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古体诗入门学古体诗一定要看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2266797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简单古体诗入门学古体诗一定要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简单古体诗入门学古体诗一定要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简单古体诗入门学古体诗一定要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简单古体诗入门学古体诗一定要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古体诗入门学古体诗一定要看(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简单古体诗入门学古体诗一定要看诗词的4 大要素一、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基本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宋代以前有固定的官方韵书,音 调一致,大家都是按照韵书来的,宋以后许多音发生了变化导致很多古诗读起来并不 是很顺,我觉得这些了解就好。现在写旧体诗相对宽松一般可以参照新韵来押,新韵 和古韵的对照表我会发在后面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 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 声音的回环的美二、四声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 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

2、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也就是第一声第二声2、上读音:赏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讨论平仄的问题。PS:入声消失是消失了但是我发现论坛里很多人在晕方面还是沿用的古 韵,并且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方言的发音比如浙粤很多字还保留着入声。所以这些 人写的诗歌,并非不入韵还是很规整的。所以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的朋友可以试着了 解下这部分知识,元曲中的煞对入声运用的更多一些。不过学习入声只做鉴赏用,特 意使用入声

3、则大可不必。三、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 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四、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 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等等。下文将详细讨论。ps:这部分和对联有不少共通处,但又不能把 他理解为对联,对联是另一种学问了。它的格式发展的越来越多。律诗中的对主要 就是词性上,平仄上。没有那么复杂。=关于韵律大家要知道的我觉得发在这里没啥大必要,作为 附录贴在最后吧,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韵书有诗 韵和词韵

4、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诗韵共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词韵则将诗 韵合并成19部。具体古韵百度一搜,倒处都是,但是尽量不要使用词韵,来写律诗。 新韵发在这里简单对照二、普通话韵表(新韵)现在写诗词,不必按照古音写,用普通话即可!关于普通话押韵表,各家大同小 异,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新韵部韵母及韵母组合对应的古词韵一、佳麻a ia ua第十部麻、佳半,部分入声二、开来Ai uai第五部佳半、灰半三、先寒an ian uan Uan第七部寒、删、先、元半,十四部覃、盐、咸四、江阳ang iang uang第二部江阳五、逍遥ao iao第八部萧肴豪六、国歌e o u

5、o第九部歌,部分入声七、灰微ei ui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八、森林en in un un第六部真、文、元半,十三部侵九、冬青eng ing ong iong第一部东冬,十一部庚青蒸十、希奇(儿)i(er并入)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一、诗词i (整体认读)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二、别叠ie (y)e部分入声,佳麻二韵部分字 十三、忧愁ou iu十二部尤十四、读书u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十五、须臾U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十六、绝学Ue部分入声=以上2贴只是需要大家去了解的,写诗要准备好以上的那些, 至少知道上边的规则,能写出一些打油之作了。一下是更进一步的知识,开始了解古 体诗的一些规范了。

6、由于是规范,我不添加自己的理解,直接粘贴过来希望真心想学的朋友自己看下,其实也不是很难,要点我用红色标志 出来。一、古体和近体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 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 很少见的)。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 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 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 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

7、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李白的蜀道难、 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 所以称为律诗。它有以下特点:【PS:重中之重】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2、押平声韵。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 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 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 排律。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

8、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 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这 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 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 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二、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 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 绝。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 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

9、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 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三、律诗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声字 不再标注。格式说明:注“*”的字可平可仄,注“ ”的必须入韵!(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1、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

10、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竹,入声。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王维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石、歇,入声。唐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句:唐王维送赵

11、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出、国、学、一,入声。(二)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啄、足、白,入声。毛泽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

12、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礴、拍,入声。2、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4、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四、绝句(律绝和古绝) 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一)律绝1、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

13、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柳宗元零陵早春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无名氏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看、听都是平仄两读!2、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注:竹、合,入声。3、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句:唐王之焕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14、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句:卢伦塞下曲 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黑,入声。骑,名词,仄声。七言绝句:分平起和仄起入韵与否四种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句: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3、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15、,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泊,入声。(二)古绝 古绝是和律绝对立的,它是不受格律束缚的。凡符合下面情况之一的(或都具备的),应该认为属于古绝:(1)用仄韵;(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即使用平声韵,也属于古绝。五、“粘”和“对”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

