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2257866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3.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单人操作法的原则五大原则1. 必须是左手控制角度,送水,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 这一点是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的根本区别,也是一个突出的优点。首先要 肯定的是,用左手控制角度、送水、送气、吸引三项操作,完全可以不需要用 右手帮忙控制角度钮。一般在插入过程中左手主要控制的是上下角度钮,而左 右角度钮可以通过旋转镜身来解决。即使有特殊的情况必须使用左右角度钮, 操作者也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的协调操作来完成。而上下角度钮的 控制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来完成。其他类似的操作都被认为是不正规 的操作。不正规的操作必将会影响整个结肠镜的检查,甚至于使操作者的内

2、镜 下治疗水平无法提高。原因是在治疗时右手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控制圈套 器等的进与出,这也是细微精密的操作。所以,养成良好的操作姿势,比然会 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必须尽可能地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的操作为了求快,一味的进镜,忘了随时采用短缩法进镜的原则,或者让病人忍耐直 至脾曲或者肝曲才进行钩拉短缩来完成整个插入过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必然会引起病人疼痛,增加插入过程的难度。有时会有很多医师询问这样的一 个问题:为什么肝曲和脾曲很难通过,有什么好办法吗?其实,结肠镜最难处 理的是乙状结肠。如果操作医师能够坚持采用短缩法,在通过乙状结肠时结肠 镜身始终保持直线的话,那么以后的操作都会迎

3、刃而解。在通过乙状结肠时多 花一点时间,尽可能以直线通过乙状结肠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让初学 者刚开始时最好以 15min 为限通过乙状结肠,之后即使还要过脾曲或者肝 曲,都不会花很多时间了,其技术难度也小多了。3. 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 180度左右各旋转镜身 180 度,可以覆盖所有的角度范围,过度的旋转镜身完全没 有必要,而且会扭断镜身或者出现镜身的缠绕,甚至过度的缠绕还可能扭曲肠 腔,给病人带来痛苦,使以后的检查出现不必要的麻烦。4. 尽快的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由于几乎所有的肠腔的走向都可以理解为顺时针方向前进的,所以在插入结肠 镜时,几乎都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加上少许的向上钩起,来寻

4、找肠腔进镜的。 如果没有一个复原至中间自然状态的过程,肯定会使肠镜镜身过度旋转,使肠 腔过度扭曲,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以后的操作难度。所以,在每一次通过数 个弯曲之后,或者在通过一个较大的弯曲前,要尽快的有一个使镜身复原至中 间状态的操作。5. 尽可能少送气原则上空气越少越好,只有在空气少,肠腔没有过度膨胀的情况下,才可以采 用短缩法进镜,否则就会使难度增加,可以说,随着操作者的不断注气,插入 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原则上,如果在知道下一步进镜方向的时候,不可以 送气。熟练者可以通过对肠腔皱襞的观察,即使在肠腔伸展不好的情况下,也 可以粗略的判断进镜的方向,因此,可以减少空气的注入量。初学者在

5、学习实 际插入之前,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判断方法,可以减少插入时不必要的过度送 气。另外,初学者还可以在开始插入时把气泵的按钮调到最小的位置,也可以 避免不自主地注入过多空气,增加插入的难度。三种基本的操作手法1. 坚持顺时针加上向上寻找方向进镜左手大拇指控制上下角度钮保持略微向上的方向,右手顺时针地逐渐旋转镜 身,是单人操作法的最基本手法之一。除了直肠、脾曲和横结肠近肝区部位时(横结肠下角)采用逆时针旋转寻找肠腔以外,其他场合逆时针旋转镜身会使 肠腔出现反方向扭转,即使找到进镜方向,也会使插入难度逐渐增加。2.先确认,后吸气,再进镜在插入过程中,先确认镜身处于自然状态后再进镜时,应先吸气,是为

6、了看一 下是否可以通过减少空气量后使结肠自行套叠上来。在吸气时应该把结肠镜的 视野放在肠腔的中央,以便通过吸引使肠腔自然套叠上来,争取做到短缩法来 完成整个检查。有时,此方法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尤其在通过肝曲时,这一 方法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3.快速来回移动内镜的手法(jiggling手法)为在结肠镜插入过程中前后快速地移动内镜的方法。可以通过此方法来证实镜 身是否成一直线,是否处于自然的状态,同时还可以使肠管套叠的更加服贴。 前后移动可以观察结肠镜的状态,在右手向前插入肠镜时,可以看到监视器内 前端的位置也在向前,而当右手向后退镜时,前端也向后倒退,其中没有任何 的延迟现象,说明内镜处于完全

7、自由的状态,也就是直线状态。确认结肠镜的 自由状态同样还可以通过旋转镜身的方法来完成,即分别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 旋转镜身时,监视器内肠镜的先端也同样旋转同样的角度,而没有任何的抵抗 感或反方向运动。在插入过程中多次的反复使用此法,是非常必要的。越是难 的病例越是要多次反复使用此法,只有始终确认结肠镜处于自由状态,才可以 顺利完成整个检查。1. 肠腔好时,切忌一味盲目进镜 插镜时,除了弯曲度比较大的肠腔以外,较直的肠腔也经常可以遇到,往往有 些医师就毫无顾忌地向前进镜,而忘记了短缩法,结果造成结肠打襻或者结肠 过度伸展,增加以后的插入难度。即使有再好的视野,也应该先吸气,再进 镜。另外,在结肠镜

8、操作中碰到a襻是最头疼的事,这个襻的形成是多半可以避免的。以为在插镜至乙状结肠时应该是弯弯曲曲的,如果出现笔直的肠腔, 进镜感觉非常顺利的话,就要特别注意。如果操作者还是一味地进镜,那么就 正好进了圈套,形成了a襻,使以后的插镜难度剧增。所以与其形成襻以后再 解襻,不如时刻把短缩法放在心上,不要一味地盲目进镜,不让襻形成,才是 正确的操作方法。2.切忌“一条道走到黑”即使是单人操作法,每个人采用的手法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应该说每一种手法 都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每个人结肠的走向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场合采用不同 的方法,有时 也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学习单 人操作法也必须学会多 种 不同的手 法当自己

