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试题[有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2113031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试题[有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试题[有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试题[有答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试题[有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试题[有答案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一、名词解释:遗传与环境(理解即可)发展 PPT19二、思考题:1. 发展与变化是同一个意思吗?2. 发展理论有什么任务?3.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说明任何人无论是否意识到,都是按照一种理论在观察和处理幼儿教 育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学习和掌握发展理论的重要性。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作用。岔五第二章选择题:1. 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A、量变 B、个别差异 C、质变 D、相互作用2.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 B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训练3. 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AA

2、、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4. 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CA、单侧原则 B、偏好原则 C、不对称原则 D、主导性原则5. 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B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填充题:6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7格塞尔认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能进行自我 调节。&格赛尔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岀了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发展方向原则 个体成熟原则、自我调节原则 。9格塞尔认为发展具有方向性,如,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 发展。名词解释:行为模式(A.Gesell) PPT33机能不

3、对称原则书 P27-28准备(A.Gesell)简答题:1格塞尔提岀的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儿童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当儿童处于“准备”状态时,成人应取什么态度? 4格塞尔的成熟理论对当前的教育有什么现实意义?5结合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教育现状去重新认识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第三章选择题:1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 DA、认识过程 B、理解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2吉布森认为,儿童知觉特异性的增加,其含义是CA、知觉越来越深刻 B、知觉越来越广阔 C、知觉越来越准确 D、知觉越来越 灵活3. 吉布森为了验证她的理论

4、做过很多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BA、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B、视崖实验 C、守恒实验 D、陌生情境实验 填充题:1吉布森认为知觉是刺激的函数,刺激是有效信息的组合,知觉过程就是不断地从刺激中 分化岀有效信息的过程。2. 可知度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 之间的关系。3. 知觉特异性的增加是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知觉与刺激信息之间的致性增加。4. 在知觉过程中,一面要抽取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排除杂乱的、不相干的“噪音”,这就需要过滤。名词解释:可知度(affordance)简答题:1. 儿童通过哪些方法使知觉变得更加经济有效?2. 吉布森提岀的儿童知觉发展有哪些趋势?3

5、. 吉布森提岀知觉发展有哪些机制?4. 吉布森为什么认为知觉是人类的主动活动?5. 什么叫可知度(affordance )?你有这方面的感性经验吗?6. 知觉特异性的发展与儿童的学习过程有什么关系?7. 吉布森的知觉理论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实际指导意义?第四章选择题:1. 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CA、强化 B、习惯 C、塑造 D、改造2. 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BA、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3. 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DA、改变习惯 B、改变强化 C、改变刺激 D、改变环境4. 华生认为,婴儿的喜、惧、怒是三种什么情绪反应?CA、遗

6、传的 B、先天的 C、非遗传的 D、非习得的5. 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达到自设的标准时,他会对自己实行什么?CA、自我封闭 B、自我控制 C、自我强化 D、自我体验6. 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BA、复合行为B、隐行为 C、外现行为 D、简单行为7. 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A、华生B、格塞尔 C、斯金纳 D、埃里克森&斯金纳认为,机体的行为更多的是属于哪一类?AA、操作行为B、个体行为C、应答行为D、习得行为9. 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BA、实用性的B、实验性的C、实例性的D、实质性的10. 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CA、教育B、交往C、行为 D、个性1

7、1. 班杜拉的理论注意到认知的作用,其实质属于那一流派?DA、成熟论B、精神分析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12. 华生认为习惯的思维应用完全习惯化了的 AA、言语B、动作C、习惯 D、格式13. 斯金纳认为,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对反应的概率都能:CA、保持不变B、减弱C、增强 D、守恒14斯金纳方程式:R=f(SA),其中A是什么变量? CA、第一变量B、第二变量C、第三变量 D、第四变量15. 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练习的次数应C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16. 斯金纳把人想要消退一个已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为什么? BA、退化 B、矫正 C、

