 页,共 23 页【解析】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应选项正确。B、二

24、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应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应选项错误。D、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应选项错误。应选:A。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学问,对物质进展分类与对号入座、把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9. 【答案】C【解析】A、乐观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A 不合题意;B、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故B 不合题意;C、生活污染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C 符合题意;D、绿色

25、出行可以削减化石燃料的使用,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D 不合题意。应选:C。依据造成环境污染的缘由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局部是不利的,寻常留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缘由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0. 【答案】C【解析】A、液氮用于冷冻降温,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应选项错误。B、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应选项错误。C、氢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

26、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应选项正确。D、金刚石用于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应选项错误。应选:C。此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达出来。第 12 页,共 23 页11. 【答案】B【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制止吸烟标志,故A 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制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 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制止携带火种标志,故C 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制止烟火标志,故D 错误。应选:B。解答此题可依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展分析推断即可。

27、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效劳于生产、生活,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理解学问, 把握并运用学问。12. 【答案】D【解析】【分析】把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则 2 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𝐻2。应选:D。13. 【答案】D【解析】氧气降温变为液态,氧分子运动速度变慢,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大小、质量大小、数目多少都不变。应选:D。解答此题关键是生疏分子的性质和特点。14. 【答案】B【解析】A、NaCl 中有两种元素,

28、但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 错;B、CaO 中有两种元素,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 正确;C、𝑁𝑎2𝐶𝑂3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 错。D、𝐻2𝑆𝑂4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D 错。应选:B。此题考察氧化物的识别,依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需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此题较简洁,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推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行,要同时具备。15. 【答案】C第 13 页,共 23 页【解析】A、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

29、的气体,故此法不行取,故A 不适合;B、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行取,故B 不适合;C、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故C 适合;D、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而氧气和空气参加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D 不适合;应选:C。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依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异,所设计的方案能消灭三种明显不同的试验现象,到达鉴别气体的目的。16. 【答案】D【解析】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𝑃 + 5𝑂2 应选:D。依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展解

30、答。2𝑃2𝑂5。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依据方程式的书写规章进展推断。17. 【答案】B【解析】水基型灭火器是家庭常用灭火器,该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在可燃物外表形成一层水膜,到达灭火的目的,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应选B。依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了依据灭火的原理,选择灭火器的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到达预期的效果。1819.【答案】B 、A【解析】1. 【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敏捷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A、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

31、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应选项说法正确。B、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金,属于金属元素,应选项说法错误。C、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名称是金,元素符号第 14 页,共 23 页是 Au,应选项说法正确。D、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0, 应选项说法正确。应选:B。2. 【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敏捷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

32、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依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9。应选:A。2021.【答案】C 、A【解析】1. 【分析】依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样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展分析推断。此题难度不大,明确打算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样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分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分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应选:C。2. 【分析】此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用途、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33、解答】A、𝐶𝑂2、CO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应选项说法正确。B、𝐶𝑂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应选项说法错误。C、固态𝐶𝑂2用作制冷剂,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CO 不能用作气体肥料,应选项说法错误。D、𝐶𝑂2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是空气的污染气体,但不会引起雾霾,应选项说法错误。 应选:A。22. 【答案】C【解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装置错误,应选项试验设计不能到达试验目的。第 15 页,共 2

34、3 页B、图中试验,没有进展比照试验,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响,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应选项试验设计不能到达试验目的。C、图中试验,放入热水中的试管中的棉花先变红,可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应选项试验设计能到达试验目的。D、图中试验,只是除去了不溶性杂质、颜色和异味,可溶性杂质不能去除,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等,不是纯水,应选项试验设计不能到达试验目的。应选:C。此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试验方案的设计是考察学生力量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试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试验目的进展分析推断。23. 【答案】D【解析】“气凝

35、胶水”仍旧是水的纯洁物,只是物理状态有所变化,化学性质与水一样,不发生转变;A、“气凝胶水”仍旧只有水,只是形态发生转变,所以还是纯洁物,故A 错误; B、“气凝胶水”也是水,转变环境条件,还是可以转化为一般液态水,故B 错误; C、“气凝胶水”也是由水分子组成,分子不停做无规章运动,故C 错误;D、“气凝胶水”只是转变物理状态,成分还是水,所以化学性质与水一样,故D 正确。应选:D。物质状态变化对其物化性质的影响。物质物理状态可以发生变化,但是组分不变,化学性质也就不变。24. 【答案】D【解析】A、色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B、1 个色氨酸分子中含有(11 + 12 + 2 + 2)