9、常用的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可以改变手法,或采用改变体位,或采用 用手压迫的方法,减少插入的难度,争取尽快通过,以完成插入过程。3.禁忌盲目滑镜”双人操作法往往采用“滑镜”的手法,也就是在没有找到肠腔的情况下,估计大 约的进镜方向,盲目插入镜身。 这一操作手法的弊大于利, 违法了短缩法单人 操作原理,在实行“滑镜”的过程中,不但使原先较短的肠管在“滑镜”的过程中 过分伸展,甚至会形成襻,造成短缩的极度困难,引起病人的极度痛苦,也使 操作过程中形成难解的襻,使以后的操作更加困难。原则上,所有肠腔形成的 弯曲,都可以通过向上加旋转来寻找得到。4. 禁忌“偏心”情况下插镜右手握镜往前推送插入结肠镜的必要

10、条件是结肠镜的先端部分必须位于肠腔的 中央, 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会使结肠镜在插镜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被过度延 伸,提高了操作的难度。单人操作法的常规实际操作 这里所说的实际操作如同平时我们做胃镜时一样,整个结肠镜的插入方法,几 乎是完全一样的模式,一样的简单,是一种结肠镜 4级水平的内镜医师采用 的方法。没有过多的无效动作,没有形成任何的襻,一切在赏心悦目的情况下 完成的操作。可以说有 70的肠镜检查,是完全可以实现以下如同在做胃镜 检查是一样的“熟门熟路”。以下就是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简单操作法”。首先让病人取左侧卧位,戴上手套后,用右手食指涂少许润滑油,插入肛门, 做肛门指诊检查,初步确认直

11、肠内有无病变或者狭窄的情况。然后插入结肠镜 开始检查。可以先注入少量空气确认肠腔的进镜方向。一般第一个弯曲是在左下方,可以 采用逆时针向左旋转通过第一个弯曲。紧接着又是一个逆时针向左旋转配合向 上的方法寻腔进镜,接下来是一个顺时针的复位进镜。70的情况都是采用相 同的方法直接到达乙状结肠顶点的位置。在寻找肠腔的时候不能进镜,只有找 到进镜方向后,才可以寻着肠腔的正中央向前插入结肠镜,而且进镜时结肠镜 的先端部必须位于肠腔的中央。当遇到感觉上弯曲较大的位置时,在进镜15一20cm处,立刻让病人从左侧卧位变为仰卧位,这个改变可以使这一角度 变小,更容易通过并进行以下操作。改变体位后,接着就可以发现

12、S-top处的肠腔是向右并且弯曲非常大,通常是 顺时针旋转镜身约 90度,并且略微向后退镜,拉直肠腔后,可以发现进镜的 方向,通常位于监视器的正下方,可以往下调节旋钮,轻轻送入镜身后即告成 功。一旦通过了第一个弯曲,之后,乙状结肠内的操作基本上是按照略微向上 加右旋镜身(顺时针旋转)来寻找肠腔, 进镜后再复原的过程。如果弯曲过 大,或连续的向右旋转,可以改右握镜为左握镜的方法,使操作更加顺手。经过连续的多个弯曲后,注意在乙状结肠内的操作,特别是寻腔的时候,应该 全部采用顺时针的方向配合上下钮的旋转来进行。到了一个弯曲比较大的肠 腔,也就是降、乙状结肠交界处,此时进镜恰好在30cm左右。这时可以

13、不失 时机地使结肠镜恢复中间状态,使用快速来回移动内镜的手法,确认结肠镜是 否处于直线状态,并且使结肠套叠得更加服帖。确认后,再顺时针旋转找腔进 镜,通过此处后,是比较直的降结肠段,才有向上方进镜后,在吸气向下的动 作,顺利继续进镜。接着过脾曲的时候,采用逆时针旋转来寻腔进镜。在旋转寻腔时严禁进镜,必 须看到腔后再进。一旦进入横结肠后,不能立刻进镜,应该先吸气,再稍微退 镜后,才可以继续向前推进。大多数横结肠都呈 M 型,所以在此处可以采用 一特殊的进镜方法就是确认肠镜是直线状态后,选择前方的第 2 至 3 个皱襞 处的 12 点钟处为目标,呈斜线向上的方向进镜。到达目标后在几乎不向前插 入向

14、下打角度钮,并轻微吸气后,再稍微向后退镜之后进入下一肠段,也就是 先向上后向下的插入手法,这一手法可以使肠腔有效地套叠在镜身上,起到很 好的短缩效果。如此反复,可以顺利地到达横结肠的肝曲,此时可以确认正好 进镜 60cm。之后,首先确认结肠镜是否处于直线状态,并来回快速移动镜身,使结肠套叠 的更加服帖,并且把肠镜镜身复原至中间状态。此时,一般最好是肠腔向右弯 曲,然后顺时针地旋转寻腔,可以在不吸到前方肠壁的前提下,轻微吸掉一点 空气,并坚决采用顺时针向右旋转镜身,这样更有利于减少弯曲的角度,使通 过肝曲更为方便。一旦进入升结肠后,同样轻微吸气,再稍微退镜后,才可以继续向前推进,很 快到达回盲部

15、。此时通过肠镜上的刻度,可以看到只进镜80cm。然后回盲瓣 就在左方,采用逆时针转动 45 度左右,从回盲瓣的上方由上而下的方法可以 顺利进入回肠末端完成整个结肠镜的插入过程。结肠各部位的实际操作要点根据各个部位在结肠镜插入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插入过程分为 3 各部分,第 一部分为直肠段的操作,第二部分为乙状结肠段,第三部分为剩余肠段的部 分。直肠 乙状结肠是整个结肠镜插入成功与否的最为重要的部位,但在结肠镜单人操作 法中,是否能完美地通过直肠,在一定程度上是乙状结肠插入顺利与否的关键。直肠的插入包括从直肠到距肛门口 1520cm的S-top位置的整个插入过 程。在插入结肠镜前,肛诊检查是非常必

16、要的。通过肛诊检查可以使本来处于非常 紧张状态的病人,在检查后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通过肛诊检查可以发现肛 门口的一部分病变,避免由于插入肠镜的时候,不小心擦破直肠内的病变,使 得许多必须仔细观察的病变,由于出血无法进行。在做肛诊检查时,也不应该 一下子突然把手指插入病人的肛门内,而应该首先在肛门口轻轻地涂抹少许润 滑油后,再轻轻地插入进行检查。即使在经过肛诊检查后,结肠镜的插入依旧 应该缓慢进行,一边减轻由于痔疮等引起的痛苦和病人在插入时的恐惧心理。肛诊检查结束后,开始进入肠镜的插入过程。用右手握住肠镜的先端部分,同 时食指伸直,与肠镜成平行直线,扶持住先端部分,从肛门口的前端开始,逐 渐轻

