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3课件45446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2116168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6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3课件45446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3课件45446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3课件45446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3课件4544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3课件45446(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近代近代中国的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潮流潮流第第14课课从从“师夷长技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到维新变法李励李励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教学过程第二部分:教学过程第三部分:板书设计第三部分:板书设计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程中所起的作用。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根据这样的学

2、习要求,教学中力争达到以下目标:根据这样的学习要求,教学中力争达到以下目标:根据这样的学习要求,教学中力争达到以下目标:根据这样的学习要求,教学中力争达到以下目标:1 1知道知道知道知道林则徐在学习西方历程中的地位,能林则徐在学习西方历程中的地位,能林则徐在学习西方历程中的地位,能林则徐在学习西方历程中的地位,能说出说出说出说出魏魏魏魏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理解理解理解两人思想变化的两人思想变化的两人思想变化的两人思想变化的原因。原因。原因。原因。2 2结合结合结合结合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洋务运动的重

3、大活动,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理解理解理解理解“中体西用中体西用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思思思思想的主要含义。想的主要含义。想的主要含义。想的主要含义。3 3能能能能说出说出说出说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观点,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观点,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观点,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观点,并尝尝尝尝试分析试分析试分析试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的影响。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的影响。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的影响。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的影响。4 4能能能能感受到感受到感受到感受到近代重要思想家向西方学习、不懈探索近代重要思想家

4、向西方学习、不懈探索近代重要思想家向西方学习、不懈探索近代重要思想家向西方学习、不懈探索救亡道路的精神。救亡道路的精神。救亡道路的精神。救亡道路的精神。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重点:重点:“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用”和和“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的特点及其影响。点及其影响。难点:难点:分析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分析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阶段特征,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思习的阶段特征,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想解放的渐进历程。第二部分:教学过程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

5、)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 11515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欧的思想界发生了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欧的思想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历史的发展各有什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历史的发展各有什么影响?么影响?2 2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表现有哪些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表现有哪些?第五单元第五单元近代近代中国的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潮流潮流导言解读:导言解读:导言解读:导言解读:由由“近代近代”确定本单元内容起于确定本单元内容起于“鸦鸦片战争片战争”,引导同学们回忆鸦片战争的影,引导同学们回忆鸦片战争的影响响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6、,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的它的“转折转折”和和“开端开端”体现在以鸦体现在以鸦片战争为界,之前之后的中国在政治、经片战争为界,之前之后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八十年来,中国从八十年来,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国人认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古今中西新旧之争。步都伴随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这些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文化上的

7、古今中外新旧之争的辩证发构成了文化上的古今中外新旧之争的辩证发展线索,反映了中国人在奔向近代化过程中展线索,反映了中国人在奔向近代化过程中的认识的逐步提高。的认识的逐步提高。”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导言解读:导言解读:联系第一、二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对比鸦片联系第一、二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对比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和西方思想界,总结其特点战争之前的中国和西方思想界,总结其特点为:学术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思想界妄为:学术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思想界妄自尊大、愚昧无知。这种局面被鸦片战争所自尊大、愚昧无知。这种局面被鸦片战争所打破,鸦片战争使中国人传统的民族优感和打破,鸦片

8、战争使中国人传统的民族优感和民族自信心遭到沉重的打击,原来的认知被民族自信心遭到沉重的打击,原来的认知被推翻,至少是遭到质疑。一部分先进的中国推翻,至少是遭到质疑。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从而人开始思考: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从而开始了近代中国开始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的历程,也进的历程,也进入了近代中国的探索史!入了近代中国的探索史!从学习的主体来看:从学习的主体来看:包括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包括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从学习的内容来看:从学习的内容来看:有科技、有制度、有思想文化;有科技、有制度、有思想文化;从学习的目的来看:从学习的目的来看:

9、共同主题共同主题“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救亡图存。存。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11近代中国人近代中国人近代中国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由表及里、的层次是由表及里、的层次是由表及里、的层次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的。而学习层次不断深入的过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的。而学习层次不断深入的过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的。而学习层次不断深入的过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的。而学习层次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正是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程,也正是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程,也正

