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144501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6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章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四章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四章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养分平衡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配方施肥法 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以土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种、数量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施用方法。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地力分区(级)配方法2.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法2.1地力差减法地力差减法2.2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3.田间试验法田间试验法3.1肥料效应函

2、数法肥料效应函数法3.2养分丰缺指标法养分丰缺指标法3.3氮磷钾比例法氮磷钾比例法配方施肥方法(三类六法)配方施肥方法(三类六法)配方施肥营养诊断施肥法养分平衡法田间试验法确定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与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地力分区法产前定肥产中调肥 养分平衡配方法养分平衡配方法是以目标产量所需要养分量由土是以目标产量所需要养分量由土壤和肥料供给为原理,通过施肥以达到求与供的平衡,壤和肥料供给为原理,通过施肥以达到求与供的平衡,故又称为目标产量法。其原理可用下图示意:故又称为目标产量法。其原理可用下图示意:可写成以下简单公式:可写成以下简单公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目标产量所需养分土壤供应养分应施

3、肥料养分。土壤供应养分应施肥料养分。根据作物目根据作物目标产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差估算施肥量,计计算公式算公式为为:从肥料中吸从肥料中吸收养分量收养分量 由于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的不同,养分平衡由于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的不同,养分平衡法又分为两种:法又分为两种:第一节 地力差减法一、概念: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二、施肥量估算公式:三几个参数的确定(一)基础产量的确定 基础产量:不施肥能够实现的产量。代表土壤的基础生产能力,所吸收的养分来自土壤。特点:操作容易,周期长,基础产量偏低。1.空白法:以不

4、施肥地块的作物产量作为基础产量。空白区空白区2.田间试验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设置包含五项不同的肥料处理的田间试验,分别测得不施氮、磷和钾时的作物产量作为基础产量。玉米三要素五项处理产量结果(kg.hm-2)(-N)(-P)(-K)特点:准确性高,但周期长,费工费时3.用单位肥料的增产量推算基础产量:在一定的生产区域内,进行肥料增产效应的研究,求算单位肥料的增产量,然后由现产量推算各田块不施肥某种养分的基础产量。冬小麦氮肥增产量施肥增产量为:8.760=522Kg到12.260=732kg。某农户施用了60kg.hm-2氮素,冬小麦的产量为3000kg.hm-2,那么基础产量如何估算呢?特点

5、:所估测地力产量具有快捷、粗放的特点。基础产量:实际产量3000kg.hm-2减去施肥增产量为22682478kg.hm-2。(二)目标产量目标产量:通过施肥可以实现的产量。通常是经济最佳产量或最高产量。1.以地定产法概念: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理论依据:正常栽培条件下,农作物的吸收的养分中仍有55%-75%是来自土壤原有的养分,而肥料养分占25%-45%,任凭大肥大水也改变不了这种状态。土壤肥力水平越高,作物吸收的土壤养分越多,吸收的肥料养分效应越少。依存率:作物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做依存率(rateofdependonsoilnutrition)。田间多点试验计算每点

6、的依存率统计依存率(Dr)与无肥区产量(x)的关系得Dr=f(x)y=f(x)至少20个点无肥、完全肥区两个处理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工作流程 用经验公式来确定目标产量用经验公式来确定目标产量 先做田间试验,用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区和最高产量先做田间试验,用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区和最高产量区(或最经济产量区)的产量进行比较,在不同土壤肥力区(或最经济产量区)的产量进行比较,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通过多点试验,获得大量的成对产量数据。以空条件下,通过多点试验,获得大量的成对产量数据。以空白区产量为土壤肥力指标,并用白区产量为土壤肥力指标,并用x表示为自变量;以最高表示为自变量;以最高产量产量(或最经济