17、轻的向肛门内滑入。同时注入少量的空气,注意量一定要越少越好,只要 能够判断前进的方向即可。 进入直肠后,暂时停止插入,先在镜身的先端部涂 抹少量润滑油后,再用右手握住镜身约 30cm 处,开始寻找肠腔。直肠内的通 过方法,约 70是按左、左、右的顺序进行。也就是通过逆时针、逆时针、 顺时针旋转镜身,配合向上的角度钮(应为左手大拇指向下(相当于UP)打 角度钮的方法来寻腔进镜的。在前两个左、左处寻腔进镜时,旋转镜身时往往 旋转角度在 90 度左右,当达到右的位置时,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的复原镜身的 过程,使镜身恢复自然状态,以便以后的操作。直肠内的操作应该尽可能地按照左、左、右的顺序进行,如果出现不

18、同的顺 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后面的操作可能比较难,在进镜时注意短缩原则,避 免形成襻。一般情况下,可以在通过乙状结肠时多配合压迫点A,降低操作的 难度。在经历了左、左、右的顺序插入后,会到达一个继续向右的弯曲,且角度相对 较大,此处就是以上提到的 S-top 位置。此处是否能够顺利通过,是整个结肠 镜插入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如果能够按照纵轴短缩法通过乙状结肠, 那么以后的操作就几乎是“一马平川”了。如果在此处通过时没有短缩肠腔,引 起肠管伸长,形成各种襻或弯曲,那么病人就会出现疼痛,或者即使没有出现 疼痛,也会使肠镜的自由度逐渐消失,越来越不“听话”了,因而造成以后的乙 状结肠、脾曲、

19、肝曲等通过发生较大的困难。那么如何顺利地通过此处呢?一 般情况下,采取左侧卧位虽然也可以通过此处,但是仰卧位是最容易通过此处的体位。实际操作时通常是采用顺时针旋转镜身约90 度,而且略微向后退镜,拉直直肠后,可以发现进镜的方向,通常位于监视器的正下方,可以往下 调节旋钮左手大拇指向上(相当于down)打角度钮的方法轻轻送入镜身 后即告成功。如果对准了下一肠腔而有轻微的延迟现象,也就是送入镜身时, 内镜前端没有同时向前,保持原位或反而向后退时,必须清楚地意识到镜身在 结襻,必须立刻停止前进,退至镜身呈自由状态后,配合用压迫法就可以得到 有效防止起襻的效果。压迫点的位置通常是在脐下、耻骨联合上方2

20、cm的A 点,让助手用右手指尖压迫此处即可。另外,一个确认压迫点是否到位的方法 就是可以看见肠腔向近处靠拢,也就是压迫的位置恰到好处, 这时进镜往往不 会起襻。在顺时针配合向上钮寻腔前,适量地吸气又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当顺 时针旋转通过该处后, 镜身顿感松弛, 处于一种自然自由状态时,即告成功, 心中可以稍微得意,估计你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整个结肠镜插入过程的三分之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过S-top位置时,右手应该没有任何的向肠腔内送镜身 的动作,而完全采用顺时针旋转和左手大拇指向上(相当于down)打角度钮 的方法。一旦通过弯曲部,进入下一肠段后,可以向下调角度钮来代替送镜 身,甚至可以在采用顺时

21、针旋转的同时,向后退出少许镜身, 这是通过此处的 真正重要的窍门。乙状结肠这一段的操作应该是从S-top至通过降乙交界处。这是完成整个肠镜过程的另 外三分之一。这一段如果完全按照纵轴短缩法来完成操作,保持直线进镜。那 么这一段距肛门20 30cm,其长度只有10cm。但是如果没有按照此原则完 成,其长度可以是 1m 或更长,几乎所有的操作失败问题都出在此处,形成各 式各样的襻,如N襻a襻等,造成病人不同程度的疼痛,使操作失败,甚至于 出现穿孔等并发症。在这短短的10cm距离中,要把长度可以超过1m的肠段进行短缩处理,而不 使这段肠腔过度伸展。在操作中注意4 字原则:少气、少进。具体就是尽可能

22、少注气,右手握镜保持镜身几乎不向内进镜的条件下, 采用向右旋转镜身、 复 原,同时配合上下钮的操作完成此段的插入操作。空气少也就是在此段的插入 过程中,肠壁几乎都是贴着肠镜的先端部,所以在操作中寻找下一进镜方向, 避免过度充气就显得相当重要了。经验往往在这里得到体现通过各种肠腔的特 征、反光以及皱襞的情况,来判断下一进镜方向。通过检查,积累寻腔的方 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肠腔的走向。不同级别的医师在此处注入的空气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初学者往往在此处过度 注气,使肠腔过度伸展,角度变大,插入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进入一个恶性循 环,所以在一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少注气,使插入的难度不至于增加。可以在 操作一

23、开始就把空气阀门调节在低档位上。由于肠段的自然走向,大多数是处 于一种顺时针的方向,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采用始终顺时针的方向进镜,加 上适当时机复位操作。可以不必担心,也没有必要最终使镜身出现旋转达到 180 度以上。即使在顺、逆时针都可以的情况下也应该尽可能的采用顺时针旋 转,避免肠腔扭转,并且由此增加插入的难度。除非在一些比较困难的病例, 可以通过逆时针旋转,配合向下调节旋钮的方法。在采用了顺时针方向加上向 上调节旋钮找到进镜方向后,如果是方向在左侧时,采用复位旋转镜身时,不 必进镜,可以向上复原刚才向上调节使先端部产生的角度,同时采用先吸气让 肠段自动套叠上来的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复位

24、时右手握住镜身,保持与肛 门口的距离即可,这样能够在完全不伸展肠腔的基础上,达到进镜的目的。进 入下一肠段后,则可以先轻微地顺时针旋转找腔的同时,略微向后退镜、吸气 达到短缩肠腔的目的。初学者不经意的充气,以便看清下一进镜方向,肠腔内气体过多,使弯曲的角 度异常大,或者本来病人的肠腔通过的难度就很大,这时可以通过压迫的方 法,来降低插入的难度。那么压迫哪一部位是最有效的呢?寻找最为有效的部 位压迫,应该用手指在病人的种下腹进行压迫寻找,当用手受压迫时,如果发 现肠镜视野前方的肠壁随着指尖逐渐向下压迫,而逐渐靠近肠镜的先端部,那 么这就是最佳的压迫位置。此时直接进镜,不会引起打襻。如果起了襻该如

