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煤质及煤的特性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2262710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5.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讲 煤质及煤的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讲 煤质及煤的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讲 煤质及煤的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第二讲 煤质及煤的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煤质及煤的特性(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讲 气化用煤煤,是制取发生炉煤气的原料。因此,了解煤的资源、煤的分类和煤的物 理化学特性,对入炉气化、制造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设备,是非常必要的。一、我国的能源储量与结构根据“1992 年世界能源资源调整”,到 1990 年底,我国的能源(指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储量及结构,见表 4。表 4 我国的能源储量与结构(1990 年底 )一次能源种类储量折合标煤(亿t)结构(%)煤81792.94石油475.35天然气151.71合计879100根据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和“十五”期间的能源消费结构,2000 年 8 月 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见表5。表 5 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一次能源世

2、界中国煤炭26.272.9石油40.022.5天然气23.82.1水电2.62.0核电7.40.5根据专家预测,中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 到本世纪中叶,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然保持在50左右,2050 年我 国能源结构组成预测,见表 6。表 6 2050 年我国能源结构组成预测能源名称所占百分比,%能源名称所占百分比,%煤炭48.6水电19.4石油5.0核能16.0天然气5.0新能源6.0二、煤的分类我国的煤炭分类,共分三大类。1、无烟煤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种,成煤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 和三叠纪。无烟煤的特点:挥发分低于 10%,煤的硬度高、密度

3、大、燃点高、 无粘结性、燃烧时一般不冒烟。主要产区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如山西的晋城、 阳泉,河北的京西、以及河南的焦作,宁夏的石嘴山和贵州水城。无烟煤根据挥发分含量的多少,又分为三小类:无烟煤一类为年老的无烟 煤,挥发分含量为 0-3.5%;无烟煤二类为典型的无烟煤,挥发分含量为 3.5%-6.5%;无烟煤三类为年轻的无烟煤,挥发分含量为 6.5%-10.0%。无烟煤 可以做为气化用煤。2、烟煤烟煤的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成煤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的二叠 纪、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根据烟煤中的挥发分含量多少和粘结 性强弱,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 焦煤、气肥煤、气

4、煤、 1/2 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等12 种,在这些烟煤中,最适合气化的 是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适合于气化的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主要产 区是华北和西北地区,适合于气化的烟煤有山西大同、陕西神木、内蒙古东胜、 辽宁的抚顺和阜新、以及新疆地区的烟煤。3、褐煤是煤化程度较低的煤,成煤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的第 三纪。褐煤的特点是挥发分高(40%左右)、水分高(20%)、外表面多呈褐色、光泽暗淡、 热值较低、热稳定性较差、易风化。主要产区是东北黑龙江札赉诺夫吉、林珲春、辽 宁沈北、以及山东龙口、云南小龙潭。质地好的褐煤,也是可以入炉气化的。无烟煤、烟煤、褐煤的气化

5、产率、气化强度、气化效率等,在煤气气 化一节详细介绍。在我国气化用煤最多的是烟煤,其次无烟煤和焦炭,褐煤最少,见7。表表 7 我国各种气化用煤所占的比例煤种烟煤无烟煤焦炭褐煤气化用煤所占的比例,%56.435.57.11.0三、煤质对煤在煤气发生炉内气化过程的影响煤所含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固定碳、粘结性、灰熔融性、化学 反应活性、热稳定性、结渣性、机械强度,以及入炉煤的块度和粒度,都有不 同程度的影响。1、水分(M)水分,用M表示。煤中的水分过多,不利于煤在炉内的正常气化,这是因为:(1) 由于水分过高,会因其水分蒸发而吸收大量的热,既而降低了气化反应 过程的热利用率,例如气化无烟煤和

6、烟煤时的气化效率在72-75%,而当气化含 水分较高的褐煤时,气化效率为 60-65%左右;(2) 由于水分过多,当煤在炉内遇到高温时,过多的水分的急剧蒸发,会促 使煤块崩裂成小块,即而增加炉内阻力;(3) 由于水分过多,受热蒸发和气化所生成的 CO 和 HO 也会相应地增多,22 因此,会降低煤气热值。煤中的水分的多少,可分为三级:低水分:W5%中水分: 5-15%高水分:15%做为气化用煤,以水分W5%为佳。煤中的水分包括外在水、内在水和结晶水,在煤的工业分析中,所测的只 是外在水分和内在水,而不包括结晶水。 外在水分:是指附着在煤颗粒表面和被煤的表面直径10-5cm的毛细管 所吸附的水,

