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竞赛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竞赛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竞赛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竞赛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70分) 1.(六下·竞赛)你能准确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吗? 含情脉脉________ 呱呱坠地________ 惩罚________ 气氛________ 引吭高歌________ 潜移默化________ 惬意________ 埋怨________ 2.(六下·竞赛)下面每行两个词语中,各故意漏掉了一个字,你能用一个成语把漏掉的字嵌进去吗? 例:□心狗肺 十□九空 (“引狼入室”嵌入) ①巧夺天□ □事如神 ________
2、 ②□通广大 光天□日 ________ ③□飞凤舞 谈□色变 ________ ④□不暇接 □面兽心 ________ 3.(六下·竞赛)想想下边儿歌用了哪五种修辞? 冬来了,冬来了/寒风带着雪来了/小河镶上玻璃窗/大山披上白棉袄/冷风 吹倒千座山/寒气冻塌万座庙/惊呆个个泥菩萨/吓坏只只野山猫。________ 4.(六下·竞赛)孔子被称为“至圣”,下面几位圣贤指谁? “亚圣” ________“诗圣” ________ “画圣” ________“书圣” ________
3、 5.(六下·竞赛)写出下面各居士的姓名。 清莲居士________ 东坡居士________ 柳泉居士________ 香山居士________ 易安居士________ 六一居士________ 6.(六下·竞赛)看对联,猜名人。(任选一题完成) (1)“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这幅对联涉及了三个人,他们是谁?________ (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两句对联中的“父子三词客”指的谁?________ “四大家”指的是哪四大散文家?________ 7.(六下·竞赛)下面两句诗,一是贾岛的《
4、题诗后》,一是李商隐的《乐游原》,但诗句错乱,你能还原吗?(填序号) ①两句三年得 ②向晚意不适 ③夕阳无限好 ④知音如不赏 ⑤一吟双泪流 ⑥驱车登古原 ⑦只是近黄昏 ⑧归卧古山秋 《题诗后》________ 《乐游原》________ 8.(六下·竞赛)唐代诗人往往有诗号,例如李白的诗号为“诗仙”。你能说出以下诗人的诗号吗? 杜甫________ 白居易________ 王维________ 李贺________
5、 王勃________ 贺知章________ 9.(六下·竞赛)根据谜语,各猜国内外的一作家名。(任选三题完成) 颂歌风________ 万丈大厦平地起________ 拜师________ 百年任务七天完成________ 10.(六下·竞赛)根据要求猜答问题。(任选一题完成) (1)主持人拿一张纸撕一个小洞,然后透过小洞看大家。请打一清代人名,《水浒传》中两人名,成语一个。 (2)传说苏小妹曾写一副对联评价一书生的文章:“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其兄苏轼看后,在上下联各加一字,整个意思就变了。你猜猜看各加了什么字。
6、 11.(六下·竞赛)补充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________ 外甥打灯笼——________ 猪鼻子插葱——________ 擦脂粉进棺材——________ 12.(六下·竞赛)写出下列的有关常识内容。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________ (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指的是哪部书:________ (4)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经”指《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13.(六下·竞赛)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汗青”代________“须眉”代________“巾帼”代________ “桑梓”代________“轩辕”代________ 14.(六下·竞赛)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 二十叫________ 三十叫________ 四十叫________ 六十叫________ 15.
