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22182795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儿科临床浅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儿科临床浅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儿科临床浅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临床浅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临床浅解(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中医儿科临床浅解小儿感冒 小儿“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季节最常见。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外感性疾病,病在肌表,属于表证。 由于小儿腠理(“腠”音cou,腠理即皮肤纹理)不密,抵抗力 低,如遇气候骤然变化,寒暖失常,稍不注意,就会为外邪 所乘,发生感冒。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 风寒感冒的主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喷嚏, 流涕,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风热感冒的主证:发热,头痛,喷嚏,流涕,鼻塞,有汗, 脉浮数,唇红,舌苔薄白。风寒、风热的区别如下: 风寒:无汗,头痛,周身痛,恶寒,口不甚渴,小便清长, 手足指末梢微冷,脉浮

2、紧。风热:有汗,只头痛,周身不痛,恶风,口渴喜饮,小便短 黄,手背发热,掌心有微汗,脉浮数。凡是感冒,都要出现发热,喷嚏,流涕,鼻塞等症,而重点 是发热。同样是表热,但由于偏寒偏热的不同,抽以有不同 的现象,根据不同的现象来分为寒热,是辨证的重要环节。 寒热既清,还应进一步考虑有无其他原因,以及有无其他兼 证。总之,感冒不外风寒、风热两大类,而由于因时,因地,因 人的不同,病情也有差异。如风寒感冒,多见于冬季,风热 感冒四时皆有,而多见于秋末春初;南方多风热,北方多风 寒;小儿感冒,风热多于风寒,而体弱的小儿更容易经常感 冒。所以,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体质,在临床 辩证时,亦应分别。

3、寒和热可以同时出现。但有所偏胜,有的寒多于热,有的热 多于寒,同时,寒热也可以互相转化。小儿感冒热多于寒, 或寒从热化,表现为容易见汗,或者是见汗而热不解,形成 寒热夹杂之证。有的小儿,经常消化不良,又容易感冒,这类小儿,不当是 表证,还兼有里证,也就是小儿常见的夹食感冒。所以,小儿感冒,除风寒风热而外,以寒热夹杂和夹食感冒 较为多见。治法述要 表证应用解表法,主要是汗法,即是通过发汗,使表邪由汗 而解。以感冒而论,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为治;风寒感冒 以辛温发表为治。这是一和习用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小儿感冒,并不 局限一个汗法,而在汗法的应用上也需要慎重。 小儿“易虚易实”,无论是风寒感

4、冒,或者是风热感冒,发汗 都不宜太过,过于发汗,容易津液受伤,反而引起其他变化。 小儿一般多里热,一经感冒,容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 形成寒热夹杂之证。单独用辛凉,往往汗出不透;单独用辛 热,又往往寒出而热不解。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辛温辛凉并 用,自能风寒、风热两解。根据情况,如寒邪重,辛温应重于辛凉,如热邪重,辛凉应 重于辛温,应随其偏胜而选方用药。单独使用解表药,往往一出汗,热就退,但汗后又会发热。 所以,在使用解表药的同时,一定要佐以清热药。如有消化 不良,则助以消导药。如体质素虚不宜过于发表,则应用和 解法。因此,治疗小儿感冒,在使用汗法的基础上,还应根 据实际情况配合清法,消法或和法

5、。例方选介一、风寒感冒治法:驱寒解表,祛风散热。 例方:荆防葱豉汤(习用方):荆芥二钱 防风二钱 苏叶二 钱 羌活一钱 芷一钱 淡豆豉二钱 薄荷一钱 黄芩二钱 淡 竹叶二钱 葱白二节。本方是以辛温为主的一个方剂,着重于外感风寒。荆芥,防 风,羌活,苏叶,白芷,葱白都是辛温的药物,有解表,发 汗,祛散风寒的作用,但比麻黄,桂枝较为平和,对小儿发 汗不宜过猛比较适宜。薄荷是辛凉药,能驱风,散热;淡豆 豉,辛甘微苦,能解表除烦;淡竹叶,辛淡,甘寒,能清热、 除烦、兼行肌表;黄芩是苦寒药,有清肺的作用。这是辛温 辛凉并用,佐以苦寒,而辛温重于辛凉的一个处方,风寒感 冒,或寒热夹杂而寒多于热的外感,都可

