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2176031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产业结构篇第4章 产业结构及其效应第5章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6章 产业关联7/7/20231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引言引言: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产业结构的重要性构的重要性:构的重要性:1、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是“产经产经”的基本内容,其地位和作用在的基本内容,其地位和作用在发展发展中国家中国家尤为重要;尤为重要;2、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结构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产业结构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第二,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第三,产业结构的改进是经济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第

2、三,产业结构的改进是经济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第四,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效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第四,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效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第五,优化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五,优化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3、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7/7/20232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4、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征。、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征。所谓产业国际转移所谓产业国际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产业由某些国家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产业国际转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

3、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产业国际转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主要是生产要素差异(如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禀赋、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主要是生产要素差异(如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禀赋、产业技术水平、知识创新能力)、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市场状产业技术水平、知识创新能力)、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市场状况等。产业国际转移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整合和配置。况等。产业国际转移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整合和配置。产业国际转移的一般趋势产业国际转移的一般趋势 第一,产业国际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而到资本、第一,产业国际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而到资本、

4、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二,产业国际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国际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国际转移的特点产业国际转移的特点 第一,产业国际转移进程加速第一,产业国际转移进程加速;第二,产业国际转移结构高度化第二,产业国际转移结构高度化 第三,跨国公司成为产业国际转移的主体第三,跨国公司成为产业国际转移的主体 第四,产业国际转移方式多样化第四,产业国际转移方式多样化 第五,产业国际转移的区域集聚现象日益明显。第五,产业国际转移的区域集聚现象日益明显。中国产业

5、结构调整由适应性调整转入战略性调整。结构调整是经济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由适应性调整转入战略性调整。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展的主题和主线。7/7/20233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第4章 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一、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及产业结构 n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演变规律n三、影响因素三、影响因素n四、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四、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 7/7/20234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一、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及产业结构1、产业内涵的深刻理解、产业内涵的深刻理解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门。也

6、有定义为生产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门。也有定义为生产可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厂商(企业)的集合。可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厂商(企业)的集合。全面理解产业的含义:全面理解产业的含义:(1)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属中观经济层次;)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属中观经济层次;(2)是个历史的发展的范畴。)是个历史的发展的范畴。(3)是个系统的多层次范畴。)是个系统的多层次范畴。(4)产业之间形成有函数关系的经济系统。)产业之间形成有函数关系的经济系统。(5)是个投入产出的经济单位。)是个投入产出的经济单位。7/7/20235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 产业形成及发展与分工直接相关,没有分工就没有现代产业,正

7、是由于分工使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到今天,现代产业具有以下特征:(1)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基础上;(2)产业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发展的非均衡性,主导产业的更替演进;(3)产业的一体化,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不断深化;(4)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生命周期缩短。7/7/20236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凡是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使用相似原材料、相似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似的企业的集合,都可以称之为“产业”。7/7/20237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2、产业分类产业分类n(1)三次产业分类法n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和另一名英国经

8、济学家克拉克(CClark)是“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n一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类:第一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包括农业、畜牧业、游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industry),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电力、煤气、供水和煤炭业等;第三次产业(Tertiary industry),包括商业、金融、饮食等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卫生、教育、政府等公共行政事业与其他公益事业等。可以说,第一次产业指广义的农业,第二次产业指广义的工业,第三次产业指广义的服务业。7/7/20238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

9、效应 (2)标准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首先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个大项,每一个大项下分出若干个中项,中项下分出小项,小项下再分细项。这样,经济活动按四个层次,层层分解,然后按系统进行编码,从而将全部经济活动准确、无遗地表示出来。n其中的十个大项分别是:(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馆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不动产业、保险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性和个人服务活动;(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7/7/20239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3)两大部类分类法n(

10、4)农轻重产业分类法n(5)其他产业分类方法:四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7/7/202310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中国的产业分类n改革开放前,在产业分类和经济统计中,一直采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分类法,也就是五部门分类法,将物质生产领域的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n改革开放后的产业分类发展n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三次产业分类法,随后国家统计局于1984年5月对中国的三次产业进行了划分,发布了经济行业分类标准。n1985年5月,国家统计局确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界线,正式提出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随后中国发布了国务院

11、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意见,正式确立了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次产业为农业;第二次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指除了上述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又分为两大部分两大部分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和四个层次四个层次是:流通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各个行业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7/7/202311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1987年10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和代码,确定了各产业分类,并用5位编码表示产业小类。比如第三次产业划分为8个大类,每个

