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七篇)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2059654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七篇)(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2.实验室垃圾应当分类后处理,分别装入黑色(无生物危害)或红色(有生物危害)垃圾袋中。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4.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5.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6.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7.报告单

2、应消毒后发放。8.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9.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10.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11.菌种、毒种、_试剂、易燃、_、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严加保管,定期检查。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12.一般标本发出报告后视检测项目保留二十四小时至_月,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1、需保存的菌种、毒株,

3、由指定的专人统一登记、保存和管理,按时传代,定期鉴定,并做好详细记录。2、菌(毒)种的收入、发出及销毁,须事先报告科领导,取得同意后办理,并完备详细的登记手续。3、因工作需要领取菌种、毒株时,报科负责人同意并经中心领导批准,办理领取手续,领出后由领用人严格保管使用,保管者要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完后立即销毁,销毁时应有二人参加并做好记录。4、外单位索取或发放苗(毒)种,均须按国家有关甲、乙类菌(毒)种的规定手续办理。5、保存的菌(毒)种如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报告;工作中分离出的毒(菌)种地方株及时上送,因工作需要,经同意暂时保存的,应按上级规定的时间销毁。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二)

4、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2.实验室垃圾应当分类后处理,分别装入黑色(无生物危害)或红色(有生物危害)垃圾袋中。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4.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5.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6.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7.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8.检验人员

5、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9.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10.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11.菌种、毒种、_试剂、易燃、_、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严加保管,定期检查。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12.一般标本发出报告后视检测项目保留二十四小时至_月,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三)一、医疗废物的分类

6、: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两类。1、感染性医疗废物: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所用容器;使用过的空针(不带针头)、棉棒、吸管等物品。2、损伤性医疗废物:医用针头、采血针、一次性玻璃采血管。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与暂时储存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类收集,由卫生工每天下午把废物放入密闭桶内、贴好标签送到储存处。三、医疗废物的交接和登记卫生工与储存处完成各种相关手续后,把相应的物品登记在记录本上,并签好名字。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四)为规范检验科医疗废物的管理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依据相关规定,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订本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

7、院医疗废物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后勤部门陈进负责医疗废物的回收、运送、转运以及医疗废物暂存处的清洁及消毒;检验科具体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存放以及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二、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三、医疗废物实行分类管理,依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分别收集并存放于符合规定的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容器内。四、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国家规定,每次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五、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它化学性废物的管理,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

8、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六、隔离的传染患者或者疑似传染患者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隔离的传染患者或疑似传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检验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与流程一、医疗废物的分类: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两类。1、感染性医疗废物: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所用容器;使用过的空针(不带针头)、棉棒、吸管等物品。2、损伤性医疗废物:医用针头、采血针、一次性玻璃采血管。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与暂时储存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类收集,由卫生工每天下午把废物放入密闭桶内、贴好标签送到储存处。三、医疗废物的交接和登记卫生工与

9、储存处完成各种相关手续后,把相应的物品登记在记录本上,并签好名字。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五)为规范检验科医疗废物的管理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依据相关规定,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订本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医疗废物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后勤部门陈进负责医疗废物的回收、运送、转运以及医疗废物暂存处的清洁及消毒;检验科具体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存放以及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二、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三、医疗废物实行分类管理,依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

10、废物、病理性废物等分别收集并存放于符合规定的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容器内。四、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国家规定,每次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五、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它化学性废物的管理,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六、隔离的传染患者或者疑似传染患者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隔离的传染患者或疑似传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六)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2.实验室垃圾应当分类后处理,分别装

11、入黑色(无生物危害)或红色(有生物危害)垃圾袋中。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4.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5.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6.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7.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8.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9.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12、。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10.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11.菌种、毒种、剧毒试剂、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严加保管,定期检查。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12.一般标本发出报告后视检测项目保留二十四小时至_月,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1、需保存的菌种、毒株,由指定的专人统一登记、保存和管理,按时传代,定期鉴定,并做好详细记录。2、菌(毒)种的收入、发出及销毁,须事先报告科领导,取得同

13、意后办理,并完备详细的登记手续。3、因工作需要领取菌种、毒株时,报科负责人同意并经中心领导批准,办理领取手续,领出后由领用人严格保管使用,保管者要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完后立即销毁,销毁时应有二人参加并做好记录。4、外单位索取或发放苗(毒)种,均须按国家有关甲、乙类菌(毒)种的规定手续办理。5、保存的菌(毒)种如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报告;工作中分离出的毒(菌)种地方株及时上送,因工作需要,经同意暂时保存的,应按上级规定的时间销毁。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七)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2.实验室垃圾应当分类后处理,分别装入黑色(无生物危害)或

14、红色(有生物危害)垃圾袋中。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4.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5.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6.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7.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8.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9.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10.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11.菌种、毒种、剧毒试剂、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严加保管,定期检查。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12.一般标本发出报告后视检测项目保留二十四小时至_月,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第10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