6、选用。二、风热感冒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解表。 例方:银翘散加减(习用方):金银花二钱 连翘二钱 荆芥 二钱 防风二钱 薄荷一钱 牛蒡子二钱 淡豆豉二钱 黄芩二 钱 大青叶二钱 淡竹叶二钱。 本方是以辛凉解表为主的一个方剂,着重于外感风热。薄荷, 淡豆豉,牛蒡子,都是辛凉解表的药物。风热感冒,主要是 偏于热,但风邪不解,则表邪不去,佐以辛温的荆芥,防风, 以及苦寒的大青叶,黄芩,辛淡、甘寒的淡竹叶,则解表、 清热的作用较强。这同样是辛温辛凉并用,而辛凉重于辛温, 并着重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与苦寒药的配合。适用于偏 于风热的外感。如热为寒闭,寒从热化,汗出而热不解的热 重于寒的感冒,也可以选用。

7、 以上是治疗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常用方剂。由于小儿合并症多,根据不同的兼证,在应用时也有所加减: 咽部红肿加板蓝根三钱 锦灯笼二钱。如伴有消化不良的夹食感冒,加可壳二钱 焦三仙(焦神曲、 焦麦芽、焦山楂)各二钱。如表里俱热,伴有噁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发热不退、 口渴喜饮等胃肠症状比较明显者,应表里双解。方用藿香散 加减:藿香二钱 紫苏二钱 葛根二钱 黄芩二钱 连翘二钱 焦三仙 各二钱 淡竹叶二钱,无汗、恶寒加葱白二节、生姜二片。 有汗、口渴,加生石膏四钱,知母二钱。头痛较甚,加羌活 二钱、白芷二钱。咽部疼痛,加板蓝根三钱、大青叶三钱。三、流行性感冒治法: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小儿感冒,除上述

8、情况而外,如遇气候骤然变化,发病急骤, 相互感染。证见:高热,寒战,头痛较剧,周身痠痛,咽部 红肿疼痛,疲倦,口渴,脉浮数,舌苔微黄,是为流行性感 冒。例方:金银花三钱 菊花三钱 薄荷一钱 荆芥二钱 羌活二钱 黄芩二钱 连翘三钱 山栀子二钱 板蓝根三钱 蒲公英三钱 甘草二钱。口渴、多汗,加生石膏三钱、知母二钱,去荆芥。 惊掣不安,加钩藤二钱、蝉蜕一钱。简易选方一、一般风寒感冒简易方:葱白三节,生姜三片,红糖适量, 水煎服,一日服三次。二、预防感冒简易方:葱头、白菜头、芫荽适量,水煎服, 一日服二次。三、预防流感简易方:野菊花三钱,贯众二钱,芦根四钱, 水煎服,一日服二次。成药选介一、冲和丸(六

9、科准绳九味羌活汤加减方):成药为蜜丸, 每丸重二钱,每服二丸,一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小儿减 半。二、都良丸(景岳全书都良丸):成药为蜜丸,每丸重三 钱,每服一丸,一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小儿减半。以上两种丸药,适用于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骨节 痠痛等风寒感冒证。三、桑菊感冒片(温病条辨桑菊饮方):成药为片剂,每 服四片,一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小儿减半。四、银翘解毒片(温病条辨银翘散方):成药为片剂,每 服四片,一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小儿减半。以上两种片剂,适用于发烧,头痛,鼻塞,咽喉肿痛等风热 感冒证。成药剂型除片剂外,也有丸剂,作用都一样。无论是片剂或 丸剂,小儿服用时,最好先用

10、开水化开,不要吞服,以免呛 八气管。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 之一。咳嗽系由于病邪剌激气管而出现的一种证候。如外感 风寒或者风热,内热或者形体许多弱,皆能使气管受到剌激 而引起咳嗽。所以,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但与其他脏 腑都有关系。也就是说,由于其他脏腑的多种因素都能影响 到肺气而发生咳嗽。小儿腠理不密,容易感冒,表邪侵入,首先犯肺。因而,在 冬春气候多变的季节,最容易引起咳嗽。小儿如消化不良,以致脾为湿困,容易生痰,痰湿内蕴,则 肺气不宣而发生咳嗽。至于形体虚弱,久咳伤津,必致虚火上泛而肾气亏损,肾气 不纳,则肺气更虚而咳嗽加剧。这是属于内伤。 咳嗽