10、是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程,也正是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22从鸦片战争到从鸦片战争到从鸦片战争到从鸦片战争到1919世纪末紧紧围绕着世纪末紧紧围绕着世纪末紧紧围绕着世纪末紧紧围绕着“救亡图存救亡图存救亡图存救亡图存”这个时代主题,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中的有识之这个时代主题,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中的有识之这个时代主题,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中的有识之这个时代主题,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中的有识之士都用自己的方案和实践彰显着中国民族的民族责任士都用自己的方案和实践彰显着中国民族的民族责任士都用自己的方案和实践彰显着中国民族的民族责任士都用自己的方案和实践彰显着中国民族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

11、使命感。感和历史使命感。感和历史使命感。感和历史使命感。3.3.每一次探索几乎都是在某次战争之后。每经历一次每一次探索几乎都是在某次战争之后。每经历一次每一次探索几乎都是在某次战争之后。每经历一次每一次探索几乎都是在某次战争之后。每经历一次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一步,中国人随即做出相关反应。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一步,中国人随即做出相关反应。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一步,中国人随即做出相关反应。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一步,中国人随即做出相关反应。从而体现出近代中国的历史,即是屈辱史(战争),从而体现出近代中国的历史,即是屈辱史(战争),从而体现出近代中国的历史,即是屈辱史(战争),从而体现出近代中国的历史,即是

12、屈辱史(战争),又是抗争史(史实),更是探索史(思考)。又是抗争史(史实),更是探索史(思考)。又是抗争史(史实),更是探索史(思考)。又是抗争史(史实),更是探索史(思考)。伏尔泰伏尔泰卢梭卢梭康德康德第第14 14课课 从从“师夷长技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思想历程历程;理解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作用。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世纪40、50年代年代一一.“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据统计:在鸦片战争两年多

13、的时间里,中据统计:在鸦片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大军,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国调动了十多万大军,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两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飞、谢朝恩),两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

14、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步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步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是中西方之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是中西方之间的武力的较量和竞争。从来都是朦胧一团间的武力的较量和竞争。从来都是朦胧一团的的“泰西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睹身受,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睹身受,终身不能去怀。终身不能去怀。在禁烟的过程中,林则徐最早接触西方人,在禁烟的过程中,林则徐最早接触西方人,不仅意识到中国的闭塞,也看到了中国国力的不仅意识到中国的

15、闭塞,也看到了中国国力的虚弱。故林则徐一改以往中国士大夫自视虚弱。故林则徐一改以往中国士大夫自视“中中央大国央大国”的傲见,在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层面的傲见,在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层面正视西方文明。正视西方文明。在致友人的信中,他曾对中西的在致友人的信中,他曾对中西的“器器”和和“技技”的功能进行形象的比较:的功能进行形象的比较:“彼之大炮,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是器不良也;彼之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需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不断。我放一炮后,需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

16、也。技不熟也。”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材料材料1: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材料材料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而作。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叙叙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探究:探究:“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的含义是什么?(手段、内容、目的)(手段、内容、目的)手段手段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内容内容军事科学技术;军事科学技术;目的目的抵制侵略,维护统治。抵制侵略,维护统治。尽管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和

17、见解由于尽管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和见解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未能付诸实践,内容多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未能付诸实践,内容多侧重在地理、历史方面,并未能改变中国的命侧重在地理、历史方面,并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其代表作对西方知识的介绍尚显得初步、运,其代表作对西方知识的介绍尚显得初步、肤浅和零碎,甚至还有不少错误。但是,在当肤浅和零碎,甚至还有不少错误。但是,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在战争的权威下,林、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在战争的权威下,林、魏能率先认识到对手的长处并向其学习。既表魏能率先认识到对手的长处并向其学习。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

18、的开明和气度,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明和气度,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据统计据统计据统计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有能力读此书有能力读此书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骂

19、声却扑面而来骂声却扑面而来骂声却扑面而来,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逆不道的书。逆不道的书。逆不道的书。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直到仅有千册左右。直到仅有千册左右。直到仅有千册左右。直到18601860年咸丰皇帝才颁布了学习西年咸丰皇帝才颁布了学习西年咸丰皇帝才颁布了学习西年咸丰皇帝才颁布了学习西方技术的上谕。方技术的上谕。方技术的上谕。方技术的上谕。著名学者蒋廷黻先生曾十分痛惜地说过这样一段著名学者蒋廷黻先生曾