8、(六下·竞赛)根据诗句,猜季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___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____ 16.(六下·竞赛)对对子。 (1)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________ 指鹿为马________ 精雕细刻________ 雪中送炭________ (2)请对出下联。(任选两题完成) 品百年佳画;________ 风吹水面层层浪;________ 墙
9、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________ 二、选择题(15分) 17.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语境:①麻烦别人 ②请人改文 ③求人原谅 ④请人批评 A. 打扰 斧正 包涵指教 B. 劳驾 打扰 赐教 斧正 C. 包涵 打扰 赐教 指教 D. 包涵 打扰 赐教 斧正 18.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 A. 王昭君
10、 B. 杨玉环 C. 貂蝉 D. 西施 19.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 A. 倒拨垂阳柳 B. 汴京城卖刀 C. 醉打蒋门神 20.(六下·竞赛)“卧薪尝胆”说的是:( ) A. 夫差 B. 范蠡 C. 管仲
11、 D. 勾践 21.(·奉节模拟)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 A. 华山 B. 黄山 C. 峨眉山 D. 庐山 22.(六下·竞赛)"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 A. 晴雯 B. 袭人
12、 C. 黛玉 23.(六下·竞赛)“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 A. 刘备 B. 诸葛亮 C. 司马光 D. 司马迁 24.(六下·竞赛)"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 西厢记 B. 牡丹亭
13、 C. 桃花扇 25.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 ) A. 杨玉环 B. 貂蝉 C. 赵飞燕 D. 西施 26.《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 A. 皇帝 B. 诸侯王 C. 贵族 D. 重臣 27.(六下
14、·竞赛)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 A. 木兰诗 B. 木兰辞 C. 琵琶行 28.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晚春 B. 盛夏 C. 初秋 D. 寒冬 29.“成也萧
15、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 A. 刘邦 B. 项羽 C. 韩信 D. 张良 30.(六下·竞赛)“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 A. 席勒 B. 雪莱 C. 歌德 D. 徐志摩 E.
16、舒婷 31.(六下·竞赛)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 A. 下棋 B. 种花 C. 武术 D. 驾车 E. 舞蹈 32.(六下·竞赛)简答题。 (1)“唐宋八大家”指哪八位文学家? (2)你能写出明清小说中的四部长篇名著及作者吗?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国籍?请说出小说中一个情节。
17、 (4)《名人传》指哪三位名人?作者?并简要说出这三位名人在各自领域有何成就?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70分) 1.【答案】 mò;gū;chéng;fēn;háng;qián;qiè;mán 【考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汉字拼音拼读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选择正确读音。 “含情脉脉”的“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所以读“ mò ”;“呱呱落地”的“呱呱”形容小儿哭声,所以读“ gū ”;“惩罚”的“惩”处罚,所以读“ chéng ”;“气氛”的“氛”气,情 景、情况,所以读“ fēn
18、”;“引吭高歌”的“吭”喉咙,所以读“ háng ”;“潜移默化”的“潜”隐藏,所以读“ qián ”;“惬意”的“惬”(心里)满足,所以读“ qiè ”;“埋怨”的“埋”抱怨,所以读“ mán ”。 故答案为:mò、gū、chéng、fēn、háng、qián、qiè、mán 【点评】汉字拼音拼读在于平时的学习中反复诵读、记忆,还要在语境中理解它的意思,做题才能得心应手。 2.【答案】 偷工减料;出神入化;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目中无人 【考点】词形,成语 【解析】【分析】本题为趣味填
19、成语题目,首先确定漏掉的是什么字,然后再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写出带有漏掉字的成语。 狼心狗肺 十事九空 漏掉的是“狼、室”二字,带有这两个字的成语是“引狼入室”。 巧夺天工 料事如神 漏掉的是“工、料”二字,带有这两个字的成语:偷工减料。 神通广大 光天化日 漏掉的是 "神、化”二字,带有这两个字的成语:出神入化。 龙飞凤舞 谈虎色变 漏掉的是“龙、虎”二字,带有这两个字的成语:生龙活虎(龙腾虎跃)。 目不暇接 人面兽心 漏掉的是“目、人”二字,带有这两个字的成语:目中无人。 故答案为:偷工减料、出神入化、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目中无人 【点评】在
20、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3.【答案】 反复、拟人、比喻、对偶、夸张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句子“冬来了,冬来了”中,重复使用“冬来了”,构成反复,强调“冬”真的来了,即使人们不希望它来。 比喻:为了更形象地描写说明事物,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一个完整的比喻句有本体、喻体和喻词组成。句子“小河镶上玻璃窗”中,用“玻璃窗”直接代
21、替本体“冰面”,但本体和喻词都没有出现,从而构成比喻中的借喻。使‘冰面”的形象具体生动。 拟人:把物写成人,让物像人一样活起来,拥有人的情感和行为。句子“大山披上白棉袄”中,“披’是人的动作,此处把“大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句子“冷风吹倒千座山,寒气冻塌万座庙”和“惊呆个个泥菩萨,吓坏只只野山猫”两组,每一组都是由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对称的句子组成,从而构成对偶。突出了“冬”之冷。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22、的修辞手法。句子“冷风吹倒千座山,寒气冻塌万座庙”中,写冷风之强,强到吹倒千座山;写寒气之重,重到冻塌万座庙,显然是有意夸大“冬”的强劲, 因为即使冷风再强,也不可能吹倒千座山,寒气再重,也不可能冻塌万座庙,如此,便构成夸张。当然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 反复、拟人、比喻、对偶、夸张 【点评】做题时对每一种修辞手法要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作用,才能得心应手。 4.【答案】 孟子(孟轲);杜甫;吴道子;王羲之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亚圣: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23、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诗圣: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画圣:吴道子。吴道子的作画水平之高,年轻的时候便被唐玄宗所赏识,召到长安京城内作画。与陈闳、韦无忝两人一起绘制了《金桥图》。 书圣:王羲之。这是对王羲之的别称,其子王献之书法也非常好,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故答案为