25、何操作呢?形成的襻有各种各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 管形成过了什么样的襻,如N型襻、a型襻或逆a型襻等,都是通过顺时针或 逆时针的旋转镜身,加上向上调节旋钮后向后退出镜身的方法来解除已经形成 的襻。由于所有乙状结肠的生理状态都是顺时针的方向旋转而形成的,所以大 多数情况下只有在顺时针旋转镜身的基础上才可以不至于扭曲肠腔而达到拉直 肠腔,使其成为直线,如果是采用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解除襻,那么大多数情况 下只能使肠腔扭转的更加厉害,无法实现姐襻的目的。根据笔者的经验,大多数医师形成的襻只要采用两种方法, 99的病例都可 以成功解襻,使肠镜重新恢复自然状态, 并且顺利完成检查。解襻方法一:顺时针或

26、者逆时针旋转大于或等于90度,加上略微向上调节旋钮,并保持相对固定后,往后退出镜身。小于 90度时由于无法完全使形成的襻得到充分地解 脱,只能使大圈变成小圈而已,所以即使采用退镜的方法也无法解襻,只能使 得襻缩小而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解襻时采用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则需 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可以通过旋转时出现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当旋转 时内镜先端部向前或者保持原位不动,并且镜身较原先松弛,则基本可以判断 旋转的方向正确。80以上的病例可以通过顺时针方法旋转顺利解除上述的N襻或a型襻。至于形成多种类型襻的概率相当少,偶尔才会出现先采用顺时 针或者逆时针,再相反转动的情况。采用此方法退镜时判

27、断方法有效与否的征 象,就是当退镜时内镜的先端部并不随着退镜而向后退。相反,在维持原位不 动,或在此基础上向内自然前进。直到随着退镜的操作,先端部也随着一起退 镜时,就可以停止退镜, 来回推送镜身几次,确认有无成一直线。当肠镜处于 自然状态时,就大功告成。当然,如果顺时针旋转操作, 从一开始就感觉退镜 时肠镜的先端部也随之退后,那么可以尝试逆时针旋转的方法操作, 观察效果 如何。如若以上方法不行,那么解襻的方法之二是采用轻微的顺时针旋转镜身后,边 吸气边退镜的方法,一口气退镜至结肠镜完全松弛,处于自然状态为止或距肛 门口 10cm处后,从新进镜。此方法可以使原先形成的襻顺利全部解除,然后 要做

28、的就是小心谨慎地再一次依照结肠短缩法原则进镜, 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了 。这种解襻的方法往往出现在形成多个比较复杂的襻时才使用。在尝试多 种方法依旧无法顺利通过乙状结肠,果断地采用以上两种解襻方法,可以取得 良好的效果。同样,在“接镜子”时,即下级医师无法完成插入过程,上级医师 接过其结肠镜继续操作时,同样应该采用此两种解襻方法,解襻后再重新插入 检查。通过不断地小心谨慎的操作, 当达到一个角度较大的、肠腔向右的部位时,可 能就是乙状结肠与降结肠的交接部位,此时一个必要的手法是:快速地来回移 动内镜,确认镜身的自由状态,以便更好地通过下一个难度较高的位置。确认 了镜身的自由状态后, 继续采用顺

29、时针方向寻找肠腔进镜就显得相对容易一 些。少量的吸气,同样又会使角度变得缓和一些。一旦进入下一肠腔之后,可 以看到较为平直的肠段,而此时同样经过快速地来回移动内镜,确认镜身的自 由状态,并且通过结肠镜的镜身上的刻度显示的是30cm时,整个结肠镜的插 入已经很好地完成三分之二。脾曲这一肠段的操作是从通过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进入降结肠开始,一直到通 过脾曲进入横结肠为止的进镜过程。如果乙状结肠成一直线状态通过,进入降 结肠,同时发现镜身复位以后,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那么这一肠段的通过就 显得相对方便。降结肠是一个相对较直的肠腔,长度约为10cm,稍微往里插入镜身即可到达 脾曲。但是实际的操作中,

30、也应该严格按照短缩法进镜,稍有不慎也可能使以 前的努力化为乌有。实际操作是必须采用“上下结合”的原则进镜,也就是说, 在通过降结肠时必须首先采用向上调节旋钮, 对准下一皱襞的上方后插入镜 身,接着是在不插入镜身直接向下调节旋钮的方法,使肠镜自然复原的过程, 达到自然向前进镜的目的。同时配合呼吸使肠段自然套叠在镜身上, 达到纵轴 短缩进镜的目的。进镜中实际是一个反复向上配合向下吸气的重复进镜的过 程。当到达脾曲时,也就是当肠腔不再像刚才那样直行,而变成一个向左的弯曲的 状态时,脾曲就在眼前了。此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再次地使肠镜复原, 处于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 并且通过前后抽动镜身,使得已经套

31、叠成功的肠段 变得更加的服帖,以便通过脾曲所需。如果确认了结肠镜处于自由状态后,只 要逆时针旋转并向上调节旋钮去寻找进入横结肠就可以了。大多数情况会比较 容易地完成此处的操作。如果由于脾曲的角度过大,无法顺利进入横结肠,接 着可以采用以下 4个不同的方法尝试通过脾曲。首先采用吸气的方法,通过吸 气使由于过度充气造成的角度过大得以缓和,容易通过一些。如果依旧无法通 过,那么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就是让助手用右手压迫 B 点,使脾曲的角度 变成钝角,以便容易进入横结肠的肠段内。如果不行则不妨尝试第三种方法, 改变体位,此时可以让病人采用右侧卧位,因为这样的体位改变,会使肠腔内 原有的气体到达脾曲,

32、肠段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脾曲的角度变得柔和, 肠镜 通过自然也变的容易许多了。一般大多数病例通过以上操作都可以顺利通过脾 曲, 进入横结肠。如果操作失败,那么上级医生同样可以重复以上的操作;如 果再失败,那么就尝试第四种方法,即逆时针旋转镜身,把下一肠腔的走向放 到监视器的正上方,然后把向上的旋钮逐渐调大, 并且向内进镜小于 10cm, 如果幸运通过此“滑进”技术。发现横结肠的入口,那马结果也是不错的。一般 来说,“滑进”技术对一个4级水平的操作者很少使用, 频率不会超过2 ,水 平越低的操作者实用的频率就越大。“滑进”毕竟是一门及其危险的技术。必须指出的是“滑进”的距离不能超过10cm,超出

