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范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2098624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范文(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渗透敬老的情感,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2、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简要了解重阳节的习俗,知道寿星形象的寓意,领会夸张、象征的表现手法。使学生能抓住特点描绘寿星,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抓住寿星的造型特点,合理组织线条,大胆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画出特征鲜明、造型生动的寿星图。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知道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什么传统节日吗? 2、重阳节历史悠久,你知道重阳节有什么活动吗?配合课件简要介绍重阳节。 3、当爷爷奶奶过节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2、来表示祝贺呢?今天我们就来创作一件作品,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祝愿好吗? 4、这是民间的一幅年画,画中的神仙是中国神话中的寿命之神,名叫寿星,也叫南极仙翁。今天我就就来画寿星。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要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进行铺垫。 观察尝试,把握特点 1、寿星的长相有什么特点呢? 2、教师一边描述寿星的特点,一边范画寿星头。 3、怎样画出寿星的长相特点?用什么样的线条来画寿星的胡子?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试一试。尝试训练:请在小纸片上快速地画出寿星的头,看看谁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倒计时2分钟。 4、尝试反馈与小结:画寿星一定要抓住寿星的特点,并大胆夸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

3、和尝试,了解寿星的长相特点,领会夸张的表现手法。 观察比较,解决困难 1、在这张福禄寿三星图中,谁的身材最矮?寿星的头占了整个身子的多长呢?可见寿星的身材有什么特点呢? 2、比较?寿星图 ?帝王图寿星和古代帝王的衣服款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观察一下袖子的款式? 3、那么我们该怎么来画寿星的衣服呢?教师一边描述一边示范。 4、看看这些寿星手中拿的都是什么?为什么寿星手中拿着的是寿桃和手杖,而不是金银财宝或其它东西呢? 5、提示色彩:这两张寿星图,你更喜欢哪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展开思考,认识寿星的身材特点,解决表现的困难。 把握要点,大胆表现 1、提示构图:寿星图适合采用横构图还是竖构

4、图?这两幅寿星图,哪一幅的构图更合适? 2、作业要求:请你抓住寿星的造型和色彩特点,画一幅寿星图表达对老人的敬意。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在学生作业的同时,自动播放若干优秀的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 通过行间巡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评价交流,拓展升华 1、收集作业,进行展示。 2、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哪一幅寿星图的造型最生动?你想给哪幅寿星图提提建议?哪幅寿星图修改一下会更好?送寿星图给爷爷奶奶的时候,你准备说什么表达你的心意? 3、教师补充评价与小结。 4、在寿星图中还有一些形象象征长寿,例如鹿、仙鹤。寿星图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着健康长寿的寓意。在传统文化中还有许

5、多寓意“寿”的图形,比如龟、松树、麻姑。这些形象为什么会象征“寿”呢?除了这些形象以外,还有什么形象象征“寿”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查阅。 设计意图: 充分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表现要点。 教学设计范文2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 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

6、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游乐恢复健康的可能。 2 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 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 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1 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 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 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7、3 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 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 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 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 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板书:母亲捐献角膜 父亲捐献角膜? 眼睛(爱

8、)永生 我也要捐献角膜 课后反思:学生能通过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对生命的勇气。 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试表达。 2、引导学生正确区别同音形近字,积累比喻句、名言警句。 重点难点: 1、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2、正确区分同音形近字,积累比喻句、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语文就像一个大乐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语文园地八”,在那里,一定会使你有很多收获。 二、学习“我的发现”。 1、同学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去表达。不信,请读一读“我的发现”里面的句子! 2、学生

9、轻声读“我的发现”。 3、读了这三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4、汇报交流。 5、赛读这三个句子,看谁把不同的语气表达得最好。 6、师生共同再找几个句子让大家来变一变。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选选认认”。 (1)自读字词,看看谁能明白这项练习的要求及训练目的。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字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样区别这几组形近字的? (4)哪些字容易读错?注意“址、趾、帐、账”的读音。 (5)老师出字卡,学生组词。看谁组得快,组得对。 2、习“我会读”。 、(1)自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2)同桌互读句子,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10、 (3)知识宝典。为了把一个事物描述得更形象、更生动,往往用一个和所写事物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如,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繁星比成宝石) (4)你知道课本中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吗?请说给大家听。 (5)你也仿照书中句子说一个句子。 3、学习“读读背背”。 (1)读名言,想含义。 (2)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3)比赛背诵名言。 (4)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警句,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小结本课。 作业设计:找一找,你还收集到哪些名言警句,挑一句你最喜欢的,抄下来。 教学设计范文4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名篇,它在董西厢的才子合配佳人的基础上,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

11、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主题深刻,词采华丽。王实甫的词,在艺术上有花间美人之称,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和正音谱)。尤其是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在教学本文的时候,本人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语的设计 (1)播放李叔同的送别,营造氛围。 (2)联系柳永的雨霖铃的下阕和江淹别赋中的黯然消魂者,唯别离而已。 二:介绍作者及西厢的发展。 三:题解: 指名:将标题扩展成一句话概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什麽时间,在什麽地点,谁为谁送别,去干什麽。) 四:理清思路: (1)去长亭的路上 (2)长亭饯别 (3)

