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超声诊断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236151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207.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腹股沟疝超声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腹股沟疝超声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腹股沟疝超声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腹股沟疝超声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股沟疝超声诊断(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腹股沟疝超声诊断 腹股沟疝是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是各种疝中的最常见类型。腹股沟疝通常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斜疝最常见,约占腹股沟疝的9 5 %。男性患腹股沟疝多于女性,但股疝多发生于女性。一般来说,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可以明确诊断。但有一些病人症状不典型,另有一些其他腹股沟肿物酷似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因此需要影像学检查。超声因其实时、无创、可重复已经成为首选方法,广泛用于诊断腹股沟疝。1 9 7 5年Spangen首次报道应用超声诊断疝案例。 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是各种疝中最常见的类型。腹股沟疝有直疝和斜疝之分。直疝从直疝三角突出。斜疝是从腹股沟管突出。 1、 临床表现

2、1 )、最早的表现是腹股沟区坠胀感、伴以该区时隐时现的肿块。肿块的特点是腹压增大时肿块出现,平卧或手法还纳后肿物消失。2 )、之后腹股沟区肿块逐渐增大,有可能进入阴囊。平卧或手法还纳后肿物消失。 3 )、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腹股沟区疼痛,平卧或手法还纳,肿物不消失,则发生嵌顿。 2、体征 1 )、腹股沟区可触及肿物,早期肿物较小,在肿物处患者咳嗽可触及冲击感。 2 )、当肿物较大时,可手法还纳。 3 )、当肿物不能还纳时,该区可有压痛。 3、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一般情况无特异性表现。 2 )、B型超声波检查:腹股沟区可探及疝囊及疝内容物,伴有交通性鞘膜积液可见积液。 3 )、CT检查:腹

3、股沟区可见疝囊及疝内容物,伴有交通性鞘膜积液可见积液。 4 )、腹膜造影:对于较小的疝或隐匿性疝,腹膜造影腹股沟区可见疝囊和或疝内容物。 1、 病史中有,最早的表现是腹股沟区坠胀感、伴以该区时隐时现的肿块。肿块的特点是站立增大时肿块出现,平卧或手法还纳后肿物消失。 2、病史长的患者,腹股沟区肿块逐渐增大,有可能进入阴囊。平卧或手法还纳后肿物消失,有的不能还纳成为难复性疝。 3、如果腹股沟区疼痛伴有急腹症表现,平卧或手法还纳,肿物不消失,则发生嵌顿,尤其注意急腹症时注意询问病史及腹股沟区查体。 4、对于不能确定的腹股沟区肿物,采用B型超声波检查、CT检查、腹膜造影以明确诊断。综上所述是关于疝气的

4、诊断鉴别方法,希望对于大家认识该疾病有帮助。 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一般结合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与腹股沟直疝作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直疝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

5、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嵌顿机会:斜疝发生疝嵌的机会较多。直疝发生嵌顿的机会极少。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腹部最常见的疝是腹股沟疝。超声检查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上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腹股沟区的超声解剖结构以及如何鉴别腹股沟疝的类型 。 一、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 1、从腹腔内所见右侧腹股沟解剖腹直肌外侧缘(Rect),腹壁下动脉(直箭头),腹股沟韧带内侧(箭头)所界定的海氏三角(H)。腹股沟韧带起源于髂前上脊(S)并插入耻骨结节(T)。缩写:F,股管;Ram,耻骨上支,弯箭头所示之处为

6、腹股沟管深环的开口。 2、超声图像上腹股沟区解剖腹壁下动脉很容被超声所识别,在大多数患者可触及的耻骨结节也可以被超声所识别。腹壁下动脉位于腹直肌的外缘,并进入其深面。如下图在腹直肌外侧缘(R)矢状位图像,此处腹壁下动脉和静脉(箭头所示)刚好穿越半月线。左面为内侧。缩写:F,腹斜肌群。 腹壁下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起源部位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面,并在此跨越腹股沟韧带。这一解剖点很重要,就在其起始点的远端即是跨越髂外动脉/股动脉的腹股沟韧带。如将探头放于腹壁下动脉与耻骨结节连线上成像,可以显示构成海氏三角下缘的腹股沟韧带的内侧部分。腹股沟韧带显示致密纤维样狭窄线性结构。 如下图斜向面扫查,在腹股沟管上

