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22182691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第3 3课课课程标准课程标准n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n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宋明理学宋明理学魏晋隋唐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儒学新体系儒学新体系含义含义宋宋: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明明: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一、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u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2、隋唐时期、隋唐时期u儒、佛、道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儒、佛、道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u儒学家提出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三教

2、合一三教合一”)u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在融合的趋势中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在融合的趋势中 向理学发展向理学发展(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n n北宋立国后,大一统的国家政权急需一种理论来指导北宋立国后,大一统的国家政权急需一种理论来指导国家的统治。国家的统治。n n然玄学流于空谈,道学耽于出世,佛学溺于空幻,都然玄学流于空谈,道学耽于出世,佛学溺于空幻,都不能用于封建国家的治国兴邦。不能用于封建国家的治国兴邦。n n只有积极入世的儒学可以作为大一统封建国家的上层只有积极入世的儒学可以作为大一统封建国家的上层建筑,但发展到北宋时期的儒学缺乏深刻的思辨性特建筑,但发展到北宋时期的儒学

3、缺乏深刻的思辨性特点,已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必须对之进行改点,已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必须对之进行改造方能付之以使命。造方能付之以使命。n n如何对儒学进行改造,唐代柳宗元的如何对儒学进行改造,唐代柳宗元的“统合儒释统合儒释”思思想给宋代思想家尤其是二程朱熹提供了很好的思维范想给宋代思想家尤其是二程朱熹提供了很好的思维范式。式。n n佛学的思辨性和儒家的性理相结合,是当时时代发展佛学的思辨性和儒家的性理相结合,是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儒学获得新生的契机,所以程朱借鉴了的需要,也是儒学获得新生的契机,所以程朱借鉴了柳宗元的柳宗元的“统合儒释统合儒释”思想方法,以思想方法,以“援佛入儒

4、援佛入儒”的的方式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建构了庞大的唯心主义思想方式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建构了庞大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体系理学。理学。儒学是如何吸收佛道精神的?儒学是如何吸收佛道精神的?n n 二程一生常二程一生常二程一生常二程一生常“泛滥于诸家,出入于释泛滥于诸家,出入于释泛滥于诸家,出入于释泛滥于诸家,出入于释”,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其思想实质来讲,走的是一条从其思想实质来讲,走的是一条从其思想实质来讲,走的是一条从其思想实质来讲,走的是一条“明排佛学,暗窃佛学明排佛学,暗窃佛学明排佛学,暗窃佛学明排佛学,暗窃佛学”的路子。的路

5、子。的路子。的路子。n n 首先,二程吸收了佛学本题论思想体系,建立了首先,二程吸收了佛学本题论思想体系,建立了首先,二程吸收了佛学本题论思想体系,建立了首先,二程吸收了佛学本题论思想体系,建立了“理本论理本论理本论理本论”的哲学思的哲学思的哲学思的哲学思想体系。佛家把佛性、真如等作为其思想理论的本体范畴,说他们想体系。佛家把佛性、真如等作为其思想理论的本体范畴,说他们想体系。佛家把佛性、真如等作为其思想理论的本体范畴,说他们想体系。佛家把佛性、真如等作为其思想理论的本体范畴,说他们“合众合众合众合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认为

6、佛性、真如蕴涵众妙,主宰天地万物。二认为佛性、真如蕴涵众妙,主宰天地万物。二认为佛性、真如蕴涵众妙,主宰天地万物。二认为佛性、真如蕴涵众妙,主宰天地万物。二程吸收了佛家这一思想,将之归纳整理为程吸收了佛家这一思想,将之归纳整理为程吸收了佛家这一思想,将之归纳整理为程吸收了佛家这一思想,将之归纳整理为“天理天理天理天理”这一范畴,认为这一范畴,认为这一范畴,认为这一范畴,认为“天下天下天下天下只有一个理只有一个理只有一个理只有一个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还提出。还提出。还提出。还提出“一物便有一理一物便有一理一物便有一理一物便有一理”“

