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278961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4讲 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4讲 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4讲 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第4讲 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讲 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议论类文本的阅读与写作第四讲 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 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 论证方法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论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 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论证(反证法)、假设论证、及整体上的归纳论证、演绎论 证、因果论证等12种。在初中阶段的议论文阅读中,常考的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阅读部分、导学辨别作用

2、答题格式举例 论 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 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 方法。要领:先提出论点,然后 逐一用事实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 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根据事例),证明了(如果 有分论点,则写出分论点,否者写中心 论点)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 有说服力。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 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 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 来证明论点的方式。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具权威性。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 了的观点,从而使论点更概括、更 深入。比 喻 论 证用具体生动的比喻来证明一个抽象道理的论证方

3、法。使论点讲得更易懂、更 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 同。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 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对通过将两件完全对立的突出强调;褒贬分明,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比事物或截然相反的观点进彳丁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增强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论对比来证明作者论点的一种说理的透彻性。了的观点。证方法。二、习题最美的姿态张鸣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 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 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

4、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 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 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 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 乐”。 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 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 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 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

5、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 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 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 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 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 “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 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 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

6、。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 处。 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 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 书。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1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人存在着就必须要阅读。 阅读对人存益。)(2 分)15. 阅读两段,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4分)读书能够丰富人生经验,充盈人的心灵,读书养就人的高贵气质。16.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 用。(4分) 对比论证,如文章-段,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生活

7、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一观点。 比喻论证,如第段中“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形 象生动地揭示了读书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影响。 举例论证,如第段举了一些以谈书为生的先生的例子,力地论证广读书人的 高贵气质是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论证方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分析作用2分)【2019年中考贵州铜仁】山水画的意境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 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 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

8、科学的一面, 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 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 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 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 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 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

9、令二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 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 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 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 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 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 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

10、”“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 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 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 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 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 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 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 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

11、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 点钟或中午 12 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 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 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 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 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 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 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 人感

12、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 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 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 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 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 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 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 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

13、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 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 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 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1)请将本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横线上。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2)请你认真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是意境,怎么才能获得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要深刻认识客观对象,作者要身临其 境、长期观察;要有强烈真挚的情感和表

14、达这种情感的强烈愿望。(3)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第段却以李太白和毛主席的诗词作为论据, 是否脱离文章主旨?该论据在论述山水画的意境上有何作用和表达效果?没有脱离文章主旨。列举李太白的例子论证了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 情的观点,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 就有了灵魂“这一观点,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列举其中2种方法用具体例子进行说明。本文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其目 的是为了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真实有 力地证明

15、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的观点,增强了文童的 说服力。引用杜甫的话,说明了意境和意匠是相互补充的,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 论证更具说服力。【2019年中考黑龙江龙东】颜值重要,但不代表一切 当今社会是个看脸的时代,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来获得更多的自信与 机遇。然而颜值并不能决定一切。马云,一个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的男 人,他并没有很高的颜值。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诸多成就。即使是在颜 值时代,修心亦是很重要的。 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就算穿的多么华丽,一说话一个举动就能暴露自己。一个非 常有涵养的人,即使穿着朴素,和他相处也会觉得清风拂面。 修心

16、使人睿智。钱穆,一个没有任何文凭,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通过自 学,成了一代儒宗。他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通过修心,有了 一番成就。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数学让人周密,学科学使人深刻,学伦理让人 变得庄重,学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修心是有好处的。 一个人空有“颜值”却没有内在是不行的。现在,有很多好看的人只凭自己的高 颜值就能得到很多的喜欢与关注。可是,当有一天颜值不在,自己又没有内在,怕苦又 怕累的时候就会明白,颜值不是最重要的,内在才是。 吕布是三国时一位大将,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空有一身武艺, 却不曾修心,每当自己失败的时

17、候,就将责任归咎于他人。他不盖识人,被人玩弄于股 掌之中,最终死干曹孟德之手。若吕布可以修心,重用手下贤才,爱兵如子,未必不能 问鼎天下。可惜,吕布只是将才,成就不了更高的事业。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今社会,空有颜值目中无人不予修心是万万不可的。 我认为人们没必要去整容,你的相貌再怎么长久也不过几十年,而你的内在若出名,还 可以留名青史,被传颂千年。Q再者,如果人人都长的一模一样,还不是靠气质区分吗?1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即使是在颜值时代,修心亦是很重要的。评分标准:(2 分)用原文回答。19. 请为第段画横线句子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示例一:袁隆平,作为中科院院士,

18、却低调朴素,与农民一起下地劳作。 示例二:作为影帝的周润发,穿着简单,与普通人一起坐地铁,逛菜市场。评分标准:(2 分)文章出现的人物除外,其他与之相似的人物均可,意思对即可。20. 文中第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举例论证。举了三国吕布不曾修心导致最终惨败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颜值不是最重要的,内在才是”(或者一个人空有“颜值”却没有内在是不行的)这一观点,讲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评分标准:(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21.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现如今,“外貌协会”却不断壮大。针对这一现象,结 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 分)评分标准:(2 分)开放性试题

19、,围绕“修心重于颜值”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 言之成理即可。写作部分一、导学 道理论据A. 要有针对性,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们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 境中。当然,运用道理论据的目的是印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论点易于 被别人接受,而不是炫耀自己丰富的知识。因此 应用一些和中心论点紧密相关的道理 论据,运用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做到少而精。B. 要对所引用的材料加以分析,使之与论点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 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思的,但对于“证”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缺 乏论证分析,这样写出的文章势必缺乏说服力。 举例论证A. 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

20、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典型的事例, 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B. 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 为了讲述故事,切忌本末倒置。C. 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生辉。同类事例比较多时 可考虑采用排比句式概括举例。D. 列举事例之后要分析,不能讲例证法变成罗列事例,忌有例无证。 比喻论证A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大家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这样才能既通俗易懂有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B. 比喻应当贴切、自然,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C. 比喻论证应与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

21、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 应把它和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对比论证A. 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B. 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物。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物,没有合理的 共同参照物,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物,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 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范文让人,乃众妙之门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 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 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

22、,成就大事业,享誉 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 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 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 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 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 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23、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 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 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 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 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 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 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

24、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 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 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 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 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点评(1)举例论证,以沈从文不能写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 “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2)对比论证。假设“不退让,事业可能会就此终结;让人,事业就会焕发新的 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3)比喻论证。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时焕发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 有了新的发展,说理具体形象。(4)道理论证,分析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懂得让人可以在困难中有所发展 的道理,证明本段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