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2178502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1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特点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 和力”的第五节内容,它是前面学习过的“运动的关系”和“力” 的桥梁;同时也是整个牛顿力学的基石,它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统 治了两千多年的错误观念,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把运动和 力统一了起来,为学习动力学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得出以下几个目标: 解牛顿第一定律得来的过程。 领会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的思路方法。 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理解惯性,并能解释相关现象。3、学情分析学习的主体是初三的学生,牛顿第一定律是根据实验来进行

2、推理得到的规律,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 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过来,所以这节课就必须让学生通 过自己的探究学习来反驳己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 象。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伽利略实验研究过程蕴含了 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重点有以下两点:领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根据学生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 误认识,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认为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就 大,而且思想顽固,所以难点也分为两点:正确理解力和速度的关系。 正确理解惯性和质量的关系。二、说教法 初中的学生对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被动接 受学

3、习为主。针对这一点故而采用问题引入法、实验法、讲解法、 推理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充分的小组讨论解决 问题。三、说学法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所以让学生进行观察 实验是学好物理最有效的方法,而在实验激发出兴趣与求知欲再 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实验与理性思维的统一,这样对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才是最深刻的,所以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为“重视 观察实验”“勤于思考”。四、教学程序1、课堂导入根据前面学习过的运动和力的知识来引出“运动的关系”和 “力”有没有存在一定的关系来引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来请上 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亚里士多

4、德和伽利略提出自己的观点“力是维 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和“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让第一位同学以推桌子的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力推 桌子,桌子运动;停止施力,桌子停止”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让第二位同学以滚玻璃珠的形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把玻 璃珠滚出去会滚一段距离才停止,它停止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阻 力的作用才停止的”说明“力不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设计探究实验让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从静止下滑,滑到分别在 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上运动,从而来对比三种表面上 小车的运动距离,在黑板上

5、画出表格并记录;这样可以让同学们 清晰的看出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越慢。从而可以 得到推理想象,小车如果是在没有阻力的表面上运动的话,它滑 行的距离将会无限远,速度不会减小;从而得到推理“如果运动 的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它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说明第二个同学的观点正确。3、新课教学(1)牛顿第一定律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力是 维持物体状态的原因”。到敢于挑战真理的科学家伽利略认为把 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是摩擦力使人们做不到“物体在不受 外力的情况下运动”的条件,从而推理出他的观点“力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在过渡 到笛卡尔对伽利略观点的补充,他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外力, 它不会向左向右偏,它将永远沿原来方向做匀速运动。最后在这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一条重 要的物理规律,它认为“一切物质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 律。(2)惯性先由“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这一学生容易理解的现象 入手,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一现象;再提出惯性的概 念;强调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固有性质,以及一切有质量的物 体都有惯性;然后通过课本中的“劳动时利用惯性”和“急刹车 时防止惯性”两个例子,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

7、危害;最后通过惯性生动的实验强调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使 学生对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有明确认识。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2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我将从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 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一第4章第1节,主要内容有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发现历程, 是对前面所学惯性等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学习,也是对后续所学牛 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等知识的铺垫,是物理学中的基础,需要 学生准确把握。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及

8、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变化,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的思维尚处在由经验型向抽象 型转化的阶段,需要由我运用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逐 步引导学生对物理学建立起严谨、深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思维 习惯。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中心, 渗透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将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因此,本节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推理过程,知道牛 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理想实验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 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领略 科学的魅力,养成客观实

9、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及课程目标的确立,本 节的重点有:重点:牛顿第一定律难点:探讨力和运动的关系五、教学方法为了顺利的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与 学的完美统一,本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 法,讨论法,练习法等。通过这些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 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六、教学过程下面主要谈谈我对本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本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的导入 方法,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1学生实验,如何让课桌上的字 典运动?停止用力会怎么样?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容易得出与亚里 士多德

10、相同的.谬论:物体运动需要靠力维持。这时我演示第二个 实验:推动一个玻璃球,撤去推力,小球没有立即停下,这样学 生就得出了与之前相反的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在 学生好奇之时,我顺势出示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两个截然不同的 观点,并告诉学生们,在学习了本节的知识后,你们就知道谁对 谁错了。意图: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活跃课堂氛围。(二)新课讲授然后是学习新课环节,通过ppt我向学生演示伽利略的理想 实验动态图,并加以解说。学生观察实验后思考问题:如果轨道 的表面绝对光滑,小球将受到哪些力?这些力是怎样的?对小球 的运动有没有影响?小球会如何运动下去?思考完毕

11、后学生自由 发言,并由我进行点评归纳,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问题的思考学 生不难总结出: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的合力为0时,物体的运动 状态不变。为了引出牛顿第一定律,我向学生解释,在伽利略那 个年代还没有出现力这个概念,所以直到牛顿的出现,在引入力 这个概念并对前人的成果总结后,才有了今天的牛顿第一定律也 称惯性定律。意图:这样设计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通过演示实验, 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变难为易,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三)巩固提高为了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和应用,我带领学生进入巩 固提高环节,学生先自主阅读“牛顿第一定律”部分,了解什么 是惯性。然后由我演示实验,桌面上放一斜面,斜