7、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这些思想是和华严宗。这些思想是和华严宗。这些思想是和华严宗。这些思想是和华严宗一脉相乘的。一脉相乘的。一脉相乘的。一脉相乘的。n n 其次,二程还吸收了佛教中的佛性论的精华,用以改造儒学思想中的其次,二程还吸收了佛教中的佛性论的精华,用以改造儒学思想中的其次,二程还吸收了佛教中的佛性论的精华,用以改造儒学思想中的其次,二程还吸收了佛教中的佛性论的精华,用以改造儒学思想中的人性论。佛家强调人本身都具有佛性,人性论。佛家强调人本身都具有

8、佛性,人性论。佛家强调人本身都具有佛性,人性论。佛家强调人本身都具有佛性,“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悟,众生是佛”,为了更好地说明,人人都有佛性,佛教提出了,为了更好地说明,人人都有佛性,佛教提出了,为了更好地说明,人人都有佛性,佛教提出了,为了更好地说明,人人都有佛性,佛教提出了“真性真性真性真性”与与与与“自性自性自性自性”之说,认为之说,认为之说,认为之说,认为“真性真性真性真性”是人生来具有的,但是人生来具有的,但是人生来具有的,但是人生来具有的,但“真性真性真性真

9、性”容易容易容易容易被外物所染,从而变成被外物所染,从而变成被外物所染,从而变成被外物所染,从而变成“自性自性自性自性”,由于,由于,由于,由于“自性自性自性自性”的千差万别,从而造成众的千差万别,从而造成众的千差万别,从而造成众的千差万别,从而造成众生的不同,但生的不同,但生的不同,但生的不同,但“自性自性自性自性”又可以通过觉悟而成佛。二程正是看到了佛家的圆又可以通过觉悟而成佛。二程正是看到了佛家的圆又可以通过觉悟而成佛。二程正是看到了佛家的圆又可以通过觉悟而成佛。二程正是看到了佛家的圆通的通的通的通的“真性真性真性真性”、“自性自性自性自性”说,所以大胆吸收并改造,用于发展儒家思想中说,

10、所以大胆吸收并改造,用于发展儒家思想中说,所以大胆吸收并改造,用于发展儒家思想中说,所以大胆吸收并改造,用于发展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二程指出,的人性论。二程指出,的人性论。二程指出,的人性论。二程指出,“性性性性”是天理在人民身上的体现,是天理在人民身上的体现,是天理在人民身上的体现,是天理在人民身上的体现,“性即理也,所性即理也,所性即理也,所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谓理,性是也谓理,性是也谓理,性是也”,“性性性性”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是天命之性,这种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是天命之性,这种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是天命之性,这种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是天命之性,这种“性性性性”只要不受外物

11、污染,就会保持其纯然只要不受外物污染,就会保持其纯然只要不受外物污染,就会保持其纯然只要不受外物污染,就会保持其纯然“真性真性真性真性”,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人生气禀理有善人生气禀理有善人生气禀理有善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恶恶恶”,有清浊,从而导致人的后天气禀之性的差别,但气禀之性就像佛,有清浊,从而导致人的后天气禀之性的差别,但气禀之性就像佛,有清浊,从而导致人的后天气禀之性的差别,但气禀之性就像佛,有清浊,从而导致人的后天气禀之性的差别,但气禀之性就像佛家的家的家的家的“自性自性自性自性”一样,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修养而达到恢复天命之性的目一样,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修养而达到恢复天命之性的目

12、一样,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修养而达到恢复天命之性的目一样,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修养而达到恢复天命之性的目的。的。的。的。朱熹一生与佛教往来密切。朱熹十分欣赏禅学的思辨义理,认为朱熹一生与佛教往来密切。朱熹十分欣赏禅学的思辨义理,认为朱熹一生与佛教往来密切。朱熹十分欣赏禅学的思辨义理,认为朱熹一生与佛教往来密切。朱熹十分欣赏禅学的思辨义理,认为“佛佛佛佛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所不及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所不及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所不及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辈谓此