11、的情况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在类。 治法述要关于小儿咳嗽的治疗,基本上不外三法,即“风则散之”,“盛 则下之”,“久则补之”。也就是:有发汗者,有下泻者,有清 补者。一般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咳嗽,主要都属于表证,在治疗上, 应宣发肺气,疏通腠理,使病邪外达,风从表散,可以用解 表法;如果没有汗,也可以发汗,使寒从汗解。也即是“风则 散之”之意。小儿多肠胃病,如食积化热、腹胀食减、痰湿阻滞,咳即作 呕作吐。又“五更嗽多者为胃中有食积”。“上半日咳者此属胃 中有火”(丹溪治法心要)这类咳嗽,属于肺胃不和,积热 内盛。如兼有大便干燥,可用下法,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当食积不消或胃火太盛,

12、往往一经泻下而热去咳止。也即是 “盛则下之”之意。而泻下之意不单是通大便,清热、泻火、 利小便,使邪从下达,都为泻下,如用泻白散、导赤散、葶 苈大枣泻肺汤等,都属于盛则下之。 致于久咳不止,虚热上泛,口燥咽干,出现潮热,“午后咳多 者属阴虚”(丹溪治法心要),则宜养阴清肺。如咳嗽气短, 食减腹泻,则宜补脾益气。也即是“久则补之”之意。 小儿抵抗力低,容易感冒,更容易引起咳嗽,所以表证多。 而小儿“阳常有于”,生长发育旺盛,所以又是热证多,实证 多。但是多和少,只是相对的,阴阳也是如此,“阳常有于, 则阴常不足”,因此,解表不宜过于发散,泻热要注意存阴。 有可下之证,也只宜轻下,而不要重下。咳嗽

13、有久暂之分,新咳多为外感,久咳多为内伤。外感咳嗽 着重解表,但应佐以清热,风热与外邪方能民时清除。内伤 咳嗽着重于补,但如有浮热,也应佐以清解。小儿肺气不宣,容易引起脾胃郁热,湿热生痰,又影响肺气, 湿重脾必困,热重胃必伤。因此必须肺胃兼顾,还要照顾到 脾,除清热而外,还须除湿豁痰。如系久咳不愈,更应注意到脾。因为久咳不止,肺气必虚, 肺主气,肺虚会导致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又会影响到脾的 运化,脾虚而痰湿阻滞,又反过来影响到 肺的肃降,因此, 肺与脾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较为密切的。除肺脾而外,还可以出现肺虚及肾而形成肺肾两虚;肺虚肝 逆而形成肝火灼肺,逆传心包而形成心火伤肺。又如肺与大 肠相表里,

14、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虚也会使传导和排泄失调。 因此,凡是表现以咳嗽为主证的疾病,必须注意到其他的兼 试一下,从而考虑到肺和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才能不会顾 此失彼。而在治疗方法上,仍然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而 泻不单纯是泻肺,如有心火则泻心火,如有肝热则泻肝热, 如有肠热则泻肠热。补也是这样,不是单纯地补肺,而是脾 虚则补脾,肾虚则补肾。当然,咳嗽毕竟是以肺为主体,无 论是泻或者是补,应当是有主有从,主次兼顾。总的来说, 不外解表,泻下,清补三法,而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清燥、除湿、降火、 抶脾、补肾、泻大肠、利水道,都必须加以配合,才能收到 较好的效果。例

15、方选介一、风寒咳嗽 主证:咳嗽,发热,畏寒,头痛,有汗或无汗,喷嚏,鼻塞, 痰清,脉浮紧或缓。治法:散寒解表,化痰止咳。 例方:杏苏散加减(习用方):苦杏仁二钱 紫苏二钱 桔梗 二钱 炒枳壳二钱 前胡二钱 荆芥穗二钱 薄荷一钱 黄芩二 钱 甘草一钱。冬季无汗加炙麻黄一钱。热盛加知母二钱, 淡竹叶二钱。痰多加橘红二钱,瓜蒌二钱。二、风热咳嗽 主证:咳嗽,微热或发热,有汗,咽干,痰黄稠,脉数,舌 苔薄白或黄。治法:袪风清热,止咳化痰。 例方:桔甘汤加味(习用方):桔梗 荆芥穗 苦杏仁 瓜蒌 黄 芩 连翘各二钱 甘草 薄荷各一钱。咽部红肿加大力子二钱, 大青叶三钱。气粗、口渴加生石膏四钱,知母二钱。