8、消亡 D、遗忘17. 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 AA、定向过程 B、选择过程C、观察过程 D、学习过程填充题:1.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而且也适用于对不良行为 的矫正。2. 经典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一华生(注:在我们书上未介绍巴普洛夫,其实,在心理学 界,一般把巴普洛夫当作经典行为主义的代表,而不是华生)。3. 华生认为,婴儿具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它们是喜、惧、怒。4. 行为主义者认为意识 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围。5.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关系6. 斯金纳认为,在儿童眼中,是否多次得到外部刺激的强化 是衡量自己行为是否 妥当

9、的唯一标准。7. 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属于操作性行为。名词解释:操作性行为简答题:1华生认为,人格是由什么构成的?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有哪些原则? 3观察学习包含哪几个过程?4请简要解释观察学习有哪几种模式? 5为什么有人把行为主义称作没有大脑的心理学? 6华生是怎样用行为(或S-R )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的?7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与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8操作行为主义对儿童教育有什么作用?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包括哪些过程和模式?10行为主义理论对学前教育有什么意义?第五章选择题:1.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A)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霍妮 D、华生2. 此地无银三百

10、两,用弗洛伊德防御机制解释属于:(C)A、投射B、压抑C、反向作用 D、退化3. 弗洛伊认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男孩在特定的阶段会产生一种对母亲的特殊依恋,称为俄狄浦斯情结,也称恋母情结,该情结发生的阶段为:(D)A、潜伏期B、口唇期C、肛门期 D、前生殖器期4.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种现象用霍妮的防御机制理论解释属于:(B)A、盲点作用B、合理化作用C、自以为是 D、犬儒主义5. 儿童坦然承受周围敌意,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决心抗争,企图成为击败对手的强者,这儿童应对外界的手段是:(B)A、从众 B、逆众 C、趋众 D、离众6. 以下几位心理学家中哪位被公认为首位伟大的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者:(C

11、)A、安娜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霍妮D、斯金纳7.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A)A、同一性B、生本能和死本能C、行为矫治D、基本焦虑判断题:1. 埃里克森认为亲子关系对儿童信任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儿童早期发展的 主要任务。错。前句对,后句错。2.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个特别吝啬之人其可能的解释为肛门期退化行为的表现。对, 肛门便秘型的人小气3. 人们现在对霍妮理论的评价中往往对其的泛性论倾向给予批评。错。后人对弗洛伊德的 泛性论给予批评。4.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焦虑可以分为: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错,分为 真实性焦虑、神经病焦虑和道德焦虑。5. 埃里

12、克森认为白日梦是学前儿童游戏的种表现形式。对。6. 在儿童早期(1.5-3岁)又要儿童方面保留高度依赖性,另方面又在努力表现自主意 志,所以儿童与养育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对。7. 弗洛伊德认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在某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 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再继续发展到下阶段,这个现象称为退化。错,这个现 象称为停滞,所倒回到先前的阶段,则称之为退化。8. 霍妮认为,有些人在生活中摆出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否认并嘲弄道德标准,这些人其 实采用了种拒绝承认冲突的心理防御机制。对。简答题:导致儿童产生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精神分析学说对学前教育有什么指导意义? 弗洛伊

13、德精神分析学说如何划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埃里可森如何从两极间的矛盾来分析人格发展的各阶段? 精神分析学说如何评价儿童的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第六章选择题:1皮亚杰把机体不断追求平衡的过程称为什么? BA、自动化B、平衡化C、机能不变性 D、结构化2. 把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称为什么? BA、随机化B、适应C、构造主义 D、建构性3.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具有两种不变的机能,它们是什么? BDA、强化B、同化C、退化 D、顺化E、机能化4.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哪两个方面的相互活动? BDA、主观世界B、主体C、客观世界 D、客体E、意识填充题:1.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 ,

14、它是同化 与顺化之间的平衡。2. 皮亚杰认为语言与思维在发生上是_异源的 ,思维起源于动作 ,而语言 来源于社会学习3. 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包括成熟、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平衡化。4. 所有运算系统的集合,构成人的认知结构5.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6. 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涵两个方面的容,其一是部动作的协调,其二是在外部形成 客体之间的联系。名词解释:同化与顺化自我中心认知结构平衡与平衡化简答题:根据皮亚杰的研究,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有哪些特点?第七章填充题:1. 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维果斯基十分重视儿童心理的整体 发展,指出儿童发展 最本质的是个性发展,是儿