12、面末端放一铅 块,在斜面顶端先后两次释放同体积的木球和铁球,观察铅块被 撞开的距离。观察试验后思考讨论: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根据 实验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不难回答,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在学生回答后,我及时给予鼓励,并强调:惯性是标 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没关系。意图:这样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自主思考问题,总结规 律,锻炼学生了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四)小结作业教学过程的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本环节,学生同桌之间以 互问互答的方式回顾本节内容,提问的问题可以是:理想斜面实 验说明了什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影响惯性的因素是 什么等等,课后独立完成思考与练习,并书面上交

13、作业,作为下 节课复习的载体。意图:学生通过问答和练习,了解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强化了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在后续的学习中有的放矢。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3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牛顿第一定律。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是司南版8年级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归纳论证和表述信息的能力;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

14、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二、学情分析学习者是初二的学生。本节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即物体在不受 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学生在前一章节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 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了必要的知识 准备。初二学生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在学习物理时容易受日常生 活经验的干扰。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反驳已有的生活 经验,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重点与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历年中考的考点,我把理解牛顿 第一定律和理解惯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设定为本节的重点。根 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把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

15、过程 设定为本节的难点。三、教学过程我把本节分成4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新课大概花5分钟时间。先由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现象, 如“推箱子”、“敲铁钉”、“踢球”、“车”入手。让学生思 考、讨论“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使学生自己发现矛盾,提 出问题,从而引入新课。这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很好的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部分:牛顿第一定律大概花20分钟的时间,分成三个小部分。(一)回顾历史:先提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再用 Flash 课件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用严格的推理方法让学生感 受伽利略观点的不可批驳。通过回顾历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度,并激化矛盾。通过形

16、象的Flash演示,使学生对伽利略理想 实验的推理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接下去的实验探究做一个 铺垫。(二)分组实验:实验前,让学生观察后自己说出小车停下 的原因是摩擦力的作用,并回忆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之 后引导学生明确实验中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 并在该过程中进行研究方法的教育。最后开始实验,让学生自己 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并把结论表述出来。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决提出的问题,能使他们留下深 刻的印象。通过分组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论 证和表述信息的能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先请学生用自

17、己的语言描述出“平 面足够光滑时,小车的运动情况”,从而导出牛顿第一定律。解 释牛顿第一定律时主要强调“一切”、“不受外力”、“总保持” 的含义,并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第三部分:惯性大概花15分钟的时间。先由“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这 一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一现象; 再提出惯性的概念,并通过书本中的惯性小实验,让学生认识惯 性;接着通过一个证明空气也具有惯性的小实验(在一小试管内 装满水,留有一个小气泡,用橡皮塞塞住。把小试管平放在水平 桌面上,沿小试管橡皮塞的方向快速移动,可看到试管内

18、小气泡 的位置并不发生改变。从而证明空气是具有惯性的。)强调惯性是 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以及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 性;然后通过课本中的“劳动时利用惯性”和“急刹车时防止惯 性”两个例子,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最 后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解释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这样 通过具体的事例,能使学生认识抽象的概念,并将抽象的惯性应 用于实际的生活情景,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通过生动 的实验强调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使学生对惯性与牛顿第一定 律的区别有明确的认识。第四部分:课堂小节大概花5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 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9、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 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4一、对教材的分析1、作用与地位本节内容是物理必修1第6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前面的知识基础上,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 受力两者联系起来,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力等知识打下 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在物体有受力的情况 下,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加深对惯性概念的内 涵的理解;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

20、是所有物体的特性。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 析推理能力、归纳论证能力和表述能力;(2)通过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 度。三、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5章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 逻辑思维能力,结合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借 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即物体在 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来归纳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学中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借助演示实 验,引导启

21、发学生展开讨论,总结规律并得出结论,最后,教师 总结并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情况,其只是根据实验推理的、 合乎逻辑的定律。五、教学程序分析(一)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进一步思考运动与 力的关系,引出动力学,说明动力学的奠基人是牛顿,牛顿三大 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整个力学知识的关键, 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二)新课教学:1、创设情境:介绍早在20_多年前,古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论断,通过“迷你实验室图65 书本的运动”的实验来说明,当推力撤去后,书本并不会立刻停 止运动,而是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导入伽利略的理想“斜 面实验”

