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实验室检查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248003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53.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尿液的实验室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尿液的实验室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尿液的实验室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尿液的实验室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液的实验室检查(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尿液的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的目的:对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实践证实尿液检查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脏及尿路的感染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尿液检查项目1.尿液理化性质的检查 尿量、气味、颜色、浊度、尿比重、尿渗量2.尿液干化学分析(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酮体,尿糖,PH,VitC等,一般包括11项检测3.尿镜检(尿沉渣)4.尿液湿化学检查:24h尿蛋白定量,MALB,2-MG,a1-MG ,UA,Crea,BUN等 尿液的理化分析 1.尿量:正常成人尿量1200-1500ml/24h, 尿量正常生理波动范围600-2000ml/24h, 尿量低于500ml/2

2、4h为少尿,低于100ml/24h 为无尿,尿量2000ml为多尿 尿液的理化分析 2.气味 正常新鲜尿液有微弱的芳香味,陈旧性尿放置时间过长的尿有氨味。一种遗传病苯丙酮酸尿症,尿液有鼠臭味或霉味。 尿液的理化分析 尿液的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尿液的颜色可受到饮食、喝水或药物的影响。 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 深黄色尿多见于尿液的胆色素增加。 血尿:尿液颜色呈淡粉色或洗肉水样。 尿液的理化分析 尿液的浊度:正常尿液呈透明。 尿液混浊:见于尿液中有结晶,尤其是尿酸盐结晶,沉淀后尿液混浊。尿液中有大量白细胞时尿液常成白色混浊。乳糜尿呈白色不透明。血尿呈红色不透明。 尿液的理化分析 尿比重和尿渗

3、量:尿比重是指同等体积的液体尿液与蒸馏水重量之比值。尿比重可通过尿试纸条检测。还可通过尿比密计和折射计检测。尿试条的检测原理是尿液的电解质多聚体随尿的PH的高低释放出H离子,H与酸碱指示剂结合颜色发生改变,越深比重越高,尿比重高低反映了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 尿液的理化分析 尿渗量(尿渗透压)尿渗量主要反映尿中物质的微粒子数。与粒子的大小和电荷无关。两种表示:1)1kg水中所含的最终电离后粒子摩尔数-1Osm/Kg.H2O. 2)1L水中所含有的最终电离后粒子摩尔数-1Osm/L。尿液渗透压需要特殊仪器检测。它更能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尿液的理化分析 尿蛋白,尿糖阳性对尿比重的影响以及简单快速

4、 的校正方法。尿蛋白和尿糖阳性时常常使尿比重增加而与实际尿比重产生偏差。 纠正的方法:尿糖增加1g,尿比重应-0.004,尿蛋白增加1g,尿比重应-0.003如果一个病人测得的尿比重是1.034,他的尿糖是2克尿蛋白是3+(3g/L),他的实际尿比重应该是1.017 尿液的理化分析1.尿比密与尿渗量的对应关系 尿比密:1.0011.035 尿渗量:50 1000mOsm/Kg.H2O当尿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增加时尿比重升高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测尿渗量。2.参考值: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尿比重1.015-1.025,尿比重的波动范围:成人1.003-1.035至少1次1.023,一次

5、1.003, 新生儿1.002-1.004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 通常尿常规是指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优点是简单快速但受到方法学的限制只能定性或半定量,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 目前尿常规检测项目有PH,蛋白,隐血,比重,葡萄糖,酮体,尿胆原,硝酸盐,白细胞,胆红素,VitC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 PH:干化学法尿PH测定原理是酸碱指示法,通过两种酸碱指示剂,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粉蓝(PH6.0-7.6)。 正常参考范围5-8 影响尿PH因素。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细菌分解尿素产氨。尿PH升高 。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 尿PH:因为肾脏参与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因此尿PH反映了肾脏对PH的调节

6、能力。 调节机制:1)远曲小管H-Na交换 2)远曲小管分泌NH3,NH3与H结合形成NH4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 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尿液PH而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尿液PH。 肾小管性酸中毒,由于肾小管分泌H的功能障碍,而使尿液PH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 尿蛋白:正常参考范围150mg/24h ,100mg/1L 正常尿液中尿蛋白的来源:少量血浆白蛋白,少量低分子球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T-H糖蛋白占尿蛋白总量的1/3。 血浆中低分子量蛋白50000-60000的蛋白质,可以自由从肾小球滤过,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蛋白产生原因 剧烈运动,脱水,或发热引起肾脏缺

7、血可导致尿蛋白阳性。 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也可出现蛋白尿。 肾小管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的阈值下降可出现尿蛋白。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 试纸条测定尿蛋白的方法:PH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PH指示剂是四溴酚蓝. 即不同量的蛋白可通过改变PH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而定量蛋白。 此方法是半定量的,且指示剂对白蛋白最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对小分子的蛋白和本周蛋白不敏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大量游离轻链,但尿试条显示阴性。 临床怀疑尿中有小分子蛋白时,检测尿试条同时要用酸沉淀法来确定有无蛋白。 当尿液PH9均可导致超出尿试条的指示剂所在的缓冲范围而出现假阴性。 肾小球性蛋白尿常是大分子量蛋白质丢