16、鼻衄加 丹皮二钱,焦山枙二钱。痰多加枳壳二钱,莱菔子二钱。咳 甚作呕加枇杷叶三钱,竹茹二钱。大便干燥加熟大黄一钱。三、食积咳嗽 主证:咳嗽,作呕,口臭,痰稠,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脉 数,舌苔黄腻。治法:消食导滞,清肺和胃。例方:桔梗 枳壳 苦杏仁 瓜蒌 焦三仙 黄芩 陈皮各二钱 甘草一钱。腹胀痞满加厚朴二钱,青皮二钱。口渴喜饮加天 花粉二钱,石斛二钱。发热较甚加知母二钱,生石膏四钱。 烦燥、津少加葛根二钱,麦冬二钱。大便干燥加熟大黄二钱。 小便短黄加车前草二钱,滑石粉三钱。潮热、汗多加地骨皮 三钱,桑白皮三钱。四、暑湿咳嗽主证:伤暑,咳嗽,倦怠,汗多,低热,脉沉缓,舌苔白腻。 治法:清暑袪湿,

17、止咳化痰。例方:清肺汤加减(习用方):苦杏仁 冬瓜仁 桑叶 茯苓 桔 梗 橘红 鲜荷叶各二钱 甘草一钱。连翘三钱。气短,虚烦 加沙参三钱,麦冬二钱,五味子一钱。咳甚,痰多加川贝母 二钱,知母二钱。腹胀,胸闷加厚朴花二钱,大腹皮二钱。 小便短黄加木通一钱,滑石粉三钱。五、肺虚咳嗽主证: 经常咳嗽,痰清,低热,不耐风寒,脉细数,舌苔 薄白。治法:养阴清肺,润肺化痰。 例方:紫菀汤加减(习用方):炙紫菀 冬花 沙参 麦冬 知 母 茯苓 地骨皮各三钱 川贝母二钱 甘草一钱。气虚多汗加 黄芪三钱,五味子二钱。口渴加天花粉三钱,石斛三钱。纳 差加生稻芽三钱,山楂肉二钱。咳痰不爽加桔梗二钱。六、肺燥久咳 主

18、证:咳嗽,低热,胸闷,痰清,痰中带血,或常鼻衄,脉 浮细,舌红少苔。治法:清燥润肺,滋阴降火。 例方:清肺汤加减(习用方):茯苓 苦杏仁 桑白皮 地骨皮 各三钱 鲜生地五钱 渐贝母 焦山枙 炒知母 天冬 麦冬各 二钱 甘草一钱。潮热不退加嫩青蒿三钱,炙鳖甲三钱。血 出不止加生地榆三钱,侧柏叶三钱。两肋作痛加青皮三钱, 郁金二钱。七、脾虚久咳 主证:久咳,痰多,纳差,腹胀满,面黄肌瘦,大便溏,唇 白,脉沉缓,舌苔薄。治法:补脾益肺,止咳化痰。 例方:百合汤加减(习用方):百合 炙紫菀 党参 白术 茯 苓 冬花各三钱,法半夏 陈皮 五味子 炙甘草各二钱。怕冷 恶风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气短、多汗加

19、黄芪三钱,浮小 麦三钱。腹胀不消加大腹皮三钱,枳壳二钱。八、肾虚久咳 主证:咳嗽不爽,腰背痠痛,小便频数,潮热,津少,脉沉 细,舌质淡,少苔。治法:滋阴纳肾,润肺止咳。 例方:地黄汤加减(习用方):生地黄 山药 茯苓 山萸肉 白 前 炙紫菀 百部各三钱 丹皮 泽泻各二钱。四肢发凉加制附 片二钱,桂枝二钱。腰痠痛加补骨脂三钱,莬丝子三钱。烦 燥,夜眠不安加知母二钱,黄柏二钱。简易方选介一、桔梗二钱,甘草一钱,水煎当茶饮。二、鲜桑叶三钱,鲜枇杷叶三钱(刷净)煎水服,一日服二 次。三、青果五枚,白萝卜半个,煎水服,一日二次。治咳嗽, 咽红肿有效。四、蜜饯橘饼,每用半个,煎水濒服。治幼儿慢性支气管炎、

