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例题分析》课件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22236117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例题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例题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例题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高考例题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例题分析》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意境意象 2.鉴赏诗歌形象 3.诗歌思想内容4.炼字5表现手法内容语言诗歌鉴赏经典题型 例题: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

2、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一思乡诗和闺怨诗。这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l内容: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l写法:或

3、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思乡怀人 二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l内容: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三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l思想内容: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l语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四咏物诗。 咏物诗

4、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五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抒发物是人非,沧桑变化。 六边塞军旅诗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七理趣诗宋代朝廷先天不足,外交上处于弱势,儒家理学逐渐发展,诗歌讲技巧,重说理。 八咏怀类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

5、,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杜甫的蜀相等等 九讽喻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三吏”“三别”。 例题:08江苏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6、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例题2:08安徽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

7、,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佳,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谰、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例题3:08全国卷(二)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

8、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第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以看出作者政治上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啼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事态冷暖的感叹。 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想象,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巨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

9、切。(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编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和新奇。 例题:08天津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例题2

10、:08全国1卷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 ”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

11、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了“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诗歌艺术手法l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l (一)表达方式: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l (二)表现手法:l渲染、烘托、映衬/反衬、虚实、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l (三)修辞手法:l

12、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互文、叠词. 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6巧用对比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7、乐景写哀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绝句二首杜甫)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

13、,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8、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王维)9、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10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11虚实相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3巧用白描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4巧用典故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5巧用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14、水向东流。16巧用借代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17巧用夸张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18巧用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9巧用反复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再如“莫,莫,莫错,错,错20巧用互文如“主人下马客在船。”21巧用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情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思”。22巧用象征如:如“红豆生南国”.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例题:08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

15、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的描写了他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的表现出燕子对书斋草堂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理解为世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清净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例题2:08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泪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