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2144077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识上篇上篇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第二章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三章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命观中医养生学的寿命观第四章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论论第一节第一节 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养生:“养养”即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即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生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生即是采取措施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生即是采取措施保养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行为。保养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行为。中医养生学

2、: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和研究生命中医养生学: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和研究生命的规律,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的规律,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为宗旨,进行综合性养生保健活动,从而达到强身防病法为宗旨,进行综合性养生保健活动,从而达到强身防病防变防复,以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学科。防变防复,以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学科。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养生学的特点养生学的特点养生学的特点养生学的特点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即辨证施养,指在养生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时令来选择适宜的方法。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

3、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而和之圣度因而和之圣度”(素素问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三、以预防为核心“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晚乎!”(素问素问四气调神论四气调神论 )四、以综合调摄为原则调调摄摄精精神神加加强强锻锻炼炼顺顺应应自自然然药药物物预预防防针针灸灸推推拿拿五、以适应广泛为模式We all nee

4、d We all need health.health.未病之人未病之人患病之人患病之人病愈之人病愈之人第二章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萌芽奠基形成完善突破发展振兴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萌芽(上古时期)萌芽(上古时期)萌芽(上古时期)萌芽(上古时期)原始人类已经开始人工取火了居住医疗工具砭石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所采用的各种自我保护方法,是人类最早的养生保健术。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所采用的各种自我保护方法,是人类最早的养生保健术。虽然此时环境恶劣,中医学理论体系还未形成,养生的手段都是最原始的、本能的,但是虽然此时环境恶劣,中医学理论体系还未形成,养生的

5、手段都是最原始的、本能的,但是这表明人类正在逐渐认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并尝试运用自然规律去支配它,此时是中医这表明人类正在逐渐认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并尝试运用自然规律去支配它,此时是中医养生学的萌芽时期。养生学的萌芽时期。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奠基(春秋战国时期)诸雄争霸百家争鸣一、周易养生说周易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被称为和描述的书籍。被称为“五经五经”之首。之首。八卦图八卦图阳爻()和阴爻()

6、阳爻()和阴爻()二、道家养生说二、道家养生说万物之基“精气神”人体“三宝”,精足气充神旺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柔弱为贵气功导引、形神兼养三、儒家养生说三、儒家养生说孔子孟子(一)倡修身养性,重道德情操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以“仁爱仁爱”为核心,即为核心,即“仁者爱仁者爱人人”。体现在医学上,要求医者要以仁爱的精神体现在医学上,要求医者要以仁爱的精神施救于人;体现在养生上,倡导养心葆施救于人;体现在养生上,倡导养心葆神,注重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修神,注重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修养,将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情操及人的自养,将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情操及人的自我完善作为养生的最高目标。我完善作为养

7、生的最高目标。(二)处事不偏不倚,行为中庸中和【原文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中庸)【释义释义】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中”;表现;表现出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和”。“中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中和”的境界,天地便的境界,天地便

8、各在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三)重生活起居,调饮食五味八不食八不食 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食。色恶,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良好的起居习惯良好的起居习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祖国

9、大好河山四、杂家养生说(略)四、杂家养生说(略)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形成(秦汉时期)形成(秦汉时期)形成(秦汉时期)形成(秦汉时期)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完成中国的统一。汉武帝汉朝第七位皇帝,开创了汉武盛世。养生与医学日益养生与医学日益结结合,中医养生理合,中医养生理论论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一、黄帝内经的成书中医养生学的确立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理论专著。被称为“言医之祖”、“医学之宗”。该书以问答体形式,托名黄帝与其臣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问题。书名冠以黄帝,并不是说该书为黄帝所为,而是战国至秦汉时期汇集古代众多医家经验和理论的医学总集。全书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

10、各为81篇,合计162篇。突出贡献:强调整体观念、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的经典原文中有关养生的经典原文中有关养生的经典原文中有关养生的经典原文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精力,即生殖机能)尽邪?将天数(自然赋予人类的寿命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

11、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指身体各部分都衰弱了)。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筋骨松懈无力。),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走路步履蹒跚),而无子耳。(素问上古天真论)本段以女七男八为阶段,通过对人体本段以女七男八为阶段,通过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等生命过程的论述,突出生长壮老已等生命过程的论述,突出了肾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提了肾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提

