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课件.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2196215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8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一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一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一 篇 食 品 安 全 性 评 价 原 理 基 础基 础 毒 理 学第 一 章 毒 理 学 基 本 概 念 第 一 节 定 义 和 术 语l一、毒物、毒性和毒作用l(一)毒物l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toxicant)。 ( 二 ) 毒 性 ( toxicity)l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包括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改变遗传密码或引发癌症的能力。l剂量是衡量毒物毒性的指标。 毒 性 的 影 响 因 素 :l接触途径:同一种外源化学物经不同途径与机体接触时,其吸收系数(入血量与接触

2、量之比)和吸收速率是不同的。l接触期限:体内试验通常按给动物染毒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毒 性 的 影 响 因 素 :l接触频率:外源化学物接触的时间间隔若短于其生物半减期(t1/2)时,则容易累积至一个高水平,而引起中毒;反之,长于t1/2时,就不易引起中毒。但高剂量接触时除外。 毒 性 的 影 响 因 素 :l结构:功能团,基团的电荷性,光学异构现象;l理化性质:溶解度,解离度,pH,旋光度,表面张力等。 ( 三 ) 毒 性 作 用 及 分 类l毒性作用:是指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l(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l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接触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性作

3、用称为速发性毒作用。l在一次或多次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性作用称为迟发性毒作用。 ( 三 ) 毒 性 作 用 及 分 类l(2)局部或全身作用l局部毒性作用: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l全身毒性作用: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 三 ) 毒 性 作 用 及 分 类l(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l可逆作用: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l不可逆作用:在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其毒性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加深。 ( 三 ) 毒 性 作 用 及 分 类l(4)对形态或功能的影响l对形态的作用:使机体组

4、织形态发生的肉眼或显微镜下可见的病理变化。l对功能性的作用:通常是指外源化学物引起靶器官功能的可逆性变化。 ( 三 ) 毒 性 作 用 及 分 类l(5)过敏反应,也称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高 敏 感 性 与 高 耐 受 性l少数个体对某种外源化学物具有高反应性,即机体接触一次小剂量的该化学物即可产生毒性作用,这部分人群称为易感人群。l而少数个体对某种外源化学物特别不敏感,能够耐受远远高于大多数个体所能耐受的剂量,称为高耐受性。 高 敏 感 性 与 过 敏 反 应l 相 同 点 :小剂量即可产生毒性作用。l 区 别 :是否需要预先接触? 是否为抗原抗

5、体反应? ( 三 ) 毒 性 作 用 及 分 类l(6)特异体质反应: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个体对某些外源化学物表现出的异常反应性。 二 、 损 害 作 用 与 非 损 害 作 用l损害作用的特点: (1)机体的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影响,寿命亦将缩短。 (2)机体功能容量或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降低。 (3)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 (4)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三 、 毒 效 应 谱l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毒效应的性质与强度的变化构成了化学物的毒效应谱。l反映毒作用终点的观察指标: 特异指标 死亡指标 四 、 靶 器 官l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可以直接发挥毒作

6、用的器官或组织称为其靶器官。l 注意: 靶器官中毒物的浓度未必是体内最高。 靶器官与效应器官可相同,也可不同。 五 、 生 物 学 标 志l生物学标志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 1.接 触 生 物 学 标 志l 接 触生物学标志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反应产物的量。l作用:提供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2.效 应 生 物 学 标 志l 效 应生物学标志指机体中可以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效应、结构或功能改变效应及疾病效应三类生物学标志。l作用: 确定剂量-反应关系

7、; 有助于将高剂量接触下获得的动物试验资料外推人群低剂量接触的危险度。 3. 易 感 性 生 物 学 标 志l 易 感 性生物学标志是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l作用: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第 二 节 剂 量 、 剂 量 -反 应 关 系l一、剂量l剂量是指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毒物的数量。单位:mg/kg体重,或mg/m3空气,mg/L水。涉及剂量的概念时,应说明损害作用的性质和程度。说明某种毒物的剂量时,须说明给予的途径。 二 、 量 反 应 与 质 反 应l 反 应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l量反应: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

8、的差别,可用某种测量数值表示。l质反应:属于计数资料。无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数值表示,只能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 三 、 剂 量 -量 反 应 关 系 和 剂 量 -质反 应 关 系l剂量-量反应关系: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l剂量-质反应关系: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 量 -反 应 关 系 :l它反映了毒性效应和接触特征这两个毒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l它是评价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和确定安全接触水平的基本依据,是现代毒理学中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和应用最广泛的原理。 四 、 剂 量 -反 应 曲

9、线l(1)直线型 剂量/(mg/kg)反应强度 ( 2) 抛 物 线 型 剂量/(mg/kg)死亡有害致死缺乏症安全中毒致死 ( 3) “ 全 或 无 ” 反 应 曲 线 剂量/(mg/kg)致畸率/% 50100 ( 4) S形 曲 线l 对称S形曲线 剂量/(mg/kg)死亡率/% ( 4) S形 曲 线非对称S形曲线 剂量/(mg/kg)死亡率/% 50 S形 曲 线 向 直 线 的 转 换 : 剂量/(mg/kg)剂量/(mg/kg)死亡率(概率单位)B A34567死亡率/% 50 第 三 节 表 示 毒 性 的 常 用 指 标一、致死剂量(1)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能引起一

10、群机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群机体50%死亡所需要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半 数 致 死 剂 量 ( LD50)l表示LD50时,须注明试验动物的种类、接触途径,以及95%的可信区间。当毒性存在性别差异时,还应说明相应性别试验动物的LD50 。l例如,西维因的LD50为363mg/kg体重(小鼠,经口),95%的可信区间为294432mg/kg体重。 l(3)最小致死量(LD01):指在一群机体中仅引起个别死亡的最低剂量。l(4)最大耐受量(LD0):指在一群机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二 、 阈 剂 量 ( threshold dose)l也称最小有

11、作用剂量,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并使某项灵敏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l包括急性阈剂量(Limac)和慢性阈剂量(Limch)。 三 、 最 大 无 作 用 剂 量l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现有认识水平,用最为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l也称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 ADI(mg/kg人体重) = NOAEL(mg/kg动物体重) 安全系数

12、四 、 毒 作 用 带l急性毒作用带(acuto-toxic effect zone)l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ac = LD50LimacZch = LimacLimch 第 四 节 安 全 限 值l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是对各种环境介质(空气、土壤、水、食品等)中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有害因素规定的限量要求。它是国家颁布的卫生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 每 日 允 许 摄 入 量 ( ADI)l指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人体内的特定外源化学物的总量。l在此剂量下,终生每日摄入该外源化学物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可测量出的健康危害。 二 、 最 高

13、容 许 浓 度 ( MAC)l在劳动环境中,MAC是指车间内工人工作地点的空气中某种外源化学物不可超越的浓度。在此浓度下,工人长期从事生产劳动,不致引起任何急性或慢性的职业危害。l在生活环境中,MAC是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介质中有毒物质浓度的限量标准。接触人群中最敏感的个体即刻暴露或终生接触该水平的外源化学物,不会对其本人或后代产生有害影响。 第 一 章 概 念 小 结 :l毒物、毒性和毒作用;l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l毒效应谱;l靶器官; l生物学标志a.致死剂量;b.阈剂量;c. 最 大 无 作 用剂 量 ;d.毒作用带;l剂量l 剂 量 -反 应 关系l剂量-反应关系曲线 ADI MA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