7、煤的外在水分是煤在开采、运输、贮存或洗选过程中所形成的。 将煤放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这部分外在水,会不断蒸发。 内在水分: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内部直径小于10-5cm的毛细管中的水分,是以物理化学方式与煤相互连接着,这部分内在水分,是较难蒸发的(这次到印 尼,气化的煤属于老年褐煤,从表面上看似很干,但是一测竞接近20%)。 结晶水:煤中的结晶水是指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相结合的水,这部分在 煤中含量很少,可以不予考虑。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全水分,用M、M、M表示。f inh t2、灰分(A)灰分,对煤在炉内气化反应不仅是多余的,而且往往还会因其含量高而给 气化过程带来许多不利影响。(1) 如果煤的灰熔

8、点偏低,而灰分又多,就会增强结渣效应,若在炉内结成 大团块,不仅严重影响使用,而且很难处理。(2) 煤中的灰分愈多,排渣中的碳损失也就愈多,因而气化效率和产气率, 也即随之降低。煤中灰分的多少,可分为四级:低灰分15%中灰分15%-25%高灰分 25%-40%特高灰分 40%-60%作为气化用煤,以灰分10%为宜。往往用煤中的灰分多少,来确定煤炭的品质等级一十级,灰分4.015.0013.0114.00十-一二十级,灰分14.0115.0 023.0124.00二十一三十级,灰分24.0125.0033.0134.00三十一三十九级,灰分34.0135.0046.0149.00灰分,用 A 来

9、表示3、挥发分(V)什么是挥发分,当煤在与空气隔绝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时间,从煤中的有机物中分解出来的液体(焦油)和气体(CH、CmHn、H)的总和,称为挥发分。煤 中挥发分的多少与煤质有关,泥煤的挥发分可高达70%;褐煤一般为 40%-60%; 烟煤的跨度较大,在10%-50%之间;无烟煤则10%。挥发分高的煤,在气化过程中由于生成较多的:H和CmHn,因此,煤气热值4 较高,燃烧时火焰较长,而且明亮,燃烧温度也较高(玻璃熔融燃烧烟煤制气所产 生的热煤气,窑内的作业温度可达1600C),但是,气化挥发分高的煤,会生成 较多的焦油和有毒性的酚,给煤气净化增加一定难度(关于这部分,以后单独来介 绍

10、,而且有许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挥发分,用V来表示。煤中挥发分的多少,可分为三级:低挥发分20% 中挥发分20%-35% 高挥发分35%4、硫分(S) 硫分,在煤中是有害成分,虽然硫的存在对气化反应过程并无多大影响但,是,由于硫分参加反应所生成IS是有害气体,不仅会影响玻璃、陶瓷制品的色泽,而2 且还会严重腐蚀设备和管道,因此,煤中的硫分应1.0%,愈少愈好,例如大同煤 的硫分在0.5-0.6%而神木煤硫较低,为0.2-0.3%。硫分,用S来表示。煤中硫分的多少,可分为四级;低硫分1.5%中硫分1. 5%-2. 5% 高硫分 2.5%-4.0% 特高硫分4.0%GB9143-88和 GB501

11、95-9中规定,要求t .adW2%5、固定碳(FC) 固定碳是煤在炉内气化反应过程中的主要参与成分,固定碳含量高时,不仅气化反应生成的煤气量多,而且因煤气中的CO含量高,煤气热值也随之升高。 例如气化固定碳含量较多的烟煤时,产气率为3Nm3/kg,而气化固定碳较少的褐 煤时,产气率仅为2Nm3/kg左右。固定碳不是测出来的,而是根据所测的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计算的:FC =100-(M +A +V)ad ad ad ad这里,我特别指出,大家所看到的、A、V下脚所注的ad,是代表什么意思?这很重要,不同的基,表示不同的含义,这对大家看煤质分析报告,是很有用途的ar: 表示的是收到基(是指