12、示了保养肾中精气对祛病抗衰、延年示了保养肾中精气对祛病抗衰、延年益寿的重要意义。益寿的重要意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的经典原文中有关养生的经典原文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将,犹“抑”也,还是之意。意为这是时代不同造成的呢?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呢?)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适当运用之意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不要违背常规地过度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耗,通好,

13、嗜好。因欲望过度竭尽了精气,因嗜好过度而散尽了人体的真元之气),不知持满(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不时御神(不善于调养自己的神气),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意为贪图一时的欢乐,而违逆了生命的长久康乐(愿望),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此段原文分析了早衰的原因及养生此段原文分析了早衰的原因及养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养生的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养生的5 5条法则条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的经典原文中有关养生的经典原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1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正气调和。精气和神气守持于内。)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思想安闲清静而少有嗜欲,心中安定而没有恐惧之感。形体虽劳,但不过分疲倦。真气调达而和顺。各自欲望都能满足,愿望都能达到。吃什么食物,都觉得味道甘美;随便穿著什么衣服,都感到舒适;在任何风俗环境下生活,都感到快乐。无论社会地位尊贵或卑贱,都能安于本分,不互相倾慕。)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不为外界物欲所惊扰),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15、。(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收内外邪气的侵袭)本节提出了养生的具体要求,旨在保全人体的精、气、神,本节提出了养生的具体要求,旨在保全人体的精、气、神,从而揭示了中医养生学的奥秘。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学预防从而揭示了中医养生学的奥秘。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学预防为主的科学思想。又提出养生的基本原则:为主的科学思想。又提出养生的基本原则:对外环境要对外环境要“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人体本身要;对人体本身要“恬惔虚无,精神内守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因此,只有既随时注意避免外邪的侵袭,又注意调摄精神,因此,只有既随时注意避免外邪的侵袭,又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和精气妄耗,

16、才能保持真气充盛,使疾病无从避免情志过激和精气妄耗,才能保持真气充盛,使疾病无从发生。发生。二、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二、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二、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二、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中医养生学的支撑中医养生学的支撑中医养生学的支撑中医养生学的支撑(一)张仲景的养生思想与方法(一)张仲景的养生思想与方法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伟大的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被后世尊为“医圣”,仲景养生名言仲景养生名言1.1.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云: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

17、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2.2.“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理。”仲仲仲仲 景景景景 名名名名 方方方方功能主治功能主治 :温补肾

18、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证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肾气丸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肾明,肾气丸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肾功能,以及护肝、降压、降血脂、强心、利尿等作用。并功能,以及护肝、降压、降血脂、强心、利尿等作用。并用于治疗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用于治疗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肾炎、心脏病、慢性腰腿痛、老年性尿失禁、视力减退肾炎、心脏病、慢性腰腿痛、老年性尿失禁、视力减退等,还可以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不孕症

19、等。等,还可以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不孕症等。当归生姜羊肉汤【来源来源】金匮要略金匮要略【组成组成】当归当归9 9克,生姜克,生姜1515克,羊肉克,羊肉5050克克【用法用法】上药以水上药以水800800毫升,煮取毫升,煮取300300毫升,毫升,分二次温服分二次温服【功用功用】温中养血,祛寒止痛温中养血,祛寒止痛 。【主治主治】寒疝,虚劳,产后血虚有寒,腹寒疝,虚劳,产后血虚有寒,腹 痛,胁痛,喜温喜按,腹中拘急,痛,胁痛,喜温喜按,腹中拘急,苔白,脉沉弦而涩。气候逐渐转苔白,脉沉弦而涩。气候逐渐转 凉,有温补作用,尤其温肾。凉,有温补作用,尤其温肾。(二)华佗的养生思想与方法(二)华佗的养

20、生思想与方法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外科鼻祖”。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创作名为“五禽之戏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五五禽禽戏戏图图片片(三)道儒家养生思想的深化(略)(三)道儒家养生思想的深化(略)(四)(四)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重药补之养生重药补之养生简称简称本草经本草经或或本经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书。

21、此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是大约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此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是大约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药物学资料搜集药物学资料,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该书内容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该书内容丰富,反映了我国东汉以前药物学的经验与成就。载药丰富,反映了我国东汉以前药物学的经验与成就。载药365365种,种,将药物按照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将药物按照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上品120120种,种,“无毒无毒”;中品;中品120120种,种,“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下品125125种,种,“多毒多毒不可久服不可久服

