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234234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u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u实验时间:4月中旬5月中旬u实验分组:34人一组u有关要求:4月16日前提交实验设计方案,5月20日前提交实验报告。果蝇等生物有关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u现有条件:材料:八种果蝇类型:野生型(+)、黑檀体(e)、残翅(vg)、白眼(w)、黑体(b)、短(小)翅(m)、白眼小翅(wm)、小翅黑体(mb)药品用具:相关试剂、用具 遗传学实验室 实验目的及要求 1、实验目的:u掌握有代表性实验材料的选取方法;u掌握果蝇的性状遗传分析方法u了解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分离规律;u要求能独立查阅相关资料,u掌握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u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内容;u初步掌握

2、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 2、实验要求: 34人一组,每组任意选择2种类型的突变型,分析这两种突变型之间的遗传关系。要求每组做正反交,并进行预假设和适合度检验。 实验前要写好设计方案,涉及原理、实验流程、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实验过程中:1、处女蝇的选择要准确。2、麻醉深度适当;3、若F1性状混杂,暂停;4、培养基不够用,自行配制,注意配方和数量;5、安排人员值班,每人2d,早、晚各1h。钥匙不得转手。同时督促各组做好开放实验登记和清洁卫生。 果 蝇 属 节 肢 动 物 门 、 昆 虫 纲 、 双 翅 目 、 果 蝇科 、 果 蝇 属 。 一 、 果 蝇 的 生 活 史 果蝇的生活史 果 蝇 识

3、 别 :腹部背面有五条黑条纹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条纹,最后一条极宽,并延伸到腹面二、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 蝇 识 别 :无性梳 :前腿跗节上有性梳 果蝇的雌雄鉴别 个体大小腹纹5 3腹部末端尖圆性梳无有 腹片 6 4 三、果蝇的麻醉u麻醉剂:乙醚 u麻醉方法:取一麻醉瓶,瓶口与培养瓶大小相仿,取一棉花塞,在塞入瓶口的一面滴加3滴乙醚,将果蝇转入麻醉瓶内,翻转麻醉瓶使瓶口朝上,迅速将滴有适量乙醚的棉塞盖住麻醉瓶口,约1min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u再麻醉观察或计数过程中,果蝇可能苏醒,可准备一玻璃培养皿,内以胶带贴一小块棉球,滴入适量乙醚,培养皿口朝下置于一旁备用,如见果蝇

4、翻身走动可将培养皿口朝下,盖于果蝇上方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果蝇转入麻醉瓶方法 死 亡 果 蝇 的 标 志 四、果蝇的突变型 果蝇具有丰富的外表型态差异,包括眼色、眼形、翅形、翅脉横隔、刚毛形状与数目、体色等。 翅脉横隔野生型,具有横隔脉,突变型,缺横隔脉 体色 翅形残翅长翅短(小)翅 眼色白眼朱红眼墨黑眼红眼 刚 毛 形 态 果蝇常见突变型残翅野生型棒眼 小翅黑檀体白眼 果蝇突变性状及基因突变型基因符号表现特征基因所在染色体白眼棒眼 褐色眼猩红眼黑檀体黄体焦毛 黑体匙形翅残翅翻翅短(小)翅wB bwsteysnbnub2vgCym复眼白色复眼条形小眼数少复眼褐色复眼猩红色身体乌木色身体浅橙黄色

5、刚毛卷曲烧曲焦状颜色比黑檀体深翅小匙状翅退化,不能飞翅向上翻卷,纯合致死翅膀短小,不超过身体X XIIIIIIIIXXIIIIIIIIX 五 、 果 蝇 的 饲 养1、 培 养 瓶 、 灭 菌2、 培 养 基 的 配 制3、 果 蝇 继 代 培 养 果 蝇 的 饲 养1、 培 养 瓶 、 塞 子 灭 菌牛奶瓶、大中型指管 2、培养基的配制( 1) 果 蝇 培 养 基 成 份 ( 100ml)水 80ml玉 米 粉 8.5g糖 6. g琼 脂 . g丙 酸 ( 苯 甲 酸 ) 0.5ml ( 0.25g)酵 母 粉 少 许 ( 2) 配 制 方 法玉米粉糖琼脂 果蝇的转移 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

6、醉瓶: 取一新培养瓶,略为松动棉塞,放置于右手侧,取欲转移果蝇培养瓶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落于培养基表面,左手拔起棉塞以两指夹住,右手两指夹住棉塞新培养瓶棉塞,并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手掌心轻拍旧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内,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u转移果蝇时,为避免麻醉的果蝇直接掉落于培养基表面而粘着于培养基表面致死,可将培养瓶横放,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瓶壁,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正立。 注意事项u麻醉剂的使用:乙醚有毒, 挥发性强,使用时,要注意随时盖好瓶盖,防止乙醚挥发。u麻醉深度:

7、麻醉果蝇时,要防止麻醉过度,影响继代培养。u做好标记:新转移的培养瓶上需贴好标签,注明继代培养日期及实验者姓名。 实验原理 遗传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连锁与互换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长翅(雌)残翅(雄);残翅(雌)长翅(雄) 2、两对相对性状:灰残(雌)檀黑长(雄);檀黑长(雌)灰残(雄) 3、伴性遗传:红(雌)白(雄);白(雌)红(雄) 实验操作流程1、根据设计分取突变体2、果蝇饲养3、收集处女蝇。雌蝇羽化后812h不交配。亲本和F1雌蝇都必需是处女蝇。4、按组合收集雌雄蝇杂交,贴上标签(组合名称、杂交日期、小组名称)5、 67d后,幼虫出现后,放去成蝇(记日期