12、临别叮咛 (4)分手后的场面 五:具体赏析绝唱的体现。 提问:绝唱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1)在刻画双方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的方面,的确是典范篇章。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 指名:找出情景交融的曲子。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首尾)等。 具体分析:(端正好)和(滚绣球)(叨叨令)几支曲子在情景方面的不同。 明确:两支曲子都是借途中之景传离别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因景及情,而后者却是由情及景,在具体的赏析中除了抓住所描写的景外,还要抓住抒发情感的句子。景是萧瑟凄凉的。情离人泪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中的恨和怨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莺莺眼里的枫林红叶

13、是离人的泪血,垂柳长条是拴征马的缰绳,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儿、马儿,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的标记。 (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蔼,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明确: (2)调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情感。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叨叨令)排比和反复;(快活三)比喻夸张对偶;(朝天子)比喻夸张对偶引用;(耍孩儿)引用夸张;(四煞)夸张 明确: (3)表现主人公珍重爱情而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14、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范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境识字13个; 3、学会观察插图; 教学准备:课件、鲜花图案的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生谈喜欢的动物。) 2、师:今天,教师也带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想看看它们是谁吗? (课件:依次出现课文插图中的小动物) 3、师:这些小动物心灵手巧,它们在山坡上盖了一座小亭子,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亭子呢?(出示插图一) 大家仔细看看,说一说小亭子是什么样子的?在它的周围还有些什么?(提醒学生由上至下观察亭子,再到四周围,随着学生的回答

15、,出示词卡“亭子”、“台阶”、“周围”、“旁边”、“跳舞”。 4、师:看着自己盖好的小亭子,小动物们会干什么呢?(生回答各种小动物的表现,随机出示字卡“名字”。) 5、师:小刺猬为什么站着不动呢? 6、师:孩子们,你们从这幅图中发现了有什么地方与第一幅图不一样吗?(出示图二) 7、师:这些鲜花是怎样来的?(随机出示鲜花字卡) 8、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和这些小动物有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纪念 (板书课题、齐读、对课文题目提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师:现在老师想请识字最棒的小朋友站起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

16、小手指指着听,争取把不认识的“生字朋友”的名字都记住了。 3、范读。师:读得真流利。在这四个自然段中,老师最喜欢读第三段。 4、读喜欢的段。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自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像教师那样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好吗?(生练习自读、指名读。) 5、情境识字: 师:小动物们看到大家学习这样认真,非常高兴,打算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谁能认识花朵上的字,就奖给谁一朵花作为纪念。 讨论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识字(方法:齐读、带读、开火车读) 愿读的小朋友到黑板前摘下认识的鲜花,读上面的字,当小老师组词带读。 教学设计范文6 1、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理解重点句 她

17、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学。 4、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1、重点、难点: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

18、文重点。 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2、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3、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1、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活动设计: 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19、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感受:贫穷、勤劳、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20、?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教学设计范文7 奇特的房子 执教:大四班顾静欢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观察各种奇特的房子,了解它们的特征。 2.鼓励幼儿进取思维,大胆想象未来的幼儿园。 活动准备: 1.收集自我看到过的最喜欢、最异常的房子资料。 2.各种奇特房子的PPT课件。 3.幼儿在儿童乐园里玩充气房子的录像,房屋建筑师的采访录像。 活动流程: 自由介绍,经验分享看课件,了解各种奇特的房子看录像,了

21、解充气房子的优点大胆想象,设计房子 活动过程: 一.自由介绍,经验分享 1.展示幼儿带来的有关房子的各种资料,幼儿自由介绍自我喜欢的房子。 2.小结:你们找到的房子真多呀,有新房子和老房子,有中国的房子和外国的房子,这些房子的形状不一样,造房子的材料也不一样,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二.看课件,了解各种奇特的房子 1.风帆式建筑。 美观。例,悉尼歌剧院。 提问: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什么用? 2.球形建筑。 通风。例,日本绿化馆。 提问:这个大足球里面会放些什么?我们上海有没有这样的球形建筑? 3.会变色的房子。 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提问:它有什么异常的本领? 4.悬浮房子。

22、空中住宅,使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造?留出下头的地方做什么? 三.看录像,了解充气房子的优点 1.播放幼儿在儿童乐园里玩充气房子的录像。 2.你们喜不喜欢充气房子?为什么?说说喜欢的理由。 3.如果利用充气材料来造高楼行不行?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并谈论对策。 4.播放采访房屋建筑师的录像,了解充气房子的优点。 四.大胆想象,设计房子 1.说说自我想象中的幼儿园。 2.回教室设计未来的幼儿园房子。 教学设计范文8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青海民歌四

23、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体验欢乐情绪,进行曲式创作活动。 2、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变化,发展联想,提高三度创作能力。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设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 3、听老师再次范唱,请你找

24、出与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说它们热闹系统与相似之处并唱一唱。 4、跟着老师的伴奏唱曲调。 5、把歌词按节奏朗读。 6、完整地演唱歌曲。 7、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象? 8、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演唱。 二、歌表演。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二、欣赏四季歌 1、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有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3、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看谱跟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 4、欣赏全曲,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

