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2169531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础知识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法律专题(1)法的基本理论一、法律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1. 广义和狭义的“法律”分别指什么? 现代汉语中,在中国大陆地区,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 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规范文件。广义的法律是指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2.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方式:(1)制定,包括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立 改废释)法律规范文件的活动;(2)认可,指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 力的活动。3. 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成分。(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

2、志具有整体性; 法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法是一种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社会规范。国家政权由 执政的阶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阶级的意志。(2)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统治阶级意志并不全部都表现为法,只有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才是法。即通过国家 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3)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两个方面,对法律产生决定性影响。4. 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特征; 法律具

3、有国家强制性特征;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特征; 法律是以规定权利与义务作为主要调整手段的行为规范。5. 法律的定义是什么? 法或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 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体系。二、法律的起源与历史发展1. 法律如何起源: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法律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2. 法律如何发展演化: 法的历史类型是依据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国家意志的性质的不同而对各种 社会的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3. 剥削阶级类型法律的主

4、要特征:奴隶制法律:(1)具有明显是原始习惯残留痕迹;(2)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3)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4)刑罚方式极其严酷。封建制法律(1)确认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实行封建等级制度;(3)维护专制皇权;(4)刑罚严酷。资本主义法律(1)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5.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是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新型法 律制度。(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

5、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 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三、法律的作用1. 法律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2)预测作用,告知人们某种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3)评价作用,判定、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正当、有效、合法。(4)强制作用,制裁、惩罚违法犯罪、强制罪犯接受改造。(5)教育作用,宣传教育群众,警示违法犯罪。2. 法律的社会作用:(1)阶级统治的作用;(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四、法律的运行1. 法律制定(立法):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6、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 和关键性环节。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立法权:(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2)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行使行政立法权;(3)中央军委行使军事立法权;(4)地方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5)地方省级人民政府行使地方行政立法权;(6)设区的市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7)设区的市的市政府行使地方行政立法权;(8)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立法权;(9)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行使特区的地方立法权。我国法律的表

7、现形式:(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军事法规(5)地方性法规(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8)特别行政区的法(9)国际条约立法程序: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案、表决法律案、公布法律。2. 法律执行(执法): 广义执法: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 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执法: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称为行政执法。 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必须依法执政。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

8、,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 职人员。大体分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机构。此外,法律 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法。3. 法律适用(司法):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机关:(1)检察机关:检察院检察权、法律监督权(2)审判机关:法院审判权我国司法的基本原则(1)司法公正(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合理、及时4. 法律遵守(守法):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

9、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守法主体:一切组织和个人两层含义: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五、法律责任1违法须承担法律责任2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依法由 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3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违法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的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秩序。(2)行为人必须有违法行为的客观事实,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仅有心理活动而无 行为不构成违法。(3)行为人必须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和具有相应的行为责任能力。违法的最低责任年龄是 14 周岁。责任能力主要与精神状态有关,精神病人不承担法律责任。(4)原则上行为人主观

10、上必须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或者过失(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例外)。4. 违法与法律责任 违法性质:民事违法(一般违法)、行政违法(一般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责任类型:民事责任、行政违法、刑事违法 法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 责任形式:(赔偿金,违约金,返还原物,赔礼道歉,修理、重做、更换,精神损害赔偿)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拘留,驱逐出境,吊销证照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分:警告, 记过,降职降级,撤职,开除公职)(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 加刑:罚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剥夺政治权利)法律依据:(1)实体法:(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行政处罚

11、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2)程序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专题(2)我国的法律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概述1. 法律体系,是指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 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构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2. 这一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骨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统一整体。3. 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4.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二、宪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规定国家的各项基本制

12、度,规定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国家根本 法;宪法是政治文明的制度典章,是国家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载体,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 宪法是集中反映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 体现。2. 宪法的基本特征:(1)宪法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3. 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4.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

13、权原则(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4)社会主义法制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5. 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1)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 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 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还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14、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1. 法律权利:依法可以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依法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 为(获得某种利益或自由)。2. 法律义务:作为义务(依法要求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不作为义务(依法要求不得作出 一定的行为)(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3. 法律权利的特征:(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不能脱离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空谈权利及其实现。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 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即“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 文化发展”。强

