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22142298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8.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工艺探讨摘要:纳米氢氧化镁是片状结晶,具有典型的纳米片层状结构,在340r分解而生成氧化镁。不溶于水,溶于酸和铵盐溶液。该产品具有纯度高、粒 径小,可进行原位包覆改性等优异性能,能更均匀地分散于 PA、PP、ABS PVC 等橡胶、塑料产品。以硫酸镁和氨水为原料,在微波辐射的反应条 件下,利用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镁,并分别考察了不同氨水浓度、 硫酸镁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微波辐射间歇对氢氧化镁颗粒粒径的影响, 并通过 XRD、TEM 对产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关键词:氢氧化镁;直接沉淀法;纳米Abstract:Keyword:Nano magnesium hydro

2、xide is flaky crystal, with a typical slice layer structure. Magnesium oxide is generated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Nano magnesium hydroxide at 340 C. It is insoluble in water, soluble in acid and ammonium salt solution. The product has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purity, small particle size, mo

3、dified in situ coating. It can be more evenly dispersed in the PA, PP, ABS, PVC and other rubber and plastic products. With magnesium sulfate and ammonia as raw materials in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conditions, nano magnesium hydroxide is generated using direct precipitation method. Nano magnesium hy

4、droxide particle diameter size is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concentration of magnesium sulfate, reaction time, microwave radiation frequency.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examined using XRD and TEM.Magnesium hydroxide; direct precipitation; N

5、ano1 引言1.1 纳米氢氧化镁的物化性质纳米氢氧化镁是指通过特殊方法和工艺制备的粒径介于1lOOnm的新型氢 氧化镁。分子式Mg(OH)2,为白色固体粉末,微溶于水,不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化 学反应,但是可以与稀酸和铵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在340C分解而生成氧化镁, 当温度达到490C时可以完全分解。纳米氢氧化镁可有棒状、片状、针状、花状 等各种类型结构。作为一种纳米材料, 它具有纳米材料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即小 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效应等,用它填充于复合材料中 能大大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其它性能。1.2 纳米氢氧化镁的应用氢氧化镁是一种用途广泛、极具开发前景的

6、环保材料。纳米级氢氧化镁主 要用于橡胶、塑料制品、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以及制造其他镁化合物、 陶瓷、搪瓷、玻璃等的原料绝缘保温材。1.2.1 阻燃剂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共识,坚持这一战略已成为各国在 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促进生产的一项基本国策, 确立项目、选择工艺、 开发产品、评估优劣无一不把对环境的影响作为考虑的前提, 因此, 环境友好或 环境无公害工艺和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阻燃剂领域, 氢氧化镁就是这 类阻燃剂中的佼佼者。氢氧化镁属于无机添加型阻燃剂, 由于其具有无卤、无毒、抑烟、价廉及耐 高温等特性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 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是近几

7、年国内外正在开 发的一种新的阻燃剂产品。1.2.2 制作氧化镁的前驱体纳米氧化镁是重要的陶瓷和电子材料。纳米氢氧化镁经高温煅烧后可以得到 高纯度的纳米氧化镁。纳米氢氧化镁的粒径和形貌对纳米氧化镁的性能有很大的 影响,如由针状的纳米氢氧化镁颗粒可以制得针状的纳米氧化镁。此外,用于超导 材料添加剂的纳米氧化镁棒也可以由棒状的纳米氢氧化镁制得,这主要是由于形 状记忆效应产生的作用。1.2.3 保鲜剂与食品添加剂纳米氢氧化镁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食品保鲜剂,且保鲜效果好。贮藏土豆时在 其表面涂一层质量分数为3 % 的氢氧化镁乳液,效地阻止植物病原体产生。用纳 米氢氧化镁处理过的鱼肉制品,可防止肉组织生物降解

8、,并保持弹性和柔软。通过 对比试验,氢氧化镁的保鲜效果在75 %左右。此外,纳米氢氧化镁作为食品添加剂 也是安全可靠的。1.2.4 吸附剂根据不同的吸附原理,目前的吸附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物理吸附剂如活性 炭等,这类吸附剂吸附速率快,主要缺点是不能将有毒气体彻底消除,容易产生 二次污染;另一类就是化学吸附剂, 通过吸附并发生化学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 为无毒物质。纳米氧化镁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化学吸附剂。纳米氧化镁作为化学 吸附剂具有吸附速率快、反应迅速、吸附量大等优点,在工业生产、 环境保护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用以吸附某些化学物质如氯气,氮氧化物,硫氧化 物,浓盐酸和某些含磷的化合物等化工