12、大类下面又细分为若干中类,每个中类再细分为若干小类。n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1988)首次使用三次产业统计,从而使中国的产业分类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对一致。n1994年,中国根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1988年第三次修订版制定了中国产业分类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n2003年,国家统计局重新划分三次产业,变动有二:一是把农、林、牧、渔服务业从原第三产业划为第一产业,因为这些产前产后服务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二是不再对第三产业划分层次,因为原四个层次的界限已不很清晰。7/7/202312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门类门类大类大类(数)(数)中类中类

13、(数)(数)小类小类(数)(数)类别名称类别名称代码索引代码索引说明说明A A5 514141616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0110011005900590略略B B7 711112121采掘业采掘业0610061012201220C C30+130+1172172543543制造业制造业1311131143924392D D3 37 71010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11441146204620E E3 37 77 7建筑业建筑业4710471049004900F F2 28 81515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501050105

14、1005100G G9 92121222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5200520060306030H H6+16+132326767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6111611167996799I I2+22+28 81111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6810681070007000J J3 33 33 3房地产业房地产业7200720074007400K K9+19+129293636社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7511751184908490L L3+13+111111717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8511851187908790M M3

15、 318182525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8911891191309130N N2 212121212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9210921093909390O O4+14+15 55 5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9400940097209720P P1 12 22 2其他行业其他行业9910991099909990161692+792+7360360812812注:表中大类C、H、I、K、L、O中的加数表示留有的空码个数,共7个空码。国家标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标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表 7

16、/7/202313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3、产业结构n一般认为,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从整体上看,产业结构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系统,具有多层次、交织共生的特征。它既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某一产业内部细划的专业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n产业结构通过产业间质的组合和量的规定,构成产业间经济资源的分布结构,这种结构既是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又是产业间质的联系的有机耦合。7/7/202314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产业类型321金字塔型 321321鼓型 321321哑铃型 321倒金字塔型 7/7/202315

17、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演变规律n1.两大部类增长规律n(1)马克思的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 n(2)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n2.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n(1)配第克拉克定理n配第和克拉克的研究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产业将减少,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增加。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7/7/202316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2)库兹涅茨法则n这一规

18、律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农业部门(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的比重,随着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然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将各国的情况综合起来看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差不多在所有的国家里都是上升的。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是同步的。综合起来,大体不变,略有上升。n3.主导产业转换规律罗斯托n主导产业转换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动,存在着从以农业为主的结构开始,按顺序依次向以轻工业为主的结构、以基础工

19、业作为重心的重工业为主的结构、以高加工度工业作为重心的重工业为主的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以信息产业(第四产业)为主的结构演进的规律性。7/7/202317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4.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结构演变规律n(1)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将制造业的发展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初期、中期和后期;将制造业按三种不同的时期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即: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后期产业。他的“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即后一阶段产业逐渐替代前一阶段产业的理论被称为钱纳里工业化理论。n(2)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霍夫曼比例,也称霍夫曼系数,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

20、业化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消费品工业占主导;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资本品快速增长,达到消费品工业产值的50%左右;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资本品与消费品平衡;第四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以下,资本品工业为主导,实现了工业化。n(3)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演进规律所谓高加工度化,是指工业结构表现出的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加工度越深,产值链也越长,附加值也就越大。因此,也有将高加工度化称之为高附加值化的。7/7/202318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5.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 日本作为后起国以赶超欧美为目标,在

21、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上有代日本作为后起国以赶超欧美为目标,在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上有代表性。表性。n(1)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n(2)雁形产业发展理论)雁形产业发展理论n(3)佐贯利雄的高加工度化理论)佐贯利雄的高加工度化理论7/7/202319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三、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三、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n需求结构n恩格尔定律n供给结构n投资结构n自然资源禀赋n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n技术进步n国际贸易与要素的国际流动n社会环境因素 7/7/202320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四、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四、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n1 现代经济增长与产业

22、结构现代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n新古典主义的观点n结构主义的观点总量与结构总量与结构7/7/202321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2 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 n结构关联效应n结构成长效应n结构开放效应n结构供给效应n结构需求效应7/7/202322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n3.各国经济实践所作的注释各国经济实践所作的注释 二战后完全市场调节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各二战后完全市场调节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各国都出台了一些形式不同的产业政策,如美国对国都出台了一些形式不同的产业政策,如美国对农业的保护和援助,西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日农业的保护和援助,西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日本不同时期的不同产业政策。本不同时期的不同产业政策。历史提供事实证据:英国的衰落重要原因在历史提供事实证据:英国的衰落重要原因在于没有成功地完成产业结构的及时转换。日本的于没有成功地完成产业结构的及时转换。日本的快速发展与它全面推行包括结构政策在内的产业快速发展与它全面推行包括结构政策在内的产业政策有关。政策有关。7/7/202323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及其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