22、”。首次提出首次提出“四气四气温凉寒热温凉寒热”、“五味五味酸、苦、酸、苦、甘、甘、辛、咸辛、咸”。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部分上品药物部分上品药物人参人参黄芪黄芪牛黄牛黄(五)服饵胆石、房中术、吐纳导引的兴起(五)服饵胆石、房中术、吐纳导引的兴起(略)(略)秦秦始始皇皇炼炼丹丹图图罗浮山保留的葛洪炼丹炉罗浮山保留的葛洪炼丹炉第四节第四节 完善(晋隋唐时期)完善(晋隋唐时期)一、道教学说与道教养生(略)一、道教学说与道教养生(略)二、佛教养生思想的传入(略)二、佛教养生思想的传入(略)三、三教合一及其与医学养生的融合三、三教合一及其与医学养生的融合道教道教佛教佛教儒教儒教医学养生医学养生药药药药

23、王王王王 孙孙孙孙 思思思思 邈邈邈邈孙思邈,汉族,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及道家。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二者合称为千金方。孙思邈养生十三式孙思邈养生十三式孙思邈养生十三式孙思邈养生十三式1.1.发发 常常 梳。梳。2.2.目目 常常 运。运。3.3.齿齿 常常 叩。叩。4.4.漱漱 玉玉 津。津。5.5.耳耳 常常 鼓。鼓。6 6 面面 常常 洗。洗。7.7.头头 常常 摇。摇。8.8.腰腰 常常 摆。摆。9.9.腹腹 常常 揉。揉。10.10.摄摄 谷谷 道。道。11.11.膝膝 常

24、常 扭。扭。12.12.常常 散散 步。步。13.13.脚脚 常常 搓搓 。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突破(宋金元时期)突破(宋金元时期)突破(宋金元时期)突破(宋金元时期)中医养生事业的发达,理论与方法的完备中医养生事业的发达,理论与方法的完备老年养生保健的肇始老年养生保健的肇始药物养生走上正规,食物养生普及盛行药物养生走上正规,食物养生普及盛行金元四大家对养生理论的突破金元四大家对养生理论的突破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善用寒凉药物。其养生注重气,常以调息、导引等作为养生法。张从正(张子和)“攻邪(下)派”,其基本论点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因而倡导以汗、吐、下三法攻邪而祛病

25、。其亦善补,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的观点。对病后恢复尤重胃气为本。李杲(李东垣)“补土派”,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论点。其论养生主张“脾胃将理法”,应调饮食、适寒温。朱震亨(朱丹溪)“养阴派”,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其养生重在护养阴气,力倡节制色欲、私欲及食欲。还提倡晚婚。金元四大家LOGO张从正张从正李李 杲杲朱震亨朱震亨第六节第六节 发展(明清时期)发展(明清时期)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的结合综合调养法的全面开发老年养生法的再度兴盛治形宝精养生法药饵与饮食养生法动静结合养生法第七节第七节 振兴(略)振兴(略)第三章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命观中医养生学的寿命

26、观第一节第一节 生命生命一、生命的本源一、生命的本源易易系辞上系辞上云: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子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精的概念:精,精微、精华之意。中医学中的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 活动的基本物

27、质,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肾精肾精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后天之精父母生殖之精父母生殖之精脾胃水谷之精脾胃水谷之精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藏于肾中藏于肾中供养脏腑供养脏腑生生养生殖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脏腑之精精二、生命存在的时空特征二、生命存在的时空特征人春(生)夏(长)夏(长)长夏(化)长夏(化)秋(收)秋(收)冬(藏)冬(藏)生生长长壮壮老老已已三、生命的本质三、生命的本质气气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具有很

28、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天天地地合合气气,名名之之曰曰人人。人人之之生生,气气之之聚聚也也。聚聚则则为为生生,散散则则为为死死。阴阳二气交感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化生万物人为万物之一人为万物之一肺的一呼一吸运动,就是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其呼气的过程即是气的升、出过程;而吸气的过程也即是气的入、降过程。气的运动称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具体的气机。具体的形式是升、降、形式是升、降、出、入。出、入。四、贵重生命四、贵重生命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其形。君王众庶,尽欲其形。

29、”“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序序)第二节第二节 寿命寿命什么叫做寿命?什么叫做寿命?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一、天年一、天年概念:概念: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寿限(天年):寿限(天年):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寿限在百岁到一百二 十岁之间。素问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尚书尚书洪范篇洪范篇:“寿、