20、 喉中痰声漉漉(漉lu,音鹿)有效。成药选介一、通宣理肺丸(六科准绳方)功能清热解表,宣肺止 咳。主治风寒闭肺,脾湿内蕴引起之咳嗽气促,鼻塞声重, 发热恶寒等症。蜜丸,每服一丸,一日二次。小儿减半。二、橘红丸(古今医鉴方)功能清肺袪湿,止嗽化痰。 主治肺胃湿热引起之咳嗽痰多,呼吸急促,胸中结满,口苦 咽干等症。蜜丸,每服二丸,一日服二次。小儿减半。三、二陈丸(局方)功能袪湿消痰,和中调气。主治肺热 脾湿引起之咳嗽痰盛,咳吐白痰,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等症。 水丸,一日服二次。小儿减半。小儿服成药,可用开水化服。小儿哮喘 小儿咳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为:突然 发作,气促喘急,喉中有痰

21、鸣声,痰多不易咳出;甚则抬肩 欠肚(欠肚即肚皮波动的征象),呼气延长,气粗胸满,或 气乏息微,往往不易平卧。经过一段时间,咳出痰涎,略见 平静,稍停又复喘促。调治以后。逐渐缓解。但有的历久不 愈,经常发作,形体瘦弱,影响健康。中医认为,小儿咳喘的主要原因,系由于肺、脾两经的气不 足,不耐风寒所致。明代儿科医生薛铠说:“喘急之证,多因 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气虚而邪实者为多。” (保婴撮要)由于气虚,抵抗力较弱,容易感受外邪。所 以,在气候变化的时候,如感受风热或风寒,原来有哮喘的 小儿,最易引起发作。除外感外,痰湿、食积等原因,也能 引起哮喘。根据临床所见,一般急性支气管哮喘,多为热

22、证,实证;一 般肺脾虚弱,反复发作,已成慢性的多为寒证,虚证。因此, 小儿哮喘一证,不外乎寒热虚实。但是,寒热的转化,虚实 互见,在临证时,必须予以注意。治法述要 小儿哮喘一证,虽然是肺经的病,但局部和整体总是相互关 联的,尤其是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而哮喘的发作总有它 的诱因,如外邪、痰湿、食积等。在治疗时,既要看到局部, 也要照顾到整体;既要治标,也要治本。着重在于分别先后 缓急。在实际治法上,“若已发则散邪为主,未发则补脾为主。”(保 婴撮要)。“凡久喘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气短者参芪 补之。火炎上者降心火,清肺金。有痰者降气下痰为主。阴 火上逆者当补阴降火。”(丹溪治法心

23、要)。基于以上学说,在哮喘发作期,以平喘为主,采用宣肺,散 邪,袪痰,定喘等方法。因喘急痰壅,肺胀胸满这类证候的 出现,往往因寒邪或风热使肺气闭塞所致;而痰火内郁,又 会使肺气上逆,出现痰阻,气促。所以,宣肺,散邪实际就 是开闭,降逆,使肺气肃降的功能正常。由于肺虚及脾,以 致脾运不健,痰湿过多,就会上阻肺络而出现痰壅气促,所 以,在宣肺,散邪的同时,必须祛痰,才能使喘促缓解而达 到平喘的目的。哮喘缓解后,以扶正为主。对小儿来说,扶正应着重于调理 脾胃。一般脾胃较弱的小儿,消化不好,吸收不好,抵抗力 就薄弱,不耐风寒。有哮喘病,如护理不好,就容易复发, 如经常以作,又会使消化吸收的功能减弱,以

24、致形成恶性循 环。有的哮喘反复发作的小儿,往往颜面苍白,或者面黄肌 瘦,腹胀胸满,小便不利,或者尿频,四肢发凉,说明不仅 是脾虚,肾气也被影响。因而,有些虚证哮喘,肺、脾、肾 都要兼顾。小儿易虚易实,哮喘又是一个虚实互见的疾病,在治法上一 般是攻(散邪)补(扶正)兼施,而最重要的是调理。中医 主张:“三分医药,七分调理”。脾胃的健全与否,关键在于 饮食的调理,不能单靠药去补。至于饮食,应当是以素食为 主,辅以适当的鸡蛋和肉食之类,要多吃蔬菜,少吃油腻。 加上注意卫生,加强煅炼,药物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反复发作的支气管哮喘如此,其他慢性病也是如此,这样是 不难根除病根而趋于健康的。例方简介