12、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ad: 表示的是空气干燥基(是指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d: 表示的是干燥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adf: 表示干燥无灰基(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dmmf: 表示干燥无矿物质基(以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t : 表示全(水分、硫)f : 外石(水分)inh: 内石(水分)gr: 高位(发热量)net: 低位(发热量)6、煤的粘结性煤的粘结性,是指当烟煤被加热时,达到一定温度(300C-500C )就会产 生具有粘结性的胶质体,如果是粘结性较强的烟煤,就会使块煤粘结成团块, 也有的煤还会产生膨胀,进而导致炉内料层透气性不好,气流分布不均,并且 还会阻碍料

13、层下移,致使炉内的气化过程恶化。因此,作为气化用煤,尤其是 气化烟煤,煤的粘结性是判定是否适合于入炉气化的重要指标。反映煤在受热 状态下的粘结性与膨胀性的检测项目有:胶质层厚度( Y 值)、自由膨胀序数(CSN),罗加指数(R.I)、粘结指数(GR.I)、以及工业分析中的焦渣特征(1-8)。 煤种不同,上述各项的测定值也随之变化。1)不同牌号烟煤的Y值大致范围,见表8:表8不同牌号烟煤的Y值大致范围煤种贫煤瘦煤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煤不粘煤W煤Y.mm00-1212.5-2525.5-605.5-250-90W5探GB9143-88中规定,气化用煤的Y值应V12mm,但是,以V9mm为宜62)不同牌

14、号烟煤的罗加指数(R.I)大致范围,见表9:表9不同牌号烟煤的罗加指数(R.I)大致范围煤种贫煤瘦煤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R.IW1010-6060-8580-9215-9010-405-6040-90-11045-905-4050-254)不同牌号烟煤的自由膨胀序数(CSN)大致范围,见表11:表11不同牌号烟煤的自由膨胀序数(CSN)大致范围煤种贫煤瘦煤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CSN0-11-7.55-96-91.2-7.51-4.50-0.50-2.5探GB50195-94中规定,就两段炉气化用煤要求自由膨胀序数W25)不同牌号烟煤的焦渣特征(1-8)大致范围,见表12:表

15、 12 不同牌号烟煤的焦渣特征(1-8)大致范围煤种贫煤瘦煤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1-81-34-75-86-84-73-41-21-46)自由膨胀序数、罗加指数、胶质层厚度、焦渣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见表13:表13 自由膨胀序数、罗加指数、胶质层厚度、焦渣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由膨胀序数 (CSN)罗加指数 (RI)胶质层厚度(Y)焦渣特征(1-8)粘结程度0-0-533不粘结到微粘结1-25-203-444595中等至强粘结7、灰熔点( ST)灰熔点是判断煤在炉内气化过程中是否容易结渣的重要指标,煤灰在高温 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软化和滚动时的相应温度,分别以DT、ST、FT表示。灰熔

16、点(ST)就是灰锥软化时相应的温度,见图3在炉内变化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一般情况下是在200T250C,如果入炉煤的 灰熔点低于这个温度,就会造成因煤灰熔融而结成坚硬的大块,堵住向上的气流 即而造成偏炉、烧穿、冒火,这是司炉工作非常头痛的,有时用钢钎加大锤打碎 严重时只好被迫停炉,因此,当选用气化用煤时,要特别关注煤的灰熔点。探GB9143-88 中规定:灰分(Ad)W18%时 ST21150C灰分(Ad)18%时 ST21250C探GB50195-94 中规定:ST21250C煤的灰熔点与煤灰中的成份有关,可用下式来表示:SiO + Al OK 223Fe O + CaO + MgO23式中的

17、K值表示煤灰的熔融性,当K5时,为难熔融性煤灰,当KV1时,为易熔融性灰。从式中可以看出,当煤灰成份中sio和AlO含量多时,煤的灰22 3熔点高;而当煤灰成份中的Feo、Cao、Mgo含量高时,煤的灰熔点低。这里应23该指出,虽然当煤灰成份中的含量较多时,会降低灰熔点,但是由于Cao又有 降低熔融灰粘度的特性,因其粘度小,就不会粘结聚合成坚硬的大块,也即缓 解了因灰熔点偏低而造成炉内结渣。另外,不应该孤立地看灰熔点,意思就是把它年看出得一层不变,如果说 虽然煤的灰熔点偏低,但是煤的灰分和煤的活性好,也会减轻因灰熔点低而产 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神木煤灰熔点偏低(1200C =,但神本煤的灰分少(