7、方平行于腹股沟韧带,显示髂外动脉(A)和髂外静脉(V)与腹股沟韧带(箭头所示)的解剖关系。右侧为内侧。缩写:Pec,耻骨肌男,腹股沟区正常解剖。(A)沿腹股沟管扫查显示精索(箭头),内有多种回声,低回声血管位于腹壁下动脉(E)及髂外动脉 (A)的上方。沿动脉的短轴扫查。右边为内侧。(B)沿腹壁下动脉(E)扫查显示精索(箭头)。缩写:A,髂外动脉。 二、超声如何鉴别腹股沟疝的类型疝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疝囊颈的位置 1、直疝的疝囊颈位于海氏三角内如右图男,4 0岁,左侧腹股沟直疝。矢状位扫查。左侧为内侧。(A)屏气增加腹压之前所示的腹壁下动脉(弯箭头)和腹膜脂肪纹(直箭头)。(B)屏气增加腹压,可见直

8、疝(直箭头),变性的腹膜反折,伴有朝向探头方向的运动。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弯箭头)的内侧。注意疝(更靠近探头)在屏气增加腹压时比腹壁下动脉更表浅。 2、腹股沟斜疝的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腹股沟韧带头侧腹股沟管深环 3 0岁,男性,腹股沟斜疝进入内侧腹股沟管(H)。耻骨结节(T),腹股沟浅环的标志,此标志在检查时可以用于判断疝的程度。超声探头平行于腹股沟管,内侧腹股沟管图像。右侧为内侧 3、股疝的疝囊颈位于腹股沟韧带尾侧股静脉的内侧图 3 5岁,男性,右侧股疝(H),股静脉(V)后内侧壁变形(直箭头)。超声探头在轴位平面腹股沟韧带尾部。弯箭头所指为耻骨上支。右侧为内侧。 4、外侧腹壁疝不是严格

9、意义上的腹股沟疝,矢状面扫查可识别脐以下的腹直肌外缘。沿着腹直肌外缘扫查,可识别腹壁下动脉,它穿入腹直肌下面。就在腹壁下动脉穿入腹直肌外缘的上面,腹壁存在一薄弱处,此处易发外侧腹壁疝。外侧腹壁疝的疝囊颈位于腹直肌外侧缘与腹斜肌群(半月线)之间。 4 1岁,女,左侧外侧腹壁疝,内容物为肠(B)和腹膜外脂肪(EF),通过腹直肌(R)和腹外斜肌群(F)之间半月线向外突出。疝向上突入腹外斜肌腱膜的深层(弯箭头),这就解释了临床上隐匿性外侧腹壁疝伴平面 间分离的现象。矢状面扫查。 三、在屏气增加腹压过程中,疝内容物相对于超声探头的运动方向有助于确定疝的类型 1、外侧腹壁疝屏气增加腹压时运动方向为通过半月

10、线直接朝向探头。 2、直疝疝囊颈位于海氏三角内,在屏气增加腹压时,表现为有组织运动到腹壁下动脉的前面,方向是直接朝向探头。 3、斜疝的疝囊颈在腹股沟管深环,就在腹股沟韧带的头侧,腹壁下动脉的外侧。使探头沿着腹股沟管且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疝的运动通过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出浅环。斜疝的运动有些复杂。在深环,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疝的运动开始朝向探头。当疝内容物通过腹股沟管时,疝的运动改变方向,穿越探头所在平面。最后,在浅环,疝的运动再次朝向探头,之后在男性,疝进入阴囊。当然,不适所有的斜疝均能到达浅环,通常,斜疝在深环运动不容易被识别。 4、股疝发生于股管,这类疝比较小,使用加强屏气增加腹压时疝的运动平行于股静脉(正常情况下腹压增加时其扩张)的长轴并穿越探头所在的平面。在矢状面扫查时,疝位于股静脉的内侧,且股管扩张,股静脉内侧壁可能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