33、此长度,“穿孔”的并发症会随时 发生。当然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也是有的,遇到阻力时必须慎重。除了“滑 进”的距离必须严格控制以外,一旦“滑进”并进入横结肠之后,迅速的吸气并 且退镜是非常重要的弥补手段。通过退镜可以使由于“滑进”造成的肠腔过度伸 展得以纠正。不过,不过,注意退镜的程度,以退镜时肠镜的先端部步往后退 为标准,当然,如果此时虽然在退镜,但是先端部却在往内进镜,那么就非常 顺利了。退镜直至先端部也开始向后退时,就可以停止退镜。肠镜的先端部位 于横结肠脾曲处,而肠镜又是处于直线自由状态,那么应该说到此为止,脾曲 段的操作就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横结肠横结肠段操作是指从横结肠脾曲至横结肠肝曲

34、,看见蓝色的印记为止。这段结 肠短缩后的长度约有20cm,是所有肠段中最直的一段,应该说是最容易通过 的一段。如果到达此段时, 经过确认结肠镜是处于直线的自由状态,那么通过 此处只要数秒钟即可。大多数横结肠都是呈M型,在此处可以采用“上下结合”的进镜方法,在确认结 肠镜是一直线状态后,选择前方的第23个皱襞处的12点钟处为目标,呈 斜线向上的方向进镜。到达目标后,在不向前插入镜身的情况下,向下打角度 钮并轻微吸气,再稍微向后退镜之后进入下一肠段。在进入下一段肠腔的中央 位置后,再次向上进镜重复以上的操作, 来达到插入的目的。也就是先向上后 向下的插入手法, 这一手法可以使肠腔有效地套叠在肠镜身

35、上,起到很好的短 缩效果。如此反复,可以顺利地套叠肠段,使整个横结肠全部套叠在镜身上, 没有过度伸展而到达横结肠肝曲,此时可以确认正好进镜 60cm。虽然操作的难度不大,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如果在进镜时出现任何的“延 迟”现象,也就是右手往里进镜时, 肠镜的先端部却不动或反而往后退时, 说 明结肠镜正在形成襻,必须立刻停止进镜,往后退镜,解除形成的襻后,用手 掌心压迫B点,避免形成襻的基础上,再次采用上相结合的方法,重新进 镜。另外,还有一种在横结肠的进镜方法,是通过多次顺时针进镜后,配合一次逆 时针的退镜,然后重复左右结合的方法,同样可以短缩肠腔,起到套叠的作 用。但是笔者的体会不如上下结合

36、的方法容易、方便、效果好。笔者在操作中体会到,多数的横结肠 M 型的中间向下进入腹腔的那一段,往 往会在通过相对较长的一段横结肠后出现。如果这段结肠较长, 会出现类似 S-top 处的“急拐弯”,只不过它不是向右,而是向左的。那么操作时的方法几 乎不变, 内镜的先端部接近弯曲出处后,采用逆时针旋转约 90 度伴随向上调 节旋钮后,向后退逐渐拉直横结肠。在退镜过程中注意保持向上旋钮角度不 变,和前端肠壁位置几乎保持不变。在快要出现先端部往后滑脱时停止退镜, 根据肠壁形态向右顺时针旋转,找到下一肠腔后,此时可以发现已经达到肝 曲,之后的操作可以参照肝曲的操作法。此处的操作经常出现,在整个结肠镜 插

37、入时较为重要,而且要求一鼓作气,并且与通过肝曲时的操作是一个非常的 过程,需要配合使用,应注意,在需要吸去多余空气的过程中要注意适量,不 必把整个肠腔“吸扁,以至于无法判断下一进镜方向。是否吸气达到最佳状 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法。通常情况下,只需吸气至前方的肠壁开始靠近肠 镜先端部,但是还没有完全贴住先端部作为最佳时机,此时可以停止吸气,调 整先端部进入下一肠段。顺利进镜是否已经达到肝曲的判断方法有三个:一是看见有蓝色的印记,记在 左侧;二是在镜身处于直线自由状态时,镜身上的刻度为60cm,三是以后的 肠腔方向应该在右侧。如果处于这一状态,那么 95的插入操作已经完成 了。肝曲此处的操作是从

38、横结肠的肝曲段直至升结肠。在完成横结肠的操作后,确认结 肠镜是否处于自由状态后,才可以开始此段的操作。此处的操作原则是向右向 右再向右的法则。首先, 应该让肝曲放在屏幕的右侧,然后采用顺时针旋转镜 身的方法,配合向上调节旋钮, 当结肠镜的先端部贴近肠壁无法判断走向时, 适当的稍向后退镜,可以看到方向的皱襞,此时可以继续采用顺时针旋转镜身 的方法,配合适当的向上调节旋钮,如果依旧无法发现升结肠的肠腔,可以改 为左握镜的方法, 继续重复以上的操作,再向右,也就是顺时针旋转加向上调 节旋钮的方法, 寻找肠腔。每向前一些,适时地配合吸气,使肠腔及时地套叠 上来,是操作中的有一要点。一般初学者只要经过指

39、点,很快就能掌握这个方 法顺利通过肝曲。但是肝区以前的操作必须是呈直线状态直至横结肠肝曲,否 则肝曲的操作就会变的较难。有很多结肠镜医师会提出肝曲通过很难, 应该如 何操作?笔者发现提出类似问题者,大多数是在通过以前的操作上存在问题, 使结肠镜未处于自由状态, 从而导致肝曲难以通过。实际上,如果圆满地完成 了以上的操作后, 对于完成肝曲的操作就如同完成胃镜中从十二指肠球部进入 降部一样容易。其通过的手法几乎可以通用。少数肝区的角度较大,无法寻找升结肠的肠腔时, 可以采用变换体位的方法来 完成。此时,让病人采用左侧卧位,可以通过体位的改变,使肝曲处的空气聚 集,肠腔变宽,角度变柔和,就容易发现下

40、一肠腔了。看到升结肠肠腔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吸气,其次是退镜。作用是使原先通过肝曲 时伸展的肠腔及时地通过以上操作,使肠腔短缩,以利于以后的操作。当然退 镜不是要求再退回肝曲或横结肠肝曲,而是退至肠镜的先端部也开始后退为 止,镜身确认处于自由状态即可。在肝曲的操作中,从A到D肝曲的通过过程中可以看出,始终采用顺时针旋 转镜身配合吸气,直到进入升结肠 E。升结肠至回盲部的操作此时结肠镜已经是在最好的状态下进入了升结肠内,剩下的就是往盲肠段送结 肠镜而已。通常, 结肠镜会非常顺从的一直到盲肠。当然意外还是会有的,往 里送镜身,而先端部却丝毫无动静,或不进反退。此种情况大多是由于横结肠 由原来的直线逐渐