18、V 5%=。反应活性a 1000060% (大同煤a 1000C15%灰分A15%15-25%25-40%40-60%挥发分V35%硫分SW1.%5%1.5-2.5%2.5-4.0%4.0%灰熔点ST1500CAW18% 时A18% 时化学反应活性a 1000 CW20%20-30%30%抗碎强度SS65%不粘结到微粘弱粘结中等粘结中等至强粘结胶质层厚度Y3 mm3-4mm4-6mm9mm4罗加指数R. I0-55-2020-4545焦渣特征1-835好中等较差极差热稳定性TS70%55-70%40-55%7000四、煤的粒度对煤炭在煤气发生炉内气化过程的影响煤的块度分级如下:特大块煤粒度10

19、0mm的煤大块煤50-100m的煤中块煤粒度介于25-50mm的煤小块煤粒度介于13-25mm的煤粒煤粒度介于6T3mm的煤混块煤粒度13mm的煤混中块煤粒度介于13-80mm的煤混煤粒度50mm的煤末煤粒度25mm或V 13mm的煤粉煤粒度6mm的煤当所选用的气化煤种确定之后,入炉煤的粒度大小和级配,对煤在炉内正常气 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当煤的粒度较小时,虽然煤粒间的接触反应表 面积增大,即而有利于煤的完全气化,但是,会使炉内料层的气流阻力增大,不仅 造成炉况不稳,而且还会使出炉煤气中夹带着较多的煤尘以,致使设备或管道堵塞; 当煤的粒度偏大时,虽然炉内料层的气流阻力小,但煤粒间的

20、接触反应表面积变小, 不利于煤与气化剂的接触反应。另外,还应注意不能将大小相差悬殊的煤块混杂入 炉,因为混杂的大小煤块将会沿着发生炉截面不均匀分布,即而造成炉内偏炉、烧 穿或结焦:大量实践表明,入炉煤粒度大小之比值2以为佳,不同煤种入炉最佳级 配,见表17。表17 不同煤种入炉最佳粒度级配无烟煤、焦炭6-13mm13-25mm25-50mm烟煤13-25mm25-50mm50-100mm褐煤25-50mm50-100mm入炉煤粒度大小不同,将会影响煤气发生炉的产量,见4图。838 20955 1676 g c=l25741902.0 2.6 3.D 3.6两餐煤气艮生炉炉膛内径炉图4煤气炉生产

21、能帖入沪煤艇总1-W.2ODnn 2-Wft15-30nn 3-WM1O-2On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入炉煤的粒度,很难控制在最佳粒度级配范围,但是,煤 的最大粒度与最小粒度之比,应控制好,而当低负荷操作时,可放宽3。到入炉煤的夹带末煤应尽可能的少,这是因为末煤增多时,会增大炉内阻力,提 高鼓风压力,并使带出物增多,很不利于煤气炉的正常运行。因此,要求小于 的粉末量应控制在1.5%以下,小于6mm的小颗粒煤应控制在5%以下。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对气化用煤粒要求较严格,这是因为两段式煤气发生 炉内的干馏段和气化段中的料层高度约为6-8m,若入炉煤的粒度大小相差悬殊 或粒度过小,则料层内的间隙也随之变小

22、,即而增加了炉内气流阻力,进而导 致气化强度降低,煤气产量减少。分析国内使用两段式煤气炉的运行工况,虽然都一致公认入炉煤的粒度以 20-40mm为最佳(俗称样机粒),但是,目前国内已运行的一些两段式煤气发生 炉,往往只注意强调完善干馏段结构与调节司炉运行参数,而都忽视了入炉煤 粒度大小对两段炉正常气化的重要影响,有时入炉煤的粒度竟大于100mm,致 使干馏段内煤粒没有得以充分的低温干馏就进入气化段,因此,所产生的煤气 与单段式煤气炉气化没有太大明显的区别,下段煤气中的焦油含量增多,严重 的染指下段煤气洗涤系统的水质,也即失去两段炉气化烟煤时有利于改善洗涤 系统水质的优越性。下面是国外对两段炉入