13、孔孟所不及”。难怪清人颜元批评他说:。难怪清人颜元批评他说:。难怪清人颜元批评他说:。难怪清人颜元批评他说:“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于半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于半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于半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于半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足见朱熹浸染禅学之深。,足见朱熹浸染禅学之深。,足见朱熹浸染禅学之深。,足见朱熹浸染禅学之深。朱熹哲学就非常注意吸收佛学直达主体本身内心的深层哲学精神。在朱熹哲学就非常注意吸收佛学直达主体本身内心的深层哲学精神。在朱熹哲学就非常注意吸收佛学直达主体本身内心的深层

14、哲学精神。在朱熹哲学就非常注意吸收佛学直达主体本身内心的深层哲学精神。在本体概念上,朱熹哲学将佛学精神本体的本体概念上,朱熹哲学将佛学精神本体的本体概念上,朱熹哲学将佛学精神本体的本体概念上,朱熹哲学将佛学精神本体的“佛佛佛佛”转换成一种抽象寂然的转换成一种抽象寂然的转换成一种抽象寂然的转换成一种抽象寂然的“理理理理”,认为,认为,认为,认为“万物皆是一理万物皆是一理万物皆是一理万物皆是一理”,“事事却有个极至之理事事却有个极至之理事事却有个极至之理事事却有个极至之理”,这种,这种,这种,这种“理理理理”如佛一样,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的,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既统摄万物,如佛一样,是无思无为、寂然

15、不动的,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既统摄万物,如佛一样,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的,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既统摄万物,如佛一样,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的,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既统摄万物,又超越万物。他将又超越万物。他将又超越万物。他将又超越万物。他将“人欲人欲人欲人欲”看作是人生罪恶的来源,指出看作是人生罪恶的来源,指出看作是人生罪恶的来源,指出看作是人生罪恶的来源,指出“天理人欲,不天理人欲,不天理人欲,不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容并立容并立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把人欲连根铲去。,应把人欲连根铲去。,应

16、把人欲连根铲去。,应把人欲连根铲去。这种天理人欲对立的观点其实就是佛家禁欲主义思想的翻版。佛家把人欲这种天理人欲对立的观点其实就是佛家禁欲主义思想的翻版。佛家把人欲这种天理人欲对立的观点其实就是佛家禁欲主义思想的翻版。佛家把人欲这种天理人欲对立的观点其实就是佛家禁欲主义思想的翻版。佛家把人欲当成极大的罪恶和一切苦难的根源,认为要灭绝一切人欲,抛却现实的苦当成极大的罪恶和一切苦难的根源,认为要灭绝一切人欲,抛却现实的苦当成极大的罪恶和一切苦难的根源,认为要灭绝一切人欲,抛却现实的苦当成极大的罪恶和一切苦难的根源,认为要灭绝一切人欲,抛却现实的苦恼,去追求来世的幸福,很显然,朱熹的恼,去追求来世的

17、幸福,很显然,朱熹的恼,去追求来世的幸福,很显然,朱熹的恼,去追求来世的幸福,很显然,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明显的思想明显的思想明显的思想明显脉承于佛教的脉承于佛教的脉承于佛教的脉承于佛教的“禁欲禁欲禁欲禁欲”观。观。观。观。在认识论上,朱熹哲学吸取了禅宗的在认识论上,朱熹哲学吸取了禅宗的在认识论上,朱熹哲学吸取了禅宗的在认识论上,朱熹哲学吸取了禅宗的“顿悟顿悟顿悟顿悟”说,提出了说,提出了说,提出了说,提出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经过的认识方法,经过的认识方法,经过的认识方法,经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今日格一物,