7、产量或最经济产量)为因变量用为因变量用y表示,求得一元一次方表示,求得一元一次方程的经验公式如下:程的经验公式如下:确定了目标产量与无肥区产量之间的数学式,知道基础产量就可以推出该地区下一季该作物的目标产量。例如,浙江某地夏玉米以地定产模式为y=3544.5+0.74x,夏玉米2001年基础产量为6000kg.hm-2,那么2002年的目标产量定多高?得目标产量y为7984.5kg.hm-2。以地定产法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土壤无障碍因子以及气候、雨量正常的地区,否则,要考虑其它因子对产量的影响。2.以水定产法 概念:根据生育期内降雨量与播前土壤有效含水量来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以水定产的关键是事先

8、确定当地水量效能指数10mm降雨量生产作物的经济产量千克数。多点田间试验计算不同处理的水量的效能指数设置不同灌水量处理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工作流程统计不同降雨量时水量效能指数黑龙江省春小麦水量效能指数生育期降水量包括播前耕层部分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生育期内降水量(mm)。3、前几年平均单产法 概念:一般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叫前几年平均单产法。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前3年平均单产年递增率平均单产为什么仅用前3年的?单产平均年递增率,可以用年代长一些的统计数字,根据农业部肥料司1989年下达的“关于配方施肥的工作要点”中指出,一般粮食作物的年递增率为10

9、%-15%为宜。对于蔬菜作物,尤其是设施园艺作物应该再高一些。(三)形成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养分系数)农作物在其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济产量需要从介质中吸收的各种养分数量。主要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主要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作物作物收获物收获物形成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kg)氮(N)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钾(K2O)水稻籽粒2.251.102.70冬小麦籽粒3.001.252.50春小麦籽粒3.001.002.50大麦籽粒2.700.902.20玉米籽粒2.570.862.14谷子籽粒2.501.251.75高粱籽粒2.601.301.30

10、甘薯鲜块根0.350.180.55马铃薯鲜块根0.500.201.06大豆豆粒7.201.804.00豌豆豆粒3.090.862.86花生荚果6.801.303.80棉花籽棉5.001.804.00油菜菜籽5.802.504.30芝麻籽粒8.232.074.41烟草鲜叶4.100.701.10大麻纤维8.002.305.00甜菜块根0.400.150.60甘蔗茎0.190.070.30黄瓜果实0.400.350.55架云豆果实0.810.230.68茄子果实0.300.100.40番茄果实0.450.500.50胡萝卜块根0.310.100.50萝卜块根0.600.310.50卷心菜叶球0.4

11、10.050.38洋葱葱头0.270.120.23芹菜全株0.160.080.42菠菜全株0.360.180.52大葱全株0.300.120.40柑桔(温州蜜桔)果实0.600.110.40苹果(国光)果实0.300.080.32梨(廿世纪)果实0.470.230.48葡萄(玫瑰露)果实0.600.300.72定点调查、多点田间试验作物成熟后计产(经济产量),另取一定数量的整株样品,粉碎测其养分含量,折算出单位面积上植株的吸肥量工作流程统计出该该作物不同条件下生产一定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有了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实现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和达到目标产量需要通

12、过施肥补充的养分量。(四)肥料利用率 1.概念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某养分占施入肥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数。国内外无数试验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肥料利用率因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农艺措施而异。2、肥料利用率的确定方法(1)示踪法 将一定丰度的同位素标记肥料施入土壤,到成熟期分析农作物所吸收利用的标记元素量从而计算肥料利用率的方法。特点:可靠性和真实性高。(2)田间差减法 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养分量,再除以所施肥料中该养分总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例如:某农田无氮肥区小麦单产3750kg.hm-2,施用尿素300 kg.hm-2后,小

13、麦单产为5400 kg.hm-2,则尿素的利用率:特点:田间差减法测得的肥料利用率一般比示踪法测得的肥料利用率高。(五五)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 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是个基础参数。与其它参数相比较,它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是个基础参数。与其它参数相比较,它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因为现时各种成品化肥的有效成分都是按化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因为现时各种成品化肥的有效成分都是按化学工业部部颁标准生产的,都有定值,而且标明在肥料的包装物学工业部部颁标准生产的,都有定值,而且标明在肥料的包装物上上。二、肥料用量的计算 某生产单位19992001年冬小麦产量分别为7100、8200和7700 kg.hm-

