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22182692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马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 说教学设计授课年级八年级(1)学科语文主题马 说任课教师杨晓峰课型问题综合解决课课时1上课日期2012.3.21设计思路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所作。其时,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本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2、。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翻译课文的环节;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设计了朗读环节,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设计了学生预习成果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问题展示、小组问题评价环节。本节课,我采用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围绕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问题体验化、问题能力化,并在这个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共享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和喜悦,

3、从而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进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祗、骈、石、槽枥、食马者、见(现)。掌握下列字词的含义或用法:策、临、祗、其、食、骈。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朗读、并背诵课文,提高文言文朗读水平,培养语感。3、理解文章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提升。 2.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讨如何才能避免千里马的悲剧重演,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重点难点1. 背诵课文。2. 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3. 积累文

4、言词汇。教学方法1“六字”读书法。 2自主探究法。3.小组合作讨论法与老师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设计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2设计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利用“六字”读书法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充分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程 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导入主题4创设语言情境1.播放二胡独奏曲赛马,导入新课。2.欣赏书法和国画。3.解题马说认真仔细听讲,积极思考,大胆猜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检查预习,朗读体会10创设朗读情境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2.组织、指导朗读课文,并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激励性、赏识性评价。2检查问题

5、导读评价单,解决疑难。积极参与朗读展示,并对同学朗读有自己的个性评价。自主学习成果展示8创设自主学习和展示成果的氛围。1.巡回指导,适时点拨。2.组织,服务学生展示,进行真实性、激励性、赏识性评价。学术长大胆组织同学学习,各组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小组讨论,合作解决10创设组内合作交流情境1 展示问题,组织合作学习。2组织讨论,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并提出指导性意见。1.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2.学科长组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将答案要点写在问题生成评价单上。展示交流,朗读品味10创设展示、交流、质疑的情境1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展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大胆展示见解。2进行真实性、激

6、励性、赏识性评价。3 组织朗读品味。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读问题。2在同学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3在汇报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总结概括提升意义2创设总结情境1.鼓励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提升。1.学生畅谈收获和感悟。2.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业布置课外拓展1创设训练情境出示问题训练评价单课外积极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板书设计 马 说伯乐 千里马识别人才的人 托物寓意 人才讽刺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罪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教学反思上完本课,我觉得亮点有三:1.导入成功。听民族音乐、欣赏书法国画,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本节课充

7、分学习文言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落实背诵。教师先背诵,真正点燃了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激情,掀起师生同背的高潮。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诵。像马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从长远来看,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3.讨论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作出选择,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展示的舞台。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发言、展示不够大胆,表达不够流畅和自信,以后在教学中应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得到全面发展。(后附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马 说问题导读评价单姓

8、名: 班级: 座号: 设计者:杨晓峰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祗、骈、石、槽枥、食马者、见(现)2.掌握下列字词的含义或用法:策、临、祗、其、食、骈。二、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力争背诵。2.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3.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三、品德目标:探讨如何才能避免千里马的悲剧重演,树立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链接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掌握字词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2.分析句中的一词多义。虽有千里之能 策之

9、不以其道安求其能千里也 执策而临之骈死于槽枥之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鸣之不能通其意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不知马也3.分析句中的词类活用。策之不以其道4.解释加粗词的意思。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执策而临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有千里之能5.翻译下列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骈死于槽枥之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我的问题: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马 说问题生成评价单姓名: 班级: 座号: 设计者:杨晓峰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1选择题目讨论。(1)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

10、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3)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6)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2 课文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4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5 课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还有哪些课文也用了这方法?6.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哪些,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拓展延伸】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自我

11、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马 说问题训练评价单姓名: 班级: 座号: 设计者:杨晓峰1、给下列加粗的注音祗辱( ) 骈死( )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或尽粟一石 : 虽有千里之能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 : 3、翻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5、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

12、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