9、原料。此外,纳米氢氧化镁还可以从工业 废液中吸附并除去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的Ni2+、Cd2+、Cr3+、Cr6+等重金属离子。1.2.5 酸碱中和剂与烟气脱硫剂 氢氧化镁是一种弱碱,与其他碱相比具有优越的缓冲能力。用氢氧化镁作为 中和剂时,即使碱过量,溶液的 pH 值也不会高于 9,而且中和能力强,效率较 同体积同浓度的碱高 30%。此外,氢氧化镁还可以用作烟气脱硫剂,且具有工艺 简单、易于操作、可回收利用副产品等优点。1.3 纳米氢氧化镁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纳米氢氧化镁用途广泛、制取成本低,开发前景极其广阔,越来越受到国 内外的重视。我国菱镁矿储量丰富,海水中也有取之不尽的镁资源,具备了

10、大力 开发的条件。国外对于氢氧化镁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比较深入, 而且有很多国 家正在利用氢氧化镁进行废水处理、烟气脱硫。我国虽然刚刚起步, 但研究起点 高, 这就为氢氧化镁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环保法规的逐步完善和人 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环境污染的治理必将更多地采用高效、清洁、简易安全的治 理工艺, 氢氧化镁以其独特的优点必将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 其 应用前景必将是非常广阔的。我国杭州化工研究所、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相继对纳米氢氧化镁制造工艺和应用进行 了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日本早在上世纪70 年代就开始研制氢氧化镁阻燃剂,是氢氧

11、化镁阻燃剂工 业化生产最早的国家。氢氧化镁阻燃剂在日本的使用量逐年增长,至2008年,日本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总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万t ,主要由四家公司生产,即TMG、协和 化工、神岛化工和赤穗化成, 其产品品种丰富, 许多已成系列化。美国对氢氧化镁 阻燃剂的研究晚于日本,但有后来居上的势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产量最大、品种 最多的氢氧化镁阻燃剂生产国。且随着美国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究不断深入拓展, 美国氢氧化镁阻燃剂制品的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系列化。我国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开发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有杭州化工研究所、 江苏海水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对其制造工艺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2、我国Mg(OH)2阻燃 剂消耗量占无机阻燃剂的30 %左右,每年需要大约9万t,但我国目前生产能力只 有1. 3万t。因此,在我国开展镁资源的精细加工和镁系材料的研究,缩小我国在 镁系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技术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具有独特的意义,也是 我国21世纪新材料科学的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日等国研究了多种晶形的氢氧化镁,主要目 的是为了改善在聚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镁后的理化和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阻燃材 料的机械性能。例如,制备的氢氧化镁不仅具有晶形结构,而且能达到纳米尺寸 (1nm10nm),把它加入到聚丙烯基体中后就具有某些钢材的性质,就可取代钢 材。说明纳米材料加

13、入到聚合物基体中后就具有特殊的理化和机械性能,并能起 到高强度的合金作用(即非金属合金)。因此,开展纳米材料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 的。在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近20余年来发展很快,我国在某些方面已居世界 先进水平。目前纳米材料的研究已涉及到许多方面。在纳米镁系物的研究方面, 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首先研究的是纳米氧化镁。我国在90年代中期以来 报道过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技术、结构及理化性质的研究,而纳米氢氧化镁的研究 尚未引起重视,国外也刚开始研究,相同内容的专利也只有几个。我国尚未涉及 这一领域。因此,这一领域基本空白,我国应及早涉足这一领域,开展基本研制 技术的研究。研制纳米氢氧化镁还对纳

14、米氧化镁的制备非常有利。制备纳米氢氧 化镁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就是掌握解决粒子不会产生一次或多次团聚现象,而且 稳定性要高,这就涉及到许多技术和工艺问题需要解决。氢氧化镁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阻燃剂, 随着高分子工业的蓬勃发展,其用途 和用量必将逐年增加。围绕着其在高分子基体中的添加量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差 所开展的超细化和表面改性的研究相当活跃,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尽管取得 了较大进展,但大多数技术仍处于实验室水平,还有很多关键技术及理论问题有 待解决。其中包括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团聚形成的机理及防团聚技术的研究;纳 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及制备过程中结晶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 究;纳米氢氧

