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2165603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型课堂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未来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本文阐述的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构建一种全新的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信息素养 个性化学习 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 “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网络这股强

2、劲东风的冲击下,教育内部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革命,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更是与网络相见恨晚。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则要求建立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因此网络给语文课堂所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思想与手段的改变,更是教学方法和过程的一次革命。加上信息时代E-Learning的提出,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他们不仅能从书本上,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跨越学校、城市和国界获取大量的、新鲜的、有用的知识。从内涵上看,E-Learning强调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的紧密结合,它的

3、实质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认知的平台,通过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学习工具的数字化,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及它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传统教育观点、模式乃至教育组织形式的全面变革,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然而,知识和信息的大爆炸又往往使学生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变得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创新性教学的自由性也常常使求知者淹没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样一些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不仅不能构成学习的资源,相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敌人,引导学生走向歧途。在这种情况下,就迫切需要教师抓准时机,合理运用各种新型的技术手段,

4、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为提供丰富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E-Learning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模拟情景,丰富形象。以叙述、描写为主的文章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传递情感、感染读者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中所蕴含的声、光、色、画等,使之在学生头脑中以画面再现,形成语言的形象感。但对小学生来说,没有真正体验过,感受形象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此刻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网上搜集到大量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将

5、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语言形象,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新课文,它以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视角展示了首都北京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用生动、新颖的语言描绘了北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迷人夜景,读起来让人振奋、令人回味无穷。然而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新词,如“光彩夺目、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川流不息、华灯高照”等等,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而去过北京的同学也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并且他们都是白天去看的,对亮丽、辉煌的北京,学生了解甚少。在备课时,我发现有关北京的网站很多,而且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象,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让学生自己点击鼠标,网

6、络上配有乐曲的流光溢彩的北京夜景便会顷刻间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嘴里不停地发出阵阵赞叹声。随即再引导学生打开教师制作的有关北京的专题网络课件,对几个重点的网站进行浏览,大量缤纷绚丽的图片、视频、文字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视线,惊喜的啧啧声不绝于耳。对一个个难理解的词语,学生也在轻轻地敲击键盘、移动鼠标中,随着镜头的变幻迎刃而解了,学生看景、读文、想象,繁华似锦、亮丽辉煌的北京夜景就悄悄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这种效果是一般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二、追根溯源,突破难点。小学语文的网络化教学,在内容上体现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有着显著的不

7、同,网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善于刨根问底、追根溯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事先在互联网上查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通过网络下载工具将网站的内容下载到校园网上,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筛选信息,方便快捷地在网络中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并对这些信息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加工,自主地尝试解决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结构,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意,再根据课文的描述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圆明园

8、的结构示意图,然后,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中键入关键词“圆明园”,进入相关网站,找到圆明园当年的布局结构平面示意图,学生通过观看示意图很容易就对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结构布局有了明确了解,重新修改了自己画出的示意图,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圆明园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瑰宝的原因所在,同时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段令人悲愤的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也有同样的感受。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1959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时与朝鲜人民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全文语言朴实、感人至深。为了让学生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更深入地了解,我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

9、带领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到很多有关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网页,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浏览。学生在网上阅读时精力相当集中,表情时而惊讶,时而愤慨,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之后,再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抗美援朝的了解,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分别从战争的起因,几次重大战役的基本过程,战争的效果,甚至敌我双方使用的武器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36万这个令人心痛的数字,从志愿军与美国武器的对比等方面进一步认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清楚地了解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在血与火的战斗中用双方鲜血凝成的。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个个感情投入,有的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和知识上的

10、准备。三、人机交互,畅所欲言。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和谐、宽松、没有太多心理压力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学生不必拘泥于大众之下开口朗读的拘谨和羞涩,可以在电脑这位“知心朋友”面前敞开心怀、大胆表达,或低吟而泣,或慷慨激昂,或娓娓述说,或拍案而起,抒发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教材语言的感悟。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发现,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问题,有些解决得较好,有些还不完满,这都有待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寻找,去发现最令人满意的答案。此刻,丰富的网络资源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讨论与交流时空,学生与学生之间既可以同步地集中交流,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异步沟通,教师还可以