15、调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与其 他权力观的根本区别。(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样一 种权利,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和不同的国家法律中表现形式有所不同。(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和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由国家 强制力保障其实现,这是法律权利区别于其他权利的根本所在。(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4. 法律义务的特征:(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5.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1)法律权利和

16、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 为条件,同样,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没有权利,义务的 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 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就形同虚设。(3)某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复合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 务行为。6. 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2)原则上,对公民而言

17、,法无禁止皆自由;对政府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7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1)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 权利。是基本人权的具体体现。(2)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基本责任。 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法律平等权和人权(2)政治权利(3)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4)人身权利(5)财产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7)宗教信仰自由(8)文化教育权(9)特定主体权利9.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18、(6)其他义务:受教育义务、劳动义务、夫妻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等。法律专题(3)建设法治中国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发展1. 法制: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一种社会制度)。2. 法治: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观念和方法(一种社会意识)。3.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1)通常法制是指静态的法律制度,法治是指动态的依法治理的状态;(2)法治与人治对立,而法制与人治并非相悖。法制是个中性词,有古代专制的法制, 也有现代民主的法制。法治是个褒义词,法治代表良法和善治;(3)由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必定先有法制。法制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法制发 展的最高境界。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1.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

19、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完善的党内法 规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面依

20、法治 国的根本制度保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 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遵循的主要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相同: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社会关系,规范人的行为,共同服 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2)区别:道德与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

21、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着 很大不同。 管辖的范围 调节的方式 依靠的力量 存在的时间(3)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道德为法律提供了道义基础和价值标准,法律为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法律有助于强化人们遵守基本道德的意识,道德有利于增进人们守法的自觉性。2. 纪律与法律、道德的关系 纪律是一种要求人们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履行职责的具有一定范围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与规 范。(1)纪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纪律一般有社会组织制定;(3)纪律只对特殊人群有约束力与强制性;(4)纪律不能抵触法律。3.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两者本质上是一

22、致的,但属于不同范畴。前者属于思想建设、精 神文明,后者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2)以德治国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法治则为德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 度保障。(3)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 又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不能相互取代。(4)在现代法治社会条件下,法律与道德产生冲突时,法律应当优先适用,不能用道德的 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司法审判。但法律本身也要注意遵循道德的价值取向。4.德治:(1)地位: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 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2)作用:通过

23、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强调道德自律, 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3)途径: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 来,引导人们自觉地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5.法治: (1)地位: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2)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指引作用、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 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是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3)途径: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实行法有禁止不得为,体现的 是规则之治。法律专题(4)培养法

24、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 什么是法治思维: 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 模式。2. 法治思维的主要表现:(1)价值取向: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 (2)规则意识: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3. 法治思维的特征: 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思维、规范性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1)规则意识:以法律为准绳;情、理、法有冲突:合情、合理、合法(第一位)。(2)证据意识: 以事实(证据)为根据; 证据三性: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 3 )程序意识: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强调程序正义。( 4)法理意识法治思维对理由的特殊要求:公开;有法律上的依据

25、;有逻辑上的说服力。4.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法治思维(1) 依据: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是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2) 方式:以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稳定性和一贯 性。( 3) 价值: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 4) 标准: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 1) 依据:权大于法;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德行治国理政。(2) 方式: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任意性和 非理性。(3)价值:少数人或个人的集权专断。(4)标准:只服从个人权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 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是:法律

26、至上、权力制约、权利保障、程序正当、公平正义。2. 法律至上: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抗拒性。3. 权力制约: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4. 权利保障: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最后防线)。5. 程序正当:法律公正:实体公正结果公正;程序公正过程公正。6.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 理、公平地分配和占有。三、法治思维的培养1.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1) 通过知、情、意、信、行等方面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法治实践能力。(2) 培养法治思维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尊重法律权威、关键是要养成法治思维习惯。2. 如何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1) 信仰法律: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 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2) 遵守法律(3)服从法律(4)维护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