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学案二安定脆弱的小农经济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2285463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学案二安定脆弱的小农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学案二安定脆弱的小农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学案二安定脆弱的小农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学案二安定脆弱的小农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梳理纠错预测学案二安定脆弱的小农经济(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 题 二安 定 脆 弱 的 小 农 经 济.1命 题 趋 势J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2.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及其特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商业的发展:发展的时代特征;隋唐及宋代市场的变迁古代城市的演变及特征;古代外贸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4.土地制度:商周及春秋战国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5.“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 点 清 单【线索提炼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以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线索二:古代手工业古代手

2、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线索三: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自守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常规考点一、先秦时期逐步形成中国传统经济模式(1)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始于商,盛行于西周,随着铁器和牛耕的

3、出现,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在舂秋后期开始瓦解。鲁国的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土地私有制。(2)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产生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主要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与社会的关系:政治上,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政策上,实行重农

4、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科技上: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进一步发展为近代科技。文学上: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家庭伦理上:小农经济的条件下,“重男轻女”的思想、同时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从“工商食官 到 重农抑商”“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是政府掌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属于垄断经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周王室的衰微,导致了“工商食官”制度的衰落。“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形成这一政策主要是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农业是

5、封建经济的核心,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在封建社会晚期其破坏了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常规考点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由于牛耕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从生产模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6、模式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常规考点三、中国古代城市演变的特点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从城市的商业活动上看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从城市数量和规模上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从城市布局和分布上看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从市民阶层的变化上看随着城市

7、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常规考点四、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营形态管理方式劳动力产品用途流 通 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无偿调用各类工匠(匠户)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 在 市场流通民营 手 工业私营手工业私人自主经营民间工匠民间消费市 场 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农民家庭成员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乘“余部分出售备注(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资金、人才和经营规模上占有绝对优势,代表最高技术水平(2)明中叶以后,在纺织、制瓷、冶矿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

8、地位常规考点五、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 农 抑战国以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商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专 营 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商品实行专营专卖制度,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开始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明清时期又有进一步发展 海 禁 和闭关锁国明清时期,政 府 厉 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乾隆以后,为维护封建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真题考点精准抓1、从新的视角认识北宋的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表现:土地私有制大发展;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

9、散;官田的私田化等。(2)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的私有制,主要原因是宋代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影响消极影响:由于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受到影响;另外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积极影响:租佃制下,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的人身控制松弛,劳动者有一定的自由权利,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富余的劳动力可以转向工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繁荣。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积极改进生产工具、革新技术,使精耕细作向纵深方向发展。2、中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

10、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表现及影响(1)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地区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11、。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政治中心的南移。(2)过程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乎没有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3)表现南方户口超过北方,户口分布重心的南移。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超过北方。南方地区在国家财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对经济布局的影响。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的

12、发展。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南方教育不断发展,教育文化中心不断南移,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到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

13、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交融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对南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 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其可持续发展。4、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1)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向北人南迁由黄河流域迁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如西晋末年北方人民南迁和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流向江南边疆移民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如秦朝迁50万中原人前往越族地区华人外流我国古代出现的到海外谋生、居住现象,形成华人外流。如郑和下西洋后形成

14、的南洋潮外族内流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2)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政治因素巩固边防、开垦荒地、限制富豪、文明开化等政治需要成为促成移民的因素环境因素战乱和自然灾害严重频发之地的人民向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之地迁移是历史上的一种常态经济因素生产方式落后地区的人民向拥有先进生产方式的地区迁移(3)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国防的巩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15、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1.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经济上瓦解着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2.经济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 传 统 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社会生活方面: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

16、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商人地位不断提高。4.文学艺术方面:推动文学艺术日益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3精题集训L.(70分 钟)Q经 典 训 练 题1.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 汉 时 期()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 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农业比先秦时期有了较快的发展,如铁犁牛耕被广泛使用、代田法的推广、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等,这些都促进

17、了农业的发展,当农业获得较快发展之后,反映在饮食领域就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即从 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发 展 到“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故选C 项;题干内容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比较,即“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从“人们多以粒食为主”到“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 没有涉及农作物的种类问题,排 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并得到推广之后,该耕作模式几乎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排 除 B 项;由于古代中国实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它具有很大的脆弱性,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很容易破产