30、百二十岁也。寿、百二十岁也。”二、我国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也叫平均寿命。已经活到一定岁数的人平均还能再活的年数。通常指的是指0岁年龄组人口的平均生存年数。它是生命表中的重要内容,是国际上用来评价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三、健康长寿的特征三、健康长寿的特征三、健康长寿的特征三、健康长寿的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现代人身体健康的具体标准“五快三良好五快三良好”。五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好是针对人的心理健康而言,即:良好的个人性格:包括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良好的处事能力:包括观察问题客观实在,具

31、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在人际交往和待人接物时,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身体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健康的1616种具体表现种具体表现种具体表现种具体表现1)眼睛有神。眼睛是脏腑精气汇集之地,脏腑虚衰,必影响于眼。相反,眼睛有病也反映了内脏的病变。因此,双目明亮,炯炯有神,是一个健康者的明显特征。2)二便正常。二便排出要靠心神主宰,靠肝、脾、肺、肾的协同动作,排出废物,直接关系着人体各哭器官的功能。3)脉象缓匀。指脉像要从容和缓,不快不慢,反映了所血的运行状态。4)形体壮实。指皮肤润滑、致密,肌肉丰满,不胖也不瘦,躯体强壮。5)面色红

32、润。面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表,内脏有病面色必显示不同形色或枯槁。6)牙齿坚固。牙齿坚固,必然消化好,营养吸收好,反映肾功能良好。7)双耳聪敏。人体各部分器官出现病变,都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耳部。出现听力下降、失听是脏器功能衰退的表出。8)腰腿灵便。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腑,四肢关节之筋皆赖肝血以养,所以腰腿不痛,四肢灵便,步履稳健。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未老腰先痛“。李嘉诚(香港首富、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360董事长周鸿祎面相 9)声音洪亮。声音宏亮反映肺功能良好,精神焕发。10)须发润泽。须发生长与本人的营养血运有密切关系。11)食欲正常。食欲好坏,食量大小直接反映胃肠功能。12)生长发育良

33、好。健康的人,身体发育比较好,主要表现身高和体重正常,身材匀称,肌肉丰满,四肢有力,胸围呼吸、肺活量、握力、弹跳力、反应速度等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良好标准。13)身体素质好。健康的人,肌肉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其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良好标准,它即能反映出人的神经系统和内脏的功能,同时也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健康的人,肌肉的体积大、力量大,可占体重的40%50%。14)心肺功能好。健康的心脏,心肌发达,心容量大,每跳运一次能排出血液80110毫升,比一般人多2030毫升。健康的肺脏其肺活量比一般人在,胸廓发达,呼吸肌强壮,呼吸缓慢而深沉,每分呼吸10次左右就能满足身

34、体对氧气的需要(一般人为1318次)。由于心功能增强,其肝脏、胃肠等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旺盛,营养供应充足,也处于健康状态。15)神经系统的功能好。无论是学习、工作、思考、判断、还是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行动,或是进行体育运动,各种活动都受大脑的支配,并且效率高,不头痛不失眠,吃得香睡得甜,无疑是一种健康的表现。16)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抗病能力强。人体必须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当外界气温降低时,躯体又通过肌肉产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向外散热,以保持体温平衡。健康的人,天热了不易中暑,天冷了也不易感冒,就是这个道理。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也是一样,身体健康的人,血液中的抗体多,在同样的情况和环境中,

35、不容易得传染病。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衰老衰老衰老衰老一、衰老和早衰一、衰老和早衰衰老生理性衰老病理性衰老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又称为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又称为早衰。早衰。衰老衰老早衰早衰二、促使衰老的因素二、促使衰老的因素(一)疾病(一)疾病儿童早衰症(早老症)儿童早衰症(早老症)早衰症(儿童早老症)属遗传病,身早衰症(儿童早老症)属遗传病,身体衰老的过程较正常快体衰老的过程较正常快5 5至至1010

36、倍,患者倍,患者样貌像老人,器官亦很快衰退,造成样貌像老人,器官亦很快衰退,造成生理机能下降。病征包括身材瘦小、生理机能下降。病征包括身材瘦小、脱发和较晚长牙。患此罕见疾病的儿脱发和较晚长牙。患此罕见疾病的儿童,即使只有童,即使只有1616岁,但看上去好像六岁,但看上去好像六七十岁的老人。患病儿童一般只能活七十岁的老人。患病儿童一般只能活到到7 7至至2020岁,大部分都会死于衰老疾岁,大部分都会死于衰老疾病,如心血管病,现时未有有效的治病,如心血管病,现时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靠药物针对治疗。疗方法,只靠药物针对治疗。(二)社会、自然环境(二)社会、自然环境爱斯基摩人非洲干旱地区(三)生活失