15、化镁阻燃剂高纯度及表面修饰技术的研究;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 工业化制备技术的研究;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及其复合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研究等。1.4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1、直接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是向含有Mg2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生成的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最常见的是氢氧化钠法和氨法,其反应方程式分别为:Mg2+ 2OHMg(OH) J2Mg2+ 2NH - H O Mg(OH) J +2NH +3 2 2 4直接沉淀法操作工艺简单, 控制反应条件可制得片状、针状和球形的纳米氢氧化 镁粉体。2、均匀沉淀法均匀沉淀法不是直接加入沉淀剂 , 而是向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 使它与水或 其它

16、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剂,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均匀生成,从而使反应 在溶液中均匀进行。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一般是用尿素和可溶性镁盐反 应:CO(NH ) +3H O 2NH - H O+CO2 22322Mg2+ + 2NH - H O Mg(OH) J +2NH +32243、反向沉淀法直接沉淀反应法是把沉淀剂加入盐溶液,这样由于溶液pH变化将引起沉淀 颗粒的e电位经历由正到负的过程,而当颗粒表面电荷为零时颗粒会发生二次凝 聚,导致颗粒团聚长大。反向沉淀法是把盐溶液加入到碱性沉淀剂中,使反应体系 的pH始终处在碱性范围内,使氢氧化镁颗粒表面始终带负电,有效地避免了团聚 体的产生,从而可

17、获得粒度小、分布均匀的纳米氢氧化镁颗粒。4、沉淀- 共沸蒸馏法液相法制备纳米Mg (OH)的团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加入分散2剂可以有效防止液相反应阶段的团聚,但由于Mg (OH)颗粒表面吸附水分子形2 成氢键,OH基团易形成液相桥,导致干燥过程中颗粒结合而产生硬团聚。采用非 均相共沸蒸馏干燥技术可有效脱除颗粒表面的水分子,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团聚。 选择的共沸溶剂要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条件下蒸汽相中含水量大,其表 面张力要比水小。此外,它本身的沸点要尽可能的低。常用的共沸溶剂是一些醇 类物质,如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和正戊醇等。戴焰林等将制备的Mg(OH)沉2 淀用一定量的正丁醇打

18、浆,于93 C共沸蒸馏,体系温度由93 C升高到正丁醇的 沸点117 C的过程中水分完全蒸发,在117 C下继续蒸发除去正丁醇,最后得到 了粒径为5070 nm的片状氢氧化镁。但由于正丁醇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并且正丁醇的回收也比较麻烦,因此,要想实现工业化生产还有一定的难度。5、金属镁水化法金属镁水化法主要以镁粉( w = 99. 999 %)和蒸馏水为原料在乙(撑) 二胺 溶剂中合成纳米氢氧化镁棒。纳米氢氧化镁棒属于一维纳米材料,合成的关键是 控 制它的成核与一维方向上的晶体生长。乙(撑)二胺溶剂分子作为二价配位 体与Mg2+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体系温度

19、升 高到一定值时,OH-与络合物配位。同时OH-的作用减弱了Mg2 +与N之间的结合 力,而Mg2 +与。2 -之间的化学键逐渐形成。最后Mg2 +与N分离,Mg2 +与OH-形 成一维的纳米Mg (OH)棒,(撑)二胺在此过程中被消耗。这种方法制得的纳米2Mg (OH) 棒晶化完全,且制备过程中不易引入杂质,可以用来生产超导体添加剂2纳米MgO棒。但对原料和设备要求高,所以制备成本相对要高。6、均质流体法 北京化工大学杜以波将可溶性镁盐与碱溶液通过均质流体法强制沉淀反应合成(加适量的分散剂)的沉淀经洗涤、过滤和干燥后得到了纳米氢氧化镁。这 种方法制得的纳米氢氧化镁粒径为10100 nm,分散