18、明日格一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积累过程,用力以久,的积累过程,用力以久,的积累过程,用力以久,的积累过程,用力以久,则必然一旦豁然贯通,这种认识论是和禅宗的则必然一旦豁然贯通,这种认识论是和禅宗的则必然一旦豁然贯通,这种认识论是和禅宗的则必然一旦豁然贯通,这种认识论是和禅宗的“顿悟成佛顿悟成佛顿悟成佛顿悟成佛”说是一脉相承说是一脉相承说是一脉相承说是一脉相承的。的。的。的。在思维方式上,朱熹吸收了佛家的在思维方式上,朱熹吸收了佛家的在思维方式上,朱熹吸收了佛家的在思维方式上,朱熹吸收了佛家的“理事无碍理事无碍理事无碍理事无碍”说,对说,对说,对说,对“理一分殊理一分

19、殊理一分殊理一分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佛家华严宗认为理与事无相碍,认为事依理而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佛家华严宗认为理与事无相碍,认为事依理而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佛家华严宗认为理与事无相碍,认为事依理而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佛家华严宗认为理与事无相碍,认为事依理而存在,而理又必须体现于事当中。理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朱熹将存在,而理又必须体现于事当中。理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朱熹将存在,而理又必须体现于事当中。理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朱熹将存在,而理又必须体现于事当中。理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朱熹将之改造为之改造为之改造为之改造为“一理之实而万物之分之以为体一理之实

20、而万物之分之以为体一理之实而万物之分之以为体一理之实而万物之分之以为体”,并说:事物,并说:事物,并说:事物,并说:事物“虽各有一个理,虽各有一个理,虽各有一个理,虽各有一个理,又都同出于一个理字。又都同出于一个理字。又都同出于一个理字。又都同出于一个理字。释者云:释者云:释者云:释者云:一月普观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一月普观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一月普观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一月普观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释氏也窥得见这些道理这是那释氏也窥得见这些道理这是那释氏也窥得见这些道理这是那释氏也窥得见这些道理”,实际上这句话也等于说是朱熹袭取了,实际上这句话也等于说是朱熹袭取了,实际上这句话也

21、等于说是朱熹袭取了,实际上这句话也等于说是朱熹袭取了释家的道理。释家的道理。释家的道理。释家的道理。二、宋明时期的理学二、宋明时期的理学1、宋朝的程朱理学、宋朝的程朱理学2、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儒学的新发展儒学的新发展)二、宋明时期的理学二、宋明时期的理学1、宋朝的程朱理学、宋朝的程朱理学北北宋宋代表代表:主要主要思想思想南南宋宋代表代表:主要主要思想思想程颢、程颐兄弟,宋朝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宋朝理学的奠基人l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l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天理是万物的本源(核心核心)l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l仁与万物俱生仁与万物俱生朱熹朱

22、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宋朝理学集大成者,著著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l理气论理气论:万物都由万物都由“理理”和和“气气”构成构成,“理理”先于先于“气气”存在。存在。l心性论心性论:心统性情心统性情,人们应克制感情人们应克制感情,让让 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儒学的新发展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l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且远及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且远及日本朝鲜及欧洲。日本朝鲜及欧洲。l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尊崇,逐渐演变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尊崇,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后期为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明清)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明

23、朝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阳明的心学(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心学”)l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l形成形成“心即理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观l提出提出“致良知致良知”的学说的学说l对儒家对儒家“仁仁”的思想进行发挥的思想进行发挥主主要要思思想想l其最大特点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其最大特点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的“天理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转化为内在的“良知良知”。由程朱理学的客观。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王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转变为王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思考:宋明理学有什么可取的

24、地方?思考:宋明理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不科学不可取的地方?有哪些不科学不可取的地方?可取之处:可取之处:和谐意识、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崇尚道德、强调力行l不可取之处:不可取之处:尊卑等级、重男轻女、因循守旧、尊卑等级、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义轻利、重礼轻法重义轻利、重礼轻法 材料一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

25、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外。”材料二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 镇压农民起义和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贼难”。(1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花”与与“人心人心”关系的解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2 2)材料二中)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破