25、一、风热哮喘 主证:喘咳,气促,痰声漉漉,发热,有汗或无汗,唇红, 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宣肺,清热,定喘。 例方:麻杏石甘汤加味(习用方):炙麻黄 甘草各一钱,苦 杏仁 黄芩 前胡 连翘各二钱,生石膏三钱。无汗,痰甚, 气促甚加淡豆豉二钱,莱菔子二钱,葱白三寸。热不甚,痰 甚,气促甚加苏子真不二钱,白芥子二钱,莱菔子三钱。咳 甚,汗多,加菊花二钱,桑叶三钱,枇杷叶三钱。二、风寒哮喘 主证:咳嗽喘促,面色苍白,喉间哮鸣,甚则张口抬肩,不 能平卧,痰多,舌苔薄白,脉沉细或紧。治法 :宣肺,散寒,定喘。 例方:小青龙汤加味(习用方):炙麻黄 五味子 干姜 甘草 各一钱,桂枝 法半夏 白芍

26、苏子 橘红各二钱,细辛五分。 气急,烦燥,加生石膏四钱。口渴喜饮,加天花粉三钱,生 石膏四钱,去干姜,细辛。小便不利加赤茯苓三钱,咳甚加 苦杏仁三钱,炙紫菀三钱。四肢厥冷,汗多,加制附片二钱, 大红枣三枚,生姜三钱,去干姜。以上方药浅解:小儿哮喘,急性的以热喘为多,慢性的以寒 喘为多。热喘多实,寒喘多虚。无论寒热,在哮喘发作时都 应首先考虑平喘。麻黄善于宣肺气,散风寒,为肺经专药, 平素用以治热喘的麻杏石甘汤及治寒喘的小青龙汤加味,都 是由伤寒论“麻黄汤”衍变而来的。麻黄汤治“恶风无汗而 喘者”;麻杏石甘汤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小青龙汤治“伤 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喘者”。麻杏石甘汤以宣

27、肺气 的麻黄为主,加上清气分实热的石膏,苦降的杏仁,清热润 肺的甘草,故有宣肺,清热,降逆,润肺的作用,作为治小 儿热喘的主方是行之有效的。至于寒喘,则应以温散,酸敛, 苦降为治。小青龙汤中的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都 是辛温药,佐以酸苦的白芍,五味子,补肺润肺的甘草,故 能温散肺寒而化痰饮,对于风寒闭肺,气逆痰多的一般寒喘 较好,作为治小儿寒喘的主方也是行之有效的。再根据病情, 进行加减,也是必要的。 麻黄虽能平喘,但其为发汗的俊剂,使用的剂量不宜过大, 小儿用五分至一钱,不超过二钱。一般用炙麻黄,不用生麻 黄。同时,甘草与麻黄等量。这样,既能发挥麻黄平喘的作 用,也能避免它过于发汗的副

28、作用。至于表虚自汗,肺燥虚喘的,最好不用麻黄,以免过于发汗 而至气阴两伤。关于偏于风寒的虚喘,选用小青龙汤,在喘平以后,即应停 服,改用其他方剂调理。三、肺虚痰喘 主证:咳嗽喘急,胸闷气逆,痰声漉漉,饮食不下,汗多, 经常发作,苔白腻,脉缓。治法:理肺,袪痰,平喘。 例方:尊生定喘汤加减(习用方):炙紫菀 葶苈子 苏子 茯 苓 橘红 苦杏仁各三钱,五味子 法半夏 厚朴各二钱,甘草 一钱。痰甚,大便干燥加全瓜蒌三钱,桔梗三钱,去法夏。 口渴,痰甚,加花粉三钱,海哈粉三钱,去法夏。汗甚,喘 甚,加银杏仁三钱,白芍二钱,去苏子。口淡无味,不思食, 加黄芩二钱,生稻芽三钱。四、脾虚痰喘 主证:喘咳痰多

29、,气短体倦,食少无味,畏风,自汗,苔薄 白,脉虚大。治法:益气,和脾,定喘。 例方:益气定喘汤加减(习用方):党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炙 紫菀 银杏仁 橘红各三钱,甘草二钱。咳嗽较甚,加冬花三 钱,桑白皮三钱。自汗不休,加五味子二钱,浮小麦三钱, 大红枣三枚。痰甚恶心,加姜半夏二钱,竹茹二钱。自汗肢 冷,加桂枝三钱,制附片二钱。五、肾虚痰喘 主证:咳喘痰多,自汗,耳鸣,气短,四肢逆冷,夜多小便, 苔光,尺脉虚大。治法:育阴,补肾,定喘。 例方:育阴定喘汤(习用方):制首乌 海浮石 炙紫菀 冬花 补骨脂 麦冬 海洽粉各三钱。五味子 甘草各二钱。四肢逆 冷不解,加制附片三钱,肉桂一钱。纳差不思食,

