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镜面的工艺及与实验制备银镜之比较【特选内容】

上传人:8** 文档编号:22150997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镀银镜面的工艺及与实验制备银镜之比较【特选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镀银镜面的工艺及与实验制备银镜之比较【特选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镀银镜面的工艺及与实验制备银镜之比较【特选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镀银镜面的工艺及与实验制备银镜之比较【特选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镀银镜面的工艺及与实验制备银镜之比较【特选内容】(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镀银镜面的工艺发展及与实验制备银镜比较 完成日期:2015.09.24学院: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一 摘要本文以阐明镀银镜面的原理为基础,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出镀银镜面的起源、发展以及如今各国制镜方面的现状。综合国内外镀银镜面的制备工艺,结合主要的步骤探讨与实验制备银镜的差别,并对实验中采用不同方法清洗器皿的效果进行比较。二 前言第一次实验中清洗玻璃仪器,每组三人采用了不同的清洗方法对增污过的试管进行清洗,并通过银镜反应的效果比较三种清洗方法的清洁效果。课后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镀银镜面制作工艺、特点及主要步骤,并与实验制备步骤、银镜效果进行比较。三 内容1 原理生活中镀银镜面的制作原理是银镜反应,取一定量A

2、gNO3溶液,逐滴加入氨水,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得到银氨溶液。再加入醛类物质将Ag+还原为Ag单质。2 镀银镜面的发展、现状我国镀银镜面传统方法为在玻璃上由手工操作银镜镜子,由于受设备、工艺限制,操作不便且此原始方法具有生产效率低,反射率低等问题。此后曾用镀铝镜面。如今镀银镜面回归。西方发达国家已将硝酸银的转化率提高到70%以上,从上片到下片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形成了生产线。在精准操控下生产的镀银镜面具有反射率高,银层厚度均匀的优点。其工艺为选片(优质浮法玻璃)上片预洗抛光高纯水洗涤活化镀银镀铜风干金属固化帘幕淋底漆红外烘干风冷帘幕淋面漆红外烘干风冷水冷镜面酸洗风干下片装箱1 。3 镀银

3、镜面制作主要工艺叙述我国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梁中生等人研制银镜还原制剂,并对银镜生产设备及相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上片:将平板玻璃基片通过人工或机械吸盘置于上片台上送入轨道,若是浮法玻璃,必须将上表面朝上。实践证明,浮法玻璃下表面由于有大量的锡或锡的氧化物的存在根本无法镀银;根据轨道的运行速度保持基片间留有13 cm的间隙,以确保玻璃基片间或玻璃银镜间不发生碰撞,同时亦确保清洗水或反应残液能及时排除而不互相干扰。敏化:用敏化剂,一般用氯化亚锡溶液,均匀地喷在洁净度非常高的玻璃基片表面,保留1 min左右,亚锡离子进入玻璃的硅氧网络中与氧结合,使玻璃表面产生一个亚锡离子敏化层

4、。活化:将活化剂溶液均匀地喷涂到有敏化层的玻璃基片上,亚锡离子将活化剂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使玻璃表面产生一个活化层 贵金属的薄膜,贵金属为钯或银,在后边的镀银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一般活化剂为氯化钯和硝酸银。镀银:根据生产线工艺技术要求,将一定量的新鲜的银氨溶液和一定量的还原液同时喷涂到有活化层的玻璃基片上,经过23 min的氧化还原反应,银氨还原液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沉淀于玻璃基片表面上形成银膜反射层,反应表示式如下:Ag R-COHAgR-COOH (1)根据我国银镜标准要求,玻璃基片表面上银附着的含量应700 mg/m ,且均匀分布。镀铜:将铜液(硫酸铜溶液)和还原剂(铜还原液或

5、还原铁粉水溶液)同时均匀喷涂于银层上, 产生均匀的铜层,反应表示式如下:Cu Fe= CuFe (2)铜层既是银层保护层亦是反射层的补充层,同时亦是银层和漆层的桥梁层,根据我国银镜标准要求,玻璃基片银表面上铜的附着量应在200 mg/m 左右,且均匀分布。烘干:镀铜后的玻璃基片用去离子水将残留的铁粉、硫酸铜及反应残液冲洗干净,再用风刀吹去大部分残留去离子水,进入6090 烘箱中,将玻璃基片上的残留去离子水完全烘干,同时,通过加热,银层和铜层更加致密,与玻璃基片的结合更加牢固。淋底漆:通过淋漆机将面漆均匀地涂布于底漆表面,面漆不含铅可与人直接接触。根据我国银镜标准要求,面漆的厚度应20 ,底漆和

6、面漆之和应50mm2。4 镀银镜面区别比较生活中制镜厂的镀银镜面制作需要经过上述的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得到的镀银镜面镀层均匀,使用寿命长。而实验中制备过程只发生了银镜反应,没有经过后期的加工,易耗损。三种清洗方法中自来水润洗实验后并无银镜出现。稀硝酸浸洗有一定的效果,但得到的银镜较灰暗,镜面效果不好。用去污粉刷洗的效果最好,可形成较光亮的银镜。因为是实验室制备,所以银镜的厚度较薄,易除去。四 结论1 生活中镀银镜面工艺较为复杂,形成的银镜较牢固,镜面光亮。2 本实验制备的银镜的问题一是因为清洁程度不佳;二是因为没有经过后续添加保护层,烘干等步骤。五 参考文献1梁水生,刘惠民.玻璃镜子生产工艺的发展 J .玻璃. 1999, (02).2梁中生,杨晨,裘建军.玻璃银镜生产工艺技术 A.玻璃. 2010.09(00-05).六 小组分工4资料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