24、:孟子、杜甫、吴道子、王羲之 【点评】文学常识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5.【答案】 李白;苏轼(苏东坡);蒲松龄;白居易;李清照;欧阳修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苏轼,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
25、优秀短篇小说家,作品有《聊斋志异》。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出生于绵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答案为:李白、苏轼(苏东坡)、蒲松龄、白居易、李清照、欧阳修 【点评】文学常识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6.【答案】 (1)司马迁;司
26、马相如;诸葛亮 (2)“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考点】对联,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 “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 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所以为: 司马迁;司马相如;诸葛亮 (2) 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称为“四大家”。所以答案为: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故答案为:(1)“三词客”指苏
27、洵、苏轼、苏辙 (2)“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点评】文学常识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7.【答案】 ①⑤④⑧;②⑥③⑦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句的识记能力。 贾岛的《题诗后》全诗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李商隐的《乐游原》全诗为: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故答案为: ①⑤④⑧ ②⑥③⑦ 【点评】古诗句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还要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意思,才能灵活运用。
28、 8.【答案】 诗圣;诗魔;诗佛;诗鬼;诗杰;诗狂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也被后称尊称为“诗圣”。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王维被称为“诗佛”,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李贺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
29、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王勃的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故答案为:诗圣、诗魔、诗佛、诗鬼、诗杰、诗狂 【点评】文学常识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9.【答案】 歌德;高尔基;安徒生;周树人(鲁迅)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谜语。 根据题干要求和字面意思,“ 颂歌风 ”就是“歌颂功德”所以是:歌德 ;“ 万丈大厦平地起 ”
30、就是“再高的大厦都是平地起”所以是:高尔基 ;“ 拜师 ”就是安排徒弟,学生,所以是:安徒生 ;人们常说“百年树人”,树人七天完成,七天是一周,所以是:周树人。 故答案为:歌德、高尔基、安徒生、周树人(鲁迅) 【点评】猜谜语时可以根据题干要求和字面意思,有时还可以根据汉字的谐音来猜。 10.【答案】 (1)张之洞;孔明;孔亮;一孔之见 (2)有;穷 【考点】成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句子意思的理解能力。 (1)题干“小洞”也就是“小孔”,所以是猜出姓“孔”,要求是清代人名, 《水浒传》中两人名 , 成语一个。 据课外阅读积累可知清代的是张之洞; 《
31、水浒传》中是孔明、孔亮;含孔的成语有: 一孔之见。 (2) 苏小妹评价的意思是:写作没有才华,心中也没有韬略。是贬义的批判。 苏轼改为: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意思是:这人写作的才华世间少见,心中也有着无穷的韬略。整个意思就变为夸奖称赞。 故答案为:(1) 张之洞;孔明;孔亮;一孔之见 (2) 有;穷 【点评】文学常识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11.【答案】 尽是输(书);照舅(旧);装象;死爱面子 【考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歇后语的积累。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
32、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适当运用歇后语,会使表达效果更加幽默诙谐。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外的积累及课本中“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 故答案为:尽是输(书) ; 照舅(旧);装象;死爱面子 【点评】平时的学习中 ,我们要注重歇后语的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2.【答案】 (1)诗经 (2)屈原 (3)史记 (4)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 (5)榜眼;探花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33、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根据作品性质和乐调不同,可以把《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就是民歌。雅,都是宫廷乐歌,又分为“小雅”和“大雅”。颂,是赞美诗,用于宗庙祭祀,是一种宗教性的颂诗。 (2)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作品有《离骚》。 (3)《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4) 中国古代“四书五经” 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
34、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名单:《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5)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被称为榜眼,第三名被称为探花。 故答案为:(1) 诗经 (2) 屈原 (3) 史记 (4)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 (5)榜眼、探花 【点评】文学常识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13.【答案】 史书;男人;女子;家乡;国家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