20、性和表面改性效果都比较 好。宋云华等也发明了一种旋转填充床技术,原理上与均质流体法相近,但是它 可以用来作气-液相反应制备纳米材料。这两种方法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镁纯度不 高,粒度分布和结晶性都不是很理想,但它们最大的优势是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7、水热法 水热法是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物在水溶液或蒸汽等介质中反应生成目的产物,再经分离或热处理得到纳米粉体。反应温度一般在100400 C,压力0. 1MPa 到几十乃至几百兆帕。该法为各种前驱物的反应和结晶提供了一个在常压条件下 无法得到的特殊物理和化学环境, 粉体的形成经历了溶解结晶的过程。与其他 制备方法相比, 具有晶粒发育完整、粒度小、分布均匀、颗

21、粒团聚较轻,易得到 合适的化学计量物和晶形等优点。丁轶等以镁粉和稀氨水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出氢氧化镁纳米管 ;并讨论 了不同镁源对反应产物形貌的影响。颜理等将氨水逐滴加入到硫酸镁溶液中,然 后,在160 C下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氢氧化镁纳米棒,通过煅烧又得到氧化镁纳米 棒。8、液相脉冲激光烧蚀法液相脉冲激光烧蚀法是利用激光脉冲轰击浸没在液体 (水和其它溶剂 )中的 金属镁靶,使其表面发生热熔化和(或)汽化,由此产生的镁原子或团簇与溶剂在 接触面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氢氧化镁分子或团簇。梁长浩等以金属镁粉作为脉冲 激光烧蚀的靶,用去离子水或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水溶液作为液相介质,成功制 备出孔

22、状、管状和棒状纳米氢氧化镁, 并讨论了脉冲激光烧蚀及表面活性剂对氢 氧化镁纳米结构的形成和导向生长的影响。2 实验部分2.1 实验设备和药品1)主要设备:微波炉、圆底烧瓶、滴液漏斗、蒸馏头、直形冷凝管、磁力 搅拌子、真空抽虑机、电子天平等实验室常规仪器;检测设备主要用到 X 射线衍 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2)主要药品:硫酸镁、氯化铵、氨水。规格如下表药品名称品质产地硫酸镁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三厂氯化铵分析纯宿州化学试剂厂氨水分析纯(25%-28%)上海中试化工总公司2.2 实验原理实验主要采用直接沉淀法。即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将一定浓度的氨水滴加到 硫酸镁溶液中,反应生成纳米氢氧化镁

23、。生成的产物纳米氢氧化镁经煅烧可以获 得相应结构的纳米氧化镁,合成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2+ + 2NH - H O Mg(OH) J +2NH +3 2 2 4Mg(OH) MgO + H O222.3 实验内容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pH$9)发生的,碱性太 强,产物颗粒大,易团聚;碱性太弱,不能得到产物或者产物很少。因此,反应 中氨水浓度是影响产物纳米氢氧化镁形貌的非常关键的因素。经过实验前期的摸 索,即用一定浓度的硫酸镁溶液(lmol/L )与不同浓度的氨水反应,对生成的各 产物进行表征比较,最终选定氨水 pH=10 条件下获得的产物形貌最好,所以在后 面

24、的实验中,主要用pH=10的氨水做沉淀剂。pH=10氨水的配置:称取氯化铵固 体27g于烧杯中,加入175mL分析纯氨水(25%28%),然后定容至500mL容量 瓶即得到pH=10的氨水。对于三种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反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经过对比,得出在 微波条件下,直接沉淀法较反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好。反沉淀法在硫酸镁溶液滴 定过程中,圆底烧瓶中部分氨水挥发,导致部分产物在蒸馏头管壁形成;均匀沉 淀法反应较慢,反应时间长,获得的产物少。而直接沉淀法则没有上述情况,而 且获得的产物形貌也较好,所以后面的实验中主要采用直接沉淀法。实验步骤为 配置一定浓度的硫酸镁溶液于圆底烧瓶,在微波条件下,用滴