23、炉块煤粒度要求的有关报导:美国FW公司介绍,FW-Stoic两段炉对入炉块煤的粒度要求是:(1) d50mm 为 0%;(2) dV20mm 为10%;(3) d6mm 为 V5%;意大利 IGI 公司认为,对两段炉入炉煤的粒度要求应该是:最佳值: 20-40mm允许值:15-50mm,并且15mm为5%10mm 为3%5mm 为2%波兰波兹南煤气厂3.3m水煤气型两段炉的运行操作经验,认为最适宜入 炉煤的粒度分配如下:40-60mm 为 50%25-40mm 为 35%10-25mm 为 10%10mm 为5%如果入炉块煤中粒度小于10mm的大于20%时,则两段炉的气化效率将会下 降 25%

24、。分析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两段炉入炉块煤的粒度 要求,最好控制在以下范围:粒级:1530mm; 2040mm; 2550mm; 3060mm粒度组成:5060mm,占10%50 40mm,占 15%4020mm,占 50%20 15mm,占 15% 15mm,占 2045-557014-27孔隙率=TRD- ard x 100TRD5煤的机械强度(1)煤的硬度煤的硬度与其变质程度有关,按摩氏(Mons)硬度划分,一般在14之间, 年轻的煤硬度小,而韧性大。一般中等变质程度的焦煤的硬度为 22.5,由焦 煤向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过渡时,硬度逐渐增大,无烟煤的硬度最大,

25、经为 4 左右。(2) 煤的脆性 煤的脆性也与变质程度有关,焦煤的脆性最大,按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过渡时,其脆性依次降低;而肥煤、气煤、长焰煤、褐煤顺序,其脆性 也是依次降低。(3) 煤的可磨性HGI) 煤的可磨性,用哈代可磨性指数表示,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随着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可磨性呈抛物线变化,当煤中的碳含量为90%时,出现最大值。可磨性 指数直接反映磨矿的难易程度,可磨性指数越小,煤中所含的可溶性高价金属离子 就越多,煤的制浆难度越大。煤的可磨性与水煤浆浓度的关系,见20表。表20 煤的可磨性与水煤浆浓度的关系煤的可磨性指数HGI)水煤浆的浓度%)11674.28772.3647

26、0.74764.66煤的流动性在煤气站的工程设计中,煤的贮、运(煤的堆放、煤仓、煤斗、皮带运输,等) 都与煤的流动性有关,到煤场就可以看到,堆放时会自然形成一定角度;采用皮带 由低往高运煤时,有允许的最大倾角,尤其是运块煤时,大于一定角度,煤块就会 往下滚;设计煤仓时,与皮带运煤时相反,希望仓中或斗中的煤料能顺利溜下去, 所有这些都与煤的流动性有关。煤的流动性及仓壁、溜管的倾角,见21表。表 21 煤的流动性及仓壁、溜管的倾角煤种容重(t /m2)静休止角(度)动休止角(度)静磨擦角 (度)动磨擦角(度)溜管倾角(度)仓壁倾角(度)仓棱线倾角 ( )粉0.600.70355030556050碎

27、煤0.650.85274537451830505550中块煤0.750.90351623455045大块煤0.9530402026404540无烟煤0.900.95354027-3035402527455035烟煤0.80.933540354040453540455040褐煤0.620.8035503545503540455040泥煤(风干)0.250.75405045503540556050焦炭0.380.4750354525505545*皮带运输机运送块煤时的皮带倾角可定为 17。7煤的润湿性所谓煤的润湿性,是指煤吸附水的能力,若不能被水所润湿,称其为疏水 性,而能被水所润湿,称其为亲水性

28、。煤的润湿性按其表面的接触角大小分为 4 个等级,煤的润湿接触角,见图 5。接触角为 0,称其为强亲水性煤;接触角40,称其为弱亲水性煤;接触角 40-90,称其为疏水性煤;接触角90,称其为强疏水性煤;不同煤种的表面接触角,见表 22表 22 煤种与表面接触角煤种表面接触角,度煤种表面接触角,度长焰煤60-63瘦煤79-82气煤65-72贫煤71-75肥煤83-85无烟煤73焦煤86-90页岩0-10亲水性的煤,有利于水煤浆成浆。8煤的着火温度不同煤种的着火温度,见表 23。表 23 不同煤种的着火温度煤种无烟煤瘦煤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褐煤着火3653603553453053102