8、),种蝇要放干净。6、34d后,连续观察记录F1性状,并统计数字(麻醉后倒在白瓷板上进行统计)。 F1性状若不符合设计要求,终止实验。7、选出5-6对F1雌雄蝇做兄妹交。8、 67d后放飞F1代亲本(记录日期)。9、 34d后,F2代成蝇出现,连续观察统计各种性状,F3代出来后 停止记录。 实验结果与分析1、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将各代正反交的结果填入表格。2、将记录结果整理,分别做X2测验,看其是否符合遗传规律。F1代要多于30只,F2代要多于50只。记录好放飞时间(亲代和F1代)。3、对结果进行分析。 u本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还可以扩展到有关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果蝇诱变实验设计等,自行决定,但实验

9、前要写好设计方案,涉及原理、实验流程、参考文献等。 诱变实验(设计性实验)u实验条件:野生型果蝇u实验目的: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多种实验手段,使果蝇发生诱发突变,通过其遗传现象找出突变的规律和特点。 物理诱变剂的种类常见的物理诱变剂是各种射线,如X射线,r射线和中子,此外还有紫外线和射线。uX射线:波长为1000100埃的电离射线,最早的诱变射线。ur射线:一种波长更短的电离射线,波长0.11埃,60CO和137CS是目前应用最广的r射线源。u中子:不带电粒子,在加速器或核反应堆中得到能量范围极广的中子。u射线:电子或正电子射线束,由 32P和35S等放射性同位素直接发生。透过植物组织

10、能力弱,但电离密度大。当同位素溶液进入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产生诱变作用。 基本知识: 诱变机理 X射线和r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能引起物质的电离。当易受辐射敏感的部位受到射线的撞击时,发生离子化,可以引起DNA链断裂,当修复不能恢复到原状就会出现突变。如果射线击中染色体可导致断裂,修复时可造成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染色体畸变。中子不带电,但当与生物体内的原子核撞击后,使原子核变换产生r射线等能量交换,从而影响DNA和染色体的改变。 诱变方法 一般采用r圃,以60CO源为中心放置处理材料,以材料与60CO源中心距离和照射时间来控制辐射量。这种r圃对于诱变育种的应用不是十分合适的,一般设置

11、小的60CO室进行处理。可处理植株、植株的局部、处理种子或花粉。处理花粉的优点是产生突变不至于形成嵌合体,但花粉的存活时间短暂不易进行处理。但花粉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玉米新鲜花粉可在常温下储存在液体石蜡油中2.5h,对花粉活力没有影响。 化学诱变剂种类 早在1948年,Gustafsson等曾用芥子气处理大麦获得突变体。1967年Nilan用硫酸二乙酯处理大麦种子育成了矮秆、高产品种Luther。此后化学诱变剂的应用逐渐发展起来。目前较公认的最有效和应用较多的是烷化剂和叠氮化物两类。烷化剂中仍以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和乙烯亚胺(EI)等类型的化合物应用较多,叠氮化合物则以叠

12、氮化钠(NaN 3 )研究和应用较多。 化学诱变剂诱变机理u烷化剂 指具有烷化功能的化合物,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该烷基转移到一个电子密度较高的分子上,可置换碱基中的氧原子,碱基被烷化后,DNA在复制时会导致配对错误,产生突变。u叠氮化钠 一种动植物的呼吸抑制剂,可使复制中的DNA的碱基发生替换,从而导致突变体的发生,是目前诱变率高而安全的一种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法 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种子较为普遍,其方法是直接把种子浸泡在含有化学试剂的溶液中,可以诱发各类体细胞突变。一般来说,玉米种子的处理效果较差,因为成熟的玉米籽粒胚中具有分开的、已定型的雄花和雌穗原基细胞,并且在突变发生过程中容

13、易产生细胞间的竞争,使突变细胞受到抑制或消亡,被排斥在生殖过程之外。 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法 用含有化学药剂的石蜡油处理玉米花粉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方法。以EMS为例,具体的处理方法步骤如下:用EMS与轻质石蜡油混合,制备成浓度为0.1-0.2%EMS处理液;在适当的时间,收集玉米新鲜花粉,在一个带盖的瓶中,把花粉与EMS处理液混合;最后用一把小号毛刷,把被处理花粉涂到选好的雌穗花丝上。 化学诱变剂的特点有:u诱发突变率较高,而染色体畸变较少,并且诱变范围广。u对处理材料损伤轻,有的化学诱变剂只限于DNA的某些特定部位发生变异。u大部分有效的化学诱变剂较物理诱变剂的生物损伤大,容易引起生活力和可育性下降。 诱 变 育 种 的 一 般 步 骤u处理材料的选择u诱变剂量的选择用60CO-r射线辐照自交系时,剂量为135-190Gy,辐照杂交种时,剂量为200-320Gy为宜。 UV处理?分钟在EMS化学诱变处理45分钟的条件下,以12103浓度为宜。叠氮化钠10g/ml ?uM1、M2、M3突变性状与选择 生科0801-02班 遗传设计性实验值日安排课外开放时间: 每天早上6:307:30 下午18:3019:30值日生姓名 电话 值班时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