16、二字平仄一致!“对”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很容易了!不论长律有多长,都要符合粘对规则!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例如: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 句失粘。4、5句失粘。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况非常罕见。至于失对,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六、拗句和拗救PS:此部分算是初级里的高级应用了,不建议开始学古诗的使用这手法,

17、虽然会 因此造成表达诗歌意思的困难,或者不顺手,但避免了初期很容易造成的孤平,3连 平,失粘等问题。熟练古诗创作之后再来掌握,才是循序渐进的方法凡是平仄不依常 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救”!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 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常见的有:1、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则变成 “(仄)仄平平仄平仄”。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 三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唐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

18、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杜甫恨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这两首的第七句就是这种格式!2、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 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 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例如:唐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3、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第三字改平声来补偿。这样

19、就成了“(仄)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例如: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拗)尽,春风吹(救)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4、第 2、3 种拗救情况可以联合使用!5、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是第五字用了仄声, 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6、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平平仄仄仄”,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不要 救,但是很少用。例如:唐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入声)不(入声)转,遣恨失吞吴。第三句就是“平平仄仄仄”。七、所谓“一三五不

20、论”PS:清仔细读这部分说明,结合孤平拗救就可以明白此口诀的漏洞,希望大家不 要看看就算,最好自己推算一下 8种格式每个都亲手标出可平可仄的位置,这样才有 助于加深理解。关于律诗的平仄,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 和七绝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 须分明。至于第七字,自然也要分明的。如果就五律和五绝来说,就是“一三不论, 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者是有用的,因为它简单明了。但是,它也是不全面的,很容 易引起误导,且影响很大,所以不能不批评!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 一字不能不论

21、,同样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里,第三字也是不能不论的, 否则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 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 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 “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同 理,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 论”的话是不对的!再看“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二四 两字分明是对的。但是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

22、依五言“平平 仄平仄”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 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需要在对句 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是不对的!八、古风式的律诗PS:作为现在诗歌的创作者,此种风格建议还是不要模仿了罢,现在可以把此种 规范为不符合规定的的格式的。在律诗还未定型化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 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前半首

23、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才是律诗。按照上文律诗的格式用*标注 的四个字都“出律”了。当然这种“出律”是按后人的眼光看的,在律诗未定型化 的时代,根本没有“出律”的问题。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古人称之为“拗体”。当然 拗体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九、近体诗的避忌1、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叫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 有一个平声了。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在词、曲之中也 一样。2、三平调在平脚的句子里,末尾三子都是平声,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或“

24、(仄)仄(平)平平平平”,叫“三平调”,也是大 忌!绝对不允许的!在古风和古绝里则可以使用。3、重字重字损伤诗的意境,所以要回避!但如果不损伤意境,可以重字!例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PS:对于重字不重字,我有个比较简单的办法,比如这首诗的九月和月似 弓。2个月字其实一个是表示时间的专用名词九月,另一个是指一个物。类似这样 的重字一般来说都不影响诗歌的阅读和观赏性的。可以放心使用。十、近体诗的对仗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颔 联和颈联一般是必须对仗的,而首联和尾联是可对可不对的。绝句形式上等于律诗

25、的一半,对仗与否是自由的。对仗要求同类的词相对,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1、名词2、形容词3、数词(数目字)4、颜色词5、方位词6、动词7、副词8、虚词9、代词注: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数目。b、颜色自成一类。c、方 位自成一类。d、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对。e、代词“之”“其”归入虚词。连绵字只能和联绵字对,而且词性同类。如:鹦鹉对鸳鸯(名词),逶迤对磅礴 (形容词),踌躇对踊跃(动词)。专名只能对专名,最好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名词还可以细分:1、天文2、时令3、地理4、宫室5、服饰6、器用7、植物8、动物9、人伦10、人事1 1、形体ps:对仗还是很简单的记住近体诗的格式?其实诗的基本句式就四种,七言只是五言的扩展(可平可仄字有规律)。记住这 些后,再掌握粘对规律和拗句拗救,诗律就掌握了!(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PS: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开始写诗的时候找谱来,多写自然 就记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