14、2,且不施氮肥的冬小麦产量为5800 kg.hm-2,尿素氮的利用率为38%,厩肥中氮的含量为0.5%,其利用率15%,问2002年冬小麦的计划产量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多大?解:1、目标产量确定:目标产量的确用“前几年平均单产法”,则:考虑到高产地区再增产不容易而年递10%。2、基础产量:5800kg.hm-23、养分系数:百公斤冬小麦吸收氮、磷和钾分别为3.00、1.25和2.5.4、计算尿素施用量:根据地力差减法计算公式首先计算尿素施用量:kg.hm-2若用30000 kg.hm-2厩肥作基肥,则尿素用量为:第二节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一.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的概念 通过测定土壤有效养

15、分含量估算土壤供肥量的一种方法。土壤供肥量=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2.251mg/kg有效养分含量相当于1公顷面积20cm厚土层中所含有效养分数量(千克)。土壤有效养分的利用率特点:与地力差减法相比具有时间短,简单快速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测定步骤(一)布置多点田间试验 布点的要求:试验点之间有效养分变异大。试验设计:为了排除土壤养分的不平衡性,田间试验处理应为四项,即施PK、NK、NP和无肥区。作物成熟后单打单收计产,计算出无N、无P和无K区的土壤供应N、P2O5和K2O的量。(二)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在设置田间试验的同时,采集无肥区的土壤样本。选择合适浸提

16、剂测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以、P2O5和K2O的mg.kg-1表示。(三)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计算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每公顷农作物从KP、NK、P小区吸收某种养分数量/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2.25(四)进行回归统计以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y)为纵坐标,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x)为横坐标,作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分布特征进行选模,以配置回归方程式。浙江省红壤有效磷土测值与养分校正系数之间的换算表*(作物:玉米)三、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在养分平衡施肥中的应用实例 浙江省红壤区某一田块的夏玉米无肥区产量为4125kg.hm-2,土壤有效磷为(Bray-I P)15mg.kg-1。试计算夏玉米最高

17、产量及相应的磷肥施用量。(过磷酸钙含P2O5 15%)。当地“以地定产”式:y=3544.5+0.74x百公斤夏玉米吸收的P2O5为0.74公斤,K2O为3.70公斤。不同养分测定值时的养分校正系数已知。解:1、据当地“以地定产”式:y=3544.5+0.74x当x=4125kg.hm-2时y=3544.5+0.744125=6663.6kg.hm-2此为夏玉米的最高产量,即目标产量。2、根据当地实测,百公斤夏玉米吸收的P2O5为0.74公斤,K2O为3.70公斤。3、实现目标产量的需养分总量为:P2O5=6597/1000.74=49.31kg.hm-2。K2O=6597/1003.70=2

18、46.55kg.hm-2。4、土壤供磷量为:按表35查得土壤有效磷(P)15mg.kg-1的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为0.49,则:土壤供P2O5=152.290.492.25=37.87 kg.hm-2;式中:2.29由P换算成P2O5的系数5、磷肥的利用率:当土壤有效磷(P)15mg.kg-1时,磷肥利用率为13%。6、计算施肥量:该地区夏玉米施用过磷酸钙587kg.hm-2。磷肥以基肥形式施用。目标产量目标产量以地定产法以水定产法前几年的平均产量法 1空白法空白法 2田间试验法田间试验法 3用单位肥料的增用单位肥料的增产量推算基础产量产量推算基础产量养分平衡施肥法地力差减法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数 基础产量基础产量 目标产量目标产量 养分系数养分系数 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 肥料养分肥料养分含量含量 养分系数养分系数 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 肥料养分肥料养分含量含量 土壤供肥量土壤供肥量讨论:结合第二章所述的施肥的基本原则,谈谈养分平衡施肥法有什么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