41、在形成襻,那么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先退镜,确认结肠镜 的镜身处于自由状态后,让助手用手掌的掌沿压迫C点,防止横结肠起襻 后,再重新进镜就非常顺利了。如果还是无法顺利进镜,那么,可以改变压迫 的部位,因为压迫C点无效,说明不是在横结肠处形成襻的缘故,那么最有 可能的情况是乙状结肠段形成襻。通常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用手掌压迫脐中 的 B 点, 达到防止起襻的目的, 顺利进镜达到回盲部。如果进镜到达升结肠 的中段,几乎已经到达回盲部,但是总无法接近回盲瓣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是让病人深吸一口气,通过呼吸,使横膈狭义,腹腔容积变小,便向压迫横结 肠,起到顺利进镜的目的。通常大多数情况下, 这一方法是极

42、为有效的。偶尔 疑难病例可能会无效,那么变换体位,采用左侧卧位利用内脏压迫肠腔,也许 会达到进镜的目的。进入回肠末端的操作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结肠镜检查,到达回盲部,看见阑尾开口是不够的。不论 是国内还是国外, 诸多的学者和论文已经多次地证实了结肠镜检查做到回肠末 端的重要性。进入回肠末段对于结肠镜医师来说又是容易办到的。所以, 插镜 至盲肠作为结肠镜检查插入过程的最后一站, 对于病人来说是不够的。除非对 于一些难度较高的病例, 插入过程已经花费了较多时间,病人的耐受又比较 差,且无消化道出血病史和炎症性肠病的症状者,在经过23次尝试,无法 顺利进入回肠末端时,可以考虑放弃,避免病人由于长时间

43、的检查造成不适 感。要想顺利进入回肠末端检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结肠镜能够充分插至回盲部底部;2)、把盲瓣放至监视器的左侧,时钟8、9点钟方向。完成了以上两个要求,进入回肠末端就比较容易进行。然后按照以下步骤插镜至回肠 末端:1)、确认结肠镜镜身是否出于直线状态:由于插镜进入回肠末端是一 项要求比较精细的操作,所以确认结肠镜是否在自由状态,就变得非常重要。 2)直接插入至回盲部的底部。3)、采用逆时针旋转配合向上调节旋钮的方法,寻找回盲瓣开口的上端。4)、由上而下,稍微注气的情况下,确认回盲 瓣入口。5)、通过细微的调节,使结肠镜的先端部放在回盲部入口的中央, 直接往里进镜。具体说就是,由

44、右上向左下方,配合轻微逆时针旋转的方法进 镜,并且在与回盲瓣几乎零距离时,可以轻微注气,同时加以细微的调节旋钮 就可以顺利进入回肠末端。单人操作法的退镜技术大肠镜检查的目的不是插镜到达盲肠或回肠末端就结束了,而是为了发现病 变,观察才是结肠镜的真正目的。插入技术只是为了更好的观察而已,这一点 必须引起大家重视。所以当顺利完成了进镜的过程后,结肠镜的检查才开始, 应该集中精神,注意发现每一个可疑的病灶。镜观察综述单人操作法的优点除了插镜时病人的痛苦小以外,另外一个优点表现在退镜检 查时随心所欲的观察上。由于采用了短缩法进镜,结肠镜始终处于直线状态, 退镜时不会出现因为结襻而引起突然大幅度滑脱现象

45、,使检查时肠腔观察更为退镜检查时,检查的中心思想应该是观察肠壁有无缺损,毛细血管有无中断。 不应该以观察有无息肉为目的。退镜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采用仰卧位检查,当 肠镜退至降结肠时,肠腔往往不能充分伸展,使视野的观察不佳此时可以让病 人右侧身 30度,肠腔明显充盈伸展,利于更好地观察。进入乙状结肠肠腔时 也应该采取左侧卧位,更有利于观察。同时也有利于在直肠肛门口的倒镜观 察。o退镜观察时采用左右上下,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镜身尽可能观察周壁的四周 和前后。观察时肠腔应该处于充盈状态,当检查了一段肠腔后,可以向里进 镜,吸掉一些空气,减轻病人的腹胀感。但是应该注意不要过分吸气,使肠腔 变扁,视野不佳

46、,影响检查效果。应该适度吸取多余空气,使肠壁不至于过度 充盈即可,病人无腹胀感为佳。插镜时应该在病人无痛苦状态下尽可能快为目的,退镜不应该一味求快,应该 尽可能多的观察,检查更多的肠壁。时间一般在510min。退镜观察时的要点1、观察以退镜时为主最早时内镜的观察是在进镜时进行的, 这主要是由于那时的肠镜先端部的弯曲 处比较长而且弯曲的角度不够, 无法观察皱襞的口侧部分。但现在不同了, 随着内镜操作技术和内镜制作工艺的改善, 为了降低漏诊率,逐渐发展为退镜 观察。而且, 边插入边观察也花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同时由于为了观察而 注入过多的空气,也有悖于结肠镜插入时空气量应该是越少越好的原则,使以

47、 后的操作变得更加困难。所以,目前的观察应该以退镜时为主,同时在进镜时 可以粗略观察, 对于一些偶然发现的微小病变,也可以早做处理。当然进镜时要求空气量应该是最低限度的, 这对于观察不是非常合适的时机, 无法仔细地完成全部的检查。但是,在插入内镜和退镜时看到的肠腔内皱襞的 部位又是不完全相同的, 插入时观察到的病变,有时在退镜时无法再发现的情 况也是在所难免的。 对于在一些如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等部分确定位置 较难的病变,特别是 5mm 以下的凹陷型病变,最好先进行处理,或者标记后 再进镜。注意在停留的过程中, 应该尽可能少注气, 尽快完成操作,避免由于 中途滞留,造成无法插入盲肠的不利局

48、面。2、观察时注意“反复”和“左顾右盼”很多医师往往在完成插入后, 开始迅速地退镜,可以说也是“直线”退镜,中间 没有丝毫停顿, 没有丝毫的“左顾右盼”。目前我们使用的肠镜,其先端部足够 让我们可以在配合向上调节旋钮的基础上,左右旋转镜身来仔细查看每一个皱 襞的后便有无病变。 结肠镜的单人操作法又使得这一操作由于是一个人的控制 下,而变得那么的随心所欲。在一些皱襞较多、较深的部位,一次观察不够理 想,可以多次地反复进镜、退镜, 对其进行尽可能多的观察, 争取做到不漏诊 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直线”退镜完全不观察皱襞后方的死角,那么一次结肠 镜的检查,大概只能观察40%50%的肠粘膜,造成漏诊的