36、 = 27个原子,说法正确;C、色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1):(1 12):(14 2):(16 2) = 33:3:7:8,则色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正确;D、色氨酸中氢、氧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12):(16 2) = 3:8,说法错误; 应选:D。此题难度不大,考察同学们结合信息、敏捷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25. 【答案】B第 16 页,共 23 页【解析】A、从图象比照可看出,其他条件一样,只有温度不同,在一样时间内,生 成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说明温度越高,反响速率越快,故 A 正确; B、从

37、图象比照可看出,钙片的外形不同,温度不同,因此无法比较,故B 错误;C、从图象比照可看出,其他条件一样,只有钙片的外形不同,在一样时间内,生成 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说明反响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响速率越快,故 C 正确;D、从整个图象可看出,在一样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最小,故D 正确。应选:B。依据掌握变量法结合图象中的信息进展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了掌握变量法进展试验探究,探究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难度不大。26.【答案】(1)𝐴 (2) + 3【解析】(1)𝐴、抽真空,利用的是削减食品保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B、冷藏

38、或冷冻,利用的是降低温度的方法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2)在化合物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是 x,依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 𝑥 + (2) 2 = 0,则𝑥 = +3价。故答案为:(1)𝐴;(2) + 3。此题难度不大,把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原理和方法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27.【答案】(1)𝐶𝐻4 + 2𝑂2𝐶𝑂2 + 2𝐻2𝑂;(2);17:22【

39、解析】(1)自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𝐶𝐻4 + 2𝑂2𝐶𝑂2 + 2𝐻2𝑂。(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物质 D 的微粒是水分子,该反响的方程式是:𝐶𝑂2 + 2𝑁𝐻3𝐶𝑂(𝑁𝐻2)2 + 𝐻2𝑂。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D 的微粒是水分子,图示为:。由化学方

40、程式的意义可知,参与反响的物质A 与B 的质量比为:(17 2):44 = 17:22。第 17 页,共 23 页故答案为:(1)𝐶𝐻4 + 2𝑂2 (2);𝐶𝑂2 + 2𝐻2𝑂;17:22。(1) 依据甲烷燃烧的反响写出方程式;(2) 依据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尿素𝐶𝑂(𝑁𝐻2)2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的意义分析答复。依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依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推断变化

41、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根本方法。28.【答案】(1)𝐹𝑒2𝑂3(2)反响物中含铁、碳、氧三种元素,生成物铁中含有铁元素【解析】(1)氧化铁的化学式为𝐹𝑒2𝑂3;(2)反响有两种产物,固体X 肯定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反响前铁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生成了铁,所以气体X 中肯定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故答案为:(1)𝐹𝑒2𝑂3;(2)反响物中含铁、碳、氧三种元素,生成物铁中含有铁元素。(1)依据氧化铁的主要成分,进展分析解答。(2) 依据化学反响

42、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展分析解答。化学反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推断化学计量数、进展相关方面计算的根底。29. 【答案】(1)化石能源;每千克氢气制取本钱较低;(2)2𝐻2𝑂22𝐻2𝑂 + 𝑂2 ;(3) 在如下图的时间争论范围内,在一样温度下,一样时间时,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所需的催化剂中 Mo:Fe 最正确质量比是 1:9;(4)错;对【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看出,煤炭气化制氢的本钱最低,故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 选择

43、该原料制氢的可能缘由是每千克氢气制取本钱较低;故填:化石能源;每千克氢气制取本钱 较低;(2) 图 3 是在太阳光照耀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反响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故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𝐻2𝑂22𝐻2𝑂 + 𝑂2 ;第 18 页,共 23 页(3) 图 4 是依据催化剂的不同质量比对氢气产率的影响,从图中信息可知,Mo:Fe 质量比是 1:9 时,氢气的产率最高,故得到的试验结论是在如下图的时间争论范围内,在一样温度下,一样 时间时,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所需的催化剂中Mo:Fe 最正确质量比是 1:9;

44、 (4)依据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把氢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氢,对制氢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做任何处理,但由化石能源制得的氢气不是都称为“灰氢”,这种说 法错误;故填:错;氢能属于二次能源,是一种零碳能源,这种说法是对的,故填:对;故答案为:(1)化石能源;每千克氢气制取本钱较低;(2)2𝐻2𝑂22𝐻2𝑂 + 𝑂2 ;(3)在如下图的时间争论范围内,在一样温度下,一样时间时,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所需的催化剂中 Mo:Fe 最正确质量比是 1:9;(4)错;对。(1)从图中信息可看出,煤炭气化制氢的本