37、于调养(三)生活失于调养衰老的现代研究衰老的原因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二、环境因素1.放射性物质和毒物2.噪声3.阳光4.空气5.水土6.温度7.户主条件三、社会因素三、社会因素四、精神因素四、精神因素五、运动因素五、运动因素六、疾病与营养因素六、疾病与营养因素三、衰老的机理三、衰老的机理肾虚是衰老的根本肾虚是衰老的根本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肾虚衰老的重要机制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肾虚衰老的重要机制脾肾亏虚夹实是衰老的基本病理变化脾肾亏虚夹实是衰老的基本病理变化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法天顺地

38、法天顺地顺四时而养顺昼夜而养顺月之盈亏而养顺地域而养第二节第二节 形神共养形神共养形神共养养神养形保形全神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动静互涵动静平衡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动静相济,因人而异动静相济,因人而异“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筋。”从体力来说,体力强的人可以适当多动,从体力来说,体力强的人可以适当多动,体力较差的人可体力较差的人可以少以少动,皆不得疲劳过度。动,皆不得疲劳过度。从病情来说,病情较重,体质较弱的从病情来说,病情较重,体质较弱

39、的以静功为主,配合动以静功为主,配合动功,功,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步增加动功。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步增加动功。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步增加动功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步增加动功 从时间上来看,早晨从时间上来看,早晨先静后动,先静后动,有益于一天的工作;晚上宜先有益于一天的工作;晚上宜先动后静,有利于入动后静,有利于入睡。睡。动静适度,动静兼修,因人而异,达到形神共养动静适度,动静兼修,因人而异,达到形神共养 。动动 功功概念:概念:是将意念活动,各种调整呼吸的方法与肢体运动(包括自我按摩、拍击)结合起来的一类功夫。静静 功功 概念:概念:是以站、坐、卧等外表上静的姿势配合意念活动和各种高速呼吸的方法

40、的一类功夫。(其中意念活动包括如何修德练性,或如何意守,如何导气等等)。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如站桩功、内养功、坐禅等。另静功:养生术语。肢体不运动的功法。相对于动功而言。为气功及武术的常用功法。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协调平衡协调平衡协调平衡协调平衡协调阴阳脏腑和谐人事有常有度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保精养气保精养气保精养气保精养气一、内养正气,外慎邪气一、内养正气,外慎邪气概念概念:“正气”,指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及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指损害人 体正气的一切致病因素。应用:应用:正气是生命之根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寿亲养老新书:“一者少言语,养内气;

41、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二、保精养气重在脾肾二、保精养气重在脾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惜精养肾之要。“人之有肾,如树之有根。”肾虚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酸、腰痛。腰部(肾俞)按摩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常用补肾的食物和药物常用补肾的食物和药物补肾食物:补肾食物:芝麻、粟米、豇豆、牛骨髓、狗肉、羊骨、猪肾、淡菜、干贝、鲈鱼、桑椹、芡实、栗子、山药、海参、虾、泥鳅、驴肉、龟肉、鸽

42、肉、甲鱼、韭菜等 补肾药物:补肾药物:鹿茸、枸杞子、胡桃仁、冬虫夏草、杜仲、菟丝子、何首乌、蛤蚧、紫河车、地黄、锁阳、肉苁蓉、蜂王浆、灵芝、燕窝等。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所需能量的制造者,五脏六腑皆仰赖脾胃的滋养。脾虚最常见的症状,纳呆、腹胀、便溏。按摩、艾灸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功能: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常用补脾的食物和药物常用补脾的食物和药物补脾食物:补脾食物:粳米、糯米、菱角、鸡肉、兔肉、猪肚、牛肚、羊肚、牛肉、桂鱼、栗子、扁豆、豇豆、马铃薯、红薯等。补脾药物:补脾药物:大枣、山药、茯苓、芡实、薏苡仁、莲子、党参、太子参、蜂蜜、白术、陈皮、鸡内金、山楂。成药: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参苓健脾丸、参术健脾丸、复方鸡内金片、补中益气丸、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