18、,温饱更无从谈起,排 除 D 项。2.有学者估算,明中叶以后,中国每年产棉布6 亿匹以上,产量超过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五倍。这些棉布一半以上是作为商品进行生产,估值近一亿两白银。下列各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工场手工业发达 B.资本主义萌芽使城市经济进发活力C.工商业发展较快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 明中叶以后,中国每年产棉布6 亿匹以上,产量超过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五倍。这些棉布一半以上是作为商品进行生产,估值近一亿两白银”可知此时棉纺织业和商业发展较快,故选C项;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与中国无关,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强调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排 除B项;鸦

19、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与材料所述时间 明中叶以后”不符,排 除D项。3.晋商范氏家族在康雍乾三朝为清政府输送大批军粮,并出私财资助军饷,朝廷赐太仆寺卿衔。乾隆年间,徽州大商人曹其任淮盐总商(总商主要协助官方督征盐课,查禁私盐),其父官任户部尚书,其弟则为军机大臣。类似这样的家族在当时并不鲜见。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政府对民间商业活动有支持 B.官商一体化较普遍C.政府利用商人解决财政困难 D.官商勾结各取其利【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康雍乾三朝出现商人为官的现象,反映了官商的一体化,且据材料 并不鲜见”可知,这一现象比较普遍,故 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人从政,而非政府支持商业,且

20、当时依然是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并不会公然支持民间商业活动,排 除A项;材料的主体是商人,并非政府,无法表明政府利用商人解决财政困难,排 除C项;材料只提及商人从政现象普遍,并未提及政府的做法,无法体现官商勾结,排 除D项。4.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现象()A.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C.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 D.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答案】C【解析】据 材 料“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

21、,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可知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的开始参与商品交换,但他们并没有扩大生产,而是日复一日的买棉织布,故 选C项;材料说的是农民纺的棉纱和织的布进行买卖,并不是农产品,排 除A项;朝贡贸易指中原王朝与其他藩属国之间的贸易,而材料只提到农民,排 除B项;小农经济瓦解发生在近代,排 除D项。5.王夫之认为前朝以实物缴税耗损颇多,提 出“钱则在民在官,不必计值以求附于豪右,流通于四海而无不可得”的货币缴税方式,此后得以流行。据此推知,明末清初()A.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B.朝廷国库的粮食储备充盈C.朝廷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中人身依附

22、有所放松【答案】D【解析】据 材 料“不必计值以求附于豪右,流通于四海而无不可得”可知,货币缴税方式因货币来源的多样性方便性,让农民可以有更多生计选择,使农业中人身依附有所放松,故 选 D项;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表现是农民普遍破产,不符合题意,排 除 A 项;王夫之提倡货币缴税方式是出于“实物缴税耗损颇多”,而不是从国库粮食储备多少来考虑的,且材料并未提及朝廷国库的粮食储备,无法得知其是否充盈,排 除 B 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明末清初并未改变,排除C 项。高 频 易 错 题6.下图为敦煌第61窟的唐代壁画 耕获图,壁画题记的大意是:只要人们信仰佛教,不须勤苦耕种,就能过上幸

23、福生活。结合图片和题记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佛教已经成为麻痹民众工具 B.唐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只有勤劳耕作才会有好收成 D.当时生产工具较为先进【答案】C【解析】据 材 料“只要人们信仰佛教,不须勤苦耕种,就能过上幸福生活”可知当时人们对于“过上幸福的生活”有着明确追求,而通常过上幸福生活的方式是“勤苦耕种”,因而佛教会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信众,故 选 C 项;材料中无法判断佛教言论是统治者发出的,且中国古代立国之本就是农业,统治者会希望民众勤于耕种,排 除 A 项;唐代确实重视精耕细作但是材料中未提及精耕细作内容,即重视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相关内容,可知与精耕细作无关,排 除 B 项;材