15、童总意识的发展。2. 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儿童概念的形成过程基本由概念混_、复合思维和抽象概念 三个时期组成。3. 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记忆、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等。4. 低级心理机能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都是直接的、非中介的5. 维果斯基认为思维和言语的发生根源和发展路线是不同的。6. 高级心理机能就其起源而言,是一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7. 维果斯基认为3岁前的儿童,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故教学具有很大的自发性,称 为自发型教学。&维果斯基认为所谓发展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 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 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判断题:1. 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

16、教学就是发展,它们是两个同等的、平行的进行着的过程。错。 发展是教学的尾巴,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2.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过程对思维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特殊意义。错。是部 言语对思维的发展有决定性的特殊意义。3. 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心理活动的社会性越来越强。错。4. 低级心理机能都是随意的、被动的、由客体引起的,包括感觉、知觉、冲动性意志等等 错,是不随意的。5. 假概念不是真正的概念,但是不仅是儿童特别重要的财富,也经常出现在成人的日常生 活中。对。6. 3-6岁儿童的教学处于自发型和反应型教学的中间,称为自发-反应型教学。对。 简答题:1. 维果茨基关于发

17、展与教学的关系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 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的观点对学前教育有什么指导意义3. 高级心理机能的起源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第八章选择题:1. 依恋形成的标志是婴儿出现了分离焦虑,有关分离焦虑的述中,以下哪个是不正确的: AA、分离焦虑是不分阶段的,表现为一种弥散的情绪状态。B、分离焦虑有可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C、分离焦虑的最后阶段中,儿童的依恋行为被抑制了。D、分离初期,儿童会自发的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分离,此时依恋行为大大增加。2依恋的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不分依恋对象的导向和信息阶段”,也称为:BA、无依恋阶段B、无分化阶段C、前依恋阶段 D、前分化阶段3. 习性学在方法论上对心理

18、学的科学化有着重要作用,它强调在自然环境中研究对象的行为BA、分析B、观察C、调查 D、推测4. 儿童形成依恋有赖于认知的发展,要形成依恋必须建立三方面的表征,并构成了儿童的:BA、依恋模式B、认知地图C、自我认识 D、环境认识5. 鲍尔毕称为“运用运动和信息同已识别的对象保持亲近”的阶段是指:CA、无分化阶段B、低分化阶段C、依恋形成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6. 习性学家洛伦茨通过鸟类的印刻现象,认为在某一特定阶段中,儿童身上也存在着对某种经验特别敏感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CA、依恋B、学习倾向C、关键期 D、进化7. 鲍尔毕将婴幼儿的行为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警觉-恐惧系统、探索行为系统

19、、指向他人的交往行为系统和: DA、固定反应行为系统B、目标矫正系统C、刺激-反应行为系统D、依恋行为系统&习性学强调对行为的起因和功能的看法,因此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CA、学习B、发展C、行为 D、适应判断题:1. 研究发现依恋是亲子之间的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儿童依恋对象 只有个最亲密的照料者。错,可以有几个依恋对象。2. 鲍尔毕认为,儿童的依恋发展经过四个阶段,依次为:无分化阶段、低分化阶段、高分 化阶段和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错。第三个阶段是依恋形成阶段。3. 依恋的最重要的生物功能就是保护作用,使儿童与成人之间保持一个可以接受的距离, 保护儿童不受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

20、对4. 习性学认为,同伴关系与亲子关系是相互平行的、不可替代的儿童人际关系,具有重要 的心理价值。对5. 习性学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化,提倡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因此儿童发展 心理学应该全盘接受此类方法。错。有启迪与借鉴作用。6. 儿童的依恋是在人际交往中发展的,婴儿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错,婴儿和抚养人一样处 于主动地位。7. 习性学在解释人类发展时,强调的是解释行为的结果和功能。错,是行为的起因和功能8. 习性学与皮亚杰理论一样,也是一种阶段发展理论。错。习性学不是阶段发展理论。 简答题:1. 习性学的依恋理论对亲子关系的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2. 习性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启示?3. 如何全面地理解关键期这一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