29、78276267温度4203903653653503503153303009煤的受热特性烟煤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就会生成胶质体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粘结塑性根据煤的分子结构学和煤的胶质体理论,对烟煤来说,其分子结构是非常 复杂的,但可以把其看成是分子结构极不规则的空间聚合体,它的基本分子结 构单元是以缩合芳环为主体的带有侧链和官能团的大分子。当烟煤被快速加热 到一定温度时就会产生热分解,在100200 C时,煤中开始放出热解水,生 成少量的C0、CO和CH等气体,当温度升高到350500C时,煤中的大 24 分子加剧分解,大量的侧链和官能团从缩合芳环上断裂,与此同时侧链和官能 团本身还可以进一步裂解。

30、如果对烟煤进行缓慢的加热升温,这些极不稳定的 侧链和官能团,就会不断地断裂、裂解而呈气体状态逸出;如果对烟煤进行快 速加热升温,在其瞬间,这些不稳定的侧链和官能团, 会集中并大量的同时断 裂和裂解,其中分子量小的呈气态,分子量中等的呈液态,而分子量较大的那 些断掉,侧链和官能团的缩合芳环与不燃组分呈固态, 这样,气、液、固三态 共存,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塑性的胶质体, 致使一些外包一层胶质体的煤颗粒又 重新聚合成新的结构的煤团粒(见图 6)。胶质体的数量与质量,不仅取决于煤 的变质程度,而且与煤的加热升温速度有密切关系。当将烟煤快速加热到一定 温度时,即可使煤在瞬间产生大量的胶质体,进而改善其流动

31、性,也即增强了 煤的粘结塑性。煤的受热特性对煤的焦化和快速加热粉煤热压成型,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典型的烟煤干馏热解过程,见表 24。表 24 典型的烟煤干馏热解过程煤的受热温度(C)煤的热解过程100-150放出附在煤中的水分150-200放出吸附于煤中的CO及CH24200-250开始热分解,产生再生的热解水,并放出较多的co2250-300开始有焦油析出350-400产生强烈地热分解,放出CO、CH、CH、H、N、HS、及SO等, 其中较多是可燃气体。此时,2有一定粘结性2的煤,开始转化并且产 生胶质体。400-450大量焦油析出450-550焦油停止析出,并固化裂解,具有粘结性的煤,

32、经软化、熔融、固 化而收缩成半焦550-1000以缩聚为主而形成的半焦熟化成焦炭,部分低温焦油也随之裂解1, 一1阳祈出策勺典型烟煤的低温干馏(热解)过程,示意图解,如图 7。400500 600 700 800 900 W00 辽要“述程本酥-干剿萨一哄翎班 T浪干集貌气一一燧料和图7典型烟煤的干锚热解过程示胃图10煤中挥发分的析出温度不同煤种挥发分的析出温度,见表25表 25 不同煤种挥发分的析出温度煤种挥发分,%析出温度,。C无烟煤0-10400贫、瘦煤10-20260-390一般烟煤20-37180-260长焰煤37150-200褐煤37130-17011煤的比热煤的比热,与煤的变质程

33、度、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含量、以及温度变化有关年老的无烟煤比热较小,而年轻的褐煤比热较大,不同煤种的比热,见26表。表 26 不同煤种的比热煤种无烟煤瘦煤褐煤比热 KJ/Kg. C0.9631.0871.338煤的比热,随着煤中挥发分增多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当煤中的挥发分 为10%,温度为0C时的比热为0.953KJ/Kgc,而当温度为60,则比热提高到 1.037KJ/Kgt ;当煤中的挥发分为B5%,温度为0C时,比热为1.129KJ/Kg.c, 而当温度为60C时,则比热提高至1.23KJ/Kg Co12煤的导热率煤的导热率也是煤的热传导性的一个指标,块煤的导热系数一般比同种煤的粉 煤要大,例如粒度V3mm的粉煤的导热系数,只有其块煤的55%o煤的导热系数,与 煤中水分含量多少有关,同一种煤,随着含水量的增多而增大,这是因为水的导热 系数(2.116KJ/mhc)是空气导热系数0.88KJ/mhc)的2.4 倍,例如干褐煤的 导热系数为0.272KJ/mhC,而当其中水分增至30%时,导热系数增大到 0.418KJ/m hC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