25、液漏斗滴加氨水溶 液于硫酸镁溶液中。选择了用直接沉淀法,以 pH=10 氨水作为沉淀剂,我们又分别考察了不同浓 度的硫酸镁溶液、不同的反应时间、不同的微波辐射间歇比(注:实验室的微波 炉为间歇式工作,这里所说的间歇比指微波炉工作与不工作的时间比,例如,3:9 即为微波辐射3s,而后9s不辐射,如此循环)对产物粒径和形貌的影响,以寻 求最佳的反应条件,获得最佳形貌的产物纳米氢氧化镁。2.4 样品表征反应得到的产物经陈化、过滤、烘干后,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晶 体结构进行分析,并将经XRD分析结构较好的样品,经900C煅烧得到氧化镁,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一步观察微粒的大小、形貌。

26、3 结果与讨论3.1 硫酸镁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以 pH=10 氨水作为沉淀剂,在微波辐射间歇比为 3:9(即微波炉辐射 3s 后, 停止辐射9s,如此循环),反应时间为40min条件下,以50mLpH=10氨水分别滴 定 25mL 浓度为 0.5mol/L、1.0 mol/L、1.5 mol/L、2.0 mol/L 的硫酸镁容液, 对获得的产物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硫酸镁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MgSO4用量HO2用量MgSO4浓度辐射间歇反应时间辐射时间氨水用量产物产量产物产率产物粒径gmLmol/L一minsmLg%nm11.5250.53:940600500.174424.116.0923.

27、0251.03:940600500.484433.415.4434.5251.53:940600500.619028.513.2246.0252.03:940600500.957033.612.31表 1 不同 MgSO 浓度条件下获得的产物情况4表 1 中,晶粒的平均尺寸可由谢尔公式计算:D = (K九)/p cosO其中九是实验中X衍射光的波长为1.5406埃,K是常数0.89,P为X衍射峰的 宽化值(P =B-b,B为样品半峰宽,b为仪器常数)。从表1 中,可以看出,在该浓度范围内,产物纳米氢氧化镁颗粒的平均粒径 是随着硫酸镁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从图 1 的各个硫酸镁浓度下得到的产物样品

28、 XRD 图来看,图上所有的衍射峰与标准图谱的衍射峰基本一致,没有其它杂质峰 出现,说明获得的产物纳米氢氧化镁的纯度高。对比不同硫酸镁浓度下产物样品 的 XRD 图,可以看到,随着浓度的降低,衍射峰强度有上升趋势,且峰宽越来越 窄、峰形越来越尖。这说明硫酸镁浓度越低,晶粒的结晶性更好,结晶程度越来 越高。cba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theta/degree图 1 不同硫酸镁浓度下获得的产物 XRD 图(a)0.5mol/L;(b)1.0mol/L;(c)1.5mol/L;(d)2.0mol/L3.2 氨水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在微波辐射间歇比为3:9,反应时间为40m

29、in的条件下,分别以50mL分析 纯氨水、1: 1氨水(分析纯氨水与蒸馏水等体积混合)、pH=10氨水滴定25mL 浓度为 1.0mol/L 的硫酸镁溶液。MgSO4用量HO2用量MgSO4浓度辐射间歇反应时间氨水用量氨水浓度产物产量产物产率产物粒径gmLmol/L一minmL一g%nm13.0251.03:94050pH=100.484433.415.4423.0251.03:940501:10.678046.811.6733.0251.03:9405025-28%0.691047.713.55表 2 不同氨水浓度条件下获得的产物情况(a)pH=10氨水;(b)1:1氨水(分析纯氨水与蒸馏水

30、等体积混合);(c)分析纯氨水(25%-28%)从表 2可以看出,产物纳米氢氧化镁样品的平均粒径随着氨水浓度的升高而 略有降低,随后又略有升高,但产率随氨水浓度升高而一直增大;图2 中,可以 看到各浓度氨水的 XRD 图与标准普图基本一致,并无杂峰出现,说明产物纯度比 较高。对比不同浓度氨水条件下产物的 XRD 图,可以看到,随着氨水浓度的降低, 峰宽略有变窄,峰形略有变尖,说明随着氨水浓度的降低,晶粒结晶性越好,结 晶度越高。这是因为氨水浓度高,反应获得的产物容易团聚。3.3 微波辐射间歇比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分别在微波辐射间歇比为3:5、3:7、3:9、3:12,反应时间为40min条件下 以