24、料中虽然说是唐代,但壁画可见耕地过程中使用的仍然是直辕犁而不是相对先进的曲辕犁,可知图片绘制当时并没有使用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排 除 D 项。7.手艺式手工业是明清江南市镇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手工业形式。手艺工匠拥有简单的生产工具,以流动或者定点的形式为消费者进行订货加工,其原料与产品都很少出入市场。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手艺式手工业()A.自然经济色彩相当浓厚 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C.工匠缺乏基本人身自由 D.技术传承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答案】A【解析】“原料与产品都很少出入市场”说明手艺式手工业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即自然经济色彩浓厚,故 选 A 项;手艺式手工业产品很少流入市场,可知其并不符

25、合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排 除 B项;以流动或者定点的形式为消费者进行订货加工”说明明清江南市镇手艺式工匠可以自由流动,拥有基本人身自由,排除C 项;与其他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传承方式相似,手艺式手工业大都在家族内部传承,具有封闭性,排 除 D 项。8.明洪武二十六年,在全国赋税收入中,粮食近2000万石,而钱钞仅46000锭,占赋税的比重不到1%。明中期后,银两成为主要的财政核算单位。到清康熙中期,实物赋税与货币赋税的比例已达1:2。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B.货币发行制度出现重大调整C.财政收入支出已经基本实现货币化 D.赋税征收与经济结构特征存在反差【答案】D【解析

26、】据 材 料“银两成为主要的财政核算单位。到清康熙中期,实物赋税与货币赋税的比例已达1 :2”说明货币在财政收入中占主要地位这与明清小农经济占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不符,由此说明赋税征收与经济结构特征存在反差,故 选 D 项;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鸦片战争以后,排除A 项;材料反映是“赋税收入”,不是货币发行制度,排 除 B项;材 料“实物赋税与货币赋税的比例已达1:2”说明实物赋税仍占较大比例,没有实现货币化,排除C 项。9.乾兴元年(1022年),朝廷正式确立合同契法,专门规定了田宅出典活动。契约文书必须一式四份,分别交由交易双方、商税院及地方官府保存,以此作为交易的凭证。这一做法()A.抑制

27、了土地兼并现象 B.保障了自耕农民利益C.调解了土地经营纠纷 D.顺应了田宅交易需要【答案】D【解析】专门为田宅交易制定法律,间接反映出田宅交易活动的增多,需要进行规范,说明这一做法顺应了田宅交易需要,故 选 D 项;田宅交易属于土地买卖,材料中的做法为田宅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会加重土地兼并而非抑制,排除A 项;这一做法保障的是购买方的利益,而在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下,购买方多为资产较丰厚的地主,自耕农则往往因破产而成为出卖田宅的一方,其利益并没有得到保障,排 除 B 项;这一做法有利于调解土地经营纠纷,但“调解了”一词无法体现,排除C 项。1 0.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

28、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下列做法与这一政策效果相似的是()A.起 用“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B.实 行“富民”政策,大 力 推 广“代田法”C.推 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政策D.主张与民休息,从民之欲而不扰乱”【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推行算缗告缗令,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也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故 选 C项;“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可以维护统治秩序,无法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与算缗告缗令目的不同,排 除 A

29、 项;代田法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增加财政收入,无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与算缗告缗令目的不同,排 除 B项;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为了休养生息,不能起到抑制工商业的效果,与算缗告缗令目的不同,排 除 D 项。精 准 预 测 题11.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耒相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 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答案】B【解析】明中叶以后,出现了以雇佣关系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萌芽,材料所述即为上述地区的农民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提供了劳动

30、力,表明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故 选 B 项;材料叙述的主体是农民,并非民营手工业,排 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不同人群的财富分配,无法体现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更无从体现,排 除 C 项;长途贩运贸易的主体是贸易,材料的主体是农民,二者不一致,排 除 D 项。12.汉初,高祖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也规定商人子弟不能为官。但到汉文帝、景帝时期却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局面。该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力度欠缺B.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C.社会经济的不断恢复与发展D.商业发展改变了原有的阶级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汉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严格

31、的“抑商”政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恢复和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较前大为增强,因此出现了题干中“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现象,故 选 C 项;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 不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力度,排 除 A 项;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不是使商人经济实力增强,排 除 B 项;题干中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现象,涉及的是商人的经济地位,而不是政治地位,排 除 D 项。1 3.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