20、十分痛惜地说过这样一段著名学者蒋廷黻先生曾十分痛惜地说过这样一段著名学者蒋廷黻先生曾十分痛惜地说过这样一段话:话:话:话:“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中华民族丧失了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中华民族丧失了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中华民族丧失了革,那才是民族的致

21、命伤。中华民族丧失了2020年的宝年的宝年的宝年的宝贵光阴。贵光阴。贵光阴。贵光阴。”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世纪6090年代年代二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必要性:必要性:内忧外患加剧,危及清政府内忧外患加剧,危及清政府统治;统治;可能性:可能性:西学逐步传播。西学逐步传播。1.背景:背景:材料材料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不能及。-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材料材料2: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

22、,非工艺也。法者,所以适变也,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可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夫不可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张之洞劝学篇张之洞劝学篇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当时清政府中存在的不同声音:当时清政府中存在的不同声音: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引导学生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同同目的、阶级立场;目的、阶级立场;异异态度、手

23、段。态度、手段。思考学思之窗:思考学思之窗:中体西用思想和林则徐、魏源思想有何差中体西用思想和林则徐、魏源思想有何差异呢?异呢?参考资料:参考资料:继承(同)继承(同)学习内容、根本目的、阶级学习内容、根本目的、阶级 立场、影响;立场、影响;发展(异)发展(异)学习领域、首要目的、实践学习领域、首要目的、实践 程度。程度。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世纪6090年代年代二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实践:实践:师生共同完成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师生共同完成对洋务运动内容的总结,明确洋务运动是对抵抗派总结,明确洋务运动是对抵抗派“师夷长技师夷长技”主张的实践。主张的实践。

24、另,评价出于内容,在分析内容另,评价出于内容,在分析内容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产生的作用和影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响。“正是在它的庇护下,先进的西方资本主正是在它的庇护下,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才得以排除顽固势力的重重阻挠,插义文化,才得以排除顽固势力的重重阻挠,插足于传统文化的世袭领地,渐渐地扎下根来,足于传统文化的世袭领地,渐渐地扎下根来,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对于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对于中体中体、中中学学以强烈的对比、影响,并且最终卓有成效以强烈的对比、影响,并且最终卓有成效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冯天瑜中国文化史冯天瑜中国文化史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地主阶级洋

25、务派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世纪6090年代年代二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评价:评价:讲清其作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和理论讲清其作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的作用及局限性。关于洋务运动对依据的作用及局限性。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必修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必修2 2中已学中已学习,再次强调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习,再次强调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步。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世纪60至至90年代末年代末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维新维新”概念:提倡新事物,反概念: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对旧事物,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26、。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世纪60至至90年代末年代末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世纪60年代)年代)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要求;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上的要求;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但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但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理论的理论体系,也并未付诸实施。在整理论的理论体系,也并未付诸实施。在1919世纪的世纪的6060年代,中国思想界年代,中国思想界“维

27、新维新”思潮与思潮与“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思想并存。思想并存。“事实上,大清帝国的实质性死亡是从甲事实上,大清帝国的实质性死亡是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开始的,这场灾难性的战争不仅午战争的失败开始的,这场灾难性的战争不仅壮大了它的对手,更要命的是,它让整个朝廷壮大了它的对手,更要命的是,它让整个朝廷失去了国民的信赖和代表性,也失去了对地方失去了国民的信赖和代表性,也失去了对地方上的控制力,这对于一个集权的帝制来说,无上的控制力,这对于一个集权的帝制来说,无疑是颠覆性的。疑是颠覆性的。”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康、梁维新思想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康、梁维新思想的背景。帝帝国国主主义义瓜瓜分分

28、中中国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世纪60至至90年代末年代末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2.康、梁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世纪90年代)年代)(1)背景:)背景:政治基础政治基础: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的掀起瓜分中国的狂狂潮;潮;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思想基础思想基础: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发展;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发展;阶级基础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作为作为独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甲午战争之后