25、度记号把她记录下来。 5、再次聆听全曲 (1)全曲在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象。 6、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总结。 第三课时 一、学习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1、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学有伞,如果你是那位有伞的同学你回怎么做呢? 2、聆听范唱,思考:三位学生在大雨中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3、用2/4的指挥图式来感受前一部分的效率。 4、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前一部分旋律。 5、思考

26、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音吗? 6、自己哼唱。 7、自由学唱够一部分旋律。 8、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把歌词填入,试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三、歌表演 1、思考: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分小组讨论。 2、自由讨论 3、各组展示。 4、师生互评。 四、音乐活动 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书上以知道两个小节,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2、讲解范例,复习模仿方法要求。 第四课时 一、 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3、师生讨论歌曲的情绪及内容。 二、 欣赏歌曲 1、初听,感

27、受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形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形旋律有关系? 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主题A) 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4、讨论: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想象。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象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范文9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并了解其推导过程。 (3)、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1.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立

28、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和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立体图形实物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我们学过长方体。 生:我们学过正方体。 师:还有吗? 生:圆柱和圆锥。 师:如果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学生尝试交流、分类。 师: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哪些是一类呢? 生: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 生: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 师:

29、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围成的; 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分类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顾与整理 (一)图形的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 师:你认识它们吗?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师:你还记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 生: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 生:圆柱、圆锥都有一个曲面。 2.长方体与正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

30、面。 预设:(1)长方体的特点。 生1: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2: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2)正方体的特点。 生:3: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生4:正方体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 生5:正方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体。 (3)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归纳整理吗?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 3圆柱与圆锥。 (1)师:你对圆柱与圆锥有怎样的认识?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31、然后指名回答。 预设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 生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生3: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生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生5:测量圆锥的高时,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2)师:圆柱与圆锥可以各由什么平面图形旋转而成?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操作或画一画,并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生:圆柱展开是一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圆锥展开是个扇

32、形。 (3)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 师:圆柱与圆锥有什么关系呢?你能说一说吗? 组织学生观察,小组议一议。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 圆柱: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1.教师拿出一个由若干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组织学生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2.课件展示教材第88页“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议一议。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1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

33、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还记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2或S表ab某2ah某2bh某2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S表(abahbh)某 生2:正方体的表面积:S表6a2 22rh2r2 生3:圆柱的表面积:S表S侧S底某 师:你能填一填这个表格吗? 学生交流填写,教师给予指导,并课件展示。 2立体图形体积(容积)的计算。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容积)及圆锥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设计范文10 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

34、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平淡的生活。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

35、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 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 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 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讨论: 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 两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归来见天子,天子

36、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后者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 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父亲年龄大了,弟弟还小),又为国家大计着想(保家卫国是子民的责任)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远征沙场时的思乡心理的描写。远在边塞的木兰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触景生情,想起家中慈爱的双亲,想起家的温暖。 辞官还家后“著我旧时裳”和“对镜贴花黄”的行为描写。木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还原

37、成“女儿身”,从她“开、坐、脱、著、理、贴”一系列欢快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兰一颗爱美、爱生活的心。 3、你认为诗中刻画她英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明确:诗中既写出了她的英雄气,更写出了她的儿女情。正是这样一位柔弱女子在国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艰恶的沙场,在战争中屡建奇功,这样的奇女子怎么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这样选材更有利于刻画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4、读完此诗,你觉得我们应向木兰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略。 四、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指导过程中串入对本诗修辞手法的简要讲解。 教学反馈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38、 惟闻女叹息( ) 问女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万里赴戎机( ) 策勋十二转(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某”) 木兰诗出自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首著名的五言抒情诗,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 “归来见天子”段,突出了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质。(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几句作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是恢复女郎装束的木兰见伙伴的喜剧性的场面。( ) 木兰诗全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 3、用原文填空: 旦辞爷娘去,_,不闻爷娘唤女声,_。旦辞黄河去,_,不闻爷娘唤

39、女怕,_。 策勋十二转,_。 _,对镜贴花黄。 文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 “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 ”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 4、请从课文中再找出一句与例句使用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 例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例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问答题: 木兰替父出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写出“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一段中所用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案例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

40、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

41、,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

42、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 机抒 zh(织布梭子) 可汗 k hn 鞍鞯 n ji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pi(缰绳 ) 燕山 yn 胡骑 j(战马) 戎机 rng(军事) 朔气 shu(北方) 金柝 tu(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 zhu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 zhu(穿) 傍地走 b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当户 惟 可汗 市 但 朔气 金柝 铁衣 明堂 策勋 强 不用 郭 著 帖花黄 扑朔 迷离 安能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3、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

44、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 (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

45、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

46、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七、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详略叙述的恰当。

47、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部分 二、(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导继续分析后文 1、分析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

48、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2、分析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

49、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50、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3、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4、小结木兰

51、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5、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

52、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 此外还有比喻、顶针、夸张等。 6、本诗主题: 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7、学生朗读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三、课外延伸 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

53、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教学设计范文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