31、50mLpH=10氨水滴定25mL浓度为1.0mol/L的硫酸镁溶液,对获得的产物进行 表征比较,分析不同微波辐射间歇比对产物形貌的影响。MgSO4用量HO2用量MgSO4浓度辐射间歇反应时间辐射时间氨水用量产物产量产物产率产物粒径gmLmol/L一minsmLg%nm13.0251.03:540900500.217515.08.1523.0251.03:740720500.470532.411.8733.0251.03:940600500.484433.415.4443.0251.03:1240480500.448030.914.32表 3 不同微波辐射辐射间歇比条件下获得的产物情况图 3

32、不同微波辐射间歇比下获得的产物 XRD 图(a)3:5(b)3:7(c)3:9(4)3:12从表3 可以看到,产物样品的平均粒径和产率均随着微波辐射间歇比的减小 先增大,而后减小,微波辐射间歇比为 3:9为一个转折点。因为在一定的反应时 间下,辐射间歇比越大,受辐射时间越长,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氨水挥 发加剧,因而产率越低。而且随着温度升高,氨水挥发越来越多,NH+水解使溶4 液成酸性,与生成的氢氧化镁中和,之前在做着微波辐射间歇比的减小,峰形越 来越尖锐,过了3:9 后, 3:12 条件下峰形又稍有下降,说明在微波辐射间歇比为 3:9 时获得的产物结晶性最好,结晶度最高。对比其他辐射频

33、率下产物的 XRD 图,3:5条件下获得的产物XRD图出现杂峰,我们把此条件下产物的XRD图单独 列出如图3 (a)。微波辐射间歇比为3:3条件下时就出现开始出现沉淀,到最后 沉淀消失的现象。图3是各微波频率条件下样品的XRD图,可以看出,随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theta/degree300025002000150010005000图 3 (a ) 微波辐射间歇比为 3:5 条件下产物的 XRD 图从图3 (a)可以看出,该辐射间歇比条件下获得的产物XRD与其他辐射频 率条件下的XRD图最大的区别在于出现了多余的杂峰,说明该条件下获得的产物 纯度不够,可能是因

34、为辐射频率大,导致反应温度高,反应中引入副反应,使产 物纯度受影响。3.4 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在微波辐射间歇比为3:9的条件下,以50mLpH=10氨水滴定25mL浓度为 l.Omol/L的硫酸镁溶液,反应时间分别为20min、30min、40min、lh,对获得的 产物进行表征比较,分析不同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MgSO4用量HO2用量MgSO4浓度辐射间歇反应时间辐射时间氨水用量产物产量产物产率产物粒径gmLmol/L一minsmLg%nm13.0251.03:920300500.402427.814.9423.0251.03:930450500.445130.713.5633.

35、0251.03:940600500.484433.415.4443.0251.03:960900500.371725.630.63表 4 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获得的产物情况图 4 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获得的产物 XRD 图(a)反应时间20min; (b)反应时间30min; (c)反应时间40min; (d)反应时间1h从表 4 可以看出,在 20min 到 40min 反应时间范围内,产物粒径随反应时间 增加而几乎不变,但产率增加,在反应时间增为 1h 时产物平均粒径骤增,并且 产率有所下降,反应时间为 40min 时是一个转折点;图 4 是各反应时间条件下产 物样品的XRD图,反应时间在20

36、min到40min条件下,衍射峰与标准图谱的衍射 峰基本一致,说明该反应条件下产物样品纯度高,再仔细比较不同时间条件下的 各XRD图,可以看出,在20min到40min范围内,反应获得的产物XRD图基本一 致,但在反应时间增加到 1h 时,出现了许多很弱的杂峰,说明反应时间过长, 产物样品纯度有所下降。3.5 氧化镁的表征选择pH=10氨水作为沉淀剂,硫酸镁浓度为l.Omol/L,微波辐射间歇比为 3:9,反应时间为40min,采用直接沉淀法,用50mL氨水滴定25mL硫酸镁溶液, 经沉淀、陈化、过滤、烘干后,于900C下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经XRD分析良 好后,再用 TEM 透射电镜进行进一