29、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强调其对洋务运中国社会的变化,强调其对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危机、民族资本动、中国的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及民族资产阶级等方面都产生主义及民族资产阶级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了重要的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世纪60至至90年代末年代末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2.康、梁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世纪90年代)年代)(2)代表及主张:)代表及主张: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将西方政治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将西方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孔子的权威助孔子的

30、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对于维新思想的形成来说,梁启超的对于维新思想的形成来说,梁启超的功绩,主要不在思想的创造,而在思想功绩,主要不在思想的创造,而在思想的鼓吹。从戊戌一直到的鼓吹。从戊戌一直到2020世纪之初,梁世纪之初,梁启超一直是舆论界的启超一直是舆论界的“骄子骄子”。其文惊。其文惊心动魄,一字干金。心动魄,一字干金。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严复最大的贡献,在于把西方的严复最大的贡献,在于把西方的一些社会政治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一些社会政治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其中尤以天演论影响最大。国,其中尤以天演论影响最大。材料材料材料材

31、料1 1:康有为思想引起极大震动,成为康有为思想引起极大震动,成为康有为思想引起极大震动,成为康有为思想引起极大震动,成为“思想界一大飓风思想界一大飓风思想界一大飓风思想界一大飓风”,梁启超喻为梁启超喻为梁启超喻为梁启超喻为“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沈渭滨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沈渭滨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沈渭滨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沈渭滨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材料材料材料材料22: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

32、人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

33、的新陈代谢材料材料材料材料33:据统计,据统计,据统计,据统计,18951895年以前全国报刊只有年以前全国报刊只有年以前全国报刊只有年以前全国报刊只有1515家,但戊戌时代三家,但戊戌时代三家,但戊戌时代三家,但戊戌时代三年之间,据初步统计,数量跃至年之间,据初步统计,数量跃至年之间,据初步统计,数量跃至年之间,据初步统计,数量跃至6464家。家。家。家。18981898年,学会、学堂、年,学会、学堂、年,学会、学堂、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报馆合计达报馆合计达报馆合计达300300所以上所以上所以上所以上。时务报发行最高达到一万七千份,。时务报发行最高达到一万七千份,。时务报发行最高达到

34、一万七千份,。时务报发行最高达到一万七千份,成为中国第一大报。成为中国第一大报。成为中国第一大报。成为中国第一大报。参考资料:参考资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维新思想的范围之广,冲击之大,三则材料分别说明维新思想的范围之广,冲击之大,理论之新,构成了近代中国启蒙、觉醒、思想解放潮理论之新,构成了近代中国启蒙、觉醒、思想解放潮流。流。材料材料材料材料4 4:“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得凡不是中

35、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1923-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参考资料:参考资料:说明中国的民族意识、民主意识逐步增强。说明中国的民族意识、民主意识逐步增强。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两个阶段的不同。:维新变法思想两个阶段的不同。:背景不同、理论体系不同、实践效背景不同、理论体系不同、实践效果不同。果不

36、同。小结:小结:陈旭麓先生认为,陈旭麓先生认为,“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纵观纵观“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的中国近代思想的发的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由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器物制度制度思想思想”或由或由“学习科技学习科技社会改良社会改良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过程,实际上也是“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由由“感性认感性认识识”到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有关思想文化部的过程。有关思想文化部分,我们会在下一课的新

37、文化运动中学习。分,我们会在下一课的新文化运动中学习。第三部分:板书设计第三部分:板书设计一一“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世纪40、50年代。)年代。)1.背景:2.代表及主张:3.评价:二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世纪60至至90年代。)年代。)1.背景:2.含义:3.实践:4.评价:三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世纪60至至19世纪末。)世纪末。)(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1.背景:2.主张:3.评价:(二)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1.背景:2.代表及主张:3.评价:单元线索单元线索林则徐、魏源:林则徐、魏源:“师夷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洋务运动):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自强”器物器物层面层面维新派(戊戌变法):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君主立宪革命派(辛亥革命):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民主共和制度制度层面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义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义思想思想层面层面地主地主阶级阶级资产资产阶级阶级由由表表及及里里、由由浅浅入入深深、逐逐渐渐深深入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