35、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是史册的意思。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须眉就是胡子和眉毛,都是男子的特征所在。《汉书·张良传》有“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的说法。借指男子,《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裙钗。”后来的人就把男子比作“须眉”了。 “巾帼不让须眉”中”巾帼” 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魏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桑梓构
36、想于1998年形成,原引于《儒林外史之范进中举》典故中。 桑梓指的是房前屋后的桑树和梓树,后被引喻成家乡。 轩辕是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也代指国家。传说姓姬,居于轩辕之丘 ,故名曰轩辕 。曾战胜炎帝于阪泉 ,战胜蚩尤于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称中国为轩辕,也就是因为黄帝的原因。 故答案为:史书、男人、女子、家乡、国家 【点评】文学常识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14.【答案】 弱冠;而立;不惑;花甲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二十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
37、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指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六十岁,别称为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故答案为:弱冠、而立、不惑、花甲 【点评】文学常识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15.【答案】 春;夏;秋;冬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38、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能力。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所以是春季。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出自盛唐王昌龄的《采莲曲》,意思是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所以是夏季。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所以是秋季。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
39、句》,意思是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所以是冬季。 故答案为:春、夏、秋、冬 【点评】古诗句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16.【答案】 (1)遗臭万年;点石成金;粗制滥造;锦上添花 (2)看今朝美景(符合格式即可);雨打沙堆点点坑;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考点】对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对子。对子歌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体现,内容平对仄、仄对平。对子歌平仄两分明,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流芳百世: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遗臭万年:坏名声流传下去,永远被人所唾骂。所以它们
40、相对。 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 点石成金:多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所以它们相对。 精雕细刻:用刀在器物上精心细致地雕刻。比喻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时十分认真、非常细致地加工刻画。也比喻做事认真细致。 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所以它们相对。 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锦上添花:在锦上面再绣上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所以它们相对。 (2)本题考查对对联。对对联: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只要符合三个特点即可。 故答案为:(1)遗臭万年、点石
41、成金、粗制滥造、锦上添花 (2)看今朝美景、雨打沙堆点点坑、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点评】对对子、对对联都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还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对对子或对对联。 二、选择题(15分) 17.【答案】 A 【考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要注意不同的身份,根据身份确定称谓,要针对问题拟句,掌握好说话技巧,学会说话得体,要做到语气委婉,不生硬,用词一定要恰当。解答时结合语境和选项判断。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有助于促进交际。 18.【答案】 C 【考点】词义 【解析】【分析】“沉
42、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意思是:鱼见之羞而沉入水底,雁见之羞而高飞入云。用以形容女子姿容艳美无比。闭月羞花的意思是:使月亮藏到云里,花儿感到害羞。形容女子相貌俏丽无比。也作“羞花闭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其中“沉鱼”是西施,“落雁”是昭君。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9.【答案】 C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
43、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A:倒拨垂阳柳是说鲁智深为了收服一众泼皮,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竟将杨柳树连根拔起。 B:汴京城卖刀是说杨志武艺高强,可是穷困潦倒,没有钱花,只好把一口祖传下来的宝刀卖掉。 C:醉打蒋门神是说说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故答案为:C 【点评 】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20.【答案】 D 【考点】成语 【解析】
44、【分析】考查成语的理解能力。 “卧薪尝胆”是一个成语故事。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所以说的是越王勾践。 故答案为:D 【点评】成语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还要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意思,才能灵活运用。 21.【答案】 D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首古诗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从古诗名字我们可以得知,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庐山的瀑布,这个风景区在庐山。 故答案为:D