45、钱最低,故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据此解答; (2)图 3 是在太阳光照耀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反响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据此解答;(3) 图 4 是依据催化剂的不同质量比对氢气产率的影响,从图中信息可知,Mo:Fe 质量比是 1:9时,氢气的产率最高,据此解答;(4) 依据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把氢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据此解答;氢能属于二次能源,是一种零碳能源,据此解答。此题涉及范围广,依据图中信息猎取答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0. 【答案】(1)铁、氢气(2)隔绝氧气,防止铁与氧气反响(3)𝐹𝑒𝐶𝑙2 + &

46、#119867;2𝐹𝑒 + 2𝐻𝐶𝑙【解析】(1)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单质除𝑁2外,还有铁、氢气。故答案为:铁、氢气。(2) 制备纳米级 Fe 粉需在𝑁2环境下完成,𝑁2的作用是隔绝氧气,防止铁与氧气反响。故答案为:隔绝氧气,防止铁与氧气反响。(3) 制备纳米级 Fe 粉的化学方程式为:𝐹𝑒𝐶𝑙2 + 𝐻2故答案为:𝐹𝑒𝐶𝑙2 +

47、 𝐻2𝐹𝑒 + 2𝐻𝐶𝑙。(1)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𝐹𝑒 + 2𝐻𝐶𝑙。第 19 页,共 23 页(3)高温条件下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响生成铁和氯化氢。此题主要考察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依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展分析、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1. 【答案】(1)𝑁𝑎2𝑆𝑂4(2)增大反响物接触面积,使反响更充分

48、(3)物理【解析】(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X 的化学式为𝑁𝑎2𝑆𝑂4;故答案为:𝑁𝑎2𝑆𝑂4;(2) 反响器中搅拌的目的是增加硫酸和甲酸钠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响更充分;故答案为:增大反响物接触面积,使反响更充分;(3) 蒸馏分别器是利用了硫酸钠和甲酸的沸点不同,将两物质分别,分别过程中没有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展分析; (2)依据试验装置的特点进展分析;(3)依据物理、化学变化的特点进展

49、分析。此题利用甲酸生产工艺流程对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化学变化的特点进展了考察,题目相对简洁, 需要学生娴熟把握相关化学学问。32.【答案】(1)2𝐾𝑀𝑛𝑂4𝐾2𝑀𝑛𝑂4 + 𝑀𝑛𝑂2 + 𝑂2 (2)𝐶𝑎𝐶𝑂3 + 2𝐻𝐶𝑙 = 𝐶𝑎𝐶Ү

50、97;2 + 𝐻2𝑂 + 𝐶𝑂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假设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解析】(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𝐾𝑀𝑛𝑂4𝑀𝑛𝑂2 + 𝑂2 ,故填;2𝐾𝑀𝑛𝑂4𝐾2𝑀𝑛𝑂4 + 𝑀𝑛Ү

51、74;2 + 𝑂2 。𝐾2𝑀𝑛𝑂4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𝐶𝑎𝐶𝑂3 + 2𝐻𝐶𝑙 = 𝐶𝑎𝐶𝑙2 + 𝐻2𝑂 + 𝐶𝑂2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C 装置收集𝐶𝑂2的验满

52、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假设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故填:𝐶𝑎𝐶𝑂3 + 2𝐻𝐶𝑙 = 𝐶𝑎𝐶𝑙2 + 𝐻2𝑂 + 𝐶𝑂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假设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1) 依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展分析;(2) 依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展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了试验室制取氧气和二

53、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33.【答案】(1)3𝐹𝑒 + 2𝑂2(2)氧气浓度𝐹𝑒3𝑂4;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第 20 页,共 23 页【解析】(1)细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𝐹𝑒 + 2𝑂2 瓶底,炸裂瓶底;𝐹𝑒3𝑂4。事先需在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其作用是防止熔化物溅落到(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猛

54、烈,说明白影响木炭燃烧猛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浓度, 即氧气浓度越大,反响越猛烈;故答案为:(1)3𝐹𝑒 + 2𝑂2(2)氧气浓度。𝐹𝑒3𝑂4;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1) 依据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和试验留意事项分析;(2) 依据木炭燃烧的试验现象可以推断影响反响速率的因素。此题主要考察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依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展分析、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4. 【答案】(1)试验 1 中水分子不变,试验 2 中水分子转变;2𝐻2𝑂 (2)