26、心中贼难”的意的意思是什么?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思是什么?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课堂自结课堂自结n n两种思想两种思想(理学、心学理学、心学)n n五个人物(二程、朱、陆、王)五个人物(二程、朱、陆、王)易错易混知识点易错易混知识点1.1.1.1.佛教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官方的支持佛教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官方的支持佛教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官方的支持佛教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官方的支持,道教则主要是在民间道教则主要是在民间道教则主要是在民间道教则主要是在民间盛行。盛行。盛行。盛行。2.2.2.2.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曾受到四次大规模的整顿:三武一宗灭佛事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曾受到四次大规模的整顿

27、:三武一宗灭佛事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曾受到四次大规模的整顿:三武一宗灭佛事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曾受到四次大规模的整顿: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件:件:件: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灭佛灭佛灭佛3.3.3.3.唐朝唐朝唐朝唐朝“三教并行三教并行三教并行三教并行”,但地位各有不同:,但地位各有不同:,但地位各有不同:,但地位各有不同:尊道尊道尊道尊道、礼佛、崇儒。、礼佛、崇儒。、礼佛、崇儒。、礼佛、崇儒。4.4.4.4.伴随佛、道的发展

28、,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动摇,但从长期来看,伴随佛、道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动摇,但从长期来看,伴随佛、道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动摇,但从长期来看,伴随佛、道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动摇,但从长期来看,儒学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主流思想。儒学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主流思想。儒学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主流思想。儒学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主流思想。5.5.5.5.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性即理性即理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的根本

29、观念,建立起一套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以以以“理理理理”为本体、以为本体、以为本体、以为本体、以“穷理尽性穷理尽性穷理尽性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为方法的理学体系,为方法的理学体系,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属客观属客观属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陆王心学则坚持;陆王心学则坚持;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心即理心即理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套以套以套以“心心心心”(道德仁心)或(道德仁心)或(道德仁心)或(道德仁心)或“良知良知良知良知”为本体、以为本体、以为本体、以为本体、以

30、“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发明本心”或或或或“致良知致良知致良知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为方法的心学体系,为方法的心学体系,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属主观唯心主义。属主观唯心主义。属主观唯心主义。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三纲五常)为行为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三纲五常)为行为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三纲五常)为行为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三纲五常)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内心内心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的自

31、修、自省达到良知,从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而为善。而为善。而为善。课堂巩固课堂巩固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1(2010高考广东文综高考广东文综15题)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头寻。”这首诗反映了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孟子的“仁政仁政”B.董仲舒的董仲舒的“独尊儒独尊儒”C.王阳明的王阳明的“心学心学”D.顾炎武的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经世致用”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题)“虎溪三笑虎溪三笑”讲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

32、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3.(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卷15题)顾炎武在题)顾炎武在日日知录知录中说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考百王之典,不综不综当代之务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33、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而曰一贯曰一贯,曰无言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神州荡覆荡覆,宗社丘墟。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先秦儒学 B 汉代经学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年上海高考历史9题)宋代,儒学家开始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从天人感应出发C

34、从万物本源出发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从人的本性出发 5.(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提出“致良知致良知”说。这里的说。这里的“良知良知”是指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6.(2009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是()A孔子孔子 B董仲舒董仲舒 C朱熹朱熹

35、D王阳明王阳明7.(2007海南高考)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海南高考)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课堂巩固课堂巩固 高考模拟题高考模拟题1.(2010徐淮宿连模拟)徐淮宿连模拟)“自宋以降,仗义死节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促进

36、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2.(2010长沙模拟)长沙模拟)六祖法宝坛经六祖法宝坛经记载:时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心动!”与慧能思想最相近的是(与慧能思想最相近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阙了一物道理C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使惹尘埃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3.(2010合肥模拟)下列思想按出现的朝代排序合肥模拟)下列思想按出现的朝代排序正确的是(正确的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