30、加陈皮三 钱,生稻芽三钱,去麦冬。尿濒,加莬丝子三钱,桑螵蛸三 钱。小儿哮喘一证,多因脾肺气虚,已在治法中论及。关于虚证 的治疗,在哮喘发作时,应看到正邪两个方面,往往是会出现 正虚邪实的情况。如单一的补,则病邪稽留难去;如单一的 攻,则正气去更加受损。补脾、补肾,应在哮喘稍微缓解时 进行。小儿虚实容易转化,攻补都不要过。同时,无论虚喘 或寒喘,往往伴有消化不良,即所谓夹食,食滞则容易生痰, 除消食而外,还应着重袪痰。法食痰用枳壳,桔梗,莱菔子 之类,治热痰用瓜蒌,竹沥,天竹黄之类,治燥痰用贝母, 知母之类,治湿痰用半夏,陈皮之类。而袪痰定喘,泻肺行 水的葶苈子,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的海浮石,海

31、哈粉,下气 消痰,利膈宽中的紫苏子等,对于小儿哮喘痰多较为相宜。 可根据病情选择,作为主方的辅佐药。平喘以后,进行调理,小儿着重于扶正补脾,以下列方剂为 治: 清肺养脾汤(习用方):南沙参 北沙参 炒白术 茯苓 山药 莲子肉 橘红 桔梗各三钱,天冬 麦冬各二钱,甘草一钱。 此可以用五剂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二钱,每日服二次, 每次一丸。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其是在冬春 两季最为多见。一般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颜面苍 白,甚则出现青紫,喘憋,鼻翼扇动等症。中医认为,小儿肺炎系由外感风邪所引起的,属于温热病的 范围。清代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范肺”,“春月

32、暴暧忽 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这些论述,对于 认识和探讨肺炎的主要侵犯部位,发病季节,原因及主要证 侯的表现,都是有帮助的。肺为娇脏,司皮毛开阖,主一身气化,通调全身水道,下输 膀胱,故其性以下降为顺,上行则逆。风邪犯肺,则肺气上 逆,故发为咳嗽,气急等症;肺气上逆,又使水液运化不灵, 则凝而为痰,痰随气逆,则咳嗽痰多,气滞则血滞,肺气阻 塞,则血滞不畅,所以出现颜面苍白,甚则有口唇,指甲青 紫等血气瘀滞现象。肺开窍于鼻,肺为热邪熏蒸,则清窍不 通,津液受损,故出现啼哭不见涕泪,甚则有鼻翼扇动等症。 风邪犯肺,一般仍有风寒、风热之分。如系风寒,则证见恶 寒,发热,头痛,无汗,

33、口不渴,苔白腻。如系风热,则证 见恶风,发热,有汗,口渴,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但本 病主要是温热病,即使外感风寒,也只是一种诱因,而内在 的因素是温热,也即是“先受温邪,继则冷束”而形成热为寒 闭,由于热多于寒,往往寒从热化。所以仍属于热证。温热病容易传变,而各脏之间又是互相影响的,故肺受病, 容易牵连到其他各脏。如高热不退,侵及心包,则会出现神 昏谵妄;如影响到肝,引起肝风内动,则会出现惊掣抽搐; 如影响到脾,或素来就脾胃较弱,则会出现腹胀,腹泻。如 病势不能及时控制,则可出现心阳衰竭,内闭外脱等危重证 侯。至于体质素弱的小儿,由于禀赋不足,容易感受肺炎。而其 他疾患如表邪不解,形成肺闭,

34、出现咳喘,可以转为肺炎。 有的麻疹,百日咳,经治不愈,也可能合并出现肺炎。象这 一类,往往病程较长,病性较重。因此,对于本病必须慎重 地进行探讨和防治。由于证有轻重,病有深浅,体有强弱,应加以区别,辨证论 治。治法述要 小儿肺炎,主要是由于风邪犯肺,肺气不宣,所以出现发热, 咳嗽,痰多,气促,喘憋等症。医宗金鉴幼科所称之“风 寒喘急”,“火热喘急”,以及近代中医书籍所称之“肺风痰喘”, “肺闭喘咳”等,皆系指本病而言。同时都指出了这是一种以 发热,痰多,喘咳为主症的肺部疾患。在治法上,采用宣肺,袪痰,清热,解毒,定喘,止咳为主。 闭者宜开。风寒、风热袭肺,皆使肺气闭而不宣,肺气闭塞, 则郁而生