45、【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学生对于古诗词内容理不理解。除了关注古诗词内容外,古诗词的标题也需要学生去注意,古诗词的标题往往会写出地点,如《望庐山瀑布》;时间《十五夜望月》;人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从标题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平时学习时,要多关注诗题。 22.【答案】 A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外阅读。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晴雯的判词。 判词原文为“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是女奴群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个。她虽处于“身为下贱”的奴婢位置,却有着“心比天高”
46、的理想追求,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胆识、敢笑、敢骂、敢斗争的典型,同时她又是一个善良、纯真、重感情、见义勇为和心灵手巧的青春美少女的形象,她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却作了最坚决的抗争。 故答案为:A 【点评】课外阅读能力的加强,只有养成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才能有所提高。 23.【答案】 B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外阅读能力。成语"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诸葛亮的住处。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 故答案为:B 【点评】课外阅读能力的加强,只有养成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才能有所提高。 24
47、.【答案】 A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到了南宋被民间艺人改编为话本《莺莺传》和官本杂剧《莺莺六幺》。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历史上流传的崔、张故事,特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故答案为:A 【点评】课外阅读能力的加强,只有养成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才能有所提高。 25.【答案】 C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赵飞燕 。原名叫宜主,相传其父是乐人。她自幼多受乐.
48、.. 人。长安宫人.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故人们称其为“飞燕”。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6.【答案】 B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史记》中的“世家”用来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7.【答案】 A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外阅读。“乐府双壁”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49、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故答案为:A 【点评】课外阅读能力的加强,只有养成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才能有所提高。 28.【答案】 A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市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词大意为: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
50、,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从诗中可知这是晚春时节。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理解的能力。平时要注意理解和识记。 29.【答案】 C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及理解,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着重识记、理解这些成语,学会应用。写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形近字、易错字,写意思的时候,意思相同、相近即可。本题主要考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的积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成语,为
51、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策。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故答案为:C 【点评】平时学习的时候,注意积累成语字形的同时,还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学会运用。书写的时候注意易错字,可以用意思来帮助识记字形。 30.【答案】 B 【考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外阅读。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英国诗人雪莱说的。出自于《西风颂》,《西风颂》全诗共五节,始终围绕作为革命力量象征的西风来加以咏唱。《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
52、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 故答案为:B 【点评】课外阅读能力的加强,只有养成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才能有所提高。 31.【答案】 D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外阅读。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驾车的技巧,包括: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故答案为:D 【点评】课外阅读能力的加强,只有养成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才能有所提高。 32.【答案】 (1)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53、 (3)笛福、英国、情节略 (4)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作者:罗曼罗兰;贝多芬、音乐;米开朗·基罗、雕塑;列夫-托尔斯泰、文学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2) 明清小说中的四部长篇名著是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现以为我国历史四大名著。 (3) 《鲁
54、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笛福。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4)《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
55、》《命运》,《田园交响曲》《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故答案为:(1)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3) 笛福、英国、情节略 (4)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作者:罗曼罗兰;贝多芬、音乐;米开朗·基罗、雕塑;列夫-托尔斯泰、文学 【点评】文学常识的识记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不断地积累,才能灵活运用。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