22、。2、演示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利用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方面一步一步说明当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 下,如果假想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当 另一倾角逐渐减小为零时,小球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 平面持续运动下去。3、演示“迷你实验室气垫导轨实验”。这里提出“如何 实现完全理想的情况”而介绍气垫导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如课 本图67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滑块的运动情况。注意提醒学 生这是一个近似实验。4、介绍在伽利略的基础上,笛卡儿对伽利略观点的补充,最 后由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分析牛顿第一运动定 律的内容及其是一个推理的而无法用实验证明的论断;说明

23、“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5、通过“信息窗图69太空中的航天飞机”来重点引 导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特性”。6、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入“惯性”概念,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 归纳物体惯性的内涵。总结出:a、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b、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c、惯性是性质而不是力,其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等(三)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有关惯性知识的应用,加强对牛顿第一 定律知识的理解。(四)作业布置:课本课后作业1、3、4、6。六、教学预测本节课教学设计从新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出发,注重知识的 形成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力求引导学生主

24、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 动,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出发,围绕力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为主题,并通过简单的实验 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澄清错误认识。但在将物理学史与物理规 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 可能因为师生互动不足达不到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要针对学 生的认识水平进行合理的调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5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的第五节,本章 前三节讲述了关于运动的知识,而第四节初步认知了力,那么本 节则是将运动和力衔接起来的关键。牛顿第一定律是初中接触的 第一

25、个力学规律,它是力学现象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如何进行 力学分析,如何理解力学现象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认知它 的过程并不容易,尤其是很多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经验性的结 论也许遮盖了事实的真相,所以教者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探 究并认知真理非常重要。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汇报。一、设计理念:生活探究推想应用物理离不开生活,通过举例、或重现生活场景,同学们很容 易得到错误的结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再组织学生讨论、 探究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种观点的分歧,得出两种思想分歧的 关键在于是否考虑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最后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 正确的结论。整个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层层 递进活

26、跃他们的思维,从而达到高效的体验效果和思维提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 究;(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 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 研究方法;(3)利用生活小物件感悟生活中的经历,体验物理知识在生 活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 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 与他人合作的

27、精神;再次体验物理的生活性。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体验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过程,并理 解它的 内涵。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探究递进式引导学生由错误经验论进入 到对正确理论的理解。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伽利略斜面实验的视频 斜面、毛巾、棉布、小车、光滑木板、刻度尺 学生准备:玩具小车、毛巾、棉布、常用学习用品(硬皮书、 圆形笔、等等)五、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导(现象导问)探(实验探究)推(科学推想) 用(新知解惑)具体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一)、问题导入:“同学们,现在老师手上有一辆小车,你 有什么办法使它运动起来?”此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奋,学 生发表观点后再让他们联系生活

28、现象,并利用身边物件进行体验、 验证,这个环节的目的是:1、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二)、进一步提问:运动既然和力有联系,那么请同学们说 一说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将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讨 论,并可以将学生带入到探究的过程,再次让学生借助身边物件 尝试探究,此过程的目的是:1、认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并树立不迷信权威尊重 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认知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后又一步提问:力对物体的 运动到底有什么影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虽然错误却统治了20_ 多年,直到300多年前伽利略的实验才否定了他的观点,那么伽 利

29、略是如何否定此观点并找寻新理论的呢?原来问题的分歧在于 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考虑运动中阻力对物体的影响,于是可将学生 带入“阻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探究中,让学生借助硬皮书, 玩具车,书本等物件进行粗略探究,然后老师进行演示实验,并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此环节的目的是:1、知道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2、拓展用身边物件设计实验的思想;3、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三)、在刚才的环节中学生除了认识到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 状态,也发现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大,滑行的距离越短; 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长。借着实验结论的清晰度, 借势提问“针对刚才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你还有什么更深刻

30、的想 法?”学生的思维再次兴奋,进入到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思考中: 如果换成更光滑的平面,运动的物体将如果换成绝对光滑的 平面,运动的物体将 此环节让学生进入到科学推想的阶段, 是思维的高潮,其目的是: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活跃他们的思维;2、建立“实验+推理”的科学思想(四)、接下来继续设问“如果物体一开始是静止的,那么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会如何?”学生会利用刚才已经获得的知识分 析出结果,然后简述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科学家探索求知的 过程,最后通过整合,得到牛顿第一定律,述说其内容和条件, 并设计一些相关现象,让学生用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并且让学 生能接受假如教室上方的灯突然失去了力的作用并不

31、会掉下来的 理想现象,也知道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竖直向上跳会落回原 地,这种想象和现实都让学生充满憧憬和兴奋。另外再通过下面 的典型习题让学生能迁移应用,也为将来进入高中学习过渡。例题: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很长的光滑平板车上, 随车子一起匀速直线运动,车子突然停住,物块m在车上将做什 么运动?这个环节的目的是: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2、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求知识过程的艰辛,学会尊重科学。当然一堂课下来,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去反思:初中 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难免经常停留在表象,如何让他们对 知识有着真正意义的认知,如何全面、深刻地去分析问题,这需 要我们教者长期探索,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