55、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2𝐻2 +𝑂2 【解析】(1)试验 1 加热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水的状态发生变化;试验 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微观角度分析,试验 1 和试验 2 的本质区分是试验 1 中水分子不变,试验 2 中水分子转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𝐻2𝑂2𝐻2 +𝑂2 ,故答案为:试验 1 中水分子不变,试验 2 中水分子转变;2𝐻2𝑂2𝐻2 +𝑂2 。(2) 试验 3 中水蒸发,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56、量筒的水的质量削减,所以从微观角度解释试验3 中的现象是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故答案为: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此题主要考察电解水试验和水的沸腾的本质区分,微粒的性质,识记“小东西”,微粒的质量小, 不断运动,微粒间有间隙。35. 【答案】(1)外焰温度最高(2)𝐶𝑂2 + 𝐶𝑎(𝑂𝐻)2 = 𝐶𝑎𝐶𝑂3 +𝐻2𝑂(3)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析】(1)将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

57、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局部,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温度最高。(2)烧杯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𝐶𝑂2 + 𝐶𝑎(𝑂𝐻)2 =𝐶𝑎𝐶𝑂3 +𝐻2𝑂,故填:𝐶𝑂2 + 𝐶𝑎(𝑂𝐻)2 = 𝐶𝑎⻒

58、2;𝑂3 +𝐻2𝑂。(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 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 依据温度高的地方,木条先燃烧进展分析;第 21 页,共 23 页(2) 依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响进展分析; (3)依据二氧化碳的密度进展分析。此题是对二氧化碳性质考察,同时考察了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力量。36. 【答案】(1)试验 3(2)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在80热水中加一小块白磷(3)量筒中的水倒流入试管,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30mL【解析】(1)

59、试验 3 中为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确保装置内的氧气被充分消耗,试管内的白磷应过量参加;故答案为:试验 3;(2) 试验 2 能够观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在80热水中加一小块白磷,比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能够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在80热水中加 一小块白磷;(3) 试管内的空气体积为 10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00𝑚𝐿 1 =5520𝑚𝐿,试管内氧气被消耗,导致压强减小,

60、冷却到室温后翻开止水夹,量筒内的水会进入试管约20mL,故能够观看到量筒中的水倒流入试管,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30mL;故答案为:量筒中的水倒流入试管,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30mL。此题利用不同试验对燃烧所需条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进展了试验探究,题目相对简洁,需要学生娴熟把握相关学问。37. 【答案】(1)好(2) 吹气时,瓶中气体量增加,使瓶内气压增大(3) 关闭𝐾1,翻开𝐾2,从呼吸口吹气 30 秒(4)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2 1和2 3(6)𝐶𝑂2 + 𝐶𝑎

61、𝐶𝑂3 + 𝐻2𝑂 = 𝐶𝑎(𝐻𝐶𝑂3)2(7)单位时间吹出气体的量不同(吹气速度等)或澄清石灰水浓度不同(合理即可)【解析】(1)步骤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故答案为:好;(2) 步骤中消灭“长导管内形成水柱”的现象的缘由是吹气时,瓶内气体量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故答案为:吹气时,瓶内气体量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3) .吹气时需要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石中,因此关闭𝐾1,翻开𝐾2,从呼吸口吹气 30 秒,观看石灰水的变化;

62、故答案为:关闭𝐾1,翻开𝐾2,从呼吸口吹气 30 秒;(4)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会观看第 22 页,共 23 页到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 能说明石灰水重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试验是2 1和2 3;故答案为:2 1和2 3;(6)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响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化学方程式为𝐶𝑂2 + 𝐶𝑎𝐶𝑂3 + w

63、867;2𝑂 =𝐶𝑎(𝐻𝐶𝑂3)2;故答案为:𝐶𝑂2 + 𝐶𝑎𝐶𝑂3 + 𝐻2𝑂 = 𝐶𝑎(𝐻𝐶𝑂3)2;(7)步骤中,有同学观看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看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缘由是石灰水的浓度不同或单位时间内吹出气体的量不同;故答案为:单位时间吹出气体的量不同(吹气速度等)或澄清石灰水

64、浓度不同(合理即可)。此题以试验探究的方式考察了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区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学问,学问跨度较大,能较好的考察学生的思维力量和对学问的把握及应用力量。38. 【答案】解:设2.88𝑔过氧化钙放入盛水的鱼缸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2𝐶𝑎𝑂2 + 2𝐻2𝑂 = 2𝐶𝑎(𝑂𝐻)2 + 𝑂2 144 32144 = 2.88𝑔解得:𝑥 = 0.64𝑔2.88𝑔𝑥32𝑥答:2.88𝑔过氧化钙放入盛水的鱼缸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0.64𝑔。【解析】依据过氧化钙的质量和反响的方程式计算出产生氧气的质量。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察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第 23 页,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