32、重资本的运用。这表明当时的典当行()A.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B.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C.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答案】A【解析】明中叶典当行的资本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增加放贷,注重资本的运用,这表明其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故选A 项;B、C、D 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4.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 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 说 明()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清廷颁布“禁海令”后多地

33、官员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说明海禁政策受到质疑,故 选 A 项;官员要求解禁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排 除 B 项;材 料“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没有表明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排 除 C 项;“禁海令”体现的是中国闭关自守的政策,属于经济政策,不能直接体现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排 除 D 项。15.下 表 为 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这反映出明朝()通商抑末洪武年间11宣德至景泰年间13嘉靖年间72隆庆至天启年间60A.商业政策发生倾斜B.重农抑商政策终结C.对外贸易受到重视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明朝时期,

34、“通商”出现的频率增加,而“抑末”却降低,这反映出明朝对商业的政策出现了变化,即由 限制商业发展”转 变 为“逐渐放松对商业的限制”,即商业政策发生了倾斜,故 选 A 项;“抑末”出现的频率减少,并不能说明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终结,排 除 B 项;“通商”出现频率增加,并不能代表明朝政府重视对外贸易,排 除 C 项;“通商”“抑末”体现的是明朝政府对商业和农业的态度问题,并不代表商品经济的发展,排 除 D 项。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除了大量棉纺业和丝织业市镇外,明代江南还有一些专业市镇,经营不同的手工业,如盐业、榨油业、笔业、竹木山货业等。这些市镇并非行政运转的结果,而是商业及手

35、工业集聚自然形成的。三教九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很有生气的社会。在浓重的商品气息中,却还不能忘了,士大夫们往往会因为市镇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和信息灵通,选择临近的市镇居住。士大夫们在江南营造了不少园林,不但展现财力和成就,也展现他们的文化品位。卜宪群 中国通史材料二16世纪,一个旅行者在小镇过夜的概率是在大都市过夜的概率的5 倍。在贵族尽可能地使名下地产增值,君主也想要推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市镇茁壮成长起来。1580年之后的一百年内,瑞典瓦萨王朝颁布了 30张新的市镇特许状,以鼓励对新土地的拓殖。与此同时,英国的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在爱尔兰也在兴建特许市镇以引领英国的殖民事业。不

36、是每个小镇都可以存活下来,苏格兰和挪威的自治市和特许市镇有四分之三变成了“鬼 城 。马 克格里格拉斯等著 企鹅欧洲史15171949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分析同时期欧洲市镇发展的特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繁荣的市镇工商业为什么没能推动社会转型。【答案】(1)特点:出现了行业分工的专业市镇;工商业自然聚集形成;出现了富有生气的市民生活;商业气息与文化气息结合。(2)特点:分布十分密集;由君主或贵族推动其发展;为殖民扩张服务;大部分无法生存。(3)原因:明清之际的海禁和闭关自守,使得中国未能主导世界市场;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使得中国商人习惯于购买

37、土地,而不是发展出复杂的金融体系来管理资本;发达的小农经济与顽固的专制制度相呼应,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 明代江南还有一些专业市镇”可得出现了行业分工的专业市镇;据材料一 这些市镇并非行政运转的结果,而是商业及手工业集聚自然形成的”可得工商业自然聚集形成;据材料一“三教九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很有生气的社会”可得出现了富有生气的市民生活;据材料一 在浓重的商品气息中也展现他们的文化品位”可得商业气息与文化气息结合。第 问,据 材 料 二“一个旅行者在小镇过夜的概率是在大都市过夜的概率的5 倍”可得小镇分布十分密集;据 材 料 二“在贵族尽可能地使名下地产增值,君主也想要推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市镇茁壮成长起来”可得由君主或贵族推动其发展;据 材 料 二“1580年之后的一百年内,瑞典瓦萨王朝颁布了 3 0 张新的市镇特许状,以鼓励对新土地的拓殖”可得为殖民扩张服务;据 材 料 二“不是每个小镇都可以存活下来,苏格兰和挪威的自治市和特许市镇有四分之三变成了 鬼城”可得大部分无法生存。第问,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的海禁和闭关自守,使得中国未能主导世界市场;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使得中国商人习惯于购买土地,而不是发展出复杂的金融体系来管理资本;发达的小农经济与顽固的专制制度相呼应,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