37、步进行表征,进一步观察其大小和形貌。从图7 可以看出,该条件下合成的产物纳米氢氧化镁呈针状结构。图形如下:图6煅烧得到的纳米氧化镁样品XRD图图7煅烧得到的纳米氧化镁样品TEM图4 结论与展望本课题主要采用直接沉淀法,以硫酸镁为镁源,氨水作为沉淀剂,在微波 辐射条件下获得产物纳米氢氧化镁。简单的探讨了硫酸镁浓度、氨水浓度、反应 时间、微波辐射频率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通过 XRD、TEM 进行相关的表征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在微波反应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在一定的硫酸镁浓度范围内,较低的硫酸镁浓度可获得结晶度较高、 形貌较好的产物纳米氢氧化镁。硫酸镁浓度太高,反应获得的产物平均粒径大、 形

38、貌不好;硫酸镁浓度太低,反应获得的产物太少,产率太低。硫酸镁浓度在 1mol/L 左右为好。(2)在一定的氨水浓度范围内,较低的氨水浓度获得的产物纳米氢氧化镁 结晶度和形貌较好。氨水浓度过高,产物团聚现象明显;氨水浓度过低,不反应 或者产物极少。实验中选取 pH=10 的氨水较为合适,获得的产物粒度和形貌都比 较好。(3)反应时间太短,反应物还没来得及反应,获得的产物太少;反应时间 太长,虽然产物较多,产率稍高,但是产生团聚,产物粒径大,且部分产物粘附 在反应容器圆底烧瓶底壁。实验中反应时间为 20到 40min 较为合适。(4)微波辐射间歇比太小,不能反应或者产物太少;微波辐射间歇比太大,

39、产物粒径大、形貌较差。这是因为在一定的反应时间下,因为辐射间歇比决定了 辐射时间的长短,辐射间歇比小,辐射时间短,反应温度较低,反应不易进行; 而辐射间歇比大,辐射时间长,反应温度较高,利于反应进行。实验中选取微波 辐射间歇比为3:9左右较为合适,即辐射3s后,停止辐射9s循环。由于时间原因,加上实验前期主要是确定较适合的反应条件的摸索阶段, 实验只考察了单因素反应条件对产物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并没有对各个影响因素 进行正交试验,以优化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工艺条件。因此,实验反应条件有待 进一步优化,以获得更佳形貌的纳米氢氧化镁产物。致谢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柴多里教授表示深深地谢意。

40、在这两 个多月的时间里,无论是论文的选题、实验的安排、论文的撰写,柴老师都倾注 了大量的心血。在柴老师的谆谆教诲和细心指导下,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柴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构想、独特的人格魅力、 丰富的人生经验,无不令人折服并深深感染着我,使我受益匪浅。此外,特别感谢张柠学长在此期间的指导和帮助。实验部分是在张柠学长的 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实验中,每每有不懂的地方,张柠学长都认真地给我讲解 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在这段期间,杨少东、张小翠 等学长学姐们以及刘斌、宁小飞等一同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同学们也给予了我较大 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感谢。感谢

41、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的老师们在大学四年期间给予我的教育、指导、 关心和帮助。参考文献【1】居安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与应工中间体003,(Z2):专02【2】张文博纳米氢氧化镁材料的制备与无机盐工业004,(06):也03【3】张雪虎状纳米氢氧化镁的形貌控制材料信息006 (03) :4445【4】吴士军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内的蒙研古究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27卜275【5】王毅一步沉淀法制备表面疏水性纳米氢氧化镁齐2008 (03) :2亠25【6】胡章文高纯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矿研究工程2006,(05) r671【7】王相田高纯纳米氢氧化镁制备化工学扌费00

42、5 56 (07): 136卜1362【8】何昌洪纳米氢氧化镁的合成方湖研究004 12 (02): 33-37【9】关云山不同形貌氢氧化镁的化学合成及影无因化工006 38 (06): 14 10】邹积琴氢氧化镁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研河究南进化展工2008, 25(03) 11-13 11】向兰氢氧化镁的结晶习性研无究机化学学报200,3 19(08) 837842 12】柴多里工业硫酸镁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广研州究化工2009, 37(03) 808313】 X Li, G. B. Ma and Y. Y. Li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Using a Bubbling Setup.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09, 48 (2), pp 763 76814】 Chenglin Yan,Dongfeng Xue,Longjiang Zou.Fabrication of hexagonal MgO and its precursors by a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method.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06,41(12),p2341234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