35、痰,痰阻肺络,则肺胀喘急。宣肺,袪痰,也即是 解表邪,去痰阻,开闭降逆,使肺气畅达。热者清之。肺炎是一种热证,即使有寒邪,但内有热邪,故 多见寒包热郁之证。单一解表,往往汗出而热不解,甚则持 续不退。所以,在宣通肺气的同时,必须清肺热,解温毒。 而用以解表的方药中辛凉应重于辛温,以免化热化火,或过 于发散,使津液受伤。肺炎咳喘,主要由于热邪温毒,毒盛则热盛,热盛则伤阴, 他不同于一般的寒喘,治宜清凉,而不宜过早使用辛燥和收 敛的药物,才能养阴降火,保存津液。至于其他变证,如火热闭肺,发热持续不退,则应着重泄热; 如出现昏迷,抽风,则应着重熄风,开窍;如出现气阴两虚, 则应郁阴潜阳。而小儿肺炎多

36、为上盛下虚之证,如高热,喘 憋,鼻翼扇动等热象不解,又同时出现四肢厥冷,小便清长, 大便溏泄,腹胀等症,则应当考虑既要开闭泄热,又要存阴 救逆。对心阳衰竭者,则应回阳救逆。现分别论治如下。 例方选介一、主证:发热,咳嗽有痰,烦燥不安,面赤唇红,无汗或 微汗,舌苔薄白,脉浮数(相当于轻型)。治法:辛凉解表,清热开肺。例方:麻杏石甘汤加味第一方(习用方): 苦杏仁 黄芩 金 银花 连翘 根 淡竹叶各二钱 板蓝三钱 炙麻黄 甘草各一 钱 生石膏四钱。汗多加薄荷一钱,桑叶二钱,去麻黄。咳 甚加前胡二钱,枇杷叶二钱。喘甚加葶苈子二钱,莱菔子二 钱。热甚加知母二钱,山枙子二钱。二、主证:高热不退,汗出,口

37、干,烦燥不安,痰鸣气促, 喘憋,颜面苍白,唇红,苔黄,舌燥少津,脉急数(相当于 重型)。治法:辛凉泄热,涤痰定喘。 例方:麻杏石甘汤加味第二方(习用方):炙麻黄 甘草各一 钱,苦杏仁 连翘 板蓝根 知母 山枙子 鱼腥草 黄芩各三钱, 生石膏六钱。喘甚,痰多加紫苏子二钱,葶苈子二钱。口渴 喜饮加花粉三钱,玉竹三钱。大便干燥,腹胀满,加熟大黄 二钱,枳实二钱。三、主证:高热不退,痰鸣气短,喘憋,颜面青紫,精神萎 靡,四肢厥冷,胸高腹胀,二便失禁,舌赤,干燥无津,苔 黑,或舌光无苔,脉散大。治法:扶正救逆,存阴开闭。 例方:生脉散加味(习用方):党参 麦冬 玄参 生地 连翘 各三钱,五味子 莲子心 菖蒲 天竹黄各二钱,甘草一钱。 肺炎重证,还可能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昏迷,抽风,虚脱等 症,根据病情作如下论治:1、清泻肺热,适用于温邪化热,证见:高热持续或起伏, 口干渴,烦燥不宁,舌绛苔黄,脉洪、滑、数。方用三黄石 膏汤加味(习用方):黄连 甘草各一钱,黄芩 黄柏 知母赤 芍各二钱,板蓝根 大青叶 紫花地丁各三钱,生石膏四钱。2、开窍化浊,适用于热闭清窍,证见:神识不清,昏迷, 或妄言谵语,狂燥不安,舌苔黄腻,脉洪数。方用清肺饮加 减(习用方):生石膏五钱,生地 麦冬各三钱,郁金 知母 山 枙子 菖蒲 黄连 薄荷 黄芩各二钱,甘草一钱。3、熄风镇惊,适用于肝风内动,证见:抽搐,项强,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