8、失,一般1.5g/24h, 肾小管性蛋白尿常是小分子量蛋白,一般150mg/24h 或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即称为蛋白尿。也就是尿蛋白超过了尿试条的检测线。 磺基水杨酸与清蛋白,球蛋白,糖蛋白及本周蛋白均能反应,敏感度达0.05g/L,被NCCLS*作为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并推荐为尿蛋白的确证试验。*NCCLS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蛋白质检查 肾小球性蛋白尿:1.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分子量4-9万的白蛋白,9万的蛋白极少,尿试条半定量多为+-+.当尿蛋白量3.5g/24h称为肾病性蛋白尿,例如肾病综合征。2.非选择性蛋白尿 :反映肾小

9、球毛细血管严重损伤。以大中分子量的蛋白为主,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24h之间。多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慢性肾炎,膜性或膜性增生性肾炎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非选择性尿蛋白预示预后差。 肾小管性尿蛋白肾小管受到感染或中毒,使近曲小管对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量蛋白的重吸收能力减低,称肾小管性蛋白尿。一般2g/24h,半定量+-+。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病变,肾盂肾炎,中毒性肾间质损伤如一些药物,中药,金属中毒。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蛋白质检查 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到损伤。 溢出性蛋白尿:小分子量的蛋白如游离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等经肾小

10、球滤过后,尿中含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尿蛋白定性为+-+ 组织性蛋白尿:肾脏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蛋白质。如髓袢和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特异性蛋白T-H 蛋白。受到药物等刺激分泌。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 尿试条同时还可以检查的项目:1)尿糖,应结合临床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尿糖。生理性尿糖见于大量食糖饮食过度,应激状态,妊娠。病理性尿糖见于糖尿病。2)酮体3)隐血4)胆红素,5)尿胆原6)亚硝酸盐7)白细胞酯酶8)VitC等。要强调的是尿液放置时间过长或见光时间过长可引起胆红素分解而检查结果假阴性,尿液中大量VitC可使尿糖,隐血,胆红素,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检查结果呈假阴性。

11、 尿液的湿化学分析 尿蛋白定量:方法很多1.比浊法SSA法最普遍。2.比色法如考马斯亮蓝等,缩二脲法是最经典的蛋白定量方法。要强调的是反应受某些药物如氨基糖甙类药物影响,使缩二脲与铜络合产物的颜色改变而使检测结果过高或过低。因此尽可能停药两天后留取24小时尿。本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的方法是连苯三酚红与钼酸结合形成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结合成紫蓝色复合物,在598nm处吸光度变化。 尿液的湿化学分析 微量白蛋白:当白蛋白的排泄量为30-300mg/24h. 反映微小血管损伤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一般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的标志。 C3: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改变,尿中C3

12、增加。正常情况下C3不易从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沉积C3是以抗原碎片的形式排泄,尿C3可以预测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疗效。 尿a2-MG(a2巨球蛋白)临床意义同C3。尿中出现表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及受损程度。 2-微球蛋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意义同2-微球蛋白,有助于早期检测肾小管功能损伤。 尿液的湿化学分析 CYSC:胱抑素C,它的分子量小,可自由同过肾小球滤过,完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在细胞内降解,不进入管周循环,不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尿液中CYSC检测受干扰因素小。尿液中CYSC,肾小管受损。 尿NAG(N-乙酰-葡萄糖苷酶):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内的酸性

13、水解酶。是早期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指标。 尿沉渣镜检 尿液离心400g 5分钟,弃上清,留200ul. 检测RBC,WBC,管型,结晶,上皮细胞,伊红染色阳性表明尿液中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常见于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尿中WBC,大多数是中性粒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易于中性粒细胞混淆。尿中淋巴细胞常见于肾移植排异反应。 尿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见于肾间质炎症伴有感染和免疫反应。 集合管上皮细胞:呈立方体,柱状,核大,细胞12-20um.尿沉渣集合管上皮细胞3/HP见于肾小管损伤或坏死。 尿沉渣镜检 管型: 管型形成的条件:1)酸性尿 2)T-H蛋白 3)尿滞留 4)尿蛋白质增加 管型类型:透明管型:脱水,高温,一些疾病状态时可出现。颗粒管型: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肾衰管型:粗大管型,蜡样管型 结晶: 尿酸结晶,草酸钙结晶,磷酸盐结晶,胆红素结晶,胆固醇结晶,氨基酸结晶(亮氨酸,胱氨酸,酪氨酸)等 药物结晶。 尿液的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