11、通过BBS讨论平台,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重点问题,各抒己见,集中展开公关,实现人机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中,师生围绕“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却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大家在网上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异常激烈,以往课堂讨论中“几枝独秀,其他不动”的现象在网络课堂上全面改观,每一个学生都尽情地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园地”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说”得有理有据,信心十足,在热闹的辩论中,答案也逐渐接近明朗。接着,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点拨,把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与归纳,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

12、行品读,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真正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通过网上的交流与讨论,每一位同学都对地球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深刻的体会,激发了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课后,学生还将在网上采集的有关地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经过加工后以电子板报和网页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传送,有的小组制作了板报神秘而璀璨的地球,有的小组制作了网页地球哭了,还有的小组撰写了宣传文稿请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强调了环保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地球。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四、超越文本,大胆创新。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潜移默

13、化的影响,学生喜欢盲目地崇拜书本,认为“书本上的都是经典,对书本都不能怀疑。”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的依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彻底地解放,学生在网络提供的宏大信息空间里自由驰骋,智慧的火花、创作的灵感也会随之喷涌而出。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自主探索,拨动学生的心弦,开发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求佳,独立思考,打破常规,敢于超越文本,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让学生个性化地选择

14、去拓宽、拓深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了趵突泉这篇文章后,教师发现学生对趵突泉姿态各异的小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针对此专题开设了一次网上阅读课,引导学生对小泉进行研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上网搜索,整理资料,然后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新的课型,新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几乎是雷同的,然而,这一次却不同了,学生各抒己见,他们发现这些小泉还有许多可爱的名字,如金线泉、柳絮泉、马跑泉等等,在进行阅读汇报时,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发表的全是学生自己的心声。有的学生说自己

15、知道了金线泉的来历,有的学生知道了乾隆皇帝还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喝等等,这样完全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启迪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学生有的问:“小兴安岭的美源自什么?”有的问“树木有那些作用?”还有的问:“小兴安岭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和植物?”等等,教师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就立刻鼓励学生到网上寻找答案,学生纷纷行动,在交流时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学生们有的说:“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美源自于那大片的森林”,有的说:“我知道了树木可以固定沙土,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这样既冲破了教材的束缚,又让学生在网上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16、,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五、张扬个性,沟通无限。传统教学缺少自主学习的环境,往往采取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网络却能为学生实时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提供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声像并茂、音形兼备的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轻松地达到好学、自学、乐学、互学。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控制学习的进程和速度,还能自由地跟老师交

17、流,跟网友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鼠标一点好友来,探索沟通无极限”,网络能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课时,课前教师便让学生在网上收集各种与恐龙相关的资料,有“恐龙的传说”、“恐龙的故事”、“恐龙的生活”、“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灭绝”等等,学生资料收集得越多,学习的兴趣就越大,也就越愿意学习。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引进自己搭建的“恐龙时代”网站,让学生“走进恐龙”,通过研究恐龙化石来进一步了解恐龙,同时还组织学生浏览与恐龙相关的网站,然后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如果学生对恐龙的灭绝还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就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写在研究报告上,或者在“

18、我的观点”栏目中发表,也可以几位同学合作研究,比一比谁的阅读概括能力更强。在教学结束时,教师还突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为学生设置学习平台,让学生继续探究相关的学习主题。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资源丰富的网络中悉心查找相关的资料,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感悟,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素养,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总之,网络资源所提供的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和动画于一体的教学氛围,所展示的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的浩瀚知识海洋,所创设的富有灵气与创新、适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教学空间,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要与心理需求后,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探索、主动求知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学会进行初步的信息整合,最终实现研究成果的共享。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只有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些网络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