49、出现是不足为奇 的。观察时注意“反复”和“左顾右盼:严格地说,也只能观察到80%90% 的肠粘膜,一般来说通过两次的结肠镜检查,才可能观察到将近 100%的肠粘 膜。要想完成一次合格完美的检查,退镜检查是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来 完成的。有些医师可能只需lmin来完成检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作法。笔者 所在的医院内要求退镜检查的时间不能低于5min ,虽然这不是一个单纯用时 间可以来说明的问题,但是观察时注意“反复”和“左顾右盼”, 应该是引起广大 内镜医师的重视。3、尽可能的除去残液和气泡残便覆盖病灶,造成漏诊毋庸置疑。但是, 实际操作中残液和气泡也非常多 见,如果不予去除, 轻松通过,也是

50、非常危险的,使用吸引和去泡剂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观察肠腔的每一个角落。4、适度的注气和抽气不注入空气, 肠管不充盈时无法充分观察到所有的肠壁粘膜。 观察完一处的肠 段,立刻吸光所有的空气,也使得以后的肠段无法观察,必须重新注入大量空 气后,才能进一步检查。反反复复浪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一般来说,先完成 一段距离的肠段检查,然后再次稍微进镜,吸取适量的空气以消除肠壁过度充 盈,略有肠腔闭合时,退镜至刚才完成检查的部位,退镜时再次顺便观察一 遍,然后再开始以后的检查,完成后再次进镜,重复以上的过程。 过度充气也 不一定能看见所有的病变。对于一些早期病变,特别是如lie等,有时通过轻 微抽吸空气后,

51、使得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可以有意外的发现。 这也就是在抽气后 退镜时, 顺便观察的重要意义所在。在退镜完成整个结直肠的观察后,在进入 结肠2030cm左右,边退镜边吸取所有的肠腔内气体,直至退出肛门外,可 以很好地消除病人由于积气造成的腹胀。5、要以发现IIc或IIa等平坦型病变为检查目的在退镜检查过程中, 应该本着什么目的去完成整个检查过程, 这一点非常 重要。平坦型病变的发现率大约是在 500例当中可能发现 1 例,如果错过 了,或者根本不认识,那么一个内镜医师可能 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1 例早期的 平坦凹陷型大肠癌, 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此类疾病的内镜下表现往往是表现往 往是表现为毛细血管中断、

52、模糊,或者是皱襞处的增厚、白斑的存在等,如果 一个内镜医师在检查中始终本着是否能发现隆起性病变,有无息肉或者晚期肿 瘤,而不是本着要发现有无平坦型病变,也就不去注意有无毛细血管中断等表 现,那么发生一号的事在所难免。在日常的检查中一定要排除“大肠经检查就是查息肉”的观念,集中精力去为发 现 IIc 型病 变而不懈地努力。6、体位变化在检查中的重要性自始至终采用左侧卧位或者仰卧位来完成整个结肠镜检查的退镜检查时,在检 查过程中,会多次的出现肠腔无法完全充盈,达不到良好的视野,无法获得满 意的检查效果。实际操作中,只需让病人轻微地改变体位,就可以使视野达到 最佳状态,同时也体会到了让病人在清醒状态

53、下完成整个插镜和退镜的优越 性。通常结肠镜完成插入过程是采用仰卧位开始退镜检查,多数情况下一直退镜至 横结肠脾曲为止,不需要改变体位,视野都非常的好。偶尔在肝曲部位会出现 肠腔充盈不好,可以让病人采用左侧卧位,由于空气集中到上方的肝曲,使肠 腔充盈,检查效果满意。一旦完成肝区的检查,就可以恢复成仰卧位,继续横 结肠的检查。第二个要变换体位的地方是肝曲。采用的原理相同,采用右侧卧位后,由于空 气集中到上方的肝曲,使肠腔充盈,达到满意的检查效果。实际上在此处的改 变体位可以不采用完全的右侧卧位,只需让病人采用轻度的右侧卧位即可。也 就是采用轻度的向右侧转 30度,就可使肠腔充盈的非常好。完成了脾曲

54、至降 结肠的检查,大约镜身的刻度在 30cm 处,就可以让病人向左侧卧位,完成检 查过程中的第三次变换体位。接下来都是采用左侧卧位来结束全部检查。检查中多次的改变体位,虽然略显繁琐,但是为了避免漏诊,本着对病人负责 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步骤。7、 配合喷洒色素的检查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已经把放大结肠镜作为普通的常规检查。放大结肠镜下的腺管开口分型(pit pattern )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它在帮助 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肠道内的病灶统一染色后放 大观察。在没有放大结肠镜时,也应该看展染色这项非常必要的工作。染色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病灶的形状、范

55、围,以及有无凹陷等。特别对于侧向发育型肿 瘤(LST),是必须配合染色才能精确诊断病灶范围。当然染色并不一定能够 帮助我们去发现病灶,但是简单的染色,最起码可以是我们在检查中对于一些 可疑的部位进行仔细的观察。各部位的检查方法进入此处观察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操作。由于多数的炎症性病变都集中在回肠 末端,过多地进入回肠深部意义不大,并且插入过深,以及观察时大量空气的 注入,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回肠末端的病变多是炎症性的,以点状充血或溃疡 的表现为主,可以配合染色,观察绒毛结构的紊乱等。 进入回肠末端观察后即 停止进一步插入,观察完毕后可退回回盲部进行下一步的观察。2、升结肠升结肠内观察时必须注意的是

56、,如果此处的结肠袋过深,那么可能在退镜过程 中,即使按照上述的“反复”和“左顾右盼”进行观察,同样会有一部分皱襞后的 “死角”难以观察到。“倒镜”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无“死角”的状态下完成升结肠 内的检查。“倒镜”技术的方法是:在回盲部最宽敞的底部位置,调节向上的旋 钮至最大限度,然后慢慢在无阻力的前提下,往里进镜,就可以像在胃底一样 “倒镜”成功。再在视野清晰的条件下,逐渐往后退镜,同时配合顺时针和逆时 针的旋转完成至肝曲位置的所有升结肠的检查,应该说在升结肠段可以几乎做 到 100 的无“死角”。具体的过程见下图。 观察完毕后,只需要让结肠镜的 先端部自然复位后,抽出镜身既可以使先端部的视野

57、恢复如前。也担心在“倒 镜”时出现穿孔,其实只要注意不要盲目在蛮力下进行,遇到阻力立刻停止“倒 镜”。 当然肠镜的初学者以及对于患有重度炎症的病人、手术有粘连的病人, 必须谨慎操作,或停止此项检查。此操作和是否必须进入回肠末端、直肠壶腹 部的“倒镜”观察一样,注意适可而止,不要盲目,本着有条件就做,那么一般 来说,在充气充分保持肠腔充盈的条件下进行还是比较安全的。A.选择靠近 回盲部最为宽敞的部位;B .逐渐向上调节旋钮;C .继续向上调节旋钮,必 要时候配合向左调节旋钮;D.倒镜成功;E.往后退镜观察整个升结肠;F.观察到肝曲为止,再往里送镜到回盲部,自然复位旋钮,同时逐渐向后退 镜重新看到

58、 A。3、横结肠至降结肠肝曲和脾曲处的弯曲度比较大,容易出现滑脱。这一点在单人操作时不是非 常明显,而在双人操作时, 问题比较严重。由于单人操作是始终按照短缩法的 原则进行全过程操作,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后,一般不会出现滑脱现 象。但是即使如此,反复多次的在这两个弯曲较大的部位来回的观察此处的粘 膜, 对于防止漏诊还是非常必要的。在完成了肝曲的检查后,可以再次进入升 结肠的肠腔内吸去升结肠内过多的气体,一般在升结肠的肠腔就要出现回缩时 为宜, 过多的吸气可以导致横结肠内的气体也被吸走,在检查横结肠时又必须 再次充气才能完成检查,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这样的吸气过程同样可以在脾 曲检查完毕后,

59、再次进入横结肠吸气。为了使检查部位的视野达到最好,改变 体位在横结肠至降结肠的检查中尤为重要。通过翻转体位,使处于上部的肠腔 充满气体,而本来位于上部肠腔内的肠液和残渣流向下部肠腔,需要检查的部 位肠腔得到充能分伸展, 视野越好,漏诊的可能性就越小。变化体位的原则是 观察右侧结肠时采用左侧卧位, 观察左侧的结肠时用右侧卧位。4、乙状结肠乙状结肠是弯曲最多,病变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所以此段的检查不到要 按照“反复”和“左顾右盼”的原则,在完成的检查后,最好要再次进入乙状结 肠,再次观察并吸取所有气体后再退镜结束检查。还有应该注意的是再次进入 乙状结肠的时候,可以采用轻微带襻的进镜方法, 这样可以可

60、以使我们观察到 更多的肠腔,降低死角的面积。因为在退镜的过程中肠腔处于完全的套叠状态 中, 对于观察皱襞后方的死角不利,而此时在完成了一遍乙状结肠的检查后, 再次的采用轻微结襻,使肠腔过度伸展, 观察到的部位发生变化,原来的死角 可能缩小, 观察到的肠腔面积明显增多。5、直肠也许有的结肠镜医师做到此处往往开始松懈, 觉得大功告成。其实不然,这一位置同样是病变的好发部位,同时又有较多盲点的部位。类似LST 等“隐蔽性”较强的病变,其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存在,必须用心去完成最后的 检查。前面提到的结肠镜插入过程是否顺利,是从直肠操作开始的, 胜负的开 始不是不是在乙状结肠、肝曲,而是从直肠就开始。运用

61、旋转配合向上调节旋 钮的方法,严格检查三个皱襞(Houston瓣)前后的粘膜。之后退镜至即将推 出肛门的位置,在运用倒镜的方法, 检查直肠肛门附近的粘膜同样重要。通过 倒镜,原来看不见病变可以通过倒镜来观察,原来观察角度不好的部位可以观 察得更加满意,原来取检不便可以变的非常轻松。况且倒镜又是那么简单, 没 有理由不做。倒镜时应该选择内镜的先端部对准视野右方的皱襞,或者轻微地调节左右 钮,使先端部向右调整角度, 30度即可,然后调节相上的旋钮至最大处, 轻 轻向内推送镜身即可完成倒镜, 视野中出现黑色镜身及其周围的肛门齿状线, 然后通过旋转可以观察肛门口附近一周,必要时通过推送和退镜的方法,

62、观察 更多的部位,有时还可以通过调节左右钮来接近肛门口和齿状线周围的病灶。 结束检查时只需要放松所有旋钮, 让其自然复位后退镜即可,完成了直肠的检 查,再次进镜至乙状结肠观察,吸气后,退出肛门,完成全部结肠镜的检查工 作。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即使进行了一次完美的结肠镜检查,也不可能看到 100 的结肠粘膜,一般在80%90%,所以如果在发现息肉或其他病变后,短期 内复查,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两次检查相加才可能完成几乎 100的结肠粘膜 检查。发现病灶后的检查方法1、病灶观察前的准备 发现病灶后首先必须去除病灶表面的粘液和残便,在冲洗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项:a、最好使用温水来取代冷水进行冲洗。因为采

63、用温水可以防止由于冷 水冲洗引起的刺激,造成肠壁痉挛,使以后的检查变得困难。B、在温水中加 入去泡剂可以防止和去除气泡c、有条件最好是加入去蛋白酶制剂,如糜蛋白 酶等,可以有效去除病灶表面的粘液,使以后的染色效果更好。d、冲洗病灶 时要注意千万不要直接对着病灶处冲洗,因为这样容易造成病灶处出血,最好 的冲洗方法是对准病灶近侧的边缘用流水进行冲洗。e、冲洗时要注意冲洗水 压的控制,不能压力太大,不要急于求成。 为了能够取得最佳的观察效果,多 吃冲洗在所难免,需要耐心地去做,稍一疏忽,病灶处的出血会使您的工作感 到有缺陷,得不到良好的观察,摄不到满意的照片。2、病灶的普通观察法染色前的观察通常有远

64、、中、近之分。不同距离和角度的观察主要是对于 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方面进行观察。观察病灶时需要养成习惯习惯观察的 任务有以下几点:a、病灶的范围、边界;b、病灶处有无充血;c、病灶中央 有无凹陷和隆起;d、病灶周围有无白斑形成。初步了解病灶的一些基本特 征,还可以通过变换空气量来了解病灶的软硬程度,周围有无皱襞牵连,从而 判断病灶的侵犯深度。通过以上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变位于何处?肉眼 的分型是什么?病灶的性质是什么?侵犯深度如何?有报道近距离的观察血管 模样,对于病灶的范围、性质也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 就可以借助染色来完成了。3、病灶的染色观察现在最新的电子结肠镜只要充分地去除表面的粘液,大多数腺管开口的分型还 是可以通过普通内镜观察进行判断,如果依靠喷洒色素进行染色,那么可以了 解病灶的范围,以及更好地观察腺管开口的构造、有无凹陷、病灶的形状等, 弥补不染色时的缺陷。4、病灶的放大观察放大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后使用放大,近距离的观察病灶表面的腺管开口分 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